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测绘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究

2015-04-16简焰坤

建材与装饰 2015年7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专业人才测绘

简焰坤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060)

信息化测绘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究

简焰坤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突飞猛进,冲击着传统的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思维,信息化测绘也成为热门词汇。那么,在信息化测绘下,如何培养专业的测绘工程人才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本文就作者多年的学习经验出发,阐述了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基本特点和要求,并对当前我国信息化测绘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了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以供参考,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员对新环境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

信息化测绘;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所谓信息化测绘,指的是依托诸多对地观测技术和地理空间信息,并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更新和应用。信息化测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与地理、数据处理、逻辑、计算机、通讯等联系紧密,因而其培养的专业人才应当是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对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的技巧和实践训练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信息化测绘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信息化社会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因而,信息化测绘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明确信息化测绘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才能够为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扫除障碍,做出正确的导航。

1.1信息化测绘的特点

信息化测绘响应新时代的要求,不断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之所以取得突破,是因为它一方面结合了已经普及的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具有高效、实时交互和多样性的优势,此外,彰显了测绘本身所具有的技能优势,如对地理环境快速识别和管理的技能,高效处理数据的技能等等。另外,就信息化测绘的具体学科来看,它与数据处理不可分离,且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存储上各有特色[1]。而信息化测绘下测绘成果在应用上更趋向多样化、信息共享和大众化,适应了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1.2信息化测绘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信息化测绘环境下,对于一名测绘工程专业人才而言,信息技术、地理科学、工程学的知识是最为基础的必备知识,这不仅体现出信息化测绘的新形势,亦体现出当前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更好更迅速地适应当下快节奏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的前提基础。因此,在具体实施培养环节上,要对各项培养内容设定相应的指标,将培养对象是否达到指标视为衡量人才培养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1.2.1测绘工程专业人才要有全面而扎实的基础知识

①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完善的地理信息获取、地理信息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熟练掌握大地测量基准的框架,并对相关技能要手到擒来。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计算机网络的特性不仅有理论上的了解,而且要懂得熟练操作计算机网络,并能够很好的借助计算机网络应用自己所掌握的地理信息以及工程学相关知识,若能实现这三者的融合,就必定能够在当前信息化的测绘环境下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2]。

1.2.2测绘工程专业人才要有良好的创新能力

任何创新都是建立在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前提上的,众所周知,当前处于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信息化社会催生的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以难以想象的速度累积并更新,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并积极进取、努力开拓创新,就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最终唯有被社会淘汰。

1.2.3测绘工程专业人才要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名优秀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在用丰富而强大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同时,还应当主动参与多种测绘工程相关的实践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并进行反思总结,重点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3]。空有理论而不能将其很好地付诸实践则是理论的遗憾,而空有一身干劲却缺乏专业的理论,那正如一个无思想的大脑。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当被视为信息化环境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思考方向。

2 信息化测绘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信息化测绘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在众多同行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谈及其现状,主要针对当前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作出分析。

2.1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行业的弊病,在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方案着重于理论的传授,而较少的实践活动很难让测绘工程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这一点还体现在人才培养机构本身硬件条件的不足上,缺乏一整套完善的实验条件,如仪器数量不够,实验条件简陋,没有系统化的实践培养计划等[4]。

2.2人才培养机构的软件条件较差

除了测绘仪器在先进性方面落后于时代发展,培养机构硬件条件不达标外,师资等软件条件不好也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一大问题。对于人才培养而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重中之重。目前的测绘工程培养中,部分教师自身水平十分有限,有的教师还在固守传统的学习理论,将其所学硬塞给学生,没有注意培训方法,这将严重阻碍测绘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

2.3过于注重传统知识的学习,视野狭窄

培养方案设置的内容重复冗杂,并且绝大部分内容都未得到及时更新,内容老套、生硬,无法很好的激发培养对象的学习动力以及创造力。相对地,培养方案没有适应本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对需要拓展的计算机以及其他相关知识都很少涉及,培养方案单一,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 信息化测绘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3.1更新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传统模式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偏重于测绘方面,培养方式固定,缺乏灵活性。而现今信息化测绘环境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在培养理念上要更加注重对具备多种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全能型人才的挖掘。除此之外,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放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多挖掘一些关于国际测绘技术最新动态的了解渠道,为创新理念的树立提供便利。

3.2建立灵活的培养机制,因材施教

在信息化测绘下,应该注重提高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灵活性,因材施教。一方面,培养机构可以改变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培养过程中双方的互动,为培养对象建立个性化档案,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让培养对象有机会根据自身个性发展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为吸引培养对象的关注,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动力,在课程之外可以策划多起实践活动,如开展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举办专业相关的讲座等。

3.3整合资源,优化培养方案

资源的整合主要是指对课程设置的整改、对培训机构各种软硬件设施的优化、将培训对象的学习内容与相关交叉学科进行对接等几个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对其合理性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避免重复规划课程,若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则会导致资源浪费,这也是对培训对象缺乏责任心的表现[5]。另外,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需增加更多的实践内容,对理论培养和实践培养双管齐下,同时,引进其他学科的学习,重视课外知识技能的延伸,提升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

4 结束语

信息化测绘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在充分发挥测绘工程专业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环境的新需求来展开。同时,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要建立高品质的培养机制。本文对我国测绘工程人员培养的现状进行了粗略的思考,着重列出了信息化测绘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所存在一些不足,同时,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对这些问题陈述了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就此能够逐步完善相关方面的培养机制,为我国信息化测绘培养杰出的人才。

[1]汪志明,许才军,张朝龙,等.信息化测绘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测绘工程,2014,23(6):10~11.

[2]冯遵德,李博,石双忠.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矿山测量,2011(2):54~55.

[3]姜志文,李玲玲,郝从娜.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新校园(理论版),2012(11):44~45.

[4]何立恒,郑加柱,史玉峰.信息化测绘体系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J].测绘工程,2009,18(6):33~34.

[5]汪志明,朱德友,徐亚明.面向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工程专业学位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探讨[J].测绘通报,2011(10):38~39.

F272.92

A

1673-0038(2015)07-0120-02

2015-1-5

简焰坤(1989-),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基坑监测工作。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专业人才测绘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江苏启动档案人才“151工程”
本刊编委吕建新、周翔天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