APP下载

论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思想的创新*

2015-04-18黄明理

江海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总书记

黄明理

理想、信念、信仰虽然是字面含义有所差别的三个不同概念,但是在党的重要文献中它们是同等程度的概念,经常可以相互指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适应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而逐步把“理想”和“信念”合并使用,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词组,如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将“理想、信念”的习惯表述改为“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表述也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则说:“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①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党成功的重要秘诀,因此,历届党的领导集体都非常强调理想信念建设,而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提升到“总开关”和“高于天”的高度,这在我党历史上则是第一次。坚定理想信念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根红线,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需要深入研究他关于理想信念思想的重要创新。

“革命理想高于天”、“纽扣论”:赋予理想信念以“总开关”的特殊功能

理想信念中的理想是指人们追求的诸理想目标中的最高层次的目标;理想信念中的信念是指人们把追求的诸理想中的最高目标作为最高价值,高度信服和敬仰,并且用它来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矢志不渝、自觉追求的一种精神状态。在倡导用中国话语讲中国故事的今天,理想信念这个概念内涵更丰富,它与被认为具有超验性和排他性的信仰概念相比,更为大众化、口语化和生活化,也更有“人情味”,更易为普通民众所认肯。共产党人所讲的理想信念一般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当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而确立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如中国梦)和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高度信服与追求。

理想信念对任何革命阶级尤其对革命政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成功要件,但不同阶级和政党其理想信念有质的差异,即使同一个政党在不同时期其理想信念也有不同特点。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更是具有超越于其他政党的崇高性、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等特点和优点,它是我党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成功法宝,因此,它始终为我党所高度重视。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机”,使得理想信念问题成为解决党员干部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重要论断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问题,对理想信念全新功能与作用的创造性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归根到底是第二性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本体论层面的正确认知。然而,在价值论层面上,情况要复杂得多。如果说在过去,由于思想文化对经济社会影响力较小,经济与思想文化二分现象是常态,进而人们坚信经济是基础,思想文化为经济服务,思想文化从属于经济基础等观点还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话,那么,当今时代,二者的关系出现了新态势:即经济生活思想文化化与思想文化经济化及其相互交融。一方面,经济不再演独幕剧,思想文化对其存续发展愈来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另一方面,思想文化也不再孤芳自赏,而是全方位地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之,在经济越来越思想文化化的今天,思想文化不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配角,而是渗透与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并逐渐成为主角和决定性因素。当今的事实一再证明,一个国家即使经济没有崩坏甚至还保持着很高的水平,同样可能因为意识形态出现重大错误而崩溃;一个人即使物质上极其富有,同样也可能感受到极度不幸福甚至选择自我毁灭,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精神世界出现了问题。这足以说明,思想文化特别是价值观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用概念来思考和生活的时代,思想领导权正在提升为执政党的第一领导权。

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②因为,一旦理想信念动摇,内心就不会有任何敬畏,行为就会失去底线。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它在今天的最主要表现样态就是确立属于自己的独立的道德价值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③“釜底抽薪”意味着道德价值观对民族和个人命运的决定性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所指出的,一个国家的衰败往往是从精神世界开始的,如果精神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很难守住。因此,“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实现理想信念的价值指导,又是理想信念的具体承载,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在论及青年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时指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⑤扣扣子的体验是所有人都经历过且不断重复的,一旦第一个扣子扣错了,便前功尽弃。由衣服扣子联想到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扣子,将价值观比喻为导航人生的第一个扣子,因此,价值观这一人生的扣子从青年时就要扣好,否则,走得越快,离目标就会越远。“人的青春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⑥“纽扣论”语重心长,入情入理,无法不在人的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可以预言,它必将成为理想信念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经典。

中国崛起必然伴随着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坚守,我们只有有了对自己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才能有效预防国外意识形态殖民和反对国内“西化”教条,确保文化的独立与安全;才能有能力解决以超时空的方式叠加呈现出来的中国问题。一个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的民族,只会使用其他民族的价值标准来评判,而一个只会使用其他民族的价值标准来评判的民族,在世界上是没有分量和地位的,只能做其他民族的附庸。中华民族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然会对自己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缺乏自信,这时便无主见和独立的价值判断,即使做得正确,也会受别人话语影响而误以为做错了!

