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与整体护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效果的临床探讨

2015-04-17吕丹丹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7期
关键词:空腹血压血糖

吕丹丹

大安市中医院,吉林大安 131300

糖尿病和高血压均是临床实践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中老年群体为多见,可对身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可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亦可合并糖尿病,对于两类患者除应给予对症治疗外,还应注重给予积极的临床护理。笔者随机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的共计10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整体护理措施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的共计10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辅助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其中糖尿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诊断分级标准,高血压符合1997年JNC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

采用常规护理的51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介于51~87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65岁;病程范围介于0.3~14年之间,平均(7.46±1.51)年。采用整体护理的51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介于52~88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66岁;病程范围介于0.5~15年之间,平均(7.50±1.5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以及就诊时的血糖和血压平均值,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药物治疗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同样的降糖和降压药物治疗,药物使用类型的比例和剂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3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即指导患者做到科学合理饮食,忌暴饮暴食,摄取的营养素能满足机体需要;注重劳逸结合,确保睡眠质量,保证合理的体育锻炼,防止劳累过度;严格加强血糖和血压的监测和控制,尽量控制血糖和血压在理想范围内[1-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其护理措施如下:

1.3.1 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患者往往出现腿脚不方便、健忘、耳聋等表现,还可合并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心理方面,中老年患者多处于空巢家庭阶段,儿女不能满足其精神心理需要,受到忽视与冷落,性情孤僻,内心压抑,往往会比较固执,有的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不愿配合检查与治疗,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

这要求护士要通过向患者及其亲属开展糖尿病和高血压防治的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己所罹患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做好预防与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同时护士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进行积极的语言沟通与心理疏导,评估和关心病人的心理情绪异常变化,遇上突发事件受到刺激,要积极帮助病人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并走出心理阴影,正确面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护士要鼓励病人通过看书看报、种草养花、打太极等有益的活动充实生活,让病人保持乐观的心情[3]。

1.3.2 药物护理 中老年人生理机能的降低,致使出现健忘、眼花、乏力、颈部僵硬不适、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常常会不按时服药用药,而且也难以辨别清楚药物的种类,记不清用药的剂量和时间,因此需加强药物应用的护理指导。

从发药环节开始,护士就应告知患者有关的用药服药的注意事项。患者自己也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有任何用药上的问题要及时跟医生反映和咨询,不擅自换药或停药[4]。护士应根据患者血压和血糖检测结果,科学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抗高血压药物选用和应用时,要从低剂量开始,如果患者对某单一药物有较大反应,但血压未能达到目标,应当在患者能承受的基础上增加该药物的剂量;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是一类安全、价廉、有效的降压药,适用于循环动力功能亢进伴有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应从小剂量开始;ACEI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尤其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适用于老年高血压伴有糖尿病,高尿酸或心衰的患者[5]。此外,某些药物是需要饭前或饭后、饭中服用的,如磺脲类药物应在饭前30min服用,而二甲双胍类药物则需在饭中或饭后使用,护士需特别注意和提醒患者及其家属。

1.3.3 血糖和血压的监测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许多合并有糖尿病,两者并存的结果会使增加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机会,并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很容易有微血管病事件及大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同时,老年人属于糖尿病与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两种疾病可以相互先发或同时发现,被称为同源性疾病。糖尿病会使血压升高,高血压叉会加重糖尿病引发的损害,故这类病人必须要控制血压,达到血压控制目标130/80 mmHg,对老年人而言至少要降到140/90mmHg的正常高值范围。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在进行血压监测的同时,还必须进行血糖监测。

护士需要对病人进行24 h血压的连续监测和记录,掌握病人的血压变化范围和基本规律,了解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在血压监测时,由于老年人易出现直立性血压下降和低血压,因此需要加测立位血压。立位2minn后,测量血压,血压计应与心脏同一水平(第4肋间)。清楚病人的血压变动情况后,应针对具体的情况,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指导病人合理使用降压药物[6]。需指出的是,糖尿病患者后期的症状常为心脑肾功能不齐全或是严重并发症引起夜尿较多,应提醒病患起夜时要动作轻缓并予以病患帮助,以防发生突发性脑血管和体位性低血压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早期及时有效控制血糖是根本治疗措施,应在患者合作下,测量空腹、餐后2 h以及睡觉前、3:00等时段的血糖水平,指导患者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血糖监测的目的在于让患者控制摄糖量,将血糖控制在一定标准:空腹血糖应在6.4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 7.8 mmol/L以下[7]。

1.4 血压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护理结束患者出院时,按照以下标准判定疗效:①显效是指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降至130/80mmHg;②有效是指患者的血压有所下降,可降至130/80mmHg;③无效是指患者的血压没有发生变化或变化不明显甚或不降反升。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内观察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空腹血糖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完成;有序和无序分类资料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前者采用秩和检验完成,后者(总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完成,设定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疗效的比较

治疗护理结束患者出院时,按照标准判定得到的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见表1。对照组51例患者中,21例符合显效标准,16例符合有效标准,14例符合无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72.55%;观察组51例患者中,39例符合显效标准,9例符合有效标准,3例符合无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

表1 两组患者血压疗效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血压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情况见表2。对照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和治疗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8.01±1.60)mmol/L 和(7.85±0.99)mmol/L,观察组分别为(8.02±1.58)mmol/L 和(7.03±0.72)mmol/L。

表2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mm ol/L)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治疗护理后以及同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均较好。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临床实践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除了给予积极有效的对症药物治疗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整体护理,从多个方面指导患者进行疾病治疗。

该研究所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整体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以及血压和血糖监测等综合措施,其中心理护理可缓解老年患者多种不良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药物护理是患者正确用药的关键,也是疾病治疗的重要保障;血糖与血压监测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降压和降糖药物,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与血糖水平,使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该研究随机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的共计10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治疗护理结束患者出院时,按照标准判定得到的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见表1。对照组51例患者中,21例符合显效标准,16例符合有效标准,14例符合无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72.55%;观察组51例患者中,39例符合显效标准,9例符合有效标准,3例符合无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两组患者血压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和治疗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8.01±1.60)mmol/L 和(7.85±0.99)mmol/L,观察组分别为(8.02±1.58)mmol/L 和(7.03±0.72)mmol/L,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治疗护理后以及同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均较好。证实整体护理对患者有效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印证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之理论。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整体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可提高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促进疾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与使用。

[1]贾美玲.5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A):38-39.

[2]丁刘娟,李玲玲,王娅娅.5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6(9A):2308-2309.

[3]曹秀珍,高凌云.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36-2237.

[4]徐爱红,何晓红.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护理44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3):355.

[5]唐传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9):286.

[6]田会玲.系统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的影响[J].成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25(1):76-77.

[7]徐风仙,杨绍平.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用药知识行为改变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0,31(4):547-549.

猜你喜欢

空腹血压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采血为何要空腹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空腹喝水
控制血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