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市城区东部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015-04-14李新志阙祥勇谢德平

海南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年龄段部位交通

李 意,李新志,阙祥勇,谢德平,朱 蕾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骨科,湖北 宜昌 443001)

·调查研究·

宜昌市城区东部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李 意,李新志,阙祥勇,谢德平,朱 蕾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骨科,湖北 宜昌 443001)

目的 分析和探讨宜昌市城区东部创伤发生的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通过我院急诊科出动“120”接诊的3 531例创伤患者,记录包括年龄、职业、性别、致伤原因、创伤部位、院前时间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120”接诊的院前急救创伤患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人数占院前急救患者总人数的比例却不呈逐年递增趋势;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男女比值约为2.5:1;创伤高发人群为中青年人(平均年龄为36.25岁),高发年龄段分别为21~30岁(18.86%)、31~40岁(23.65%)、41~50岁(24.16%);我院接诊的3 531例创伤患者的创伤发生时间分布规律为:每年好发月份为9月、11月、12月,整体上来说下半年创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上半年,每周分布中以周一及周日创伤发生率高,每天好发创伤的时间段为14:00~16:00、18:00~22:00,尤以20:00~22:00为多;致伤原因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交通伤、摔伤、暴力伤,其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有所不同,而男、女性在致伤原因中所占构成比也不同;创伤部位中前三位的分别为头颅和脑、下肢、胸部。结论以创伤好发时间、年龄等相关指标的流行病学规律为依据,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合理的分配急救资源,使创伤患者得到及时确切的救治,做好院前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接,可大大减少创伤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创伤;多发伤;院前急救;流行病学

创伤这类“社会发达疾病”容易在当今人群中发生,并且可能成为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创伤也是现代社会主要劳动力丧失的原因之一。尽管我国医学诊疗技术不断完善,但创伤却没有减少,甚至有增多的趋势。本文通过对3 531例创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宜昌市城区东部创伤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创伤的发生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08年1月到2012年1月期间通过我院急诊科出动“120”接诊的创伤患者。

1.2 质量控制 上述资料中,不包括在此期间内发生的大型突发事件(如大型车祸等:死亡3例以上或伤亡6例以上);“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未见患者、中途返回以及转院患者的出诊资料;对于病历缺失、不完整的资料(缺失项大于3项)予以筛除。

1.3 制作调查表 本调查表的设计参照北京大学交通中心发行的《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研究与推广》项目实施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中的数据采集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4 研究方法 对调查员进行专项培训,统一标准,收集并统计调查表,将数据输入电脑数据库(Microsoft excel),调查表的录入采用平行双录入的方式完成,将所收集数据导入到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我院在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这四年期间,一共接诊了6 090例院前急救患者,其中院前急救创伤患者为3 531例(男性患者为2 534例,女性患者为997例,男女比值约为2.5:1),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的57.98%。我院“120”接诊的院前急救创伤患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但“120”接诊创伤人数占院前急救患者总人数的比例却不呈逐年递增趋势,见表1。

表1 2008-2011年各年份“120”急救创伤患者例数分布情况

2.2 时间分布

2.2.1 月份分布 如图1,在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这四年期间,1~12月各个月份接诊院前急救创伤患者分别为246例、202例、275例、286例、230例、264例、326例、328例、358例、294例、351例、371例,创伤发生的高峰期为9月、11月、12月,整体上来说下半年创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上半年。

图1 创伤患者在各月份中分布情况

2.2.2 星期分布 若2008-2011年这四年期间每星期按天数统计,则“120”接诊的院前急救创伤患者分别为534例、493例、479例、484例、505例、486例、548例,如图2所示,周日与周一出现了创伤发生的小高峰。

图2 创伤患者在各星期中分布情况

图3 创伤患者在全天24 h中分布情况

2.2.3 全天24 h分布 将一天24 h以每2 h为一个单位,则可分为12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120”接诊的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人数分别为125例、44例、40例、184例、318例、399例、314例、499例、366例、460例、522例、260例。如图3所示日就诊时间呈“驼峰”型,02:00~06:00这个时间段创伤人数最少,每天好发创伤的时间段分别为:14:00~16:00、20:00~22:00。此两段时间“120”接诊的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人数占全天就诊总人数的28.92%。

