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突发传染病事件中的科研合作与对策浅探

2015-04-15许玉张晓丽

关键词:禽流感突发事件公共卫生

许玉,张晓丽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2)

我国突发传染病事件中的科研合作与对策浅探

许玉,张晓丽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2)

本文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合重大传染病事件,分析我国科研合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如科研资源封闭、信息难以共享,缺乏应急科研管理等,阐述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合作的相关对策,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工作的发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典事件;科研合作

近年来,我国在经历了SARS、禽流感以及甲型H1N9流感疫情等许多疾病威胁之后,愈加重视应急科研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需要各相关科研部门的合作与协调,树立以科技为导向的完善的科研合作机制,要夺取同疫病斗争的胜利,最关键的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1]。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全国科研攻关协作,科研合作及其研究成果对于突发传染病的防治起到关键作用。

一、科研合作在突发事件应急科研中的作用

科研合作是“科学工作者为了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实现科研目标而进行的协同互助的科学活动,是研究者相互作用的一种强烈的形式,它为有效交流以及智力、能力和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前提”[2]。目前在世界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科学技术研究的专业性、融合性更加突出,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涉及到的全球性的共同问题如环境、气候、能源、传染病防治等问题,需要多领域、多学科、跨行业的合作,研究才能成功。应急科研是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的科研活动,其管理的核心就是使科研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对科研结果展开分析和评估,完善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科研合作,以达到实现既定的科研目标或生产出新的科学知识。

首先,科研合作促使科技人员充分发挥智力因素,通过“头脑风暴”,人才协作,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达到科技创新的目的,科学史上不乏通过合作进行科技创新的实例。如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是国家组织大规模科研项目,“阿波罗登月计划”则动用30万科技人员,耗资200亿美元,取得登月成功。

其次,科研合作能在突发事件中整合资源,有效进行应急科研工作。我国的科研资源比较有限,在应急科研中,我们要以优化设备、人员、资金及科研投入的研发效益为根本出发点。目前我国许多部门之间协调整合不够,因而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部分公共资源也受到了地方的限制,建立共享意识是科研工作的先决条件。

再次,科研合作加强突发事件科研信息的沟通交流。科研信息交流极为重要,只有各部门之间实现有效信息的相互沟通,才能使突发事件很快找到最佳切入点。如1988年上海暴发甲肝事件,医学研究人员了解食品毛蚶销售信息,深入第一线进行研究,发现被污染的毛蚶是造成甲肝的来源,迅速禁止,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国科研合作状况及存在问题

近年在我国公共卫生事件中,如非典事件,禽流感、甲型流感等传染病中,诊断、预防措施、疾病防治、疫苗研制等相关应急科研,对于疾病防控发挥关键的作用。

1.我国传染性疾病应急科研合作状况。从非典事件到禽流感、甲型流感事件,我国科研合作应急研究在不断发展。非典时期我国的科研合作处于起步时期,比较不成熟。我国国内有关部门开展科研合作,共同应对非典。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从生物信息学、快速诊断、疾病治疗以及新方法和新药物研究等方面抗击“非典”。中国和俄罗斯卫生部矢量病毒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等三家科研机构开展防治非典研究,确定的项目优先列入双方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之中,两国给予必要的支持;2003年5月中美在北京召开“中美SARS疫苗研发与生物治疗”研讨会,双方就在早期诊断技术、以单克隆抗体法攻克SARS方面进行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抗击非典。

非典事件后我国重视应急体系建设与应急科研工作,建立科研技术信息平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技术平台,加强对于传染病防治研究的投入与管理,在近年禽流感、甲流感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非典事件后我国重视通过科技平台加强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建立新发突发传染病检测诊断、监测预警、应急救治、生物安全、实验动物、疫苗药物等较为完善的技术平台。2008年8月原卫生部牵头组织实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药创制”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重大进展,在近年来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等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2012、2013年我国发生禽流感疫情,针对疫情防控需求,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应急科技攻关工作,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平台,协同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全面部署了H7N9禽流感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试剂标准化、临床特征及救治方案、药物筛选与效果评价、中和抗体研发、疫苗研发、动物模型等八个方面的研究。2013年11月我国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合作,研究破解了H7N9病毒感染人的奥秘,在H7N9禽流感病毒耐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阐明了其耐药机制,认为达菲等常用抑制剂依旧可用于H7N9的临床治疗。[7]国际社会对于禽流感、甲型流感加强共同合作科研,2008年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科学家共同研制人用禽流感疫苗的工作取得进展。澳大利亚科学家研制出快速诊断禽流感的方法,在24小时内能诊断禽流感。2009年英美科学家合作,研究甲型流感是8种基因混合而成,由59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合作研究,发出研究报告,对于应对甲型流感防治发挥很大作用。针对甲型流感,我国组织科技合作攻关,2009年北京市科委搭建“北京人猪流感科学对策小组”,组织利用北京疾控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及企业合作,进行诊断试剂、疫苗、治疗药物的研发。[8]近年我国有效的科研合作对于禽流感、甲型流感的防治发挥关键作用。

