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元璋的廉政建设措施与实践

2015-04-10吴贵春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安徽蚌埠233100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官吏贪官朱元璋

吴贵春(安徽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安徽蚌埠233100)

朱元璋的廉政建设措施与实践

吴贵春
(安徽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安徽蚌埠233100)

朱元璋认为廉政建设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他高度重视廉政建设,采取了教育、法制、监督三管齐下的对策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廉政效果。

朱元璋;廉政思想;文化渊源

反腐倡廉是保证政治清明的重要手段,朱元璋在取得政权后,非常重视廉政建设,其廉政对策与措施可以概括为:教育、法制、监督三管齐下。

一、重视教育

朱元璋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帝王,他始终把勤政爱民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和追求,并以此教育其政府的各位官吏。他告诫官员为官者要尽职尽责,不谋私利,他说:“凡居官者,任之大小虽不同,要皆尽其职而已。”他深知民心向背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关系,反复告诫地方官员要安民、恤民。他说:“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休戚系焉。”他把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多次强调天下始定,民财力较弱。因而,要休养生息,让利于民。不要给民众过多负担,避免引起民众的不满。

为了教育官吏,他还亲自主持撰写 《大诰》三编,将惩处贪官的有关案例汇编成册,要求官员和百姓加以学习,以此提高廉政意识,杜绝犯罪。《大诰》处罚比《大明律》要重,而且其效力在律之上,《大诰》使用了很多的法外酷刑,如断手、阉割为奴等。后来,在他的倡导下,还制定了《醒世简要录》、《精诚录》等。明确规定只要贪银六十两以上即可处以死刑,即使处死后也不放过,要将其皮剥下,充上稻草等物,摆放在官员办公案旁,以起到警示作用。这种惩处确实过于严酷,为以往朝代所罕见,但其震慑作用是巨大的。他还规定百姓发现地方官吏贪腐行为,可以直接进京告发,沿途不准阻拦。正是由于他重视廉政教育,才使得明初政治清明、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朱元璋以井为例,教育官员,他说,做官不能贪,要像守住“井水”一样,“井水”看似不多,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还不满足,还想着“河水”、“江水”,那是要犯错误的。这就告诉人们,人要知足常乐,不能心生贪念。如果贪字当头,到头来不仅“河水”、“江水”没有喝到,就连“井水”也喝不到。所以,官吏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只有常怀自警自励之心,才能经得起考验。他还要求各地建立申明亭,将本地贪官及其罪行写在上面,以提醒各位官吏不要步其后尘。

朱元璋即位后,不仅教育各级官员要廉洁自律,恪尽职守,而且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朱元璋身为帝王,但他从不懈怠,总是废寝忘食,处理朝政。他说,作为帝王,事务诸多,如果懈怠,则必然造成事务堆积,民众无望,其危害莫大也。这说明朱元璋是有远大志向的,那就是为民服务的精神,敬业垂范的精神。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奢侈浪费。据记载,在攻打陈友谅后,有人给他送来镂金床,他拒之不收。并说:“弘俭约、戒奢欲,以厌众心,犹恐不足以慰民望,况穷天下之技巧以为一己之奉。”[1]1368年,朱元璋即位后,宴请群臣,席上仅上了几盘

小菜,朱元璋的节俭做到了极致。朱元璋并不是上不起高档菜肴,他怕的是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则,必然会造成上行下效,奢靡之风盛行。作为一个封建帝王,能够如此要求自己,实在难能可贵。

二、加强法制

朱元璋认为惩治腐败,必须用重刑。只有使用重刑,才能产生威慑力,使贪官望而却步。明初为了遏制腐败,朱元璋命令加快制定法律。1397年,《大明律》正式颁布。《大明律》体现了“重典治贪”的思想,在罪行认定和量性处罚上,都比前代要重得多。《大明律》酷刑之多,可谓开历史先河。如凌迟、断手、阉割、墨面等。这些酷刑,今天来看,确违人道,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惩治腐败的作用。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昨天,毕竟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从1385年起,在朱元璋的亲自指导下,先后制定了《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其内容多是涉及对贪官污吏的惩处。《大诰》等都是朱元璋亲自审理的一些案件,再加上朱元璋的评论,合编而成的刑事特别法律,具有特别的法律效力。为了普及法律知识,他要求每家必备《大诰》,做到家喻户晓。

