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水千山总关情——“山水游记”主题阅读

2015-04-18刘腾辉

中学语文 2015年26期
关键词:叶子

刘腾辉

李春雷

钟敬文

马力

万水千山总关情——“山水游记”主题阅读

刘腾辉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啊,大浪淘沙,却源自溪水潺潺;高山无言,但历尽沧桑变幻;森林浩渺,却源自一草一木。江河奔腾,山峰林立……无不呈现出大自然山水的美丽和神奇,蕴含智慧和哲理,充满灵性。只有融入山水,亲近和崇尚山水,我们的心灵才会更加纯洁无瑕,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带着一份淳朴,怀着一份纯真,用一颗善感的心,投入山水的怀抱,与山水对话,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就能感受到:山水是如此的美妙和神奇。

【美文1】

寻芳习家池

李春雷

盈盈一池泉水,宛若明净的眼睛,看着秦岭,看着巴山,看着汉江,看着襄阳,看着南北中国。这一汪深情的凝眸,便是习家池。

走出一片松林,眼前豁然一亮。箕形山坡下,累累卧石和簇簇青葱之间,荷叶田田,萼红灼灼,一池晶莹,笑容可掬。

习家池约三四亩,澄澈宁静,碧玉温润,映照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日月沉浮,宛如一个安详的世界。那是大地的脉络,那是历史的记忆。池中有一座湖心亭,重檐六角,斗拱高耸,恰似魏晋高士的峨冠。池水周围是一丛丛毛竹,滴青流翠,楚楚动人,又如美女明眸的睫羽。

池塘西南侧,依偎着两个造型别致的副池,小如戏台。一个满圆似日,芳名溅珠;一个半圆如月,雅号半规。山风拂过,两池涟漪,表情各异,一面蛾眉忧戚,一面笑靥如花。哲人言,养数盆花,探春秋消息;蓄一池水,窥天地盈虚。千百年来,此间主人,以大池为心髓、小塘为耳目,坐卧台上,静观水面,枯荣更替,盛衰化变,参悟万物,叩问天机,真高士也。

池畔四旁遍植杂树,扁扁圆圆的叶片们,像手掌,像旗幡,向人类表达着亲情与善意。树下是纷纷繁繁的花草,姹紫嫣红,葳葳蕤蕤。几株茯苓、苍术和天麻也伴生其间,暗吐药香,氤氤氲氲,似乎在试图疗救忧患的人间。不是吗?池边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都是一个鲜活的爱心生命,茎脉里的汁液都是汉江最微小的支流。我细细谛听,仿佛有一阵阵惊雷般“隆隆”的声响。那是大地的耳语,那是自然的节律,那是时间的脚步。

是的,夏天是永远的快节奏,风雨雷电,云蒸霞蔚,潮涨潮落,花发花谢,大开大合,大舍大得。一切都在成长,一切都在争鸣,一切都有可能!

独坐幽篁里,处处闻啼鸟。那是孟浩然的鸟吧。孟氏故园,就在近旁。尽管一生漂泊,八方宦游,但他最眷恋的还是故乡。五十二岁的时候,夜来风雨声,悄然花落了!他,永远春眠在这里。

驻足北望,高岗之上,是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习家祠堂,古色古香,深邃典雅。襄阳习氏南迁江西之后,开枝散叶,人丁繁茂,四处流徙,遍布全国,早已与整个民族融为一体了。

[点评]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池,池边优美的景色,池中清澈的泉水,令作者心旷神怡,感慨万千。李春雷以其细腻的观察力,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心中的那一池芳香。从写作手法来看,有两个方面的亮点值得我们借鉴:1.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作者写习家池,对其正面描写得并不多,更多的是描写了习家池周边优美的环境,以花草树木的五彩斑斓和郁郁葱葱,来衬托出习家池的美丽和迷人。2.以作者的游览踪迹为顺序,条理清晰。作者在文中依次描写了习家池中心的湖心亭、池塘西南侧的两个副池、池畔四旁的树木等,使得文章秩序井然,层次分明。

