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文化软实力 建设“三江文化名城”

2015-04-17中共佳木斯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奋斗 2015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文化

中共佳木斯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当前世界大势和我国改革发展大局的基础上,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谋划和重大部署,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坚守共同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的灵魂是价值观,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培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实践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又是实实在在的要求,规范性和实践性很强,便于遵循和践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把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中,佳木斯市确立了“入脑入心”、“立言立行”和“铸魂铸基”三大工程,细化了37项具体推进措施。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做好结合文章,把“三个倡导”的宣传与形势政策宣传结合起来,与中国梦宣传结合起来,与精神文明创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理论宣传、新闻宣传、文艺宣传、网络宣传、社会宣传等各种资源和手段,着力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二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广泛开展“寻访身边的感动”、“筑梦三江出彩人生”巡讲、“中华魂放飞梦想”读书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等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切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生活之中。三是突出地域特色,深入挖掘我市特色文化资源及地域人文历史典故,发掘时代典型和重大事件所蕴含的教育资源,通过组织开展“踏访红色足迹”、“烽火战歌”抗战歌曲演唱会,以及筹建“东北小延安纪念馆”和“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编印《佳木斯英模人物故事集》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树深深扎根于佳木斯地域特色文化的沃土中,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具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活教材”,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把握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这些论述充分表明了传统文化对于当前的意义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又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将优秀传统文化看作关乎国家民族的精神命脉,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的重要判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深刻理解和把握。

近年来,佳木斯市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推广,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在全社会形成了道德尊崇、奉献情怀和自觉担当的时代风尚,先后涌现出了心系百姓的好民警王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用生命铸就忠诚丰碑的赵厚福,以及守望孩子梦想的乡村教师王明玉、用爱心救助孤儿的老人王伟、在乡路上弹奏“愚公”传奇的盛春德、向贫弱者传递温暖的十五元计划互助群等一大批感动人物和感动群体。我们还先后组织编写了《做人篇》《博爱篇》《和谐篇》《名言百句》等四册传统文化教育读本,连续6年举办了“文化经典百题竞赛”、“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征文活动”、“全市大规模的古诗文经典诵读表演大会”,召开了五次经验交流会和四次大型捐赠活动。如今,中华经典文化的学习教育活动,已经成为本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全市共有75所经典诵读示范校,佳木斯市还荣获全国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市称号。

三、坚持文化自觉自信,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把佳木斯市建设成为文化繁荣发展、地域特色鲜明、城市影响广泛的“三江文化名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主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着力于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立足于把佳木斯打造成为我省东部地区历史文化名城,为此不断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成立了佳木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进一步完善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深入挖掘传承城市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进一步叫响抗联文化、东北小延安文化、赫哲文化和知青文化,增强市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着力于名家名品铸造。为了培养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化领军人物和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我们研究制定了文化领域的人才管理办法和文艺创作奖励办法,努力形成德才兼备、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把工作重点向挖掘整理全市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和创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倾斜,充分利用冰雪、森林、湿地、农垦、老工业基地等地域特色鲜明的题材,在策划、制作、投入、产出上求大突破,努力推出一批引领社会风尚、直面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的优秀文化作品。三是着力于文化事业惠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健全完善市文体会展中心、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文化艺术中心、群众艺术馆及各县(市)重点文化场馆设施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县(市)区的基层文化中心建设和社区(村屯)文化室建设,努力实现全市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建设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扎实开展“三江之声”广场文化、“金色田野”农村文化、“欢乐校园”校园文化等主题群众文化活动,组织“送文化下基层”和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让群众充分享有广泛的文化服务。四是着力于文化产业开发。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构建“一区七园三带四基地”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真正让佳木斯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围绕城市新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文化资源核心区的开发建设,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地产、教育、休闲、物流、信息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闻传媒业、文化旅游业、文化艺术服务业、出版印刷业、民俗工艺品业和广告会展业,谋划生成一批资源深度开发、产业链条延伸、展现品牌特色的大项目、好项目,打造全省东部地区文化产业聚集区。五是着力于文化传播拓展。深入挖掘佳木斯特色文化的开放特质和多元内涵,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深入报道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和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依托口岸优势,搭建文化展示平台,进一步加强与俄、韩、日的沟通联系,在教育、科技、艺术、体育等领域开展对外交流,充分展示我市的巨大变化和良好形象,全面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文化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谁远谁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