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5-04-17卞小燕王文玲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色彩专业

卞小燕,王文玲

(1.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南通226007; 2.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

卞小燕1,王文玲2

(1.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南通226007; 2.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对三大构成课程目前的教学状况进行分析,结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教学要求,就构成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应用实践等问题,以详实的实践案例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

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案例

一、三大构成课程目前的教学状况分析

三大构成自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基础课引入设计教学领域之后,多年来一直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前导课程。它所涉及的形态构成原理、美学规律以及形象设计思维,不仅是现代艺术设计表现的基本规律,也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本特性,是各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该课程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空间构成。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该课程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体系的系统化、规范化使它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但它注重理论和设计学科中共性的研究,与高职教育“面向地方、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1]的培养目标有所偏差,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使得很多高职学生在“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三大构成”上产生了诸多疑问。

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试着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方式等,把艺术设计所必备的专业素养与三大构成的基础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符合教学大纲所设定的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更加密切地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让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内容恰当地转化为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元素,由基础教学课程向专业设计应用课程转化[2]。

二、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1.教学方法

三大构成课程的授课对象一般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对案例分析比较感兴趣,但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有点畏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把抽象的理论讲解变成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根据以往的教学反馈,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反映不知道怎么学,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处于一种无目的性状态,容易在知识学习中迷失方向,因此如何使学生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与方向显得非常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了传统的“讲授+练习”的模式,采用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即教师根据课程要求,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课堂教学中预先设定好一个主题,将课程的相关内容、知识、技能、方法以预设问题的方式包含在该主题中。学生在特定主题的研究过程中,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自主寻求有效的方法。即有效方法的获得需要对预先设定好的知识内容有深刻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正是学习中这种严密的逻辑性使得学生为解决问题而探求知识的目的与方向非常明确[3]。因此,这是一种启发引导式、带有研究性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课堂讲授、专业训练这样一种单一的渠道。这种教学法与以“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于同一原理。

2.教学内容

根据主题教学法强调学习过程的特点,对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无论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还是立体空间构成,学生不再是纯粹地对构成原理、抽象的点线面造型元素、基础的色彩三属性、传统的各种型材立构等内容进行相互割裂的学习,而是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性,环环相扣,按递进关系进行学习。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与分析。要求学生利用手机、相机等拍摄工具记录大自然中有一定形式美感的现实形态。如在平面构成学习中,教师给定主题“自然与社会”,要求学生在主题框架下自定表现对象,如风景、植物、建筑物、运动中的自行车、飞行的昆虫、自然中的肌理等,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然后进行拍摄记录。这一步主要是锻炼学生细微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启发他们对身边物的形态、明暗、色彩等产生兴趣,在拍摄与筛选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形态的认识,培养审美意识,加强对形式美法则(对称、运动、均衡、疏密、比例、渐变等)的掌握。这一基本思路与三大构成的教学目标——“把视觉元素按照美的视觉效果进行排列和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新形象”具有许多互通之处,它对培养学生探索美的构成规律、提高抽象形态造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步:提炼与重构。要求学生对拍摄对象的形象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集中概括、高度提炼,抽取其本质特征,以一种探索、实验的态度,尝试运用抽象的黑白图形、色彩肌理、材料工艺等各种不同的创造方式来表达主题和内涵,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形态。逐步进行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色彩的基本属性或组合关系、立体构成的空间感的研究与表现。在主题表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从思想文化、艺术特征、造型形态、叙述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意绪、生活环境等诸方面,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这一步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天性,让他们不加限制地进行各种可行性和可能性的探索、试验研究,工具材料、技法、形式不限,对具象形态可作任意拓展变化,只要保留其本质特征、神韵即可,充分开发学生基于实际而非理论的思维潜质,提高造型能力。