朱元璋非常重视法律在强化国家政权中的作用,他不仅重视法律的制定,而且重视法律的执行。在法律制定的过程中,他亲力亲为,亲自审定,不厌其烦。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他多次下令地方官员和百姓学习法律,并对违法者予以严惩,决不迁就。

在明朝初期,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案件,这就是“怒斩工部侍郎”案。工部侍郎韩铎在上任不久,就与其他官员合谋卖放工匠千余人,变卖木炭百万余斤,获取非法利益二万余贯。朱元璋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命令对其严加惩处。开始,韩铎等人还百般抵赖,但在铁证面前,也只好供认自己所犯的罪行。有不少人曾为韩铎求情,都被朱元璋一一拒绝,最后,韩铎及其三族全部予以处死。朱元璋后来在总结此案时说:我认为,贪污乃最大的可耻,作为官员,应该严守职责,切不可贪赃枉法,无视国家的法律。贪财贪物是贪,贪色贪权也是贪,甚至贪享乐也是贪。贪官不仅祸国殃民,更为重要的是破坏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败坏了社会风气,对于贪官绝不能心慈手软,必须严惩不贷。从此案的处置,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腐败的深恶痛绝。他不能容忍腐败的滋生,更不许腐败的蔓延,他要建立一个让百姓放心的清明政府,就必须痛下决心,对腐败实行“零容忍”。唯如此,才能使大明江山根基牢固,才能使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重典治贪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明初政坛风清气正,官员遵纪守法,百姓对政府满意度提高,官民关系融洽[2]。同时,明初经济得到了发展,国家实力得到增强,这不能不归功于朱元璋的廉政建设。

三、严密监督

朱元璋为加强监督,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督察机构。分为中央督察机构和地方督察机构,中央督察机构由都察院和六科组成,地方督察机构即各提刑按察使司。都察院和六科是国家最高检察机构,它的职责就是查处官员贪污受贿案件,行使弹劾权。都察院可以派员到地方巡视,行使督察职责,监督地方官员。朝廷中央官员则由都察御史负责监控。六部主要是负责事中监督,并与都察御史互相呼应,整个朝廷都随时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除设立检察机关外,朱元璋还设立锦衣卫,类似于特务机关[3]。锦衣卫直接受命朱元璋,机构遍布全国,其监督无孔不入。虽造成不少冤案错案,但也发挥了一定的反腐作用。

二是发挥百姓监督作用。朱元璋明确规定百姓有监督贪官的权利,地方官员若贪腐,百姓可以将其押到京城见驾,若有人阻拦,法律规定可以将阻拦者杀死。地方官员的廉洁与否,百姓最有发言权。常熟县一贪官贪赃枉法,百姓陈寿六将其押至京城,朱元璋得知后对陈寿六大加赞赏,并告之任何人不能对其打击报复。利用百姓治贪,是朱元璋的一大创造和发明。

三是注重对官吏的考核。这一考核分两种,一种是任职期满考核。就是对任职期满三年的官员进行考核,考核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个等级。对不同的考核结果作出不同的处理,称职的给予提拔重用,不称职的给予降职使用,受贿者则绳之以法。采取上级对下级考核,最终由吏部决定。还有一种不定期考核,也称“外察”。“外察”主要是围绕官吏所犯错误而进行。如发现官吏年老有病,则令其退休;对于贪官污吏则革职查处;对工作不力的官吏则降职使用;对工作不谨者则解除领导职务。通过考核,既激励了政绩突出的官吏,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又坚决清除了官吏中的腐败分子,保持了官员的清正廉洁,维护了官吏的形象。即使到了万历时期,君主怠政、官吏缺位,但政府照常运行,这并非偶然,而是制度的使然。从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处心积虑地进行改革,大力倡导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历史功绩。

