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台市推行信息化服务的做法与体会

2015-04-15鸿韩美华顾光银赵永刚张

江苏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东台东台市蚕农

卢 鸿韩美华顾光银赵永刚张 明

(1.东台市富安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224222;

2.东台市梁垛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3.东台市蚕桑技术指导管理中心)

东台市推行信息化服务的做法与体会

卢 鸿1韩美华2顾光银3赵永刚3张 明3

(1.东台市富安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224222;

2.东台市梁垛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3.东台市蚕桑技术指导管理中心)

近年来,东台市蚕桑技术推广部门与中国电信东台分公司和中国移动东台分公司合作,先后创建了蚕信通和蚕事通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破解了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制约瓶颈,加快了技术传播与推广,促进了蚕农增收致富,稳定了茧丝绸产业基础。

蚕桑 信息化服务 做法与效果

和“蚕事通”,将栽桑养蚕实用技术、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蚕病预防和家蚕防毒保安、茧丝绸市场行情以及农业气象信息等资讯通过电话语音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发送到蚕农手中,受到了广大蚕农的普遍好评和欢迎。截止2014年底,全市“蚕信(事)通”入网用户达3.18万户,占养蚕总户数的52%以上。推行“蚕信(事)通”信息化服务,加快了蚕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筑牢了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基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双丰收。

1 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硬件配置

根据技术推广部门的要求和生产实际的需要,中国电信东台分公司和中国移动东台分公司分别建立了与通信平台运行体系相匹配的硬件设施。

1.1 配置媒体通信交换平台

实现企业级IPCC呼叫中心,支持SIP协议,配置1000M以太口和USB接口。内置CTI服务接口,智能型IVR模块,认证计费模块,电话会议模块,语音信箱模块。

1.2 配置数据处理中心

为适应用户需求,建立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处理中心,配置IBM八核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备份服务器。

1.3 配置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蚕信通”平台配置千兆网络卫士防火墙系统,整机吞吐量>4Gbps,最大并发连接数>200万,每秒最大新建连接数5万。通过国家3C认证、ISCCC第三级证书,具有密码检测功能认证。

1.4 配置机房环境保障设施

机房采用专用精密空调,精确控制机房空间的温度及湿度,确保机房内全天24小时保持22±2℃恒温、50%恒湿,为平台提供最佳运行条件。

2 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运行

2.1 蚕信通

“蚕信通”平台由市技术推广部门与电信公司合作创建,先将入网蚕农固定电话号码录入数据库,然后导入系统平台。市蚕桑技术推广部门根据生产的需要,编写文字信息,再用本地方言播读录制语音信息,然后通过蚕信通平台自动拨打蚕农的固定电话,通过电话振铃提示蚕农收听即时语音信息。每次发送信息,系统平台可以设置呼叫(振铃)次数、发送时段和呼叫间隔时间。如果错过了收听时间,用户还可以回拨一个电信的固定号码,免费反复收听。

2.2 蚕事通

“蚕事通”平台由市技术推广部门与移动公司合作创建,将入网蚕农手机号码集中录入数据库,然后导入系统平台,专为手机用户发送语音信息和文字信息。其运行方式与“蚕信通”基本相似。同样,可以回拨一个电话号码,免费反复收听。

2.3 运行模式

电信部门和移动部门负责平台运行与维护,保证“蚕信(事)通”平台正常工作。

市蚕桑技术推广部门负责蚕信(事)通内容编写、审核与发送。技术人员进行蚕信(事)通信息内容收集、整理和编写,分管领导审核,主要负责人签字核发。在信息发布上,严格做到不发布不当言论、不推销产品广告、不发布与蚕桑无关的信息。信息发送完毕后,相关资料存档保管。

“蚕信(事)通”运行程序如下:内容编辑→信息审核(30min内)→语音录制(20min内)→信息上传(30min内)→平台发送(5h内)→蚕农接受→发送统计(发送6h后)→补充发送(对未接受的用户)→结果反馈(次日上午)。