总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⑦共产党人倘若没有了政治灵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制定出感召人民的政治路线,进而也就不可能有团结和领导人民前进的力量,因此说:“革命理想高于天。”⑧

“精神之钙论”:赋予理想信念以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过去党的领导集体多是从历史经验总结的视域强调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整体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理想信念时,一方面继承了这一价值传统;另一方面,他在科学地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质变的特征基础上,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特别强调理想信念对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功能。不同的理想信念甚至是同一个理想信念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价值,在革命战争时期,有无理想信念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成败,个体对革命组织具有强烈的依附性,那时,应当且必须更侧重于从革命这一大局或整体利益上考量理想信念的意义。而在以人为本尤其是个人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的今天,则不仅要强调理想信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作用,还应当强调它对每一个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经济发展、政治生活和社会建设越来越呈现出文化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中国在由建设小康社会向建成小康社会迈进过程中,小富即安、未强先惰、未富先奢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问题突出,奢靡之风盛行;在百姓生活中,个人至上主义、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等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因此,对共产党人来说,理想信念是确保党坚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有无坚定的理想信念决定了共产党人能否经受住“四大考验”和度过“四大危机”,进而关乎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中国梦会不会功败垂成;对公民个人来说,理想信念赋予其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以价值诠释与引领,赋予日益自由的人生以正确的导航,有无坚定的理想信念关乎每个人能否安身立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时,不仅从国家命运和党的事业高度,而且特别侧重于从个体角度阐发其重要性:“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⑨这里的“共产党人”和“安身立命”都是在强调理想信念对“人”这一具体主体的意义。因为党是抽象的集合,党的理想信念必须具体化为每个党员个体的现实存在才是有根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⑩把理想信念比作人体中的重要元素“钙”,它既形象地说明了理想信念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决定性作用,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也有一种“钙”,即理想信念,它左右人的灵魂,激发人的斗志,指导人的行动;同时,它又深刻而全面地概括了理想信念缺失的严重后果:最终“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⑪。这是对现实中那些腐败分子共有教训的深刻总结。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执政党如果“缺钙”得了“软骨病”,必然导致亡党亡国;个人如果“缺钙”得了“软骨病”,必然招致身败名裂。而执政党乃至中华民族的命运又寄托在每一个个体特别是共产党员身上,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高于天”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而且还要面向全社会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论述视角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领导人就这个问题的论证角度不尽相同,他将理想信念的功能由强调集体利益至上转到高度关注理想信念对个体安身立命的意义,并将理想信念对个体的意义与对群体的价值有机结合。这一价值取向的转化,鲜明地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将理想信念与个体切身利益的内在逻辑揭示出来,使坚定理想信念的动因不再仅停留在国家、民族、党等宏观和抽象的层面,而是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的生活感受、生命体验和事业前途上来,使得理想信念建设更富有生活气息,更能触动人的情感和灵魂。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理想信念主要是基于当时个体对群体的绝对依附性关系这一历史条件,主要且必须侧重于无私奉献的崇高革命精神,旨在革命目标的实现,体现出阶级整体利益至上性这一必然的价值取向的话,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个体与群体的利益都有了不断增多的新内容,特别是彼此的利益关系出现了适度分离且主要以契约来维持的新格局,个体对组织不再是依附性的主从关系,当年理想信念严酷的生死存亡的环境考验再难经历。这时,坚守理想信念的困难空前加大,因此,侧重点应转移到以人为本,通过对个体切身利益和幸福生活的理性考量来挖掘和提供理想信念的动力之源,这体现了理想信念内容上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果理想信念缺乏或不坚定,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等严重后果的概括,这些无可挽回的可怕后果都是从个人安危角度来提炼的,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重要性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对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公民个人切身利益的情真意切的关怀和理性睿智的点拨。理想信念不再是空泛的抽象存在,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世界里,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休戚与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与青年人谈理想信念的价值时所指出的:“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⑫理想信念的有无决定着我们每一个人能否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生活上能否获得幸福。概言之,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就能够自觉地开阔眼界和提升境界,从而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世界。

