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昼夜不同增温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2015-04-17石姣姣江晓东邱思齐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株高小麦产量

石姣姣 江晓东 邱思齐

摘要:以扬麦13号为材料,采用开放式的田间增温系统对麦田进行不同增温处理(从出苗到收获),研究不同增温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设置全天增温(AW,全天冠层平均增温1.9 ℃)、白天增温(DW,白天冠层平均增温2.1 ℃)、夜间增温(NW,夜间冠层平均增温1.7 ℃)3个增温处理,以不增温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W、DW、NW处理下小麦各生育时期均提前,AW处理下小麦提前时间最多,其次为DW处理,最后为NW处理;小麦各生育时期中,拔节期提前时间最多。3种增温处理下小麦株高基本大于CK,AW处理下小麦株高最高,这主要由于增温导致小麦生育时期提前,越冬期缩短,有利于小麦营养生长。AW处理下小麦LAImax值出现最早,这与日平均温度高低、昼夜温差大小等密切相关。DW、AW处理下小麦增产,NW处理下小麦减产。

关键词:增温;小麦;生育时期;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

中图分类号: S16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082-02

收稿日期:2014-02-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10507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11827);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石姣姣(1987—),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气象研究。Tel:(025)58699957;E-mail:shijiaojiao@yeah.net。

通信作者:江晓东,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生态与农业气象研究。Tel:(025)58699957;E-mail:jiangxd@126.com。过去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56~0.92 ℃。气温增加的同时,其增幅也呈明显的非对称性,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冬季增温幅度大于夏季,高纬度地区增温幅度大于低纬度地区。温度是大多数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驱动因子,气候变暖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给作物生产带来影响[1]。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对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干物质积累等产生显著影响。学者们认为,温度升高将导致冬小麦生育期缩短,物候提前,并引起株高、LAI值(叶面积指数)变化,降低土壤含水量,影响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及分布,从而导致作物产量变化[2-5]。研究表明,冬季气候变暖会使小麦冬前旺长,株高、LAI、分蘖数偏大,养分消耗增加,不利于小麦越冬[6]。田云录等认为,增温条件下,冬小麦有效分蘖增加,营养生长期绝对生长速率显著提高,株高、绿叶面积增加,千粒质量、产量显著提高[7]。Nicholls认为,1952—1992年,澳大利亚日最低气温升高,霜冻灾害减少,小麦产量增加明显[8]。房世波等研究认为,春季夜间增温2.5 ℃导致冬小麦减产达26.6%[9]。白莉萍等认为,增温促进冬小麦无效分蘖增加,导致冬小麦减产[10]。全球范围内统计显示,平均气温提高对小麦、玉米、大麦这些作物产量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近年也有一些模型分析表明,增温对作物产量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11]。本试验通过在田间设置开放式昼夜不同增温装置,研究昼夜不同增温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2年11月—2013年6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实验站进行。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13号。试验田前茬作物为水稻,水稻收获后秸秆还田。耕层土壤质地为壤质黏土,黏粒含量为26.1%,土壤pH值为6.2,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别为19.4、11.5 g/kg。采用红外线陶瓷加热灯对冬小麦进行增温处理。试验设置全天增温(AW)、白天增温(DW)、夜间增温(NW) 3种增温处理,以不增温处理为对照(CK)。全天增温指冬小麦从出苗到收获昼夜不间断增温,雨雪天停止增温。白天增温是同期内每天06:00—18:00进行增温。夜间增温是在每天18:00至次日06:00增温。使用CR3000数据采集器(美国Campbell公司)在小麦全生育期内每隔1、10 min记录各小区小麦冠层温度,AW、DW、NW处理分别可以使冠层增温时段内温度平均升高1.9、2.1、1.7 ℃。每个小区面积为3 m×3 m,随机排列,重复3次。试验地肥料用量分别为:N 168 kg/hm2、P2O5 105 kg/hm2、K2O 135 kg/hm2,磷、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分底施(1/2用量)及拔节肥(1/2用量),基本苗为270万株/hm2,行距25 cm。11月13日播种,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一般高产麦田。

1.2方法

每小区选取长势均匀的20个小麦单茎分别测量其株高,求平均值。每小区选取长势均匀的20个小麦单茎,将绿色叶片按叶位分离,采用LI-3000C便携式叶面积仪(美国 LI-COR 公司)测定叶面积,并换算成LAI。收获时在每小区选取长势均匀的20个单茎,分别测量小麦的穗粒数、千粒质量,统计1 m2小麦穗数。收获时每小区选取长势均匀的2 m2小麦收获、脱粒、称质量,计算产量。