第三步:展示与评价。把前期试验的最终结果展示出来,但这并不是学习的最后阶段,而是通过作业展示的方式,用三大构成课程的相关内容(构成原理与规律,色彩的属性与心理效应,材料工艺、结构和空间等)去评价作品,指出优劣,以利改进与再次创作。在学习过程中,课程的内容、知识、技能并不是直接传授,而是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探寻答案、自主实践的模式,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总结出来的,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判断的思维习惯和取舍能力至关重要。

第四步:拓展与延伸。学习仅仅是一个手段、一个过程。正如人们常说的“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启发学生对抽取出来的形态进一步延伸、拓展,使之演变为现代设计中的一个符号。

3.教学评价

对课程学习的考核由监督、检查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转变为过程考核。课程结束时,每名学生除对作品进行陈列展示外,还需提交一份学业报告书,在报告书中需详细、清晰、完整地阐释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学到的内容,设计作品的构思过程与自主建构知识的途径。教师通过审阅学业报告书,关注学生对给定的主题有没有自主学习,是否通过观察与研究从而了解所进行活动的目的,是否可以进行跨领域的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否单一。这种考核与传统方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开放性,对于强调创新思维和感知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效

现以解析案例的方式探讨课程改革成效。

1.案例一:主题“建筑”

这是平面构成教学主题系列中的一个小主题。主题确立的意图是要学生通过对建筑形态、元素、构件、空间、结构等形式的研究分析,了解一栋建筑背后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功能结构形式,这些综合艺术特征是学生对建筑的室内空间进行设计的前提与依据。以“建筑”为主题,预设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利用与“建筑”相关的素材设计一组抽象的二维构成图形。

图1所示为主题“建筑”学生作品。该学生对苏州博物馆新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其形态的观察分析、平面写生、特征提取、图形添加、移位、重构、黑白对比、线面组织等构成手法和美学原理,在构图上采用均衡的手法,打破了博物馆本身的对称性,设计出了一幅视觉效果强烈的二维抽象图形,既有原形态的神韵,又进行了拓展与变化。

2.案例二:主题“风格与流派”

这是色彩构成主题系列之一。要求学生在研究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的基础上,自选其中任一风格作为表现对象,研究其色彩搭配规律。首先对所选图片风格的色彩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主色、辅助色及点缀色,然后根据提炼出的色彩逐步进行如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表现或色彩组合关系的研究与表现,工具、材料、技法、形式不限。由此,既训练了学生对色彩的客观表现和主观表达能力,又通过自主学习研究了专业知识,为后期进入设计工作室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基础。

图2所示为主题“风格与流派”学生作品。该学生以欧式风格作为分析对象,根据主题要求对其进行色彩提炼,在技法上通过计算机辅助表现,设计出了一幅具有现代艺术美感的色彩构成作品。

3.案例三:主题“开合”

这是立体构成教学主题系列中的一个小主题。“开合”一词的含义比较宽泛、自由,它可以是一种事物的两种状态,也可以是对一种情感、意念的感悟。确立该主题的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够挣脱词汇潜在语义的束缚,从哲学层面对主题进行发散性思考,逐步明确该主题可能涉及的研究内容、方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3所示为主题“开合”学生作品。该学生由主题“开合”联想到了自然界昆虫飞行时翅的基本动作——上下拍击,一开一合。由此

选取了蜻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拍摄、观察、分析。该学生对蜻蜓翅膀的结构兴趣浓厚,提炼出了它的基本特征——不规则的多边形,通过分解、变形、重构等构成原则,以透明的硫酸纸作为表现材料,设计了一组美感强烈、形式丰富的立体构成作品,实现了由具象到抽象思维的转换。

[1]贾树欣.艺术设计教学中形态构成学教学方法的革新探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7.

[2]冉卫红.目的与方法:中法服装设计教学法比较研究与应用实践[J].装饰,2007(10):81-83.

[3]隋杰礼,王少伶,姜国栋.建筑学专业形态构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 (3):62-64.

G712

A

2095-3860(2015)01-0043-03

卞小燕(1979—),女,江苏淮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E-mail:69684712@qq.com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色彩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星.云.海》
《花月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