四、朱元璋廉政思想的文化渊源

朱元璋的廉政思想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一是朱元璋来自底层社会,幼年饱受生活的艰辛。《皇陵碑》中这样记载:我的父亲寓居凤阳,长期从事农业生产,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遇到天灾,更是颗粒无收,全家遭殃。我的父亲死于64岁,母亲死于59岁,长兄早逝,地方豪强不但不同情,还大声喝斥。遇到郑兄慷慨相助,才得以片土安葬。安葬时无棺木,只是以几块破布包裹。二哥年弱,生活没有保障;大嫂回到娘家,又逢干旱,加之蝗虫肆虐,百姓缺少食物,以草充饥,我家更是一贫如洗,心中倍感惶恐。乃与兄长商量,逃往别处度日。兄与我抱头痛哭,肝肠寸断。兄与我各奔东西,其惨状实在可怜,上苍都为之感动。这段文字真实地记录了朱元璋幼年时所遭遇的苦难,正是这痛苦的经历,铸就了他对民众的热爱、对贪官的愤恨品质,也是他廉政思想形成的心理基础。朱元璋称帝后,并没有丢掉自己的本色,他总是教育百官,要勤政为民,关注民众的疾苦,不能贪图享乐,视百姓的疾苦于不顾。只有心系民众,才能使国家政权得以巩固。二是朱元璋深刻认识到元末社会战乱和自然灾害,给民众带来的灾难。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大量田地被荒芜,百姓流离失所。要恢复生产,克服战乱和自然灾害给民众带来的伤害,就必须加强国家政权建设,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朱元璋说:天下刚刚建立,百姓受战争的影响,生活贫困,就如同雏鸟不可拔其羽毛,刚植树苗不可摇动其根,重在安养生息,诸位要明白其中的道理[4]。三是朱元璋虽出身农民,但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尊崇儒学,视儒家思想为治国理政和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儒家主张仁义治天下,朱元璋为体现仁政、廉政,提倡恤民、爱民。他说,为官者不能丢掉仁义而专用刑罚,这样等于是以药毒害百姓,不是善治。他主张要让民众得到实惠,要通过发展生产,改善民众生活。为此,他鼓励民众垦荒,并给予适当奖励。他规定,新开垦的田地,只要达到二十七年,不论多少,一律予以免税。他多次下令,免除多地税粮,如浙江、扬州、安庆等地都是受益者。朱元璋的仁政思想及其实践,受到了百姓的拥护,维护了国家政权稳定。

[1]姚广孝.明太祖实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45.

[2]朱元璋.大诰三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5.

[3]赵天宝.论朱元璋“重典治贪”及启示[J].兰州学刊,2007(6):182-184.

[4]李青.三垣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50.

Study on Zhu Yuanzhang's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a Clean and Honest Administration

WU Gui-chun
(College of Humanity Studies,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ngbu 233100,Anhui,China)

Zhu Yuanzhang think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building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of vital importance,therefore,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building an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education,law,supervision and tak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of three pronged,achieved the good effect.

Zhu Yuanzhang;ideology;cultural origin

K281

A

1007-5348(2015)01-0067-03

(责任编辑:宁 原)

2014-07-12

2013年安徽科技学院“淮河文化视角下朱元璋廉政思想研究(HWSK201302)

吴贵春(1962-),男,安徽桐城人,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官吏贪官朱元璋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聪明的官吏
一钱斩吏
朱元璋与叫花鸡
2016贪官墙
朝鲜质子陪同官吏姜孝元、郑雷卿案
古代官吏如何严以修身?
特赦,对贪官说不!
最美贪官
贪官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