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微平台凝聚微力量引领微文明

2015-04-17

奋斗 2015年2期
关键词:微信群众文化

史 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微信作为一款通过移动网络快速发送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的手机通信软件迅速占领了用户市场,目前,“微看宝清”党政微信公众平台是双鸭山市首家得到认证的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关注用户以每天近200名的速度迅速增长,已经率先实现了“网络+微信,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双核立体互动宣传新模式。

一、围绕中心用“好”微信,打造零距离党群互动频道,推动社会文明大进步

微信使获取政务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让党与群众的沟通实现“零距离”。借助微信平台把党的主张和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光明前景说透彻、讲明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们的言行举止中,让全社会的正能量更加充盈充沛,提升工作透明度、打造公信力,真正增进党群关系。

当前,宝清县正处在全力打造“龙江第一县”,争创全国文明县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政务微信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创城”氛围。在“微看宝清”中开通专栏,发送创城信息近200期,通过“我晒我家、我爱我家”、“城乡环境治理大比武”、“十星级文明户展播”等系列报道展示创建成果,提升百姓的文明创建意识,全县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民意顺、实事惠民共创城”的良好氛围。通过“道德模范事迹展播”、“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河事迹展播”等报道,讲述宝清好人的感人故事,呼吁市民知好人、学好人、做好人,激发广大市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引领整个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最终汇聚成宝清道德建设的强大正能量。

“微看宝清”开通以来,共组织过56次主题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2014年,一则“卖房救子”的消息在朋友圈迅速转发,确认情况属实后,“微看宝清”发出倡议,号召社会对3岁的白血病儿童曲博文伸出援助之手,共募捐善款30余万元。“微看宝清”还组织了6次“关爱环卫工人”志愿服务活动,30余个爱心企业200余名志愿者为300余名环卫工人送去温暖。组织“关爱母亲河”“清理楼道小广告”“清冰雪总动员”“快乐星期天”等志愿服务活动18次,成功打造“快乐星期天”志愿服务品牌。

为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举办了“中国梦、我的梦”全县中小学生梦想征集活动,在“微看宝清”中连续播出26期、1000名学生教师的梦想。为丰富全县青少年的暑期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中国梦—青少年暑期文化活动月”活动,组织60名文化志愿者从集邮、钢琴、口才、蛋雕、抗联故事等方面为青少年及家长免费授课,在“微看宝清”中共播出10期专题报道,近5000名学生及家长受益。以未成年人为题材的微电影《母亲的账单》《安全驾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其中《安全驾驶》被省公安交警总队选为交通安全宣传素材。

二、把握导向用“强”微信,打造精准化信息传播载体,促进舆论监督能力大提升

在突发事件中,基于“优先相信身边人和熟人”的人性特点以及微信圈子本身相互的“高信任感”,利用微信整合观点时间会更短。微信的信息可以实现精准地用户送达,通过用户成员二次转播,实际的宣传面很广,具有快速阻止不实信息传播与不良情绪蔓延的正导向功能。

宝清县努力构建优良的网络宣传主流舆论导向。“微看宝清”微信公众平台成立后,宝清县充分利用“微信”受众面广和“信息传播精准性”的特点,积极进行舆论引导。通过“微看宝清”公众平台,群众还可随时随地曝光各种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及不文明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2014年,微友通过平台反映县城内几处烟囱冒黑烟,严重影响环境。工作人员接到信息后立即到现场进行拍摄取证,将取证材料提供给环保部门,就该事件进行了问责,并全程跟踪了事件的处理过程,通过微信平台视频板块和县电视台同步播出,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与时俱进用“活”微信,打造创新型公共服务空间,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增长

微信具有关注方便、受众面广、信息传播即时等特点,可以说是一个成本低且方便快捷的宣传平台。借助微信平台,宝清县拓展宣传触角,创新宣传方式,构建文化宣传大格局,扩大了宝清县对外影响力。

积极利用“微看宝清”大力宣传宝清县厚重的挹娄文化、抗联文化、垦荒文化、知青文化、旅游文化等资源,丰富的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绿色生态、工艺美术等资源以及中国“书法之乡”、“版画之乡”等地域文化优势,宣传宝清独有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投资环境。在微信平台上播放《奋进中的宝清》宣传片,展示宝清充满活力、和谐相融的良好形象。为挖掘宝清深厚历史文化,弘扬新时期宝清精神,倾力打造“龙江第一县”,“微看宝清”在全县组织开展以“爱宝清、赞家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征集活动。这些作品在“微看宝清”微信平台的“每日微学”板块中进行展示。全县还组织文化工作者以于海河事迹为题材创作一批文艺、文学作品,并通过“微看宝清”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展示,营造了“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的良好舆论氛围。

及时把握社会动态,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去年把春节联欢晚会变成多场“快闪”演出,走进商场、客运站等地给百姓送去新春祝福,这种时尚方式给百姓送去祝福的同时,也带来了欢乐。“微看宝清”还对“新农为农、文化圆梦”文化志愿走基层活动、文化志愿者深入乡村、走进社区为广大百姓送文化到身边进行专题报道。在“魅力宝清、快乐舞步”竞赛中,“微看宝清”录播比赛全过程,让快乐舞步这一全民喜爱的健身运动在宝清县健康有序地发展起来,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这些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整合资源用“实”微信,打造移动化民生服务平台,推进意识虚事和民生实事大融合

当前,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就必须找好工作抓手,虚中求实,化虚为实,实现“虚功实做”,既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又尽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微看宝清”一直坚持多用生活用语、网络用语、口语等,避免官腔官调,推送的内容与民众的生活相关,以贴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重点在微信公众平台设置三大栏目:群众路线、微您服务、每日微学。栏目内容涵盖了百姓的衣食住行,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维权等方面的服务。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了多类证件办理的流程和所需材料,如:申领第二代身份证、结婚登记、新生入学、低保、小额贷款的办理流程等,让群众了解所办事项程序,方便群众办事。

“微看宝清”不仅是群众了解公共事务的窗口,还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载体,群众可以在微信对话栏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为县委、县政府工作建言献策。实现了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音,畅通了百姓诉求渠道,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2014年宝清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以来,“微看宝清”通过平台向群众宣传该中心的功能和服务,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土地经营流转、农副产品收购、大型农机具买卖等信息,通过平台宣传实现成交1617笔,总交易金额超过8000万元,有效地推进了农村产权改革进程,营造了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据统计,“微看宝清”自成立以来已收到群众反映的各类信息总计5267条,其中咨询信息3784条、民生信息1483条,群众诉求事件办结率77%。

2014年春季冰雪化冻,宝清县第五小学校门前泥泞不堪的道路给老师、学生带来诸多不便,“微看宝清”以题目为《爸爸,我再也不想去“威尼斯”上学了》进行情况反映,引起了相关部门重视,城建处出动大型工程车及20余名工人经过一天奋战,将第五小学门前道路修整。对于“微看宝清”反映的群众诉求,政府能够迅速反应、及时沟通协调,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随着应用范围和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化,政务微信在弘扬主旋律、舆论监督、惠民利民、信息公开、党和群众互动沟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逐渐实现“动动手指滑滑屏”就可以完成的“指尖上的政民对话”。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全新的微时代,用好微平台,做强微服务,凝聚微力量,引领微文明,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崭新局面。

猜你喜欢

微信群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