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理、发展虞山医学流派的思路与实践△

2015-04-16熊秀萍周剑峰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虞山医派学术思想

熊秀萍 周剑峰*

整理、发展虞山医学流派的思路与实践△

熊秀萍①周剑峰①*

作为吴门医派的重要分支,虞山医学流派所展示的独特的人文思想,是中医药事业的瑰宝,缪希雍在《祝医五则》中所体现的“医为仁术”和吴学如在诊疗过程中的“慎思明辨”,是常熟医家们诊疗活动的规范,值得发扬光大。

虞山医学 医院文化 缪希雍

常熟市中医院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县级中医院之一,至今已有55年的历史。2004年,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与常熟市妇幼保健院合并成现有规模的新的常熟市中医院并整体迁址。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其“医为仁术”和妇幼工作中的“爱与生命”具有共通的文化内涵,如有效融合其优秀元素,将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1 虞山医学流派之精华

1.1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与常熟的虞山医学相得益彰 常熟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共三批99个加上增补的14个总计113个),江苏只有常熟和淮安两家县级市入选),历史上产生了著名的“虞山派”。“虞山派”包括“虞山画派”“虞山诗派”“虞山印派”“虞山琴派”“虞山派藏书楼”“虞山派红木雕刻”“虞山派微雕”和“虞山书法派”等等。常熟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与此相应,常熟的虞山医学既是吴门医派的重要分支,又因这片文化沃土的滋养,成就了具有特色的虞山医学流派的精髓。

1.2 常熟虞山多出名医 多有著作 富有传承创新精神 载录《江苏历代医人志》的常熟医人,宋时有2位,元时有7位,明时有70位,清时有91位,民国时6位,共计176位。最早带来中原医药文化的庄绰,可视为常熟医药发展的始祖,他以医术显时,尤精针灸,揭示微蕴,著有《灸膏肓法》(又名《膏肓腧穴灸法》)《明堂针灸经》《本草节要》。元代医学家王珪,著《泰定养生主论》,所制名方“滚痰丸”,至今沿用无替。明代医家缪希雍,著有《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本草经疏》《炮炙大法》《本草单方》等,提出了中风治法大略、伤寒治法大要、治吐血三要法和甘寒滋阴治脾法,至今仍有临床价值,还提出了为医的“祝医五则”。寓居常熟的僧医喻昌,精悟医理,治病多奇中,名振大江南北,《清史稿》称其“才辨纵横,不可一世”,著有《尚论篇》《尚论后篇》《寓意草》《医门法律》等医书。清代有以医为业、擅治喉疫,著有治疗喉疫的专书《疫痧草》的陈耕道;有从阳羡到孟河拜师学医的余听鸿,徙居常熟,悬壶济世,素有医德,活人无数,著有《余注伤寒论翼》《外证医案汇编》《诊余集》。近代有以吴学如为代表的民国“四庭柱”。现代有肝病专家邹良材、中医儿科专家江育仁;省名(老)中医陶君仁、赵苑香、周本善、李葆华、邵亨元也在中医事业上辛勤耕耘。这些医家们的共同点,就是严谨治学、富有医德,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勤于著作。这一点提示后学者,常熟历史上的中医何止千百,唯有勤勉不辍、德技俱馨者方能经得起大浪淘沙成为大家而流芳百世。

1.3 常熟虞山医学有领军人物 具备了独特的人文思想 纵观常熟中医药的发展历程,追寻虞山医学流派领军人物,缪希雍可谓当之无愧,他自幼多病,至“脉望馆”(常熟城区著名藏书楼,因藏印宋刻版的《伤寒论》而享誉海内外中医界)自学成才,学成后行医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医德高尚,著书立说流传至今仍有临床价值,其学术思想对后世温病学代表人物叶天士影响很大,是吴门医派的杰出代表,《祝医五则》更使他成为常熟虞山儒医的代表,与晚清时期吴学如倡导的 “慎思明辨”一起,堪称是虞山医学流派的行医规范。后世名医陶君仁先生传承与实践的“道术合一”正是这一规范的具体体现,虞山医学流派人文思想与之一脉相承。

常熟医家文学造诣极深,使虞山医学成为真正的高雅艺术。其中著名画家黄公望既业中医,又是虞山画派的代表人物,肖退闇的书画享誉江南,赵古泥的篆刻印章一石难求,成为虞山医学独特的风景线。

