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病人围麻醉期胰岛素抵抗临床研究

2015-04-17辛燕高永哲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7期
关键词:抵抗受体胰岛素

辛燕,高永哲

吉林省长春市妇产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 130042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越来越高的糖尿病发病率。糖尿病已成世界第三大非传染病,仅次于血管病和肿瘤的发病率,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质量,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是糖尿病大国,在糖尿病患者数量上一直位居世界之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虽积极地开展了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使人们的健康意识有所增加,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有了一定调整,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糖尿病患者人数快速增加的现状。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与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个人遗传情况有相当大的关系。

关于病因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包括:一是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比较相近,发病与家庭的遗传史有着必然的关系。有些2型糖尿病的患病原因已基本确定,有些处于研究阶段。二是环境因素,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到个体过于肥胖、长期食用高热量的食物、长期体力活动较少等,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此外,如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病症的人也易发生2型糖尿病,增加患病风险。三是年龄因素。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多是在30岁以后开始出现病症,有超过半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在55岁以上。四是种族因素。不同的种族由于长期的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影响,会形成一定的规律。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多发生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相对白种人及亚洲人的发病率较高。五是生活方式原因。2型糖尿病的患者多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地摄入了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的膳食,会发生个体肥胖问题,缺乏运动及体重的不断增加,会影响身体健康,会引发胰岛素抵抗的增加,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六是工作方式因素。特别的工作方式会影响身体健康,轮班工人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男性工作者的患病率会更高,这是由于轮班工作的时间不规律,晨昏颠倒的生活方式会引发关键化学物质的代谢紊乱,导致各种病症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机率。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12项国际研究中的数据,涉及人数超过226500人。对于轮班人员的身体会有一定的影响,虽然这不是一个必然的因果关系,但轮班工作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增高了9%,特别是从事轮班工作的男生的患病机率更高,会提高到37%。综合分析以上各项因素发现,会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影响,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各种应激包括紧张、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等,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多种诱因,降低了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让各机体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让患者血糖升高。在当前情况下,人类无法控制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能够对其他因素加以管理,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建议,对糖尿病进行了分类,根据分类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点是胰岛素分泌有缺陷,包括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或成年发病型糖尿病,这些患者存在着胰岛素分泌缺陷。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肥胖体征,肥胖本身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是大于1型糖尿病患者,这些病人在发病的初期或者伴其整个病程,不需要依赖胰岛素。糖尿病的特点是有较高的并发症机率,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增加。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引起各种器官并发症,成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要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中患者中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易出现口渴症状,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在临床上为了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围麻醉期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表现,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为此,对该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对收治的16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60例患者分为患有2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患者组,通过组织患者体检,对患者手术前的身体机能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看到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前其肝肾功能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有80病例,其中男性患者为48例,占该组患者的60%比例,女性患者为32例,占该组患者的40%比例,患者的年龄在52~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2岁,平均体重为62 kg左右。另选取了非糖尿病组80例病例,其中男性患者为48例,占该组患者的60%比例,女性患者为32例,占该组患者的40%比例,年龄在53~73岁间,平均年龄在69.1岁,体重为63.5 kg左右。两组患者所实施的手术都是临床麻醉后的胸腹部手术,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胸腹部手术麻醉前要禁止食用食物,也不可服用降糖药,在手术前的30min采用肌注法注射苯巴比妥钠100mg、阿托品0.5mg。在手术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心电图情况、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在围麻醉期内要对患者进行输液,同时要对患者补充输入代血浆及复方乳酸钠,给患者补充营养,让其血压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让患者的血压、心电图的表现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都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1]。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记录,40例患者在麻醉手术前和手术后的1.5 h后,在患者恢复意识后,实施拨管操作,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对患者手术麻醉前的葡萄糖代谢率(M值)及手术后实施拔除气管导管操作后的葡萄糖代谢率(M值)[2]。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平均±标准差(±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 χ2检验分析测量数据。

2 结果

①表1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两组,分别对比 G(mmol/L)、I(pmol/L)、I/G、G/I值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三项指标。