1.3数据处理

采用DPS9.5软件分析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增温处理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1可看出,不同增温处理均导致扬麦13号生育时期提前,AW处理下扬麦13号生育时期提前最多,其次是DW、NW处理。增温处理对拔节期影响最大,AW、DW、NW处理的拔节期出现时间分别比CK处理提前了20、8、4 d;AW、DW、NW处理孕穗期出现时间分别比CK处理提前了23、5、2 d;AW、DW、NW处理开花期分别比CK处理提前了13、5、4 d;AW、DW、NW处理灌浆期出现时间分别比CK处理提前了15、7、7 d。可见冬季增温对小麦生育期影响显著。

表1不同增温处理下扬麦13号的生育时期

处理拔节期

3不同增温处理对小麦LAI值的影响

由图2可知,AW处理下小麦LAI值从2月22日起增加较快,3月19日(孕穗期)达最大值,DW、NW、CK的LAI值增长速度较缓,4月12日达最大值。DW、AW、CK、NW处理下小麦LAImax分别为6.21、5.67、4.63、4.12。

2.4不同增温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三要素。冬季升温有利于小麦分蘖,3种增温处理下扬麦13号单位面积穗数由高到低依次为DW>AW>NW>CK;穗粒数由高到低依次为DW>NW>CK>AW,四者差异不显著;千粒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AW>DW>CK>NW;小麦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DW>AW>CK>NW。

表2不同增温处理对扬麦13号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处理穗数

(穗/m2)穗粒数

(粒/穗)千粒质量

(g)产量

(g/m2)NW532.27b45.73a38.71c680.86dDW569.60a46.40a41.36ab910.49aAW557.87ab44.17a43.42a839.29bCK508.80c44.93a41.34ab784.33c注: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不同增温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显著,这与Luo等的研究结论[12]一致。与对照相比,AW、DW、NW处理下小麦各生育时期均提前,AW处理下小麦生育期提前时间最多,其次为DW处理,最后为NW处理;小麦各生育时期中,拔节期提前时间最多。冬小麦营养生长期主要受低温影响[13],冬季增温可使小麦在越冬期仍继续生长;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开花受光周期影响较大。3种增温处理下小麦株高基本大于CK处理,AW处理下小麦株高最高。这主要由于增温导致小麦生育时期提前,越冬期缩短,有利于小麦营养生长。AW处理下小麦LAImax值出现最早,这与日平均温度高低、昼夜温差大小等密切相关。冬季增温对小麦影响较大,暖冬现象时有发生,本试验表明,DW、AW处理下小麦增产,NW处理下小麦减产。DW处理由于白天温度增加,夜间温度未改变,使得昼夜温差大,小麦长势优于其他处理。夜间增温导致小麦夜间呼吸消耗增加,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小麦生长情况较差。产量构成方面,DW、AW处理下小麦穗粒数与CK处理差异较小,千粒质量增加,籽粒更饱满[9]。由于DW处理下小麦穗数、穗粒数最多,因此小麦产量增加最显著。NW处理下小麦冬季分蘖增加,穗数、穗粒数均大于CK处理,籽粒灌浆程度较差,千粒质量低于CK处理,小麦减产。

参考文献:

[1]Badeck F W,Bondeau A,Bttcher K,et al. Responses of spring phenology to climate change[J]. New Phytologist,2004,162(2):295-309.

[2]Batts G R,Morison J,Ellis R H,et al. Effects of CO2 and temperature on growth and yield of crops of winter wheat over four seasons[J].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1997,7(1/2/3):43-52.

[3]蒲金涌,姚玉璧,马鹏里,等. 甘肃省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暖冬现象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237-1241.

[4]Wang Y T,Gan R Y,Wang J Y,et al. Phenological trends in winter wheat and spring cotton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s in northwest China[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08,14(8):1242-1251.

[5]田云录,郑建初,张彬,等. 麦田开放式昼夜不同增温系统的设计及增温效果[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8):3724-3731.

[6]王若瑜,沈阳,马青荣. 小麦冬前异常旺长对秋冬气候变暖的响应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59-12461.

[7]田云录,陈金,邓艾兴,等. 开放式增温下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3):681-686.

[8]Nicholls N. Increased Australian wheat yield due to recent climate trends[J]. Nature,1997,387:484-485.

[9]房世波,谭凯炎,任三学. 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5):3251-3258.

[10]白莉萍,周广胜. 小麦对大气CO2浓度及温度升高的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23-26.

[11]Tao F L,Hayashi Y,Zhang Z,et al. Global warming,rice production,and water use in China:Developing a probabilistic assessment[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08,148(1):94-110.

[12]Luo Z K,Sun O J,Ge Q S,et al. Phenological responses of plants to climate change in an urban environment[J]. Ecological Research,2007,22(3):507-514.

[13]Wang R Y,Zhang Q,Wang Y L,et al. Response of corn to climate warming in arid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J]. Acta Botanica Sinica,2004,46(12):1387-1392.黄建,冯琦,卢迪,等. 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烤烟的致香成分及香气指数[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

猜你喜欢

株高小麦产量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哭娃小麦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