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合作学习的病例跟踪法在儿科学课间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5-04-13欧明娥陆燕珍苏丽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课间儿科病例

欧明娥,陆燕珍,苏丽嬛*

(1.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2.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40)

●专题—医学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基于合作学习的病例跟踪法在儿科学课间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欧明娥1,陆燕珍2,苏丽嬛1*

(1.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2.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40)

目的:探讨基于合作学习的病例跟踪法在儿科课间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基于合作学习的病例跟踪法和传统见习带教法进行带教。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考核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试卷考核中病史采集成绩平均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问卷调查结果肯定了基于合作学习的病例跟踪法对儿科学习的促进作用。结论:基于合作学习的病例跟踪法更能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

病例跟踪;合作学习;儿科学;课间见习

病例跟踪法是指让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学生对病例进行全程跟踪学习。此法构想来源于目前已有应用的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全病程管理教学方法[1],亦有学者运用病例跟踪法进行临床实验教学[2]。合作学习主要是强调学习是以小组形式进行,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互相交流信息,共同完成个人和小组任务[3]。临床见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医院临床实践结合的第一步,为了优化课间见习教学,提高儿科实践教学质量,笔者进行了基于合作学习的病例跟踪教学方法在儿科课间见习教学中的尝试,并对实施效果做一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4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2人,对照组32人。两组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和已学课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二)教学方法。

1.观察组采用基于合作学习的病例跟踪法:

(1)准备病例。老师根据见习大纲要求在每天下午见习前选取当天新入院的儿科病例,并取得家属的同意,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见习。四个学生一个小组,每次见习3学时,每学时50min,每周4次。第一小组:接触病人前老师给出病例主诉,学生讨论病史采集内容后由老师带到床边进行问诊,进行简要的体格检查,完成现病史的书写,做出初步诊断,老师评讲,课后学生思考治疗方案,并将本病例特点口述交接给第二小组的同学;第二小组:学生第二天跟踪病例进行日常查房,查房前向老师汇报所获得的病例信息,老师完善指正,查房后小组讨论做出诊疗方案,老师评讲,课后将所知信息交接给第三小组的同学;第三小组:继续跟踪病例进行查房,了解疾病的发展转归,查看本病例病历资料,课后将所知信息反馈给前两组同学;第四小组:准备出院或查看出院病例,讨论出院标准,老师指导一起回顾整个病程,学生课后将本病例出院情况汇报给前三组的同学。

2.对照组采用传统见习带教法,由老师带领学生查看病例。

(三)效果评价。

1.试卷考核。儿科见习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统一进行闭卷考核,个体独立完成,考核包括病史采集1题(15分)和病例分析1题(25分),参照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2.问卷调查。向观察组学生发放自制问卷调查表,收集教学满意度评价。

(四)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考核成绩中观察组病史采集的平均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病例分析成绩和总成绩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儿科见习考核成绩比较(分,x±s)

(二)问卷调查分析。

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基于合作学习的病例跟踪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病史采集能力、加强对疾病诊疗程序的系统认识3个项目满意度高(>90%)(见表2)。

表2 观察组学生对合作学习病程管理教学满意度评价n(%)

三、讨论

(一)方法的引入及保障。

见习是学生在学习相关临床理论阶段,为了增加对所学理论的感性认识而安排的与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内容密切相关的“现场会”[4]。传统的见习带教方法一般均以老师为中心,且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学生动手机会少。儿科疾病如肺炎、腹泻,发病率高,见习几率大,学生仅通过看或听来完成这些疾病的见习,部分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课间见习时间短,老师的示范讲授只是某个疾病的片段,不利于学生儿科临床思维的培养。

医学的学习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一实践并不是靠旁观或熟读课本就能够领会[1]。在课间见习中采用病例跟踪法,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了解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医院儿科临床工作流程。但由于课间见习时间的局限性,一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病例的全程跟踪,合作学习的特点及儿科疾病的特点使得学生在一周内进行疾病的全程跟踪成为可能,儿科疾病预后相对较好,如能及时处理,恢复较快,一般平均住院天数约4.63天[5]。学生通过几组同学间的合作,交接、反馈病例病情演变,可以在相对短时间内共同完成病例的全程跟踪学习。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医院为本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病源充足,可以保证学生见习的病例。学生4人一小组,人数适中,有利于学生床边病史采集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教学的展开。

(二)方法的优势及可完善之处。

学生通过病例跟踪实践,学习一个病例从入院诊疗到出院的全过程,提高了病史采集和沟通交流能力;在实践中,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分工合作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加强了团队意识,为顺利进入实习角色及未来的临床工作做好准备。且在这一跟踪过程中,学生时刻关注自己所跟踪病例诊疗的准确性及疾病的演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学生病例分析分和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学生病例分析试卷,主要的丢分点在于部分学生作答时不能准确地做出诊断,并直接影响到了治疗方案的制定。学生的学习只把握到了疾病的宏观方向,暂未能很好地掌握疾病分析的微观精髓。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是与见习准备的病例为临床表现比较单一的典型病例,诊断相对较容易,二是与见习时间短,参与跟踪的病种少,未能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有关。在实践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认为越接近出院的学习小组虽能在自己的学习任务内熟悉整个病例的思维过程和运行程序,但未能见到典型的临床表现,故此时可引入其他病例来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另外,由于患儿的个体差异,尽管准备病例时有所选择,但由于个人恢复能力不同住院天数可能会有出入,老师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病例跟踪学生组数。

[1]颜勇卿,王天兵,周庆环,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全病程管理实习模式的适应性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1): 19-21.

[2]王宏,陆琳,周芸,等.“病例跟踪”法在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81-82.

[3]胡昕,徐静娟,蒋玉宇,等.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与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08,5(2):93-94.

[4]聂正怀,孙泽庭.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56-57.

[5]金克微,李昌崇,蒋永贺.儿科住院病例疾病谱及流行趋势6987例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1):898-900.

G424

A

1002-1701(2015)01-0012-02

2014-01

欧明娥,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儿科教学与临床。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GZYB2011042)。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1.007

猜你喜欢

课间儿科病例
“病例”和“病历”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