1.4 虞山医学流派是吴门医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吸取了其他流派的精华 历史上,常熟一直是江南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开放兼容的社会形态,吸引了各地的医家行医授徒。晚清以后许多医学生常常拜多名医家为师,或涉及各科,或涉及各个流派。更有众多的医家从各地前来常熟行医、定居。史料记载最早的庄绰便来自山西清源,他带来了中原的医药文化;后世的喻昌、余听鸿则分别来自江西南昌和江苏孟河。所以虞山医学流派虽隶属吴门医派,更因兼容了各家学派的精华而枝繁叶茂、独具特色。

鉴于以上原因,如果能从发展虞山医学流派着手,高品质打造医院文化品牌,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职业自豪感、提升职业素质的紧迫感和传承创新超越的使命感。这样的文化品牌同时也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独创性,无疑是一个优秀的品牌。

2 设计思路与初步实践

根据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医院把“发展虞山医学流派”作为一项文化工程进行设计并实施。共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建设常熟中医药博物馆和院史陈列室。这项工作于2008年开始,博物馆面积约500平方米,由历史馆、名医馆、药具馆、中草药馆和书法馆等八大部分组成。馆内共有藏品500件左右,载录历代名家100余位。目前该馆还在不断完善中。第二阶段:举办“吴门医派之虞山医学流派研究项目”。自2012年起,每1~2年举办1次。2012年的主题是“首届缪希雍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论坛”;2013年的主题是“缪希雍学术思想培训班”; 2014年又举办了“第二届缪希雍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论坛暨缪希雍学术思想培训班”。第三阶段:制作和编著常熟中医药博物馆相关文化产品。其中包括出版1套《常熟中医药博物馆藏珍集粹丛书》,制作光盘1套,宣传卡片2套。目前,正式更名为《虞山医学流派·藏珍集萃》一套3册已经由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第四阶段:整理出版虞山医家的医案著作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在筹建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尚有较多的医案散落民间,目前医院已经成立了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小组,准备对这些散落的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并出版。此后,将对虞山医家的学术特色以及当代应用价值开展课题研究。

与以上4个阶段同步实施的是医院的“杏林工程”。“杏林工程”是医院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综合措施之一,包括了医院对于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的一系列制度、机制。把发展虞山医学流派融入到“杏林工程”的各项工作中,这正是以文化建设工程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容。

3 成效

3.1 常熟市中医药博物馆先后成为常熟市和苏州市的科普教育基地、苏州市健康教育与促进基地 是“江苏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并于2011年通过了验收。该项目入选常熟市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新事受到表彰并定期向社会开放。

3.2 “首届缪希雍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论坛”获得极大成功 与会同道150余人,多个省市专家出席本论坛,提高了虞山医学流派的影响力。

3.3 成功申办了2次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缪希雍学术思想培训班” 学员250余人。国家、省、市以及本院专家作了精彩的学术讲座。

3.4 中医药文化得以很好的再现 中医药博物馆的筹建,得到了业内以及关心常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馆内文物80%以上来自个人捐赠,且都为善不欲人知,真实再现了常熟本地以及中医界优秀的人文品质,亦是可贵的精神财富。

3.5 出版《虞山医学流派·藏珍集萃》 便得到了业内人士以及文化宣传届的普遍认同,为后续的系列产品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3.6 与文化建设同步提升 肛肠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骨伤科、肾内科、儿科成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3.7 名医师带徒工作顺利进行 现在已是第4期,有力地促进了医院中医工作的开展,为成功创建三级中医医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8 虞山医学流派不断传承 伴随着配套的国医馆(现已更名为虞山名医馆)、国药精品馆、国医养生馆的开设,以及虞山医学流派研究室的成立,虞山医学流派的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医学专业人士的行为。国医馆馆训“道术仁心修合一,慎思明辨济苍生”正在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由此将为虞山医学流派增添新的活力。

·本文编校 朱 毅·

苏州市2014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SYSD 2014184)

2015-07-20)

①常熟市中医院 常熟市 215500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虞山医派学术思想
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金陵医派——金陵名家周华龙平衡“五点法”为主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临证选粹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江苏省常熟中学虞山文化课程基地
孟河医派三大家及传人档案追踪
虞山行
朋友,请随我来游虞山
虞山城门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