2.3 年龄分布 院前急救创伤患者平均年龄为40.41岁,将创伤患者年龄分为0~10岁、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以及大于80岁等9个年龄段,各个年龄段人数分别为74例、259例、666例、835例、853例、477例、196例、116例、55例。创伤高发人群为中青年人(平均年龄为36.25岁),高发年龄段分别为21~30岁(18.86%)、31~40岁(23.65%)、41~50岁(24.16%)。

2.4 致伤原因分布 将“120”接诊的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根据创伤发生原因来分类,可以大致分为交通伤、摔伤、高处坠落伤、暴力伤、重物砸伤、刀伤、烧伤、电击伤、冻伤、挤压伤以及其他,各种致伤原因所致的创伤患者例数分别为2 263例、499例、197例、259例、120例、117例、12例、8例、2例、20例、34例,致伤原因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交通伤、摔伤、暴力伤,其中交通伤在其中占据主要比例64%。

2.4.1 不同性别创伤患者在致伤原因中的分布情况 将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根据性别的不同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如表2),通过χ2检验我们认为男性和女性创伤患者致伤原因分布的构成不同(χ2=71.97,P<0.05)。

2.4.2 不同年龄段在致伤原因中的分布情况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新的年龄分段即将上述创伤患者9个年龄段进行合并分为青年组(0~40岁)、中年组(41~60岁),老年组(61岁以上),如表3所示不同年龄段创伤患者在致伤原因中的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中致伤原因位居前三位的为交通伤(70.12%)、暴力伤(7.96%)、摔伤(6.76%);中年组中致伤原因位居前三位的为交通伤(62.03%)、摔伤(14.74%)、暴力伤(8.20%);而在老年组中可见摔伤位居致伤原因中第一位,已超越交通伤,该组前三位的分别为摔伤(48.77%)、交通伤(41.42%)、高处坠落伤(3.00%)。

表2 不同性别创伤患者在致伤原因中的分布情况(例)

表3 不同年龄段在致伤原因中的分布情况(例)

2.5 创伤部位分布 创伤患者受伤部位按AIS-90版划分为9个部位:头颅和脑、颌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和骨盆、脊柱、上肢、下肢、体表和其他。经过统计发现创伤患者最常见的创伤部位是头颅和脑、下肢、胸部,见图4。

图4 “120”急救创伤患者的创伤部位分布情况

2.6 结局 经统计发现,3 531例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结局分布为:回家543例、住院2 507例(其中治愈好转2342例)、死亡81例、门诊留观161例、其他239例。故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总体治愈治疗好转率为81.70% [(543+2342)/3531],平均住院费用为15 711.29元。

3 讨论

创伤的发生是可预防的,它和其他疾病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创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时间、地点、年龄、性别、职业等分布特征[1-6]。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进行的严重创伤结局研究(Major trauma outcome study,MTOS)为全球创伤医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我国近些年来部分地区单位(如华西医科大学等)才开始逐渐进行一些有效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探寻创伤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7]。

享有“世界水电之都”之称的宜昌市的医疗急救体系近几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宜昌市仁和医院——三峡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爱婴医院、健康教育示范医院、红十字医院,长期担负着城东地区——伍家岗及周边区域即土门、龙泉、鸦鹊岭等地人群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任务,本院自建立“120”院前急救体系以来,救助了大批创伤患者。

3.1 时间分析 经研究发现本地区月份分布中创伤发生的高峰期为9月、11月、12月,整体来说下半年创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上半年。宜昌为旅游大都市,位居“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每年下半年为旅游旺季,流动人口量的增多,必然导致创伤发生的增多,冬季也是创伤发生的高峰期,交通事故以及摔伤频频发生。周末以及上班日周一的创伤高峰期的发生也与上述原因密切相关。全天24 h中以每天好发创伤的时间段分别为:14:00~16:00、20:00~22:00,这与国内的一些研究报道相一致,20:00~22:00为下班后娱乐休整期,外出吃饭、散步的人流量骤然增多,使得创伤发生再次达到小高峰。

