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关于建设未来新社会的构想及其当代意义

2015-04-14奚广庆

江西社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科学

■奚广庆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开创的关于人类彻底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的学说和事业,今天已成为当代进步人类的宝贵思想财富与崇高追求。在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福利化、金融化、智能化的时代,在当代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融合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创造当代人类发展奇迹、日益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时代,纪念恩格斯逝世120周年,学习他的不朽学说,继承他的光辉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和发展中的杰出地位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19世纪40年代,欧洲工业革命、科技创新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得巨大成功的时代,登上世界历史舞台,阐明和推进欧洲社会主义工人运动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事业的。最初,马克思主要进行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的研究,恩格斯则开展工人运动、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写作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阐明新兴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他把共产主义学说通俗地在工人群众中进行传播教育,先后写作了《共产主义信条》《共产主义原理》《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等文章,批判非科学的思潮,阐明共产主义理论和方法。这些论著为科学社会主义 “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是《宣言》名副其实的创作人之一。

1848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旅居英国。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经营自己的公司,同时进行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研究,从经济上资助马克思一家。1870年从曼彻斯特迁居伦敦后,又全身心地投入理论研究和实践斗争。鉴于马克思致力于《资本论》的写作又身体欠佳,恩格斯除了支持马克思《资本论》的写作(马克思逝世后又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还担负着科学社会主义繁重理论工作。他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第一部百科全书式著作 《反杜林论》,以批判的形式,把他们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辩证方法、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做出系统连贯的阐明。在此基础上编著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简洁通俗凝练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经济学基础和基本观点,被马克思称作“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1](P689)。恩格斯在和法国工人党领导人通信中说,考虑到一般工人群众不可能阅读《资本论》那些大本子,专门编著了这本小册子。所以,这本书在广大工人劳动群众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传播,发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今天看来,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读本”也许更加贴切。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担任着国际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导师和顾问。此后12年里,他与时俱进地分析电力革命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阐明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新条件、新任务、新策略,总结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进展、新成果,给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民众为实现解放全人类历史使命的伟大事业,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恩格斯称颂马克思为第一小提琴手,这当然是真实的。同时恩格斯的贡献是巨大的,不可缺少的。可以说,没有他的创造性工作,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应当实际地历史地把他们的思想与事业,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来学习与研究、继承与弘扬。忽视恩格斯的贡献不符合历史实际,形而上学地把他们分离开来、对立起来更是有害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具有跨时代的世界历史性的价值。在21世纪的今天,回顾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进程和严重挫折教训,研究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辉煌征程与面对的严峻挑战,环视全世界各个地区劳动人民与有志之士争取人类解放和自由发展的崭新斗争,重新学习和深入研究恩格斯关于建设未来新社会的科学构想具有巨大的意义。

二、没有关于未来新社会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要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恩格斯和马克思一样,毕生都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思想路线,研究和构想未来新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他们都认为没有关于未来新社会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要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共产党宣言》阐明,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都要随着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恩格斯关于建设未来新社会的构想并不是要设计一幅社会变革的蓝图和现成方案。1886年,在一封书信中恩格斯指出:“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2](P676)又说:“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当我们把生产资料转交到整个社会的手里时,我们就会心满意足了。”[3](P561-562)在恩格斯看来,他们的理论、观点、设想和论述,都不是要背得烂熟的教义,也不是要句句执行的绝对命令,更不能当作到处可以套用的现成公式。