当然,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归根到底是无产阶级整体利益层面上的政治愿景,它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修身养性,更不能仅仅建立在个人利益的计算上,否则就会变成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证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价值时,是从宏观与微观、国家民族整体与个体有机统一的视角来展开的,这突出地表现在对当下中国人理想信念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的论述中。实践一再证明,个人梦想唯有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借助国家社会所创造的条件得以实现,国家好,个人才会好;同时,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成果唯有转化为每个公民的福祉,才能找到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动力源泉,这样的国家才是真正人民自己的国家。中国梦的大众话语贯彻了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辩证统一的理念,实现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融合共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⑬国家民族利益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根本保障,也是个人的根本利益,这无需高深的理论论证,无数的史实和当今一些动乱国家的无情现实都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国家民族利益的实现又依赖于国民个体的奋斗,并且最终要以实现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为其旨归。实现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二者相辅相成,这才是中国梦的真谛所在。因此,“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⑭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个人幸福三者的辩证统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固然是前提,但它们必须要落实到最大多数的个人幸福上来。因此,中国梦不仅因为其大众话语而亲近生活和亲近人民群众,更因为它有了个人幸福梦的旨归而极大地增强了其群众基础和现实感召力。

“中国梦”、“洗澡论”:赋予理想信念以大众话语表达

理想信念作为意识形态性话语本身就具有严肃的政治色彩,唯有将政治话语生活化和大众化,才能使其容易入耳和入心。习近平总书记对理想信念的话语表达方式既实现了对夸张的美文学的革命型话语(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的超越,又善于从生活体验和感受出发,并且善于运用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生活化的话语来表达,特别是其中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原本顶天的大道理得以落地生根,实现了理想信念内容的政治性、时代性和话语表达的生动性的有机统一,为理想信念这一抽象的政治性概念增添了“人情味”、感染力和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的意义形象地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之“钙”,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准确且富有警示性。以“钙”指代理想信念对人的精神生命的重要性,极其精妙地化抽象为形象、化政治理念为生活常识,以日常生活规律证明政治生活规律,它对人内心的强烈震撼要远胜于哲学的抽象论证或政治的大道理说教,相信这一比喻的实际影响将是深刻而持久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理想信念对青年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时,用扣纽扣来比喻,恰当而寓意深长。扣纽扣是所有中国人都共有的生活内容,即使我们天天都在重复着扣扣子的活动,也都经历过因为第一个扣子扣错了而前功尽弃的失败教训。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一基于大众生活的最普通的例子来说明青年人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树立理想信念的必要性,这一比喻是如此的生动、形象而又贴切,其说服力远胜过一打深刻的哲学论证。任何理论论证最终都是为了让人能够深刻意识到确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然而,核心价值观论证的繁琐与艰深只能适用于对理论有特殊兴趣和有高深学养的少数人,而对普通的广大民众,借助于生活的共有经验作佐证,则能够引起最大多数人的共鸣,进而有力地助推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传播。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中华儿女不分阶级、民族的几代人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源于上述的共同理想,但它既是原有政治精英话语的大众化表达,同时又增添了大众的理想诉求。因为未必每个人都有振兴中华这一政治觉悟和现实行动,但梦想却是每个人都有的,梦想是我们每一个人行动的动力和精神支柱。虽然不同的人梦想不尽相同,但中国梦却在国人有差异的众梦想中找到了最大的公约数和共鸣点。中国梦不仅在用语上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而且在价值内容上超越了整体利益至上的价值传统,实现了国家利益与人民群众个人利益的相辅相成。因此,中国梦是最接人民群众生活地气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重大创新。

