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剂量纳洛酮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探析

2015-04-12梁晓波刘跃亭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纳洛酮硬膜颅脑

梁晓波 刘跃亭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1)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性的脑外科临床外伤,其根据患者损伤的位置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脑损伤、颅骨损伤以及头皮损伤。颅脑损伤按照伤情程度一般分为四种,即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以及特重度损伤[1]。重型颅脑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严重,且脑损伤情况多属于不可逆转的,因此,在进行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时,预防继发性颅脑损伤是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2]。本文抽选2011年04月~2014年03月以来,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平均的划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6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26例,采用大剂量纳洛酮进行临床治疗,并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和效果。现汇报具体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04月~2014年0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抢救治疗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年龄大约在25 岁~5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 ±5.7) 岁; 女性20例患者,男性32例患者; 损伤时间大约在30min~6h 之间,平均损伤时间为(2.4 ±1.1) h; 损伤部位中,6例为脑内血肿,15例为硬膜下血肿,14例为硬膜外血肿,17例为硬膜下血肿加脑挫裂伤。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患者平均划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患者年龄大约在25 岁~5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 ±4.5) 岁;女性11例患者,男性15例患者;损伤时间大约在30min~5h 之间,平均损伤时间为(2.1 ±0.6) h;损伤部位中,2例为脑内血肿,11例为硬膜下血肿,10例为硬膜外血肿,3例为硬膜下血肿加脑挫裂伤。观察组26例,患者年龄大约在28 岁~5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 ±6.1) 岁;女性9例患者,男性17例患者;损伤时间大约在1h~6h 之间,平均损伤时间为(2.9 ±0.7) h;损伤部位中,4例为脑内血肿,4例为硬膜下血肿,4例为硬膜外血肿,14例为硬膜下血肿加脑挫裂伤。经诊断,两组患者均不存在新、肾、肺等器官功能不全症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无过敏史、药瘾史,且在年龄、性别、损伤时间、损伤部位等方面的比较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抢救。即在患者入院后,要立即给予其常规性的止血、降颅压、抗氧自由基、抗感染以及手术等对症治疗,并做好酸碱平衡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的维持治疗。

1.2.2 观察组 给予患者采用大剂量纳洛酮进行临床救治。即在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的同时,还要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对其进行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具体方法为:将0.2mg/kg·d 的盐酸纳洛酮融入到500ml 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1 次/d,连续用药2d。而后将纳洛酮减为0.1mg/kg·d,疗程为7d。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5.0 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如格拉斯哥评分、治疗效果) 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并采用T 检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当比较差异值P<0.05 时,则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GCS 评分情况分析

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格拉斯哥评分均较之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组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 。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统计学对比显示,对照组2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1.54%(16/26) ,其中有3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11.54%;观察组2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24/26) ,其中有10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38.46%。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3.讨论

纳洛酮,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阿片受体拮抗药物,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对急性麻醉性镇痛药中毒、急性乙醇中毒以及拮抗类药物呼吸抑制等进行迅速的缓解[3-4]。同时,患者在应用此类药物后,能够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并通过尿液代谢掉,因而,它的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毒副作用小[5]。本次临床研究显示,采用大剂量纳洛酮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治疗后的格拉斯哥评分为13.91 ±2.03,较之治疗前有显著的提高,且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11.10 ±2.04) 。在临床疗效方面,其临床治愈率为38.46%,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2.31%,远远高于常规治疗患者(11.54%,61.54%) ,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由此可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大剂量纳洛酮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降低死亡率,从而更好的帮助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陈洪武,金波,李祖晟.两种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06):150-151.

[2] 涂艳阳,田小溪,曹义战,等.不同剂量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后β-内啡肽影响的实验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03):494-495.

[3] 王文宜,王月芳,张海春,等.大剂量纳洛酮持续微泵注入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早期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2):18-19.

[4] 沈斌,董广佩,方久强,等.早期运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2761-2762.

[5] 刘世平,周述博.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08):1161-1162.

猜你喜欢

纳洛酮硬膜颅脑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