恩格斯也为我们打破了对他们的著作公式化的思维树立了学习的楷模。马克思1875年写作的《哥达纲领批判》,是他就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哥达纲领草案和党的领导人交换意见的通信。在批评拉萨尔关于社会主义将实现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错误观点时,叙述了他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这当然是非常卓越的理论探索,不过当时没有发表。1891年恩格斯把它公开出版并写了一个较短的序言。出人意料的是,他的序对《哥达纲领批判》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经济特征的论述,一字未提。其实这是符合他没有任何关于未来新社会一劳永逸现成方案的根本思想的。1890年的一些封书信中,他还指明:“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P693)在评论当时报刊上有关未来新社会分配方式的讨论时,他更是指出:“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有多少产品可供分配,而这当然随着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改变,从而分配方式也应当改变。……合理的想法只能是,(1)设法发现将来由以开始的分配方式,(2)尽力找出进一步的发展将循以进行的总趋向。”[2](P691)这里他没有把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先验地设定为按劳分配,而是强调应当按照那时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组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学习研究恩格斯的这些深刻论述,人们就会明白,所谓《哥达纲领批判》是建设共产主义的伟大纲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蓝图,是社会主义的定义和最后结论,按照《哥达纲领批判》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界定为“过渡时期”、否定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观点,都是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以及关于未来新社会构想的教条化、公式化的理解,是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基本原则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加以校正。

面对21世纪深刻剧烈变动的世界,应对社会主义实践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恩格斯的这些科学思想,是创造性开拓人类解放和发展新战略新路径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在分析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困境的原因时,就深刻指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发生了问题。也就是说,“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4](P291)。人们还是从马克思、列宁那里为今天产生的问题寻找现成答案,这不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1990年,胡乔木从理论层次上反思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时也指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身的概念在100多年时间特别是近10多年间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绝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现在也没有完成,只是已有很大进步。对于挫折失误,不能够只说到具体体制中的弊端,要从理论上说明这种具体体制是从哪一种社会主义设想或理想中产生出来的,这样才能够对改革开放做出正确的理论阐明。[5](P665)这些由苏共和共产国际推行的把科学社会主义教条化公式化的思维,不仅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理论根源,更使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力量遭受到巨大伤害。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学习和研究恩格斯的科学思想,深刻全面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句句照办”的思维中解放出来,突破各种现成公式和具体论断的束缚,极大地释放人民群众实践创新的伟大力量,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辩证统一起来,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夺取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同时把科学社会主义加以发展。

三、东方落后国家能够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走向社会主义

恩格斯关于建设未来新社会的构想,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严格依据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提出来的。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形态不断从低级阶段向更高级阶段发展,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而实现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的条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和普遍交往的世界发展。恩格斯还强调,实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现代社会主义变革的一个历史前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甚至对我们现代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阶段。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很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上,才能使得阶级与阶级差别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使得这种消除持久巩固,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甚至衰落。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此为中心来确定纲领、战略、政策,来设计制度、体制和机制。历史和现实都让我们体认到恩格斯这个科学观点巨大而持久的实践价值和理论力量。

恩格斯还指出,认为在没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农民小生产社会里更容易建设社会主义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都应当解决它自己的、从它本身产生的问题;如果要解决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的问题,那是十分荒谬的。”[2](P442)不能够跨越生产发展的阶段去制定建设未来新社会的纲领和政策。但是资产阶级打造的这个世界体系,经济政治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不同地区、各个国家的变革道路和方式不会千篇一律。社会历史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规律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所以和马克思一样,恩格斯也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并向世界广泛推进的时代,那些东方落后国家如果取得人民革命胜利,在发达国家工人阶级革命胜利并给予帮助的条件下,充分吸取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肯定成果,就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去建设社会主义。

有论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上述关于东方落后国家建设新社会的构想已经失效。一是其历史前提,即发达国家工人革命取得胜利并给予帮助,并没有出现。二是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表明它走不通。因此不发达国家只有完全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才能够建设社会主义。笔者认为,这种认识还是一种公式化思维,没有深刻理解其理论逻辑,完全忽视世界现实条件的变化和社会主义的实践开拓。

