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习作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4-17沈立文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选材物品习作

沈立文

(诏安县南诏中心小学,福建 诏安 363500)

习作训练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平时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基本精神把握不准确,具体指导起来存在“三不足”的突出问题,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学生习作水平与习作能力的提升。

一、当前习作指导存在的“三不足”

(一)作前指导:为写而写,读写脱节

教师在根据习作项目提出训练要求进行方法指导时,没有很好地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精神,让学生“读中学写”,做好“读写结合”,使习作训练脱离了与本组教材中的写作方法的联系,就“习作要求”讲习作要求。致使学生因缺乏文本写作范例的依托,对训练要求与方法感到抽象,理解不到位,写起文章来难度大。“读”和“写”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两个方面,它应该是浑然一体的。“读”是生命的“吸”,“写”是生命的“呼”,一“吸”一“呼”才构成语文生命的循环。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来革除此习作指导弊端,实现读写有机结合,以读促写。

如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三”:习作要求是让学生选择一种物品,把这种物品向别人介绍。有教师在指导这节习作课时,一开始便“单刀直入”,让学生齐读题目“三遍”;然后,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物品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并具体说一说这个物品的特点、作用;接着,指定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物品”。学生虽然所罗列出来的物品多种多样,有食品类的、玩具类的、学习用品类的、动物类的、植物类的、还有科技产品类的。可是,大家在介绍时,因为没能借鉴从本组四篇“说明性”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介绍起来语无伦次,听者也堕入云里雾里。

(二)立意选材:主题单一,千篇一律

在习作指导课上,提示学生按题意进行立意、选材的眼光过于局限,思路总是滞留于身边的老话题、套话题、空话题,如一写到教师,不是“带病坚持工作”就是“深夜批改作业”;写班级的同学不是“拾金不昧”,就是“自己摔伤了,大家来补课”;写活动不是“课间体育比赛”,就是“周末几个同学去打球”……材料落俗,套话连篇,缺乏新意,枯燥无味。由此,教师应当立足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学生习作中,并在这个过程中捕捉新意,以此化解立意选材环节的教学弊端。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三”的具体要求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帮助的感人事例,从中选择自己最想写的有关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感人事迹。作文中要求学生要体现如下内容:写一些环境,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表达真情实感。有一位教师为了开好公开观摩课,就先按自己的设计在教研组内进行“试教”。课堂上,教师一心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表达真情实感,却忽略了学生选材思路的开拓。结果,大多数学生的选材,局限于校园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而且话题基本是上面列举的几个。

(三)习作评改:流于形式,自改不足

一直以来,只要打开学生作文本,就能发现:教师留下了的圈圈点点,有“眉批”“总批”,有修改符号、有评价意见,就是没有学生自己的修改痕迹,甚至不少学生连教师圈出的错别字、标点符号也都丝毫不动,一些错误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及时跟踪督促学生修改,以至于学生错误地认为作文写完后交给教师,就已完成任务,至于批、改,那是教师的事。

为此,教师应当在评讲习作环节突出评改针对性,让学生成为习作评改的主人。应当努力做到:作文下发后,每个学生根据本次作文的实际,结合同学、教师的评改,从审题、构思、语言、内容、中心、书写等方面,对这次作文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写出存在的问题,写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习作指导的对策

(一)读中学写,以读促写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生动、形象地道出了写作与阅读的内在联系。综观小学教材中的选文可以看出,每次习作训练项目的设计,总是与该教材中一系列选文写作方法相互匹配的,也就是说,各组教材中每篇课文作者所采用的观察、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正是本组习作训练重点。因此,习作指导要注意加强读与写的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掌握文本基本内容的同时,进而去分析、归纳,提炼写作方法,以期在随后的习作训练中加以模仿、借鉴并迁移应用。如此,学生不仅能通过课文为范,对习作要求与方法的理解更加具体、准确,而且还能从写法上入手,去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前述课例中,教师如能吃透教材,按照该组课文开头的提示,指导学生对照自己准备的物品,从《新型玻璃》《鲸》等四篇课文中,分别找出相应的说明方法,来进行物品说明训练,那么,难度将会大大降低,学生自然能够有条不紊、准确具体地进行练习。

(二)联系生活,捕捉新意

文贵创新,而创新的源泉在于生活。大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生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启发学生开拓视野,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亲近自然,细心观察、仔细分析、纵横联系,深入捕捉有新意、有价值的材料,反映真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发展个性特长。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多姿多彩,生动引人。如前面所述课例中,教师在“试教”后,教研组内对选材局限问题提出了修补意见,教师也对教学设计做了修正。在随后的“正式”公开课上,除了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把人物“相互关爱”活动写具体,而且,教师还针对课堂上学生“选材思路局限”的问题,及时启发大家:“把目光延伸到校园外”。于是,经过讨论,学生取材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宽:笔下的“主人翁”有熟悉的,不熟悉的,有男女老少的;事件有“到社区帮助孤寡老人”的,有跟“外出打工的父母加强沟通”的,有“帮助解决奶奶和妈妈之间婆媳矛盾”的;发生的环境有电影院里的,有路上的,有超市里的……立意清新,材料新颖,内容真实、丰富、活泼。

(三)跟进指导,自主修改

特级教师陈寿宗在《小学“二次习作”及其指导策略》一文中指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必要引入‘二次习作’,在做好作前指导、批改与讲评的同时,切实加强习作评后修改训练,做到‘写’‘改’并重,推进作文教学整体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评价指导应与学生自改相结合。一是要细化批改、讲评意见;二是采取多种形式训练他们自主修改的能力;三是要有学生“自主修改”的要求,并使之形成为习作训练的必备一环;四是采取“奖励政策”,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修改习作、提高习作能力的自觉意识。学生只有在获得对自己文章和习作要求的再次认知,才会极投入修改之中,从而提高习作自改兴趣和能力。

[1]夏伍华.作文教学——为儿童的生命发展奠基[J].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2015(10).

[2]武斌.小学生“五步自主评改作文”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11).

[3]陈寿宗.小学“二次习作”及其指导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

猜你喜欢

选材物品习作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找物品
习作展示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