3.2 性别和年龄分析 我院急救创伤患者中男女比值达到了2.5:1,创伤高发人群以中青年人为主与Ifesanya等[4]对尼日尼亚地区以及Mogaka等[5]对肯尼亚锡卡地区的研究结果类似。在中国,男性依然是社会主要劳动生产力,中青年人具有社会活动范围较大、行为思想相对的不成熟、比较容易冲动等特点,况且目前很多家庭都为独生子女,创伤的发生对于伤者本人或其家庭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损失,也严重的消弱了社会主要劳动力。

3.3 致伤原因分析 在我们统计研究的致伤原因中位居前三位的依次为交通伤、摔伤、暴力伤,交通伤依然是创伤发生的主要致伤原因,这与国内大多数地区的致伤原因研究一致[9]。本地区交通伤所致创伤患者的比例达到65%,占据主体地位。研究表明,到2020年交通事故年死亡和致残人数将增加60%以上,在全球疾病负担排序中将由1990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3位[9]。致伤原因中摔伤位于第二位,摔伤所造成的严重程度远较交通事故轻,摔伤的人群比例中尤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在老年组(61岁以上)中摔伤的人数已超过交通伤人数,老年人群自身身体机能的下降,常伴有骨质疏松,轻微的摔伤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股骨颈骨折、颅脑损伤等),住院治疗将花费更大的人力与财力。在如今和平的时代,暴力伤仍时有发生;尤其在具有易冲动特性的青少年人群中,暴力伤将是一个时刻潜在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住院患者中高处坠落伤位居第3位,高处坠落所致的高能量损伤,往往导致患者合并多个部位的损伤,伤情复杂多变,特别容易漏诊,这对医疗救护人员带来了艰巨的挑战。

3.4 创伤部位分析 创伤患者最常见的创伤部位是头颅和脑、下肢、胸部,这与其他地区的统计结果有所不同[3-8]。颅脑损伤多见于交通伤、暴力伤及自然灾害等,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率高,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损伤如胸腹外伤、四肢损伤等。颅脑损伤伤情严重,变化快,若早期处理得当,对于后期总的治疗效果来说至关重要。在我院行急诊手术治疗的创伤患者中以颅脑损伤的居多数(39.69%);腹部由于多脏器毗邻,急诊手术的数量也较多;而主要行择期手术或者限期手术的损伤部位为四肢。现代社会多发四肢损伤有着日益增多的趋势,交通事故易导致全身多发骨折,成为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Hou等[10]报道306例交通事故导致骨折中,发生部位最多的为下肢,其次为上肢、头颅和脑,而脊柱的发生率最低。胸部损伤也是比较常见的,位列我院创伤部位的第三位。胸部损伤中以肋骨骨折最常见,占胸部创伤的50%以上。在我们的研究中,第1~3肋骨骨折并不少见,常合并有肺部损伤、锁骨、肩胛骨骨折等。青年人肋骨弹性大,骨折往往需要高能量损伤,故多合并有严重程度不等的肺部损伤,但在老年人中由于弹性小,可能轻微外力即可骨折,但是往往不合并有肺部损伤。

4 总结和展望

死亡是创伤患者的最坏结局。时间对于创伤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在创伤初期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都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的关键时刻,院前急救的目的就是迅速对创伤患者尤其是急危重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为其进入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坚实的基础[11]。因此,以创伤好发时间、年龄等相关指标的流行病学规律为依据,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合理的分配急救资源,做好院前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接,可大大减少创伤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当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已建立了完善的与创伤相关的预防救治网络体系;然而在落后发展中国家,创伤临床急救工作发展得非常滞后。我国的创伤急救体系是依托各个城市急救中心和“120”急救电话所建设的体系,尚无仅针对创伤救治的专项网络体系。通过对本地区创伤发生规律的探讨及分析,我们认为可在小范围内探索三级院前急救模式:以宜昌市急救指挥中心、三峡大学仁和医院“120”二级指挥平台的两级院前急救指挥系统和依托各大型工业园区院前急救站组成三级院前急救医疗体系,真正做到信息网络化、院前与院内环环相扣无缝连接的救治体系,这将对整个城区的急救服务质量提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Fatovich DM,Jacobs IG,Langford SA,et al.The effect of age,severity,and mechanism of injury on risk of death from major trauma in Western Australia[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3,74(2): 647-651.