20世纪世界历史实践证明,恩格斯的科学设想符合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发展规律。人们看到,欧美资产阶级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明不断推向地球的各个角落,改变着世界的面貌。特别是19世纪最后30年,由于电力革命、内燃机创新和大型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世界交流达到十分便捷和相当快速的程度。如恩格斯所说:“近三十年在全世界表明,即使在至今还是纯农业的国家里,现代工业的巨大生产力也可以在多么短的期间里移植过去,并且牢牢地扎下根子,而且随这一过程而来的现象到处都在重现。”[6](P429)进入20世纪,在由欧美资本主义统治的、盘剥广大落后国家的世界经济体系里,一些东方落后国家逐渐形成了现代工人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他们接受先进的思想体系,建立新型的革命政党,制定正确的纲领与策略,利用社会矛盾和战争动荡造成的社会危机,发动和取得革命胜利。革命胜利并取得政权后,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吸取其一切文明成果,利用其技术、资金、人才和科学管理思维现代资源,建设一套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促使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和体制。这样,东方落后国家在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之内,在自己国家内生的先进革命势力领导下,开创了不需要发达国家工人革命胜利及其帮助,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发展证明,这是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必然性,是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一条新道路。

苏联社会主义之所以失败,就在于它没有遵循资本主义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没有搞清楚在俄国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和能够解决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忽视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个本质要求,脱离了自己国家社会经济文化落后和不平衡的情况,搞了一个脱离经济发展实际的高度集权的僵化低效的体制,抑制了人民群众和广大精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吸取资本主义的各种优秀文明成果,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改善很小,甚至连生活必需品都出现短缺,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所必需的强大的经济基础,使社会主义发展长期陷入困境乃至走向崩溃。而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我们开创了符合时代进步要求和自己国情、人民意愿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崭新制度。

中国遵循恩格斯阐明的东方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总结历史经验,坚持从中国发展实际出发,解决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应当解决的、从中国本身产生的问题。我们曾经按照别人的思维进行建设而不得成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实事求是地思考和解决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建设、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相应的社会体制,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创新战略,发展市场经济,实行全方位开放战略,融入经济全球化,在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学习和利用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式等一切有益的东西,在3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东方落后国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的实践证明和伟大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当代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我们党将带领中国人民毫不动摇地高举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四、弘扬人类文明发展优秀成果,实现全人类解放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从人道主义者和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批判地吸收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这个人类文明重要成果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恩格斯晚年把他们的历史观明确地概括为 “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2](P241)。 依据这样的历史观和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批判继承,他们把高于资本主义旧社会的未来新社会界定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共产党宣言》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P730)1894年恩格斯在一封书信中写道,只有《共产党宣言》的这段话最合适地表达了未来社会主义新世纪的基本思想。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的根本特征做出这样的概括:“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1](P760)而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重要著作中,他则引用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对未来文明时代的评断来表述他对未来新社会根本特征的看法:“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2](P179)我们要学习和贯彻恩格斯这些光辉的思想,继承与弘扬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先进成果,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高举以人为本的伟大旗帜。早在延安时期,我们就继承中国历史上以人为本的文明遗产,提出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在21世纪,我们适应时代进步要求,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确立为发展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把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确定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条基本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党还针对今天党建的实际,富有成效地开展了深入扎实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类解放和发展的伟大学说,指引我们夺取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我们将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继承和发展这个光辉学说,在人类先进文明发展融合的大道上,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都告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观点和根本价值追求。进入21世纪,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在世界发展变革进步潮流的推动下,各国劳动大众,为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公平正义,争取人的解放与发展,维护世界永久和平,在地球的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开展着多姿多彩的广阔浩荡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劳动大众、追求人类进步的所有人们,都会从恩格斯关于建设未来新社会的科学构想里获取精神力量和思想智慧。我们坚信,在21世纪它必将成为吸引人凝聚人感召人激励人的力量和旗帜,有力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五、正确认识旧国家留下的祸害,保持工人政权的“社会公仆”本质

最后让我们学习讨论一下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保证它不从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战略思想。

