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堂教师教学语言不规范案例研究

2015-04-17王艳红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术语节奏规范

王艳红

(福州教育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1)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既需要优美的音乐旋律,还需要规范的教学语言,二者有机地结合就组成了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完美交响。好的课堂教学语言,首先应该是规范的。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其课堂语言应当更具有自然话语的特征,课堂作为特殊的社会文化交流场所,其使用的教学语言必须是有目的的,必须有一定的规范性。所谓语言规范性,是指课堂上教师使用的语言,必须经过精心组织和准备,是为了教育目的的实施,而不是随机和应激的。[1]然而,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语言随意性大,不规范使用现象较普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及负面影响。笔者深入音乐课堂,特别关注其中使用率高、不规范问题严重的三类语言:提问语、音乐术语、评价语,并作以下反馈、呈现、分析、思考、建议:

一、课堂提问语的不规范性

提问语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计的一系列供学生思考并作答的问题语言。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语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它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智慧与能力。如果提问的语言不规范,那么会导致学生错误的理解与回应。例如:

案例1: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拉起手》教学片断

生:“切分节拍”

分析:案例1中,“节奏”的问题,教师却用“节拍”来提。要知道,节拍与节奏永远同时存在于音乐中,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节拍指的是强弱规律均匀、反复的交替,没有时值变化,如:两拍子是一强一弱的循环重复、三拍子是一强两弱的循环重复、四拍子是强弱次强弱的循环重复等。节奏指的是用强弱关系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它包含了节拍的特点,但节拍概括不了节奏的全部意义。[2]一般而言,节拍偏重于音的强弱,节奏则偏重于音的长短。以上片段中知识点的“切分”指的是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和强调,打破了节拍的均匀性,出现的音的长短的变化。因此,此处提问用“切分节拍”为不规范的音乐术语,应改为“切分节奏”。

以上案例属于“误导式”的知识性提问语,它将造成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概念不清等不良影响。课堂教学提问的方式、种类很多,除了知识性提问,还有理解性提问、应用型提问、分析类提问、综合式提问、评价性提问等等。采用什么样的提问方式,以教材而定,因学生而异。此外,还有诸如“好听吗?”“想学吗?”“喜欢吗?”等空洞式的提问语,它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用多了会使学生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密集式”的提问语,让学生失去了体验、感受音乐美的时间和精力;不符合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的“跳跃式”提问语,超出了学生作答能力范围,师生互动中,教师也不能及时地察觉学生思维的动态变化过程;“按部就班式”的提问语,不注重课堂生成资源,易使提问流于形式。[3]

规范的提问语应做到清晰连贯、停顿与速度、指导与分配、提示语探询。提问语不仅要提到点子上,还要要懂得注意“序”,控制“度”,把握“量”,讲究“法”,运用循序渐进、以人为本的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探究音乐的兴趣,训练并培养学生表达音乐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4]因此,音乐教师须精心设计规范的提问语,使每个问题既有技巧性又有艺术性,才能切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音乐术语表述的不规范性

音乐术语是表述音乐某一概念的专用词语,每个词都有着自己特有的含义,既不可混淆,更不可乱用。可是,在日常音乐教学的调查和观测中,笔者发现音乐术语使用不当的频率之高令人惊叹,音乐术语错误使用的情况也尤为严重,例如:

案例2: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第三乐章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了这一部分的主题,现在请几个同学拿着手中的乐器,打着三拍子的节奏,一二三,不要赶节奏。”

分析:案例2中,“不要赶节奏”,是教师常用来稳定学生节奏的短句。来看看《音乐知识词典》对于“节奏”这一术语的诠释:“节奏,音乐术语,是塑造音乐形象的基本表现手段,指组织起来的,包括多种知识的音乐强弱、长短关系,即时值关系。”而速度指的是音乐行进的快慢。[5]通过比较,不难看出,节奏与速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节奏侧重于音的长短关系应为紧凑或宽松,惟速度才有快慢,将节奏和速度混为一谈,显然这是音乐知识概念认识上的错误。

案例3: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歌曲《樱花》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都可以发现这首歌曲的旋律比较忧伤、安静。它的旋律为 3、4、6、7、1,缺少了 2和5,这是日本独特民族风味的“都节调性”的特点。