[2]Ngo AD,Rao C,Hoa NP,et al.Road traffic related mortality in Vietnam:evidence for policy from a national sample mortality surveillance system[J].BMC Public Health,2012,12:561.

[3]王正国.创伤研究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6,1(1):2-4.

[4]Ifesanya AO,Afuwape D,Okoje VN,et al.Unintentional injury outcomes secondary to pedestrian traffic crashes:a descriptive analysis from a major medical center[J].Prehosp Disaster Med,2009,24 (5):443-446.

[5]Mogaka EO,Ng'ang'a Z,Oundo J,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verity of road traffic injuries,Thika,Kenya[J].Pan Afr Med J, 2011,8:20.

[6]Rasouli MR,Saadat S,Haddadi M,et al.Epidemiology of injuries and poisoning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Iran[J].Public Health, 2011,125(10):727-733.

[7]陆远强,顾琳慧,鲍德国.TRISS法在202例重度创伤病人中的应用[J].急诊医学,2000,9(2):92-94.

[8]张连阳.中国大陆交通事故伤救治体系现状[J].交通医学,2011, 25(3):217-219.

[9]周继红,王正国.我国交通伤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 (1):71-73.

[10]Hou S,Zhang Y,Wu W.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s from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 306 cases[J].Chin J Traumatol,2002,5(1): 52-54.

[11]Swaroop M,Straus DC,Agubuzu O,et al.Pre-hospital transport times and survival for Hypotensive patients with penetrating thoracic trauma[J].J Emerg Trauma Shock,2013,6(1):16-20.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pre-hospital emergency of traumatic patients in the east of Yichang City.

LI Yi,LI Xin-zhi,QUE Xiang-yong,XIE De-ping,ZHU Lei.
Deparmtent of Orthopaedics,Renhe Hospital of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443001,Hubei,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with trauma in the east of Yichang Cit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3 531 traumatic patients who were rescued by“120”of our hospital region from January 2008 to January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including age,occupation,gender, causes,wound areas and pre-hospital time.ResultsDuring this four-year period,the number of the first-aid traumatic patients accepted by“120”of our hospital w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But the proportion that first-aid traumatic patients accounted for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was not increased year by year.The ratio of male and female was about 2.5:1. The high-risk group of people for trauma was the young and the middle-aged,with the average age of 36.25 years old, ranged in 21~30 years(18.86%),31~40 years(23.64%)and 41~50 years(24.16%).Trauma mostly occurred in September,November,and December.The incidence of trauma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The attack of the disease was mostly found on Monday and Sunday,and in time periods of 14:00~16:00 and 18:00~22:00,especially 20:00~22:00.The top three causes of trauma were traffic injuries,accidental falls and violence injury.The distribution of all of the causes was not consistent in different age groups.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causes was not identical among different gender.The top three positions of trauma were skull and brain,legs, chest.ConclusionPre-hospital emergency of traumatic patients should be on the basis of the epidemiological regularity of indicators,such as times,age.We should actively organize specialized training for the staff and reasonably allocate the emergency resources to make the traumatic patients be treated timely and exactly.And successful connection of the pre-hospital and in-hospital treatment will greatly reduce th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of traumatic patients.

Trauma;Multiple trauma;Pre-hospital emergency;Epidemiology

R641

D

1003—6350(2015)02—0286—05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2.0101

2014-07-16)

李新志。E-mail:1399622059@qq.com

猜你喜欢

年龄段部位交通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繁忙的交通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