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语感培养策略探究

2015-04-17温桂端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小兴安岭语感语文

温桂端

(诏安县深桥镇中心小学,福建 诏安 363500)

语感,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锐敏的感觉。”而吕叔湘先生则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两位大师明确提出语文教学“最要紧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事实证明,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发展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日常阅读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并努力训练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联系生活,培养语感

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选文精美,字里行间,处处都体现作者字斟句酌之独特匠心。然而,没有生活经验基础,学生对这些语言文字的学习势必仅仅停留于“教参式的解读”,是教师强加给的,单从字词含义去理解语言,是不能使学生产生“深切的语感”的。因而,必须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使阅读、理解过程揉入生活情感元素,以此促进语感的训练。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笔者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三句主题相同、表达形式类似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如果没有生活中父母之爱的经验基础和情感基础,学生就不可能深刻感悟父亲为什么会在悲伤与绝望中想起:“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之所以父亲坚持到底,绝不放弃,是因为生活中自己对儿子的承诺;儿子在废墟中坚持到底,满怀信心,是因为儿子耳边总回荡着父亲的话:“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因为儿子知道,“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因此,儿子在废墟中表现出了超乎自己年龄的沉着与勇敢,让其他同学先出去。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这三句话理解、感悟:①“生活中,你在父亲(母亲)的帮助下战胜了困难的事例肯定有不少,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件事?”②“当时,父亲(母亲)是怎么做的?”③“可能这件事的困难程度无法与文中事例相提并论,但你是否发现其中某些方面的相同?”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对这三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文中那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学生语言的感悟和理解能力也获得了训练和发展。

二、吟诵体会,培养语感

余文森教授指出:“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文本所描绘的情景。”语文课上的吟诵,更能有效地唤起学生对课文中美的形象的感悟,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并自然而然地抒发出美的情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与情感抒发建立起了联系,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良好的语感。例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朗读描写“春天”一段,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抽出、长出、融化、流着、散步、涨满、淌”等关键词,指导学生用轻柔而舒缓的语气,掌握好语音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张驰变化,从而读出了小兴安岭春天的勃勃生机。教师又进行感情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景象?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接着由学生带感情齐读、自由读,指名上台表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细细咀嚼、细细品味,学生以语言感悟和理解为基础,沟通了语言与情感的内在联系,入境入心地体会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美景的深深赞美,对祖国山河的浓浓深情。

三、比较揣摩,培养语感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着语文课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只有扎实地进行语文实践训练,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字、词、句等内容的比较揣摩,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感。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笔者着重引导他们品析描写小兴安岭景色的重点词句的推敲、揣摩,体会小兴安岭那种人间仙境独有的形象美,感悟课文的语言美,从而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发展语感。例如,学习“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句,把“抽出”换成“长出”。笔者先用道具演示“抽出”(似利剑出鞘,迅速快捷),经过一番比较,学生自然明白“抽出”这个词好,它是“长出”的意思,而且能把枝条快速长出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更加生动、贴切,更能表现出树木的勃勃生机。通过比较,学生领会了用词的精确,感受到春天小兴安岭充满了活力和生机的动态美。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教学中,通过比较学生准确、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很好地训练与发展了他们的语感。

四、指向表达,培养语感

2014年11月,在“《人民教育》首届‘核心素养学科教育’高峰论坛”活动中,管建刚老师一节指向写作阅读课《滴水穿石的启示》给了一线教师深刻的启迪。虽说读写结合历来是语文教学的普遍经验,但管建刚老师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和高效的教学策略实施还是对小语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读熟、读透,语言必得内化,言语表达技巧这样的语感培养教学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习作时,也就随心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这无不依赖于指向表达的语感迁移。在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中,大家还是普遍重视文本框架与结构方法的迁移,其实对语感迁移比较直接起作用的还得重视具体语句的积累与表达方法的习得。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笔者抓住“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这句话,让学生读句子交流从画线部分体会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去掉后面“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这部分,比较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体会概括与具体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在比较中明白了这部分写出了树大的特点,并突出了树的茂盛。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部分内容和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不到鸟儿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最后追问:这样的例子文中还有吗?学生进一步比较课文中其他一些类似的句子,学会把句子表达得准确、生动、具体的方法。课堂教学有意识引导语感迁移,学生在平时的交流表达和习作中,也就会有意识地进行类似句子表达方式的训练与运用,有效促进语言的丰富、生动,语感自然不断增强。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行语感训练,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发展学习能力,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1]孙淑莲.熟读,是言语习得的法宝[J].小学语文教师,2015(10).

[2]余文森.从知识论和教学论视角解读情境教育的依据和意义[J].基础教育课程,2009(12).

[3]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小兴安岭语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