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馏柴油脱酸剂研究

2015-04-14聂欣薛俏俏李剑杨丽娜叶剑利

应用化工 2015年5期
关键词:脱酸收率柴油

聂欣,薛俏俏,李剑,杨丽娜,叶剑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原油中提炼出的酸性物质主要包括环烷酸、硫醇、无机酸、酚类、脂肪酸等酸性氧化物。柴油中环烷酸的存在不仅会腐蚀金属设备,而且会对后续加工过程造成严重危害。但从原油中抽提出的环烷酸是比较好的化工原料,应用范围广泛,拥有很高价值[1-5]。

本文使用一定比例的甲醇、乙醇、丙酮、水作为脱酸剂脱除柴油中的环烷酸不产生三废,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用水。该工艺与碱洗法相比降低了加工费用,由于该法与碱洗法相比不产生污水。对降低环烷酸对直馏柴油加工设备的腐蚀,提高油品的收率和质量,同时回收环烷酸具有重要的意义[6]。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无水甲醇、乙醇(95%)、丙酮、无水乙醇、氢氧化钾、碱性蓝6B、酚酞(1%)均为分析纯;去离子水,自制。

DF-101S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78-1 型磁力加热搅拌器;2608DM 电热套;TMP-1 电子天平。

1.2 实验方法

称取一定量原料油,测定原料油酸值,酸值测定采用GB/T 264—83 法,然后放入恒温水浴锅加热,温度升高到预定温度后,迅速把等温的脱酸剂加入反应器内,置于固定转速的加热搅拌器上,当达到规定时间后停止反应,将混合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静置,待油与脱酸剂分离。然后取一定量的上层油相,用相同的方法测脱酸后柴油的酸值,并称量脱酸后柴油的质量,计算脱酸率和油收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剂甲醇含量对实验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80 ℃,时间为30 min 条件下,考察甲醇剂油体积比对脱酸率和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 甲醇剂油体积比对脱酸率和油收率的影响Fig.1 Affect of single agent methanol agent/oil volume ratio on the deacidification rate and oil yield

由图1 可知,随着剂油体积比的增加脱酸率增加,当剂油体积比达到2 后,脱酸率增加很小。油收率随着剂油体积比的增加逐渐变小。增加甲醇用量时溶解环烷酸的量也会增加,但是根据能斯特分配定律,当甲醇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脱酸率变化就很小。甲醇也是一种溶剂,增加用量就会溶解更多的柴油组分,同时甲醇过量不利于脱酸剂的回收利用,所以剂油体积比不适宜太大。

2.2 单剂乙醇含量对实验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80 ℃,时间为30 min 条件下,考察乙醇剂油体积比对脱酸率和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 单剂乙醇剂油体积比对脱酸率和油收率的影响Fig.2 Affect of single agent ethanol agent/oil volume ratio on the deacidification rate and oil yield

由图2 可知,乙醇剂油体积比对脱酸率和油收率影响趋势和甲醇影响大致相同。其原因主要是甲醇和乙醇同属醇类,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相似。但是从图1 与图2 的实验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相同条件下乙醇的脱酸效果比甲醇强,但是油收率比甲醇要差。这可能是因为乙醇相对分子量较大,键的极性较大,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乙醇更容易溶解环烷酸,所以乙醇的脱酸率大于甲醇。

2.3 复合脱酸剂M1(甲醇∶乙醇∶丙酮∶水=3∶3∶1∶1)含量对实验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80 ℃,时间为30 min 条件下,考察复合脱酸剂M1剂油体积比对脱酸率和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复合脱酸剂M1 剂油比对脱酸率和油收率的影响Fig.3 Affect of composite deacidification M1 agent/oil volume ratio on the deacidification rate and oil yield

由图3 可知,随着剂油体积比的增加脱酸率增加,当剂油比达到3 后,脱酸率增加很小。油收率随着剂油比的增加逐渐变小。当剂油比为3 时,脱酸率可达到85.6%,油收率达到90.0%。