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的领导作风,能否坚持它是检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试金石。群众路线的唯物史观根据和历史经验依据都是显而易见的,但共产党人在长期执政后,如何牢固树立群众路线,对一些领导干部而言仍然是个问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洗澡论”来表达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这是大俗中见大雅的又一成功范例。解决“四风”问题是群众路线教育的切入点,将解决“四风”问题的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过程比喻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仅是对群众路线教育过程的准确概括,而且将一个老生常谈的政治话题以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显得极其生动形象和幽默风趣。尤其这其中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下对党员干部的真诚关怀——通过照镜子和正衣冠人变得帅气和漂亮美丽了,通过洗澡和治病人变得神清气爽和健康强健了,这又何乐而不为?以“洗澡论”来强调群众路线教育特别是纠正“四风”问题,没有任何外部强制的色彩,没有生硬联系的牵强之感,因而也不会引起抵触情绪。它入情入理、语重心长,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党员干部自我完善的内在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的理论逻辑并不深奥难懂,可是,要将它润物细无声地入耳入脑入心,就必须借助于生活的逻辑。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诸多来自生活实践的大众化话语充分地印证了一个真理: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歌德语)。作为第二性的理论真理远不及作为第一性的生活真理更具震撼力。列宁曾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Umschlag)。”⑮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理论,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就要善于用来自于实际生活的通俗化语言阐述其深刻的道理,以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话语,把真理的逻辑与事实的逻辑一目了然地整合起来,用生活真理验证和佐证理论真理,使理论真理更具说服力,让人们在轻松愉快和精神享受中自觉自愿地信奉和追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当年曾尖锐地批评一种华而不实的文风:“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⑯邓小平则指出:“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⑰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的话语表达充分地展现了毛泽东所期待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邓小平所说的“很朴实的道理”。

“自信论”、“实干论”:赋予理想信念建设以可行之方

首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是确立理想信念的现实基础。理想信念建设只有奠定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才有现实的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⑱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自豪地说,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之前之中国相比,有天壤之别啊,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一点,我们理直气壮。

从国家民族发展水平看,如今中国已经由大走强,由世界的边缘走向世界的中心,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国人的骄傲;同时,中国和平崛起之路也给世界未来发展带来了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自信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坚实基础。如果说,过去谈理想信念具有理想性和被动防御性,那么,现在谈理想信念便具有现实性和积极奋进性。坚定的理想信念既是我国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和平崛起的中国之精神象征。一个缺乏理想信念的党无法领导一个大国走强,而一个强盛的大国一定伴随着精神世界特别是理想信念的强大。从国民个人生活水平看,绝大多数人已经告别了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今非昔比,没有人愿意回到过去。在逐渐富裕起来之后,精神生活对人的意义越来越重要,精神需要越来越强烈,与此相应,人们对不健康的精神现象越来越反感与忧虑。此时,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建设恰逢其时,是对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积极回应,必将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其次,确立唯物史观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方法论前提。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举世公认,与其他任何民族和国家相比,我们是最有理由自豪的,也是最应当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的。然而事实上,党员干部中却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理想信念缺失的状况,这种反常现象的根源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⑲眼界不宽,胸襟就不开阔。他在提醒青年人时指出:“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⑳他在此揭示了一个看待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根本方法问题,同样的现实,为何有的人从中得出乐观的、积极的结论,而有的人却得出悲观的、消极的结论,问题就出在世界观和由此决定的思维方法上,如果没有科学的世界观,看问题就会受情绪或错误思潮左右而看不清事物的本真。

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党风问题、腐败问题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悲观论调,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三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又是打开这个“总开关”的“钥匙”。所谓大道理能够管小道理,不掌握唯物史观这一“大道理”,具体事情也不可能做得好,因为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同时,不掌握唯物史观这一“大道理”,不会唯物辩证地、历史地看待问题,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也就不可能有开阔的眼界和高尚的境界,就会被社会现象甚至是假象所迷惑,被诱惑、假丑恶或暂时的挫折所击垮,进而产生怀疑主义和悲观主义。总之,唯物史观是思维智慧的结晶,有了这一智慧,就能够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真学真懂唯物史观是把握与改造世界以及正确对待工作和人生的看家本领。

