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创新型电气工程人才的培养

2015-04-11崔皆凡刘晓明孟奇恺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电气工程

崔皆凡, 刘晓明, 孟奇恺

(沈阳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70)



实验室创新

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创新型电气工程人才的培养

崔皆凡, 刘晓明, 孟奇恺

(沈阳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70)

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精髓所在。通过聘请行业内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为企业导师;通过面向企业提供订单式、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采用集中与分散式相结合的企业培训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创新能力大赛,探索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依托工程实践教育理念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卓越工程师计划;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工程人才。为此,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引下,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其核心与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旨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

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机与电器学科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10年12月我校被列为辽宁省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11年10月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本文针对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特点,结合近几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活动,探索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1 树立工程实践教育理念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基本内涵有 3 点: (1)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工程人才培养过程; (2)学校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3)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校以育人为本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聚焦在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为工业企业储备技术后备力量,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工程型”人才的需求[2-3]。

培养“工程型”人才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工科院校必须树立工程实践教育理念,依托学科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建立合理有效的创新性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等教育应对区域化与卓越工程师校企深度联合培养研究”,就是基于工程实践教育理念对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提出的。

2 目前实践教学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向社会与企业需求,为相关行业的建设与发展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在学科专业、师资力量、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校外基地建设等方面已具备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但是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 由于学校实习经费有限,为了节省开支和方便管理,采用大规模团队集中实习模式,事实上形成了百余人的参观团队。学生根本没有机会深入接受工程实践的锻炼,只能在企业里走马观花地看看表面,实习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2) 很多实习基本上都是以参观或讲座的形式重复进行,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工程实践,学生实习热情不高,某种意义上说实习变相成了“旅游”。

(3) 目前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的学生,有些企业怕学生实习影响正常生产,尤其是担心学生人身安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学生很难得到深度实践机会。

(4)实习基地不稳定或实习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要求有差异。

(5) 由于高校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有限,缺少具有工程实践应用性的项目,缺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平台。目前,主要还是依托课内实验、校内实习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平台。

3 实践创新型工程的人才培养

3.1 重构课程教学计划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内容、教学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针对“卓越工程师计划”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强化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原则。以电气工程学院的“北重卓越工程师”*“北重”是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的简称。试点班为例。根据“卓越工程师(电气)教育培养计划”制定的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1) 制定“北重卓越工程师班”课程教学大纲。学生在学习并掌握相关学科基础课及专业课理论基础上,邀请企业导师作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工艺课程专题报告,聘请行业内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为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深入实践。

(2) 制定“北重卓越工程师班”实习实训教学大纲。采用校企双导师培养制度,学生在企业与员工作息时间相同。安排学生1人1岗顶岗实习,并具体指定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获得企业深度实践的机会,受益匪浅。

(3) 制定“北重卓越工程师班”工程实践成绩评定办法。实习结束时,通过学生撰写的课程学习报告、实习实训报告、实习日志、实习过程中的研讨会、实习期间的表现、校内导师及企业导师实习评价,对学生实习实践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2 面向企业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中, 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教学计划与内容的重新调整、课程体系的重新整合。除了选配教学经验和科研经历丰富的教师以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课堂教学,并承担指导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等重要实践教学活动,结合一些社会应用项目进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得以体现,面向企业定制的“特变电工班”*“特变”是沈阳特变电工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泰豪电机班”就是在推进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组建而成的。学校为学生开设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化理论课程,企业为学生提供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机会,采取校企联合方式共同培养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沈阳特变电工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变压器行业历史长、规模大、技术实力强的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变压器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国内外。企业非常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确定了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在校企联合培养协议框架下,学校组建了“特变电工班”,并为该班增设了“变压器原理”、“变压器绝缘”、“变压器计算”、“变压器试验技术”等课程。

