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认识社会法的概念内涵

2015-04-18赵红梅

中国机构编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劳动法行政法民法

文/赵红梅

赵红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一、对社会法概念的认识

社会领域立法,对应的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格局中的“社会建设”领域,和七个法律部门法体系相比,更科学客观,也更符合中国的现实。因为这个分类与传统的民法、刑法、行政法的划分不冲突、不重复,体系上是周延的。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这一分类是从基本属性划分的,这种划分方式容易造成交叉、重复,比如有人认为劳动法属于社会法不属于民法,事实上不能简单地这样理解。民法社会化的趋势非常猛烈,大陆法系的国家都认为劳动法中的个体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特别敏感,与雇佣合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德国的社会保障法就是在行政法体系的。因为德国把劳动保障机构作为法律授权组织,是一个行政主体。但是,德国把劳动法里面的个体劳动法体系归为民法。

相比较,“五分法”在逻辑上没有问题。因为它讲的是不一样类别的事物。由于分类的问题,容易导致一些认识的困惑。这两种分类方法不能在同一个层面、角度使用。

二、激发NGO和公民个人的内在属性

社会法建立在第三部门基础上。第三部门、社会法中的人,为社会法的建设提供了结构性基础。

原来我们认为所有跟公共利益相关的都是由国家和政府来做,但西方国家的实践(包括中国)当下也有一些特点,公民社会可以承担一些公共服务职责,社会法中的人不见得有那么高尚的情操,可能也有利益驱动,做得更好有更多的人捐助,但是它不会打破底线,因为它的逻辑就是在做NGO。所以,中国真正要建立社会法,要有创新,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不但要把NGO呼唤起来,也要把每个人的内在属性呼唤起来。人性是有多方面的,尽管人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但是社会制度必须有这样的安排。

很多NGO的权力不是来自于法律的授权,而是来自于自治,是自生的。其创新在民法、行政法,公法私法之间有人的塑造,如果人能自立起来了,那么,企业的社会责任、NGO等就好解释了。

猜你喜欢

劳动法行政法民法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法教育实践研究*
行政法法典化之基本问题研究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试论公民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浅谈行政法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2018劳动法规定:员工因降薪调岗而辞职,单位必须支付补偿金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如何有效连结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之间的关系分析
关于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之间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