2.我国突发传染病事件科研合作存在问题。从非典到禽流感,我国对于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急科研合作不断重视深化,逐渐建立规范体系,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科研资源、科研信息未能充分实现共享。我国传染病事件中应急科研国内国际缺乏统一高效的科研信息平台,导致低效重复性研究,科研体系协调性差,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程度不高。在非典期间非典病毒株不能及时利用,许多非典病人临床和实验检测数据不能共享,我国很多研究部门无法获得病理标本,严重阻碍了非典防治尤其科研工作的进程,导致无论SARS病原体的发现,还是病毒检测诊断及理论的阐述,中国都落后于世界。在禽流感、甲型流感事件中资源信息共享有所好转,但是在科研信息,尤其国际科研信息合作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

其次,科研机构之间存在壁垒,缺乏有效合作。长期以来我国科研体系不完善,致使各科研机构间责任不明,合作不畅,整个社会无法充分利用和整合科研资源。我国的科研机构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导向,导致科研资源、人力及时间的浪费。这一切导致我国医学应急科研在危机时期难以建立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的机制,难以开展全面有效的应急科研,没有一批有效的医学技术平台和有效的科技手段来保证科研,阻碍及时开展科研活动。

再次,缺乏应急科研的国内国际合作法律规范。我国落后的现行科研管理机制与规范不能满足突发事件的应对需要,在传染病事件发生后的应急科研合作中,无论国内国外,应急科研合作都缺乏管理机制与法律规范,牵涉到研究成果的归属与知识产权问题,涉及到科研成果的评价,导致合作部门的研究存在利益冲突与障碍。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合作机制的对策分析

1.建立应急科研合作信息平台。在应急科研中,科研信息的合作与共享贯穿于科研过程,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流通共享,这需要建立科研信息平台,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增强创新的动力。应急科研信息平台的建设可细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基础层,需要有硬件与软件的保障,后期的维护;其次是主体信息层,包括科研信息、人才机构信息、成果信息等几个部分,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由平台统一处理存储;第三为作用层,由信息平台的数据库为科研机构提供应急科研信息服务,加强信息利用,提高科研效率。

应急科研信息平台会进一步规范合作流程,促进各机构间的沟通,使科研合作项目的实施更加便捷高效。具体有以下几点:在危机预警期的信息采集与交流,为确立突发事件早期的研究方向等方面提供帮助;为深入开展科研提供足够的信息与依据,及时将结果进行反馈,促进科研成果的及时运用;在科研攻关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为国内外进一步交流提供平台,提高应急科研管理水平。

2.建立应急科研资源整合的利用机制。建立应急科研资源整合利用机制,加强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及重组,将资源管理、体制和目标的相互分歧减少到最小程度,实现科研目标。

首先,人才整合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科研信息平台,及时掌握科研人才的基本情况。建立科研人才数量资源统计信息平台,国家可通过各基层信息平台来汇总人才资源信息,进而实现动态掌握科研人员的分布及流动状况。另一方面建立科研人员流动机制,在突发事件中可以及时有效调集科技人才进行科研合作攻关。

其次,经费管理利用机制。经费整合实质是资金的投入和管理问题,在应急科研中对于科研合作各方加强经费分配与管理。我们一方面合理进行经费分配、加强资金监管,在科研经费的支出中优化科技经费支出结构,并成立相关经费审核委员会,以监督科研资金的有效投入与使用。

再次,科研设备整合机制。在应急科研中注重科研设施的整合利用。首先可实现各科研机构之间设备的资源共享,建设拥有先进仪器设施的专业中心。其次可建立科研设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信息的动态管理,在突发事件应急科研中合理有效调配科研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3.加强应急科研合作的法律法规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应急科研合作的能力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提出巨大挑战。加强应急科研合作的管理机制,要在合作机构管理、信息平台管理、科研工作项目管理、科研成果鉴定与归属管理等方面,加强应急科研合作管理。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科研方面缺乏有效的科研立法,因此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科研法律条例,将科研合作内容纳入法律,包括合作主体,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及管理,成果界定归属与知识产权、合作保障、相关处罚等,以法律力量规范保障突发事件中的科研合作。应急科研要纳入法制化轨道。

通过对传染病应急科研合作的研究,能引起更深入的关于应急科研体系建设认识,只有加强国际国内的科研合作,才能促进我国应急科研发展,建立完善应急科研合作的技术平台,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为人类的健康和卫生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1]郑力.SARS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A.G.Heffner.Multiple Aut horship and Sub-autho rship Collaboration In Four Disciplines[J].Scientometr ics,1981(3):23.

The Cooper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in SARS

Xu Yu&Zhang Xiaoli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Anhui,230032)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of SARS research,and combined with many infectious ev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cooperation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SARS period,such as the closed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the difficult information sharing,the lack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levant scientific cooperation o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research work.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SARS,research cooperation

R76

A

1674-0416(2015)02-0018-03

[责任编辑:文 剑]

2014-07-15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国以来党处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编号:11BDJ018)的研究成果。

许玉,女,1983年生,安徽巢湖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张晓丽,女,1965年生,安徽舒城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禽流感突发事件公共卫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突发事件
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禽流感的诊治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