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明向治疗喘证的临证经验

2015-04-17刘丹丽张念志

江西中医药 2015年4期

★ 刘丹丽 张念志

(1.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合肥 230031)

韩明向治疗喘证的临证经验

★刘丹丽1张念志2

(1.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合肥 230031)

摘要:论述韩明向教授治疗喘证的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了“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原则,实喘病位多在肺,治当祛邪为主;虚喘病位在肺,多与脾、肾关系密切,治疗上肺脾气虚之喘证运用培土生金之法;肺肾两虚之喘证,在治肺肾的基础加温补肾阳、纳气平喘之药,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喘证;治疗思想;韩明向

韩明向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二、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研究生导师,在中医领域辛勤耕耘近50载,治疗喘证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疗效显著。现将韩教授临床治疗喘证的用药思想做如下讨论。

1病因病机

喘证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既是独立性疾病,也是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的症状。《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喘的名称,有“喘息”“喘呼”“喘喝”“喘咳”“上气”等称谓。喘病的病因很复杂,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等均可成为喘病的病因,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便成为喘病。喘证可分为实喘和虚喘两大类。实喘多责之肺,多由外感邪气、痰浊雍盛、肝郁气逆导致肺气宣降失职肺气上逆雍阻气道而发;虚喘责之肺、肾两脏,久病肺虚,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而致喘,肺病及肾,阴精耗损不能下滋于肾,肾精不足,导致肺肾出纳失常气短而喘。韩教授临床治疗喘证多从治肺、肺脾、肺肾着手。

2治法治则

2.1从肺论治喘证韩教授认为临床见实喘病位主要在肺,证候主要以痰为主,风寒或风热侵袭于肺,壅阻肺气,使得肺气不得宣畅、升降失常,肺气上逆而喘。如《景岳全书·喘促》:“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也,肺之实邪,非风寒则火邪耳。”属风寒型者,胸满喘咳,头痛恶寒,咳痰稀薄,色白易于咳出,口不渴,舌苔白腻,脉浮滑;属热邪者,喘而烦热、咽痛口渴,咳嗽胸痛,咯黄稠痰或咳痰色白质粘难咳,舌苔黄、脉浮滑数。风寒者韩师临证多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古方,以麻黄、桂枝除外寒而宣肺气,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以五味子练气,芍药养血并为佐制;半夏祛痰和胃散结,炙甘草益气和中。使得风寒解,水饮去,肺气复苏,宣降有权,而喘自平。韩师临床治疗痰热喘咳者多用清化肃肺之法,方选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黄芩善清泻肺火;黄连大苦大寒,尤善清热;栀子“轻飘而象肺,色赤而象火,故能泻肺中之火”;浙贝母性偏苦泄,长于清化痰热;苏子、杏仁和法半夏则可化痰止咳平喘。共奏清泄肺热,化痰止咳之效,使肺热得清,郁痰得化,肺气得肃,则咳嗽、咳痰和喘气诸证自除。

3从肺脾论治喘证

韩教授认为虚喘的发生与脾密切相关,脾五行属土,肺五行属金,母子相依,肺病日久累及脾脏。脾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主升清,脾胃运化水谷是肺之清气化生的主要来源。《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肺脾在生理上脾为肺输送津液,病理上的密切联系,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发生病理变化时相互传变。故韩教授治疗肺脾气虚的虚喘临床多用培土生金法,以杜生痰之源,手太阴之标与足太阴之本并重,常用六君子汤、苓桂术甘汤等加味,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主治脾胃气虚证,再加入陈皮、半夏以加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力。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以温药和之,以治中阳不足之痰饮,培土生金以固其本。平素乏力易感冒者长期口服玉屏风散,并嘱其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喘证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4从肺肾论治喘证

韩教授认为久喘多虚,虚喘久则及肾,病人多表现为气短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与肾气虚而不能摄纳肺气有关。《类证治裁》:“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肺主气,司呼吸;肾为气之根,与肺同司气体之出纳,故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原,阴阳不相接续,气逆于肺而为喘。只有肾的精气充沛,吸入之气,经过肺的肃降,才能使之下归于肾,促使呼吸达到一定的深度,肺肾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呼吸的生理活动。若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则致呼吸表浅;肺气久虚,伤及肾气,而致肾失摄纳,均会出现气短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等症。肺属金,肾属水,肺金与肾水为母子关系,生理、病理均相互影响。韩教授治疗喘证肺肾两虚证临床常用补肺汤合异功散化裁,以人参、黄芪补益肺肾之气;熟地黄、五味子填精益髓,收敛欲散之肺气,二药合用,有补有收,增强补益效果;桑白皮、紫苑泻肺平喘、清肺化痰,二药合用针对肺肾气虚,祛邪无力而导致痰饮等实邪停留于肺,引起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导致的咳喘。诸药合用,有补有收有泻,共奏补肺纳气、养阴润肺、清火化痰之功。对于虚寒喘咳,行寒肢冷兼肾阳虚者,加用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鹿角霜等,尤其重用补骨脂,《本草经疏》载:“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也。”具有补肾壮阳、纳气平喘的功效,且能温补脾土,对肾不纳气。以异功散益气补中,理气健脾,以故后天之本,使得后天滋养先天,肺脾肾三脏功能正常,而喘自平。

5讨论

“实喘气实肺盛,虚喘由肾虚”,“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韩师认为喘证分为实喘和虚喘,临床以虚喘多见。实喘多属邪实,痰为主要致病因素,治当宣肺祛痰平喘;虚喘病位在肺,多与脾、肾相关,在治疗肺脾气虚之喘证韩师运用培土生金之法临床取得满意效果;肺肾两虚之喘证,多因喘证日久不愈,久则及肾,导致肾不纳气,肾气虚日久累及肾阳,治疗肺肾两虚证在补肺肾的基础加温补肾阳,纳气平喘之药,使得元阳壮而阴翳消,痰饮自消,咳喘自平。

(收稿日期:2015-03-10)编辑:李丛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