3 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运行特点

将包含技术的“语音流”发送到用户的手机和电话座机上,将“纸媒体”的文字内容发送到用户手机上,方便用户可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即时连接、实时服务是平台运行的一大特色。

3.1 实时接收快捷化

入网用户通过接受文字短信和语音服务,能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要领和生产关键。蚕信(事)通及时、便捷、个性化的特点,提高了技术普及率,加快了蚕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了技术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3.2 重复收听便利化

平台增设存储和读取功能,蚕农通过回拨热线电话,免费重复收听当期蚕信(事)通信息。此举,既解决了蚕农因事错过接听或一次听不清电话内容等不利因素,还解决了部分老年蚕农不识字的问题。

3.3 价廉惠农大众化

入网用户每月缴费2元,全年按8个月收取,所有费用归电信公司和移动公司结算,技术服务部门不收任何费用。价格低、效果好吸引了众多养蚕农户入网。

3.4 技术推广高效化

以“互联网+蚕业”为驱动,技术推广实现了高效快捷,有利于蚕桑技术推广部门集中研究解决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

4 体会

整合现代通信技术,推进信息化与茧丝绸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蚕农与科技部门沟通的快捷通道,是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制约瓶颈的有效举措。此举,有利于蚕桑技术推广、普及和应用,有利于蚕农增收致富,有利于产业发展壮大。

4.1 产业优势是蚕业信息化平台发展的助推器

东台市依托蚕桑产业优势开启信息化服务,拓展了服务领域。一是依托蚕桑生产优势。全市现有桑园10133hm2,年饲养蚕种45万盒,生产蚕茧17000t,行业产值30亿元,是全国、全省主要的优质茧生产基地之一[2],东台桑园保有量、蚕茧总产量、茧丝质量等指标名列江苏第一、全国前茅;二是依托龙头企业优势。在江苏富安和江苏民星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两大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推行“二次分配”和让利拉动,全市形成了“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加工—织绸出口”贸工农一体化运行模式,夯实了产业基础;三是蚕桑部门的技术优势与电信部门的网络优势融合。蚕桑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信息采编、审核上传和信息发送,电信、移动部门负责网络运行维护等工作。

4.2 用户发展是蚕业信息化平台成功的基础

东台市将“蚕信(事)通”当作惠农和为农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列入镇村蚕桑服务人员和电信、移动部门客服人员的工作考核内容,强化奖惩考核措施,使用户数量保持较快增长,并维持较多的总量。入网费用价格低,蚕农得到的实惠多,也是保证用户发展的原因之一。

4.3 信息采编发布是蚕业信息化平台运行的关键

首先是平台通道要宽广。确保5h内能将信息发送到所有入网用户;其次是信息采发要快速。全市在6个重点镇、8个规模村明确了10名信息采集员,信息员主要来自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村养蚕大户,为信息采集和编发提供第一手材料;三是信息内容要简明。编辑的信息要通俗易懂,养蚕户一听就能明白,易学易记易掌握;四是信息反馈要及时。通过反馈,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

4.4 成效显著是蚕业信息化平台稳定的前提

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加快了技术推广和新品种、新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技术覆盖率。根据调查统计,东台市盒种产茧量由2010年的30.5kg增加到2014年的40.2kg,平均上车茧率由2010年的85%提升到2014的91%、解舒率由68%提升到75%,每667m2桑园蚕茧产量增加35kg,产值增加1600元左右。东台茧丝绸产业之所以取得持续稳定发展,并经受住市场波动的冲击,主要得益于东台市全面推行信息化服务。

[S88-9]

C

2015-08-03-002东台市蚕桑技术推广部门在推行“八统一”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又先后与中国电信东台分公司和中国移动东台分公司展开合作,创建了“蚕信通”

卢 鸿(1969—),男,江苏东台,大专,农艺师。主要负责东台市富安镇蚕桑生产、蚕茧收烘与加工管理。

顾光银,高级农艺师,Tel:0515-85212794,E⁃mail:dtggy@163.com

猜你喜欢

东台东台市蚕农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东台鱼汤面
董郎孝道古今传 有爱东台何羡仙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躲雨
洗书记
练琴记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