②2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是两组麻醉前后的葡萄糖代谢率比较情况。

通过跟踪观察,对患者的手术前围麻醉期前后的G、I、M及胰岛素受体亲合力的值进行统计,得出分析结果,详见表1和表2。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到手术中及手术后血糖(G)、血胰岛素(I)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G/I、胰岛素受体亲合力、M值会有显著的降低。

表1 两组患者围麻醉期前后的G和I的变化(±s)

表1 两组患者围麻醉期前后的G和I的变化(±s)

注:与术前比,*P<0.05;与 B 组比,'P<0.05。

分组G(mmol/L)I(pmol/L)I/G G/I 2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例数40 40 40 40 40 40 40 40手术前(5.02±1.09)'4.03±1.01 60.41±3.81 49.01±20.81 9.01±5.41 12.31±3.03 0.10±0.06 0.10±0.06手术中 手术后(8.02±0.06)'5.04±1.02(90.4±6.91)*'47.11±16.04(11.91±1.11)*'(9.78±3.11)*(0.10±0.02)*'(0.11±0.03)*(8.01±1.01)*'(5.01±1.04)"(96.1±7.44)*'46.51±14.11(13.31±6.18)*'(8.35±1.21)*(0.10±0.07)*'(0.13±0.06)*

表2 两组麻醉前后葡萄糖代谢率(M值)比较(±s)单位体表而积M值 mg/(m2·m in)

表2 两组麻醉前后葡萄糖代谢率(M值)比较(±s)单位体表而积M值 mg/(m2·m in)

注:组间同一时间比,"P<0.01:与同组麻醉前比,'P<0.01。

组别 例数 麻醉前 手术后2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40 40(139±30.61)'209±20.12(46.11±10.61)*'(98.71±30.1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当内分泌代谢紊乱会出现疾病。糖尿病的出现还受饮食习惯的影响,目前已呈高发趋势,2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机理尚不清楚,给诊断和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一定限制。不过,目前研究胰岛素的机制也有比较成熟的技术。通过研究,能够看到2型糖尿病中的胰岛素治疗的变化过程。进行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平衡麻醉病人后,操作可降低患者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如胰岛素抵抗将增加,显著减少了葡萄糖的利用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的抵抗程度。通过研究发现,患者在手术麻醉期血液葡萄糖会增加(G),胰岛素抵抗程度也会增加。通过数据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在麻醉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血胰岛素水平会因此受到影响并有进一步提升。因此,如何减少2型糖尿病在手术围麻醉期的胰岛素抗性,还应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即受体前、受体和受体后三方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型糖尿病术中和术后,其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与术前相比并无明显变化。因此,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降低是起因于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所导致,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身麻醉后表现较为突出。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的速度在全身麻醉操作后,显著下降。因此,可能会对环境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很大影响。在全身麻醉下,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抗性增加,葡萄糖利用率减少。

[1]殷税香.两种麻醉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血糖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0,34(1):36-38.

[2]赵凯,彭中美,庄心良.Ⅱ型糖尿病病人围麻醉期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的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9):531-533.

[3]郭志华,袁肇凯,王东生.四泰片治疗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J].中成药,2004,26(2):162-163.

[4]黄献平,袁肇凯,卢芳国,等.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病人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7):373-375.

[5]郭风劲,彭惠民.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遗传定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28(2):249.

[6]胥改珍.从痰瘀论治代谢综合征[J].山西中医,2003,19(4):6l-62.

[7]董卫,巫奕丽.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针药综合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3,31(1):59.

[8]王加瑞,殷红英.白虎汤合参麦散治疗II型糖尿病60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2):100.

[9]熙章.加味玉液汤治疗Ⅱ型一期糖尿病200例[J].陕西中医,2003,24(3):200.

[10]邓德强,谷培恒.健脾化湿法治疗Ⅱ型糖尿病33例[J].陕西中医,2004,25(6):484-485.

[11]郭志华,袁肇凯,王东生.四泰片治疗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J].中成药,2004,26(2):162-163.

[12]候振民,李玉明,李振有,等.“糖脂消”对代谢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Medic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armed Police Forces,2004,15(1):15-18.

猜你喜欢

抵抗受体胰岛素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2,2’,4,4’-四溴联苯醚对视黄醛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Toll样受体:免疫治疗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