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中国梦宣讲更好地走进高校课堂

2015-04-17肖庆生

奋斗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肖庆生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核心,推进中国梦宣讲进入高校课堂,是当前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宣讲好中国梦,能不断加深同学们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让他们看到建功立业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空前光明,最终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一、下好“先手棋”,让中国梦宣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

青年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阶段,是他们从筑梦到圆梦的重要阶段,他们年轻,有朝气、有理想,有实现中国梦的勇气和担当。因此,下好中国梦宣讲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先手棋”能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能够为了祖国的强盛而不断刻苦学习,可以加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中国梦进课堂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要不间断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去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变成推进中国梦宣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把中国梦推进高校课堂,就需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社会实践、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方法这五个层面,及时将中国梦宣讲无缝衔接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引导学生全面准确理解中国梦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使中国梦在高校的教育模式中,既入耳又入心,同时,将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结合起来,培养出新时期一大批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找准“连接点”,让中国梦宣讲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院校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青年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关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必须找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教育与引导的“连接点”,敏锐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融于日常教学当中,使之成为一个严谨科学而又富有生机的整体。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节中应以中国梦为纽带,紧密联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的具体内容,不断丰富时代的特色,增强课程的感召力。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理念上挖掘和梳理出中国梦的历史起点和现实基础并总结出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谱写出的奋斗轨迹,从而点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最核心的领导力量。同时,在讲授中国梦相关理念的时候,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教学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中国梦的宣讲更加具有生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断摸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脉相承的,这样才能更好地阐述和解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涵,才能将高校育人树人的目标与大学生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结合起来,通过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能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并与青年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结合起来,使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断增强。

三、拓宽“知识面”,让中国梦宣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得以不断深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知识的积累与拓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实现中国梦的理念,着力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国情省情教育,使他们既学有专长,又心怀天下。因此,中国梦宣讲要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教学内容实时跟进,教师要在课堂上通过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实践向学生传递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教师要结合国情省情的介绍,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与大学生互动,运用多层次多视角的比较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师和青年大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来剖析中国梦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意义,进而达到全方位解读和阐释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使青年大学生通过学习讨论,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科学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把中国梦作为灵魂贯穿于课程讲授过程之中,这样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就可以全方位地向大学生讲深、讲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同时,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时,要结合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作为教学的重点,要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与大学生共同探讨中国梦的理论内涵;要用哲学的视角,阐明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此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要将中国梦与“肩负起重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专题教学相结合,帮助青年大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建立起对中国梦的理性认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把中国梦引入课堂教学互动环节中,能有利于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从而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打好“组合拳”,让中国梦宣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召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利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周末或者其他课余时间,开展以家乡、工厂、村落、家庭或个人为对象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活动。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实现中国梦的内容包括其中,从不同对象、不同角度体现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历程,使青年大学生走出课堂去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国梦的生动实践进而由“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探寻者”,使他们能够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亲身的感受、体验、领悟,青年大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国情省情,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成果,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不断加深对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解,从而促进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对这个教学活动的调控,还更加需要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能动性会直接影响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视和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活动,充分思考和领悟中国梦的重要内涵。

五、营造“新亮点”,让中国梦宣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政治说教的传授模式,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要积极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要将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与大学生自身的奋斗目标进行整合进而明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激发青年大学生奋发向上的“正能量”。因此,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求真务实的教学改革创新,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核心把中国梦讲透讲清,要积极创新示范教学,来激发大学生的潜能,促进青年大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努力将实现大学生的个人梦想和国家和民族的梦想结合起来。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应当丰富而多元,准确灵活使用名篇名著导读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能够趋于专题化,使中国梦的教学内容能够引领对大学生思想的教育灵魂,特别是通过课内演讲和课外宣传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力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念。

让每个大学生能在自己的心中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他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年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这是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