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中职学生管理研究

2015-04-17李旖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强项多元智能特长

李旖

(广东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东东莞523000)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中职学生管理研究

李旖

(广东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东东莞523000)

多元智能理论为中职学生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文章论述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价值,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中职学生;学生管理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一个人的智能并非如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那样只包括语言和数理逻辑这两种,而应该是多方面的,每个个体的智能都是多元的,是由彼此相互独立的多种智能所构成的一个整体。个体的智能结构具有差异性,每个人都有其智能强项和弱项,表现为在不同的领域各有擅长。比如有些人的音乐-旋律智能表现比较突出,从小就展现出音乐天赋,而有的人却一直是个五音不全的乐盲;有些人人际关系智能发展得较好,善于交际,而有些人却木讷古板,对人际关系之事一窍不通。一个个体不可能所有智能都相当突出,但智能是具有发展性的,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指导和培养,每个人身上的智能都具有发展的潜能。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新型智能观,已为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赞同,同时也得到了众多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的拥护。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智能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面向全体学生的差异化教育有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学生管理提供积极的学生观

尽管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几种智能,但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以及各人身心发展程度的不同,使得每个人身上的智能组合方式、组合程度各具特点,这就是智能的差异性。多元智能在学生身上的差异性造就了他们的特殊性,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因此,在学生管理中,教师应树立一种积极的学生观,即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相信再“差”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智能强项;即便有些学生经常违规违纪,很难管理,很让人头疼,但他们仍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做学生管理工作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要从多方面去发现和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使得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智力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2.为学生管理提供多样的评价观

在传统理念中,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语言智能(语文)和数理逻辑智能(数学)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也只参照这两门科目的测验成绩。这两项智能发展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较高的,往往就被认为是聪明的学生、好学生,而那些考试成绩不太好的,也就被武断地判定为“差生”。对于学生的其他能力,比如动手能力、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却一律未列入评价的范围之内。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种智能都是相互平等的,并不能因为有些人的语言智能或数理逻辑智能发展得不是很好就被认定为是“差生”。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多发现学生其他方面的闪光点,要多发掘学生的智能强项,要树立多样的评价观,从而更加客观地去评价学生。在这种多样的评价观的指导下,能够使在传统教育中被判定为“差生”的学生重新找到自身优势,能够使得在传统测验中得分较低的学生重新找到自信,也能够使那些在测验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1]。

3.为学生管理提供发展的教育观

传统的教育只注重对学生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教育和培养。在学校,学生上得最多的就是语言和数理课,这些课程被称为“主科”,而其他诸如体育、音乐、美术等一些被称为“杂科”的课程却几乎被忽略。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是有差异的,并非每个人都擅长语言和数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也要兼顾发展。因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有发展的教育观,要相信每个学生经过一定的培养都能有自己的上升空间,要给予学生发展智能强项、弥补智能弱项的机会。例如,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特长,让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同样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便可以增强其自信心,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中职学生的特点及管理现状

近年来,由于生源数量减少,各中职学校纷纷降低入学门槛,有些学校甚至不设门槛,这样就导致中职学生素质下降,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来说,中职学生有以下特点:一是文化基础差,学习动机不强。选择读中职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成绩不好、没考上高中的,他们大多数不爱学习,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难事,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也不强。二是逆反心理强,控制能力差。中职学生大多处于15~18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最容易有逆反心理,不服从管理,爱跟家长和老师对着干,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行为规范上很难约束自己。三是自我认同感低。中职学生由于过去学习成绩不好、不听话等原因总是挨批评,因而在他们的内心会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很差劲。社会对中职学生存有一种“差生”的看法,使得他们更无法树立自信,因而缺乏自我认同感[2]。

中职学生的管理现状也存在着一些与多元智能理论相背离的情形,主要表现在:

1.重行为约束,轻个性发展

各中职学校基本上以班级的出勤、卫生、纪律等量化考核结果作为衡量一个班级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标准,于是乎学生管理者的工作便集中在控制学生迟到、旷课,整顿学生仪容仪表等事项上。而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发展却往往不闻不问,也无法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学习以外的特长。

2.批评多于表扬,压制多于鼓励

大部分中职学生管理者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看到更多的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少去认真观察学生的变化与进步。一旦发现问题,他们便用一种批评训斥的语气去教育学生、压制学生,而对于学生出现的好的、进步的一面却很少去表扬和鼓励。

3.评价标准单一片面,奖惩机制不够科学

中职学生管理者对中职学生的总体评价往往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是否遵规守矩,在此之上再去考虑学习成绩如何,学生的特长、个性、能力等却很少纳入评价的标准之中。在奖惩方面,以惩罚为主,学生一旦犯错便要接受各种惩罚,在这种压制式的管理之下,教育效果可想而知[3]。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展示自身智能强项创造机会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至少拥有以下八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4]。这八种智能是平等且相互独立的,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都各有所长。因而,中职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智能强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特长,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如果学校只是一味地让原本就不爱学习的中职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那么很多学生的潜能就得不到发挥,同时也会扼杀很多学生的特长,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2.改进管理方式,使学生管理多样化

中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每个学生的个性及智能发展程度都有所不同,所以对中职学生的管理不能一刀切,而应该根据学生情况以及班级情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并且管理方式也不能总是一成不变,要随着时代的改变、环境的改变、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中职学生比较调皮、比较难管,经常犯错、经常惹麻烦,但管理他们不能动不动就批评,动不动就惩罚。批评与惩罚也许可以在表面上让学生服气,但如果要真正教育好学生,还需要管理者多花心思、多动脑筋,采取多样化的管理,让表扬取代批评,让鼓励取代惩罚。

3.树立新型评价观,使评价标准多元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看学习成绩,而应该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学生的优点。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是为将来的职业作准备,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能力、个性等方面也是学生面对职业选择时所应具备的素质。学生管理者应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智能结构,从而树立新型评价观,制定多元评价指标,从多方面去评价学生。考试成绩并非学生的全部成绩,语言、数理智能也并非学生的全部智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学生管理者要客观多元地去评价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发展。

[1]陈金平.基于多元智能观的中职学生班级管理[D].天津:天津大学,2011:38-42.

[2]颜姿.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学生转“差”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6):208-209.

[3]张建国.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42-44.

[4]聂辉文.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0(2):37-38.

G717

A

2095-3860(2015)01-0035-03

李旖(1987—),女,江西瑞金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E-mail:2505108009@qq.com

猜你喜欢

强项多元智能特长
疯狂编辑部之一目十行
老板的特长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强项
强项大于优势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强项令”董宣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