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酮病的防治

2015-04-15古力扎尔亚生

今日畜牧兽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丙二醇酮体干草

古力扎尔·亚生

(新疆库尔勒市畜牧兽医局畜禽改良站,新疆库尔勒841000)

酮病是高产奶牛一种重要的营养代谢疾病,是由于养殖过程中糖类补充不足,脂肪代谢障碍,在动物体内的酮体量异常增加并呈现出临床症状,例如奶牛的产奶量下降,不采食精料,迅速的消瘦,呼出的气体、乳汁以及尿中出现酮味等。但是,有些病例并不表现为临床症状,而在血液中酮体增加称为酮血症;在尿中酮体量增加则称为酮尿症,尿中乙酰乙酸的测试应用广泛,如果尿颜色变紫色,说明有乙酰乙酸存在,为酮尿症;在乳中酮体量增加者称为酮乳症。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饲料,而使碳水化合物饲料供应不足时,随着奶牛产奶量增加、糖原的大量消耗,导致机体动用体脂肪进行分解代谢,而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生者称为原发性酮病。因肝脏机能减弱,肥胖及内分泌障碍,运动不足,矿物质缺乏,消化系统障碍,化脓性子宫炎、乳房炎或真胃变位等引起食欲下降而发生者称为继发性酮病。

近几年来,奶牛的产奶量上升幅度较大,产奶量的提高导致酮病发病,并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本病的产奶量减少可达10%~15%,并引起奶质变差及影响后代素质,给牧业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通常酮病牛死亡率极低,一般治愈率为70%~80%,几乎都可以治愈。

1 发病原因

引起奶牛酮病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精料过多。可溶性糖及优质干草缺乏,饲喂过多精料,可溶性糖类和优质干草缺乏可使体内产生低级脂肪酸过多,超出机体的处理能力,产生酮体,因而发生过食性酮病。

泌乳高峰期采食量不足。

干乳期过肥。奶牛干乳期由于过于肥胖,产后食欲恢复较慢,最大采食量推迟,体脂被动用,也容易发生酮病。

与奶牛消化代谢特点有关。

胰岛素分泌不足,机体利用糖的能力减弱,脂肪大量分解,导致产生酮体过多而发病。

诱因。诱发本病的原因主要有光照不足,缺乏运动,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B12缺乏等因素。

本病可继发于前胃弛缓,产后瘫痪,中毒,肝病等疾病。

2 症状

本病症状可分为三个类型。其具有症状是都有特殊的酮味,但因多数嗅不到而被忽视,但化验尿或乳可发现大量酮体。

消化型,病牛呈现顽固性消化障碍,不吃精料。严重者见到精料就跑,仅吃少量干草和青草。有的病牛饮食、饮水均废绝,发生异嗜现象,反刍减少;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体温一般无变化;产奶量急剧下降;牛体很快消瘦。

神经型:通常伴有消化型症状,初期兴奋,听觉过敏,眼肿,很快出现狂躁不安,时而转动舌头,步态不稳,后肢轻瘫,不能站立,呈现昏迷状态。

生产瘫痪型:病牛许多症状与生产瘫痪类似,但其特点是病牛产奶量高,消瘦,体重减少,食欲不振,一般称生产瘫痪酮病。

3 诊断

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如泌乳性能急剧降低,食欲改变,消瘦和神经症状,结合发病病史以及血液,尿液中酮体含量增多,血糖含量减少的测定结果,不难做出病性诊断。在类症鉴别诊断方面,应注意与亚临床酮病、继发性酮病区别。前者除有饲养上能量代谢负平衡外,多在分娩后40天以内发病;血液中牛酮体含量在10~20毫克/100毫升,在乳汁中酮体含量不超过15毫克/100毫升等;后者要查清原发性疾病如创伤性网胃炎、真胃炎、产后瘫痪、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各种病性。因为上述的各种疾病对奶牛,特别是分娩过后的奶牛,均可构成应激反应而继发酮病。当应用糖类和糖皮质激素制剂进行治疗时,并不见血液中酮体含量减少的,则属继发性酮病。至于与乳热的区别,酮病病牛瞳孔反应呈阳性而乳热则无,当应用酮病的治疗措施后也多无疗效。前胃弛缓没有神经症状,无酮味、尿、乳检查无大量酮体;生产瘫痪多发生于产后1~3天,体温下降,病初多呈现抑制状态,呼出气乳及尿中无酮体,通过补钙治疗有效,而酮病通过补钙疗效不显著。

4 治疗

首先消除症状改变饲养状况,日粮中增加优质干草,药物治疗是补糖和生糖物质以及糖皮质激素,解毒保肝,健胃,强心。

提高血糖含量,用50%葡萄糖20毫升×50支,葡萄糖氯化钠500毫升×5瓶,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35支,10%安钠咖20毫升,地塞米松10毫升混合静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3天。

为了补充生糖物质,用丙二醇内服每次500克。一天二次,连用3天。

用复合维生素B120毫升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3天。

水合氯醛首次剂量为30克,加水口服,能继之再给予7克,每天2次,连续几天。

5 预防

酮病作为奶牛泌乳早期常见的代谢疾病,也是一种管理不当性疾病,疾病是否发生取决于干奶后期和泌乳早期为求高的奶量而向高营养日粮过渡时奶牛的过度肥胖有关。坚持合理饲养制度,应随时调整日粮组成。饲养原则是既不要过肥也不要过瘦,日粮中的蛋白含量要保持,每产1千克奶饲喂精料500克,干草与谷类的比例要保持,高产奶牛的饲料中加丙二醇或丙酸钠,120克/天,2次/天,连用10天,可以预防本病。

建立隐性酮病监测制度,当母牛妊娠7~8个月时,通过血糖测定检出血糖降低的奶牛(早期隐性),用丙二醇合剂进行治疗。及时发现酮病患牛,高产牛干奶前10天和产后45天中隔3~5天测乳酮和尿酮,凡检出可疑和阳性等,应尽早治疗。

6 讨论

目前多数奶牛场为了提高奶产量,追求经济效益,在饲料日粮中供给过多的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偏少,引起能量不足。例如每产1千克牛奶,饲养标准达100克可消化蛋白质,而国内外营养标准中规定,每产1千克奶,可消化蛋白质为44~47克。精料过多,为满足乳糖和机体能量需要,机体的糖元异化作用加强,造成酮体生成过多,超过肝外组织所能氧化分解的限度,导致酮蓄积,这是引起酮病的主要原因。病牛低血糖说明日粮中碳水化合物饲料不足,由于干奶期精料喂量较大,致使摄入量降低。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将加强体内脂肪库的游离脂肪酸转移到肝中去,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升高,导致肝脏合成脂肪作用增加。结果,脂肪在肝细胞中蓄积,肝糖元减少,甘油三酯降低,形成脂肪肝。肝细胞结构变性,直接使胆红质升高,氧化脂肪酸的作用减弱,从而发生酮血症和低血糖,也是导致酮病发生的原因之一。用丙二醇加氯化钴作添加剂是预防和治疗隐性酮病的有效而又经济的简便方法,可在奶牛场推广应用。加强饲养管理,增加碳水化合物饲草,进行定期奶牛健康检查,早期检出疾病,采取相应措施,把酮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养牛业的发展很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丙二醇酮体干草
MPL拟扩建印度丙二醇产能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尿酮体“±”或“+”代表啥
Around the Farm
小小数迷泽西之智解农场报复计划
风铃
食用油中3-氯-1,2-丙二醇酯的研究进展
丙二醇头孢曲嗪的有关物质检查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