崇高的理想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它是系统而科学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逻辑必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㉑“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㉒只有学懂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奠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并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因此,“共产党人要读信仰的经典”,因为“读经”是信仰者首要的功课:“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应该把学习经典著作作为信仰上的义务,作为信仰生活的重要内容。”㉓党员干部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实现中国人的梦想。总之,要避免理想信念的盲从性和虚幻性,就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㉔。

再次,坚定理想信念重在做实事和用行动兑现承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一方面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另一方面又要“勤于圆梦”、“梦在前方,路在脚下”㉕,真正做到顶天的理想与立地的行动的统一。理想信念毕竟是宏观而抽象的大道理,只有将其落细、落小、落实才能终见成效。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理想信念建设方面的突出特点是用行动说话。他们公开声明,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必须过紧日子。紧随其后的中央“八项规定”,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八项规定”的执行不折不扣,而“八项规定”是典型的“大题小作”(即将理想信念这一“大题”寓于“八项规定”的“小作”中)。事实证明,唯有“大题小作”,才能抓得实抓得牢。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不令而行做表率,党心民心为此得到极大提振。

以服务于人民利益为宗旨,这是共产党人的本质,也是其理想信念的根本表现,而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和以“四风”问题为聚焦点的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教育,既准确地找到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问题上的病灶和病因,又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关注,因为这“四风”问题是当前群众最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解决好“四风”问题就意味着对准了焦距、找准了穴位、抓住了要害。而且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建立长效机制,决不允许出现一阵风过后就曲终人散,“四风”问题“涛声依旧”的情况,这便消除了关于理想信念建设会不会走过场的疑虑。

在反腐败问题上的“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坚定态度让百姓对党重建自己的纯洁性充满信心。腐败是瓦解理想信念的毒瘤,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致命风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表达的是决心,更是意志。反腐决不允许存在法外特权,如果是“刑不上大夫”,至多也只是“杀鸡给猴看”,这反而使人们对反腐的决心、诚心与公正性产生怀疑。“老虎”“苍蝇”一起打是对腐败“零容忍”承诺的兑现,更赋予了法律至上尊严和权威。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革命时期考验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方法较简单而直接,就看他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舍生忘死。在和平时期检验起来就比较困难了,“X光、CT、核磁共振成像也没有办法”。但仍然可以检验,那就是“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㉖。理想信念并不空泛和玄妙,它就蕴涵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看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对利益矛盾的处理方式以及能否经得起诱惑。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要从做事做人做起,正如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所指出的:“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理想信念就体现在做事和做人等细微之处。

习近平总书记还就是否具有理想信念提出了衡量标准:“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劳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全部的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㉗理想信念虽然其价值目标指向无限而看不见的天空,但其衡量标准却扎根在有限而看得见的脚下,实实在在,可感可知,这一标准分两个不同的层次,较高层次是看他对人民是否有情感、对工作是否有激情;较低层次是看他是否悲观失望和蜕化变质。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时,真正做到了“顶天立地”:既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树立理想信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赋予理想信念以客观规律的根据,这就是理论“顶天”;同时,又立足于个体的实践活动和生命体验,将理想信念的大道理与个人生活幸福的小道理有机融合,这就是行动“立地”。

①②⑤⑥⑧⑩⑱⑳㉒㉔㉖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第 413、415、172、54、23、414、50、174、153 ~154、50、415、23 ~24 页。

③④⑭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8、86、102页。

⑦⑨⑫⑬⑲㉕《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年版,第115、80、278、277、116、280 ~281 页。

⑪㉑《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2014年版,第159、161 页。

⑮《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68页。

⑯《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⑰《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㉓刘建军:《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家园》,《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总书记心系千万家
习总书记“下团组”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三任总书记哀悼105岁老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