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为官不为”需迈过“三道坎”

2015-04-13文/清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4期
关键词:为官不为底肥干事

文/清 风

治理“为官不为”需迈过“三道坎”

文/清 风

在其位,谋其政。党的宗旨,干部是践行者;社会建设,干部是骨干力量。履行好职责,完成组织交付的任务,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对干部最基本的要求。然则,“为官不为”在部分干部中表现突出。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存在混天过日子的念头,对工作没有责任感,对群众的冷暖漠不关心。

治理“为官不为”,是党中央整顿吏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头戏。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期间,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重申,“为官不为”必须严肃问责。

消除“为官不为”,抽掉干部“懒筋”,已成燃眉之势。但“为官不为”,原因各异,情形迥然,在治理上,也应因情而异,要让“不为”官员迈过“三道坎”,以此营造勤政的干事氛围,建立务实的干部队伍。

迈过“不能为”的坎。新形势下,面对组织新的任务,群众新的诉求,部分干部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相对滞后。履职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很好完成任务。活到老,学到老。加强干部业务培训,增强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尤显重要。通过“充电”,施足“底肥”,让干部有足够业务知识、服务能力,履好职、尽好责。

迈过“不愿为”的坎。现行干部待遇,论资排辈成份较重,激励作用不明显,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部产生这种想法,干劲自会减弱三分。对此,应当注重激励政策的制定与修改,鼓励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不干事则降低待遇,拉开“干”与“不干”的差距。

迈过“不敢为”的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政策举措,对乱作为从严治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渐行法治正道。不干事不出错,多干事多出错。部分干部因担心出错而被追究责任,导致工作上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开展工作。规范工作程序,规范权力运行,并非在束缚干部,而是在保护干部,让干部依法用权。即便出现差错,还得客观看待,公正对待,消除干部的畏惧之心。

猜你喜欢

为官不为底肥干事
争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大干部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外国如何治理“为官不为”
着力整治“为官不为”,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
干事创业要“五劲”共使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
北方冬小麦底肥施用
“想事谋事干事”的老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