进入19世纪90年代,德国社会民主党利用普选权这个最新武器,为合法地夺取国家权力斗争取得了不俗的进展。工人党何时能够取得政权的问题,成为恩格斯和党的领导人交流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于是他也开始思考工人阶级政党夺取国家公共权力后怎样巩固与发展的问题。1891年他在《〈法兰西内战〉一书导言》中尖锐指出,国家最多也不过是无产阶级在争取阶级统治的斗争以后所继承下来的一个祸害;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也将同公社一样,不得不立即尽量除去这个祸害的最坏方面,直到在新的自由的社会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能够把这全部国家废物完全抛掉为止。为了对付旧国家留下的祸害,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他还提出要学习巴黎公社的两个做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到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支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这里,恩格斯深刻阐明,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防止追求升官发财,是工人政党取得国家公共权力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课题和最根本原则。

人们看到,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人民政权的蜕变和崩溃,竟然被恩格斯这些重要论述所言中。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俄国无产阶级在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执掌了国家公共权力,建立了苏维埃人民政权。在最初的年代,列宁深刻认识和极为重视人民政权建设与巩固的事业,建立了工农检察院,完善和加强了党的监督制度与监察机构,制定了党政官员的薪酬制度等等。而到斯大林时期,对旧国家留下的祸害,逐渐放松了自警、自省、自律,没有从理念、制度、法规、领导体制、治党建党等方面来认真解决和有效预防国家政权变为社会主人的问题。同时,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选举制度被削弱,个人集权、职务终身、干部任命、指定接班人等有害体制确立起来,干部逐步形成高薪特权,待遇与普通群众的距离拉大。这样,苏共领导集团终于逐渐蜕变为一个丧失社会主义信念、完全脱离群众、追求升官发财、具有既得利益的官僚特权阶层,成为高居人民之上的社会主人。正是这个官僚特权阶层把苏联的社会主义彻底埋葬,而让自己成为盘剥俄国人民的新权贵和统治阶层。这一历史实践充分证明,深刻理解和自觉坚持恩格斯关于防止工人政权变为社会主人的思想和战略,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具有生死存亡的重大意义。

恩格斯关于“国家祸害”的思想,是十分深刻的科学论断,而他提出的两个解决方法,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是不能局限于巴黎公社一个城市在较短时间里取得的经验与做法。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实践表明,这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需要付出多代人坚持不懈努力去解决的历史难题。

恩格斯关于 “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1](P756)的科学观点,为我们反思与总结苏联东欧国家政权变质的历史教训,研究和解决如何认识和对待“国家祸害”、国家公职人员和社会精英蜕变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指出:“只要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在这被迫专门从事劳动的大多数人之旁,形成了一个脱离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它掌管社会的共同事务:劳动管理、国家事务、司法、科学、艺术等等。”[1](P756)按照唯物史观这个基本观点,在社会生产还不十分发达的历史阶段,这种分工和分层是必然的、必要的,是保证社会经济政治国际交往有效管理与发展、科技文化创新繁荣、社会生活有序稳定进步的一个必需条件。当代历史实践更是证明,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是和社会各个领域精英阶层的创造创新与勤奋工作密不可分的。没有他们,这一切成就是不可能取得的。对于不发达社会主义来说,在世界信息化、全球化、金融化、智能化的时代,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不仅不能消除这种分工和这个阶层,而且还要依据国家发展进步的需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法规政策,既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智慧,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发展,又要保证国家公共权力的人民公仆本质和社会主义性质。

中国共产党人遵循恩格斯的科学思想,吸取苏联崩溃的历史教训,充分认识到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考验、挑战和风险,创造性地探索出一系列全面调动社会精英和全体人民正能量的,既保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的固有本质,又推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有效体制、机制、政策和做法。比如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本方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引导科学文化精英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行礼法共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政原则,等等。特别是把从严治党、党要管党提到战略的高度加以坚持深化,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开展理想信念和群众路线教育,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反腐倡廉、进行标本兼治,同时加强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把权力关进制度与法律的笼子。

恩格斯的思想和警示,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完备有效战略和生动鲜活实践,闪烁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灿烂光芒。我们的路还很长,充满艰难险阻。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变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懈奋斗,永远保持人民政府的“社会公仆”本质,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在世界的东方。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胡乔木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