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音乐游戏活动 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2015-04-17蓝素芬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音乐

蓝素芬

(漳浦县佛昙中心幼儿园 福建 漳浦 363200)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传统的音乐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注重程序化的教学,而忽视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学实践中发现,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充分尊重了幼儿的实践和直接体验,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愉快、健康的成长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从而有效地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教育的游戏设计形式直接关系到音乐教育的效果,“游戏化”的关键在于“化”。在游戏化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音乐元素,将音乐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有机地融入游戏活动中,注重游戏设计的情景化、过程化、多样化、生活化和互动化,这样,既能使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又能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幼儿从消极被动的学习向积极主动的学习转化。

一、注重情景化,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方式。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获取知识,并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往往表现为枯燥无味的教唱和灌输,导致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并且有可能产生烦躁的情绪,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活动范围和生活经验实际,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将音乐知识和技能通过游戏化融入到情境教学之中,让幼儿的思想和情绪转移到课堂教育氛围中,使幼儿产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欲望。如教《我爱我的小动物》歌曲时,教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动物的家”,准备小狗、小猫、小鸡、小鸭等头饰,让幼儿身临其境,获得“触景生情”的效果。紧接着,让幼儿马上投入到游戏的情境中,使幼儿在扮演小狗、小猫、小鸡、小鸭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音乐情境,轻松地感受音乐的旋律与节奏,自主地理解音乐情节。通过这种情境变灌输为感悟,让说教成为体验,使幼儿很快地掌握了歌词,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促进幼儿情感在情景化的游戏过程中的生成和强化。

二、注重过程化,调动幼儿想象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幼儿对“过程”比“结果”更感兴趣。因此,在开展音乐游戏活动过程中,应注重游戏过程的设计,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丰富幼儿的想象,提升幼儿的内在感受。以《老鼠画猫》歌曲教学为例,一开始由教师模仿小老鼠的动作入手,并发出“吱吱吱”惊慌失措的叫声,并提问幼儿:“是谁来了?它为什么这么害怕?”从而启发幼儿进行想象,接着因势利导,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用动作把猫的样子画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其次,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一边唱一边跳,让幼儿把小老鼠得意、滑稽的样子唱出来、表演出来,并能用“哈哈”“嘻嘻”“呵呵”等来发现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再次,让幼儿分别扮演小花猫和小老鼠,引导扮演老鼠的幼儿钻洞以及扮演小花猫抓小老鼠的游戏,并演唱歌曲,体验游戏过程带来的乐趣,促进幼儿表演能力和演唱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多样化,引导幼儿探索

许卓娅教授认为,在倡导教学游戏化的背景下,把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划分为歌唱、律动及奏乐三种类型更为恰当。这种分类方法更加强调音乐教学的游戏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应当坚持音乐教育的多样化,而且应当坚持游戏活动的多样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爱好和追求。如教《小鸭小鸡》歌曲时,首先由教师以左右手食指分别表示小鸭与小鸡,按歌词内容选择圆舞板、碰玲为歌曲伴奏,依照节奏玩手指游戏,对幼儿进行示范。接着让幼儿边念歌词边玩手指游戏,学唱歌曲,使幼儿逐渐熟悉歌词。然后由教师伴奏,幼儿边玩手指游戏,边唱歌曲。最后,把幼儿分成两小组,一组演奏圆舞板、碰玲,另一组演唱歌曲,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几次轮换。这样,通过幼儿玩指偶游戏,理解了歌词内容,能用自然的声音、愉悦的情绪演唱歌曲,还了解掌握一些奏乐知识与技能。此外,还可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进行律动游戏化设计,让幼儿用唱唱跳跳、玩玩闹闹的形式,对音乐内容进行感知与体验,并用自己的声音与动作去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锻炼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

四、注重生活化,拓展幼儿视野

音乐来自于生活并反映生活。教师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去寻找教学内容,增强音乐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鼓励幼儿感受、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以小班的音乐活动《听音辨物》为例,教师选择风声、雨声、雷电声、喇叭声、钟表声、鸟鸣等幼儿比较熟悉的声音,配上相应的图片,让幼儿在游戏中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体验节奏带来的身心愉悦,从而使节奏活动充满新鲜感,然后由教师讲解歌曲如何通过节奏、力度、音色的变换透出其生动的音乐形象,促进幼儿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逐渐学会感受节奏的美。此外,教师还应立足教学实际,努力为幼儿创造接触现实生活的机会,丰富他们的感性生活。如在教《我们去郊游》这首歌曲之后,组织幼儿去郊游,让幼儿去听鸟声、闻花香、吹蒲公英、追蝴蝶,汲取大自然的营养,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他们的体验,促进幼儿热爱音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五、注重互动化,鼓励幼儿创新

幼儿的创新能力是智力活动的最高品质。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在音乐教育游戏设计过程中,采用师幼、幼幼互化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启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其创造力。如在大班《三只小猴子》音乐教学中,刚开始让幼儿欣赏音乐,接着教师提问:“刚才,小朋友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有的说,三只猴子;有的说,两只猴子;有的说,一只猴子……教师再问:“小猴子在做什么啊?”,多数的幼儿都说,“在床上跳。”“发生了什么事?”教师继续追问,幼儿说,“掉下来了,头上摔了一个包。”经过互动,幼儿熟悉了歌词内容。接着,由教师扮演猴妈妈,选择三个幼儿扮演小猴子,按照教师指令的节奏跳。通过游戏互动,幼儿基本掌握了歌词,并理解了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如“三只猴子”换成“四只猴子”好不好,歌词如何改编,“兔子”替代“猴子”行不行,如何创编歌曲?通过这样的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参与课堂表演的热情,引导幼儿进行联想和想象,提高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是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举措。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应当运用游戏手段改进音乐教育,促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在音乐学习中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有效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音乐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音乐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