2.4 复合脱酸剂M2(甲醇∶乙醇∶丙酮∶水=3∶3∶3∶1)含量对实验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80 ℃,时间为30 min 条件下,考察复合脱酸剂M2剂油体积比对脱酸率和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复合脱酸剂M2 剂油比对脱酸率和油收率的影响Fig.4 Affect of composite deacidification M2 agent/oil volume ratio on the deacidification rate and oil yield

由图4 可知,随着剂油比的增加脱酸率增加,当剂油比达到4 后,脱酸率增加很小,但油收率随着剂油体积比的增加出现大幅度下降。当剂油比为4时,脱酸率可达到85.6%,油收率达到84%。

2.5 复合脱酸剂M3(甲醇∶乙醇∶丙酮∶水=3∶3∶6∶1)含量对实验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80 ℃,时间为30 min 条件下,考察复合脱酸剂M3剂油体积比对脱酸率和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见图5。

图5 复合脱酸剂M3 剂油比对脱酸率和油收率的影响Fig.5 Affect of composite deacidification M3 agent/oil volume ratio on the deacidification rate and oil yield

由图5 可知,随着剂油比的增加脱酸率增加,当剂油比达到3 后,脱酸率增加很小。油收率随着剂油比的增加逐渐变小。当剂油比为3 时,脱酸率可达到82.1%,油收率达到80%。

综合图3、图4、图5 数据,随着脱酸剂剂油体积比的增大,柴油的脱酸率都增大,柴油的回收率均减小。采用复合脱酸剂M2的柴油收率比较理想,但是脱酸效果一般,脱酸后的酸值偏大。复合脱酸剂M3的脱酸效果和柴油的收率均较低,而且脱酸剂的用量也较大。只有复合脱酸剂M1在脱酸率和柴油收率两方面都比较理想,并且该复配脱酸剂所用的量较少,所以选择复合脱酸剂M1比较理想。

2.6 复合脱酸剂M1 多级反应对实验的影响

从上述实验中选取实验结果最理想的一组复配脱酸剂M1,剂油体积比3∶1,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60 min 作为实验条件考察萃取级数对脱酸率和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见图6。

由图6 可知,直流柴油随着反应级数的增大脱酸率和油收率逐渐变大。当反应级数达到3 次时脱酸率和油收率都有一个较大值,此时直馏柴油酸度为6.96 mg KOH/100 mL,小于国家柴油酸度标准7 mg KOH/100 mL。

图6 复合脱酸剂M1 多级反应对脱酸率和油收率的影响Fig.6 The impact on the deacidification rate and oil yield of composite deacidification agent M1 series

3 结论

(1)直流柴油采用复合脱酸剂时的脱酸率和油收率比采用单剂时好。

(2)通过对复合脱酸剂M1、M2、M3的实验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复配剂M1(A∶B∶C∶D=3∶3∶1∶1)一次萃取效果最好,在剂油比3∶1 条件下脱酸率达到85.6%,而经过3 次萃取增加到95.9%。

[1] 刘月英.环烷酸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J].辽宁化工,1997,26(4):201-203.

[2] 高延敏,陈家坚,雷良才,等. 环烷酸腐蚀研究现状和防护对策[J].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7,12(2):6-11.

[3] Boekfa B,Pantu P,Probst M,et al. Adsorption and tautomerization reaction of acetone on acidic zeolites:The confinement effect in different types of zeolites[J]. J Phys Chem C,2010,114(35):106-107.

[4] 何锦骄,窦洪山. 醇氨法精制直馏柴油的工艺研究[J].当代化工,2005,6(3):148-153.

[5] 杨文倩,唐晓东,邹雯文,等. 柴油脱酸工艺研究新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7(3):35-39.

[6] 吴锐,耿新国.从原油中脱除石油酸的技术研究[J].当代化工,2008,37(4):357-359.

猜你喜欢

脱酸收率柴油
杀菌剂戊唑醇的合成工艺优化
ACO装置原料反应条件优化
甲醇制芳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世界级的纸张脱酸技术
世界级的纸张脱酸技术
世界级的纸张脱酸技术
柴油发电机并联控制器的思考
柴油发电机负荷计算
低温选择催化还原NO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纸张加压雾化脱酸装置的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