分析:案例3中,“都节调性”是一个错误概念,是对调性与调式的混淆。调式是指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并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调性即调的性质,即调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它是指调高与调式的结合。[6]日本都节音阶仅指的是一种特殊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的一种体系,并没有包含调高的概念,因此,这里应称为“都节调式”,而非“都节调性”。音乐课堂上语言是一字之差,使概念泛化,误导了学生。

除此之外,还有调式与调性、转调与移调、音程与和声、乐曲与歌曲、器乐与乐器等音乐术语的使用,也是教学过程中容易混淆的。而这些混淆,有的是教师自己的阐述,有的是学生的回答,教师并未给予重视和及时纠正。长此以往,恐怕今后学生就真的分不清这些概念了。要知道,在学生眼里,音乐教师是本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的权威,他们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音乐术语是音乐学科的专门用语,它是由音乐基本概念组成的名词体系,每个词都有它特有的定义,不能随意使用。在教学中,正确规范的使用专业术语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音乐术语是音乐学科基础知识表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向学生传播音乐知识的媒介,也是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更是音乐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的一种手段。[7]不准确地使用音乐术语,就如同说话时的语法错误和写文章的错别字一样,影响着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从学习发展的角度来说,音乐教师应该秉着严谨的态度学习和考究,从专业的角度规范地使用音乐术语。

三、教师评价语的不规范表现

评价语是指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活动、师生对话、生生交流等环节而生成的瞬时、即兴、即地的一种语言。它是教师对教学行为所作出的一种情感和行为的反应,能够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继学习行为。音乐课堂中,教师评价语的不规范,例如:

案例4: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能否用图谱来记录这段音乐?

生:展示自己的音乐图谱。

师:你这份音乐图谱画的很好,跟老师的非常像!

分析:案例4中,这位教师的评价语无意中暗示学生,只有跟教师的答案接近,才是正确答案,学生需要的是思考教师心中设定的答案是什么。这会让学生思考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问题之外教师的想法和要求,这类评价看似无意,但很有可能扼杀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你真棒”“真了不起”“非常好”“挺不错”等廉价且华而不实的表扬,不仅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反而把他们引入思维的歧途、误区。给予学生肯定或赏识,应做到“知其好,更知其所以好”。

案例5: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教学片断

师:《梁祝》这部音乐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真诚而感人的爱情画卷,谁愿意来谈谈自己的听后感呢?

生:我认为梁山伯的爱情是十分愚蠢的,为什么要投坟,他们完全可以选择私奔,我也没从音乐中听出他们投坟后化成了蝴蝶……

师:(用眼神制止学生继续往下说)好了,换一个同学来谈谈。

分析:案例5中,教师显然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并用无声语言否定并制止。在课堂中常常发现,遇到学生的回答表现出乎意料、或让教师不解其意、或背离教师的目标和用意,教师的评价往往都是消极的。因而,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充分理解、科学地分析,要认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做出恰当的评价。

音乐教学的评价语还要做到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具体、巧妙、互动,不让落后的学生感到“没面子”“伤自尊”,不让优等生“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有声语言要规范,无声语言一样要合理使用,教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温柔的抚摸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说到这里,提醒我们在音乐课里还有音乐语言、声势体态语言等学科特有的语言表现方式,音乐教师们也不应该忽视合理的运用手势、表情、目光、姿态等无声语言辅助教学。

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教学语言不规范现象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关注并正视。规范的使用教学语言是教师实施教学重要也是必要的手段,是让学生走进音乐殿堂不可缺少的指向牌,更是我们从事音乐教育研究和一线的音乐教师们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从规范做起,养成精心设计、苦心磨练、巧妙运用课堂教学语言的好习惯,做一个在音乐课堂中善用教学语言的有心人吧!

[1]王健.试论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6)

[2]任达敏.基本乐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沈小碚.课堂教学提问类型的概括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1996(1).

[4]沈芳.音乐课堂中提问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中、下旬,2013(2).

[5]高天康.音乐知识词典[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6]李金华.调、调式和调性概念辨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1).

[7]朱志平.正确使用专业术语是教师基本功[N].中国教育报,2013-04-24.

猜你喜欢

术语节奏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来稿规范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YOUNG·节奏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