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辉区植物区系特点分析

2015-04-16赵鲁安

防护林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柞树小兴安岭红松

赵鲁安

(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爱辉区是黑龙江省林业厅所属重点林区,森林资源丰富,由于地处大小兴安岭交汇地带,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形成了独特的区系特点。笔者依据2013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2011年黑龙江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对本区的植物区系以及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1 自然地理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面积

黑河市爱辉区地理坐标为49°31′—50°51′N,125°52′—127°39′E。东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相望,西以小安兴安岭主脉分界与嫩江县相接,南连孙吴县,北邻呼玛县,全区总面积14 446 km2。

1.2 地貌

该区地处大兴安岭东端小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主脉由北向南绵亘于全境的中西部。由于爱辉区位于小兴安岭隆起带的西北端,东南部又系结雅—布列亚凹陷(黑河盆地)边缘,使爱辉区地势形成中部高,两侧低,西部与北部高,东南部低。最高海拔867.4m,最低海拔120m,平均海拔约250m。山地平均坡度约8°,最大坡度为35°。

1.3 气候和土壤

该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大干旱;夏季温暖湿润,降雨集中;秋季降温迅速,霜害多发;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全区主要土壤有3个土类:暗棕壤、草甸土、沼泽土。

1.4 地表水系

该区地处黑龙江上中游西岸,以小兴安岭为分水岭,向东流水的河流属黑龙江水系;向西流水的河流为嫩江水系。流域面积大于200km2以上的河流26条,属于黑龙江水系的河流有20条,属于嫩江水系的河流有6条。

2 植物区系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的统称。该区森林植被依据周以良《黑龙江树木志》[1],对黑龙江省的植物区系划分标准,分属两个植物区。本区人工林面积较少。

南部属于小兴安岭-老爷岭植物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亚区,地带性植被为红松阔叶混交林。主要组成以红松[2]为主,伴生多种温性阔叶树种,其中有一些第三纪孑遗种,如水曲柳、黄檗、核桃楸等,再加以林内有发育良好的藤本植物,如:山葡萄、北五味子、狗枣猕猴桃等,同时还伴生一些寒温带(亚温带)的树种,如: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等。地带性植被——红松阔叶混交林遭受破坏后,根据破坏程度及下种机会,而衍生各类型的次生林,经常由所伴生的阔叶树种萌发成阔叶混交林或由蒙古栎、白桦、山杨等阳性先锋树种形成次生林。

北部属于大兴安岭植物区,山地下部寒温性针叶林亚带,地带性植被为以兴安落叶松为单优势的蒙古栎-兴安落叶松。由于毗邻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植物亚区,受其影响在兴安落叶松林内,常混生一些温性阔叶树种,以较耐旱的柞树、黑桦为主,其次为白桦、山杨等。境内的森林植被,由于近几十年的开发和森林火灾等因素的影响,蒙古栎-兴安落叶松的顶级群落结构已极少分布,仅在遭受破坏较轻的漫岗、山顶等地区有少量分布,现本区的主要群落是由顶级群落逆向演替形成的柞树、黑桦、白桦、山杨等树种组成的纯林或混交林,兴安落叶松作为林分组成成分少量分布。林内灌木主要有榛子、毛榛、兴安杜鹃、笃斯越橘、越橘、杜香、丛桦和绣线菊等;草本植物主要有:乌苏里苔草、羊胡子苔草、毛缘苔草、蕨类、山茄子、铃兰、苍术、红花鹿蹄草、金银花等。大部分地区均以柞树、黑桦、白桦、椴树、山杨等树种形成的纯林或软阔叶混交林为主。

3 植物区系特点

3.1 植被呈明显的过渡性

由于爱辉区地处大兴安岭东端和小兴安岭北部交汇地带,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复杂,大兴安岭植物区的乔木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柞树、白桦、黑桦、山杨、山槐、赤杨等;灌木有:榛子、胡枝子、笃斯越橘、越橘、杜香、绣线菊、丛桦、珍珠梅等。小兴安岭-老爷岭植物区的乔木树种有:红松、云杉、柞树、白桦、黑桦、山杨、黄菠萝、色木、椴树、山槐、赤杨等;灌木有:毛榛、榛子、胡枝子、笃斯越橘、悬钩子、绣线菊、丛桦、珍珠梅等。

2个植物区地带性植被以及伴生树种的分布在本区内呈镶嵌状分布,如:在属小兴安岭植物区的三站林场有兴安落叶松的分布,在卡伦山林场松树沟营林区有樟子松等大兴安岭植物区植物的分布;在属大兴安岭植物区的滨南林场、大平林场有鱼鳞云杉、红皮云杉的分布。各植物区的植被种类相互交叉,形成了明显的过渡性。

3.2 原生地带性植被多样性

本区由于地处大兴安岭东端和小兴安岭北段,地理地貌的过渡性使地带性植被也呈现多样,本区的原生地带性植被有两类:红松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兴安落叶松林。红松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的西北界在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胜山林场(49°28N′,126°40′E)[4],在爱辉区南部胜山林场现分布有小片以红松为建群种,伴生有云杉、冷杉和紫椴、色木、柞树等树种的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此植物区地理分布的最北界。爱辉区的北部则以大兴安岭植物区代表性植物兴安落叶松为主的柞树-落叶松林。

爱辉区行政范围内同时具有两个植物区的原生地带性植被,不仅体现了该区的地理地貌的复杂多样,同时,也反应区域对原生地带性植被的保护较好。应继续加强对地带性植被多样性的保护。

3.3 植被的水平分布

由于小兴安岭山脉贯穿本区中部,加之纬度较高,原生地带性植被经历多次的自然灾害破坏以及多年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森林发生了演替,变为以落叶阔叶纯林以及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植被的水平分布不是很明显,但从北到南,不同植物区区系成分的不同较明显。北部柞树-落叶松混交林(大兴安岭植物区区系成分)明显多于南部;南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植物亚区的成分红皮云杉、鱼鳞云杉[1]的分布区域,明显多于北部。樟子松[3]在大平林场新开营林区、市直卡伦山林场松树沟、石金河营林区有小片樟子松纯林;在滨南林场新义营林区、桦皮窑林场上马营林区、滨南林场月圣山营林区、滨南林场志成营林区、大平林场纳金营林区、桦皮窑林场长祥Ⅱ营林区、江防林场高山营林区有零星分布。

3.4 植被的垂直分布

由于本区地势起伏较大,纬度高、气温低以及冻土带的存在等因素,从河谷到山脊,立地条件差异较大。植被的垂直分布比较明显,从谷地到山脊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其植被分布依次为:塔头苔草、小叶章、笃斯越橘、赤杨、柳类、白桦林、白桦黑桦混交林(混交有落叶松)、柞树山杨白桦混交林、柞树黑桦混交林、柞树林和柞树落叶松混交林。基本上遵循下部白桦较多,上部柞树较多,中间以白桦、柞树混交过渡的规律。

[1]周以良,董世林,聂绍全.黑龙江树木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6:1-15

[2]马建路,庄丽文,陈动,等.红松的地理分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2(9):40-47

[3]周以良,董世林,聂绍全[J].黑龙江树木志.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6:61

[4]赵光仪.关于西伯利亚红松在大兴安岭的分布以及我国红松西北限的探讨[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1(2):31-38

猜你喜欢

柞树小兴安岭红松
柞树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柞蚕饲养技术岗位团队完成“柞树菌根真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级成果登记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