泰豪沈阳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大中型交流同步、异步电动机产品广泛应用于我国国民经济中重大技术装备领域。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泰豪沈阳电机有限公司签订专业人才培养协议。在校企联合培养协议框架下为“泰豪电机班”增设了“电机绕组设计与制造工艺”、“电机铁心设计与制造工艺”、“电机机械加工工艺”等课程。

在校企合作平台基础上实现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严格按照企业技术岗位的需求“量身定做”打造毕业生,缩短了以往本科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在岗再培训的过程,满足了企业对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4]。

3.3 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能力大赛活动

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大都以课堂教学的传授知识为主,实践环节少,弱化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国家级、省级以及校级等各级各类创新能力大赛的机会与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参与科技活动的过程中,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培养了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8]。

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派出的代表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电气工程学院主办的第五届“福田杯”沈阳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有6所高校的12支代表队参加了激烈角逐,得到了辽沈地区主要媒体的关注。电气工程学院还组织了以课外开放性为特点的“挑战杯”系列赛事活动,如电机安装及测评大赛、创意飞行器设计大赛、直线小车比赛等。通过参加这些赛事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4 校企深度合作建设长期稳定的工程实践基地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充分利用了髙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9-12]。为了形成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共赢的局面,电气工程学院一直重视与企业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泰豪沈阳电机有限公司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确定在产学研等方面建设互相支持、互相依托、共同发展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双方就人力资源、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目前,泰豪沈阳电机有限公司已成为沈阳工业大学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习基地。

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合作协议,明确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培训项目,并在“北重卓越工程师”试点班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通过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实训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各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践,提高了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此外,我院还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协议,如与沈阳特变电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协议,与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签订“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协议等。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共建基地,如与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共建生产实习基地等。我院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4 结束语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向社会与企业需求,在工程人才教育与培养过程中,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成功实施了课程教学校企双评价、生产实习实训双导师,为企业提供订单式、模块化人才培养,为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创新能力大赛提供平台。同时在承接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和大型工程项目方面的突出能力为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提供了保障。多年来,已经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具有较强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管理、沟通和协作能力的高层次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行业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获批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将激励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加努力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

References)

[1] 鄢晓.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综述及展望[J].现代教育管理,2013(2):78-82.

[2] 汪泓.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3):1-4.

[3] 刘燕,袁伟恩, 李晓波.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创新性应用型药学人才[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58-161.

[4] 黄晓玫,李鸿飞,黄涛. 强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1-4,8.

[5] 孙振忠,陈盛贵,钟守炎.面向卓越工程师的企业工程实践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21(8):285-288.

[6] 孙秋柏.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机制的构建与深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4(1):34-38.

[7] 赵金华,宋之帅.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129-130.

[8] 常继峰,潘睿. 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可持续性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142-144.

[9] 吴绍芬.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思考[J]. 现代大学教育,2011(6):100-104.

[10] 蔡静.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研究:对部分试点高校网络调研综述[J]. 高校教育管理,2012(1):7-14.

[11] 林健. 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3.

[12]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Cultivation of talents of innovating electric engineering based on educating and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plan

Cui Jiefan, Liu Xiaoming, Meng Qikai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Training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engineering practice is important approach for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ng engineering talents, and is the kernel of the plan for educating and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The seasoned senior engineers of industrial areas are invited as the enterprise advisers.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with pre-contracting and modularization has been offered to the enterprises. The enterprise exercit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ave been achieved by the enterprise train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eparation. Students take part in different forms and different levels innovating ability competing. New mode of innovating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the practice education sense is explored for our special study field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outstanding engineers plan; cultivation of talent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2014- 06- 27 修改日期:2014- 12- 03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等教育应对区域化与卓越工程师校企深度联合培养研究”(JG11DB204)

崔皆凡(1963—),女,辽宁沈阳,工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E-mail:cuijf2001cn@aliyun.com

G642.0

A

1002-4956(2015)2- 0011- 03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电气工程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青年工程师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民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