【美文2】

碧云寺的秋色

钟敬文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

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卖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点评]作者以生动而又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碧云寺美好的秋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碧云寺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最大的亮点是立意新颖,情感真挚。作者并没有像大部分文人那样去“悲秋”,而是以热情洋溢的语言盛赞秋天的美丽与生机。其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重点从树叶色彩变化的角度进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碧云寺秋天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景象。第三,引用诗词名句,抒写内心感悟,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引用诗词名句,用大量的篇幅抒发了自己对碧云寺秋天的独特感悟和认识,中心突出。

【美文3】

伏尔加河上的航行(节选)

马力

柔软的河风在岸野犁出一缕缕草浪,绿色的谱线跳荡起大地的旋律,我听出了那种美妙而均匀的节奏。绿,是生长的颜色,待那成熟到来,便是满眼金黄。刈草的农人该在草野浮闪的刀影里向前缓缓移动,镰杆围着腰身,划出道道半圆形的流线,人被弧形的金光围紧。锋刃触在枯韧的草芒上,发出轻快悦耳的摩擦声。一排排的草应声朝一侧倒伏,农人刚才站过的地方,便只剩一片尖细的茎茬。秋天的收割,意味着草丛把旧生命交给人类,又静静地等待第一场冬雪温暖的覆盖,在饱吮水分的泥土之下蓄养精力,迎候新一轮生命循环。

薄暮的到来,使天空飘闪起柔和的橘红色。霓彩在林梢绵连的曲线上眷恋,彤云飞舞,追着夕阳颤动的光线。万缕明亮的光,镀亮了飞云的边缘。晚霞像陨坠的流星飞逝于灰茫的烟霭深处,在飘拂的纱雾间透出一抹残影。熠熠闪射的,是嫣红里透出明黄的那种颜色,望久了,有一点炫目。伏尔加河上的日落景象,是叫人感动的。

顺从的波流,潾潾地滉漾,释放柔和的光芒。河水的气息、森林的气息交混着,嗅一嗅,清新的感觉能够滤净郁积在灵魂暗角的杂质。这一段的河岸,村舍渐渐多起来,有了城镇。我望见了炊烟与楼房的影子——格里茨已在水的那边迎候着我痴望的目光了。教堂那圆葱头楼顶是暗绿色的,小木屋那三角形铁皮房顶是白色、红色、蓝色的,明艳的漆色在碧树翠草间极富装饰性。这些小木屋,不知为什么,屋身的斜度很大,又没有倾覆感,活像一块块贴水的魔方,似乎会变幻出无穷的奇妙。河滩旁,搭起蓝色帐篷,停着一辆红色轿车,后备厢敞开,有个光脊梁的汉子在洗涮什么,密密的红松林构成无限远的后景。河道上,几块粗硬的卵石拥簇着锥形的航标。滨水的小木屋,一半掩在树林的绿影里,一半隐在河水的碧光中,房前的花圃,几道矮栅围着一片青绿,仿佛田间待熟的菽粟。有一处地方,伸出一道土堤,尽头有两个钓鱼人,凝在水光中。深感俄罗斯风景,是上苍惠赐予画家的最优礼品。这般景物,怕只能用油画来表现它的形与色才来得恰好,若换了我们的水墨画,似不能尽致地传达它的美质。

落了一阵雨,雨后的彩虹反射着太阳的光线,金色亮斑如耀目的花,让蓝天绽放笑容,让草原铺满暖意。远方的岸,伴守沉静的流水。自然生长的树木在四季的轮转中成熟,光滑的树皮袒露出年轻的纹理。世界沉默如谜。苍翠的森林、澄澈的河流、清湛的湖泊,以原始的面目呈现另一种秩序,和人类的审美心绪相对应。

[点评]细腻的笔触,精雕细刻一般,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伏尔加河上景色的秀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灵动优美。同时,作者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对伏尔加河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人肺腑。

[作者单位: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叶子
读《了不起的小叶子》有感
专业修脚店
叶子
秋天的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一片翻转的叶子
自信的叶子
一见倾心的优雅——叶子
Word Fun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