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小说《泪珠缘》之“仿红”管窥

2015-04-10程祥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泪珠宝珠红楼梦

程祥(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723001)

晚清小说《泪珠缘》之“仿红”管窥

程祥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723001)

《泪珠缘》是晚清典型的“仿红小说”,叙事艺术上采用家族——社会立体网络式结构,在故事情节上运用线式情节结构,在人物形象上也借鉴了《红楼梦》,并融合了晚清特有的时代特色,是一部优秀的家庭小说。

泪珠缘;叙事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红楼梦》被誉为“我国封建末世社会里诞生的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名著”[1],刊世以来,仿作蜂拥而起,鲁迅先生认为:“《红楼梦》方板行,续作及翻案者即奋起,各竭智巧,使之团圆,久之,乃渐兴尽。盖至道光末而始不甚作此等书。然其余波,则所被尚广远,惟常人之家,人数鲜少,事故无多,纵有波澜,亦不适于《红楼梦》笔意,故遂一变,即由叙男女杂沓之狭邪以发泄之。”[2]《红楼梦》的仿作多为狭邪小说,而《泪珠缘》则继承了《红楼梦》的内容主题、人物塑造、叙事艺术,并带有晚清特有的色彩。

一、《泪珠缘》随处可见《红楼梦》的影子

陈蝶仙的创作颇受《红楼梦》的影响,他在自题中写道:“一半凭虚一半真,五年前事总伤神。旁人道似红楼梦,我本红楼梦里人。”[3]7《泪珠缘》是陈蝶仙根据自己年少时的经历创作而成,在“楔子”中也明确了作品的主旨:上卷写情,中卷写孽,下卷写缘,并引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作为例证:

作者先看《红楼梦》,便被他害了一辈子,险些儿也搅得和宝、黛差不多。原来红楼上的情也不是好学得的。男孩子学了宝玉,便苦了一世……女儿家学了黛玉,也是一样。其实按到归根,他两人也不见得怎样。宝玉一身的孽也造得多了,所以把艳福折了去。那时便把黛玉竟给了他,只怕宝玉也没福消受,不是自己死了,也少不得疯了做和尚去。那黛玉的死,正是留一线之缘,为他生的地步呢。这也不去讲他了。如今却有几个人形迹绝似宝、黛,只他两个能够不把个“情”字做了孽种,居然从千愁万苦中博得一场大欢喜大快乐。[3]11

在《泪珠缘》中,我们处处能看到《红楼梦》的影子。第1回中,通过石时母舅金有声之口介绍秦氏家族概况,借鉴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桥段。宝珠在第1回刚出场就给母亲柳氏念《石头记》,扮刘姥姥的样子逗母亲开心;第11回,众人在宴会上行令,要求两句《四书》,要藏一个《红楼》人名在里面,共涉及到36个《红楼梦》中各色各样的人物。宝珠和婉香的爱情故事就借鉴了宝玉和黛玉:宝珠温柔多情,对待丫鬟小厮不摆架子;婉香矜持敏感,对宝珠一片深情。《泪珠缘》的家族成员族谱设定也参照了《红楼梦》,由于二代祖辈的秦文胜和陆氏,三代父辈的秦敏和秦政去世,秦氏家族的实际掌控者是宝珠的三叔秦文。相对于宝玉,宝珠没有贾政这样严苛的父亲,也没有贾母这样溺爱的祖母,成长环境相对自由轻松,个人意愿和家族利益没有强烈的冲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相对融洽自然。

二、《泪珠缘》叙事结构——社会立体网络式结构

《红楼梦》确立了家族——社会立体网络式结构,王建科先生总结为“一、以家族家庭为中心;二、以一家而及天下;三、网状叙事结构;四、主要展现家族兴衰过程。”[4]《泪珠缘》以秦氏家族为中心,对内展现家族伦理,家庭教育,主仆关系,婚丧嫁娶,描写家庭成员的生命体验;对外展现对家族荣誉的维护,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作者花费大量的笔墨叙述作品人物对科举考试的重视:一是体现追求家族荣誉,秦珍总是丢不下这个“念头”,他认为:“咱们世袭的官职,最叫人瞧不起,总是说单靠着祖宗的余荫,凭你满腹经纶,也没个人信得过,必须打这个上出来才有趣。”[3]237二是实现个人价值,《泪珠缘》是陈蝶仙少年之作,对于科举热忱之心。第21回,宝珠提到父亲时备感尊敬:“家老爷在日,真把那铁砚磨穿了。用了十年苦功的苦功,才挣得这个状元回来。”[3]122虽然宝珠没有明显的表现出对于功名的追求,但十五岁便“大魁一省”,中会魁,点榜眼,在科举道路上一帆风顺。

(一)借石时实现叙事功能

《泪珠缘》出场人物众多,金振铎曾做过统计:“《红楼》中人亦云多矣,男子二百三十二人,女子一百八十九人,共计 四百二十一人,《泪珠缘 》乃有五百二十三人,又复时时照眼,绝不冷落,亦大能手。”[3]239石时在作品中出场不多,但有着重要的叙事作用。

1.石时是全书的开启者,他带领读者走进《泪珠缘》的世界。第1回,借助石时的梦境引出婉香的相貌和才华:

再细看,是一张小圆脸儿,下庞略瘦小些,小小的嘴辱点着些淡红,直直的鼻子,一双似笑非笑的含情眼,两道似蹙非蹙的笼烟眉,额上覆着一批短而又细的槛发。真觉另有一种风韵,满面的娇嫩玉光,似红又白,真是吹弹得破的。眼波盈盈,喘息微微。[3]13

婉香的外貌描写参照了林黛玉,同时也引出宝珠和婉香恋爱的小儿女关系。随后,石时母舅介绍他到秦府坐馆,对秦氏家族的背景、成员做了详细的介绍,让读者在走进秦府前,先对其有了大概的了解。第2回,读者跟随石时的视角,走进秦府,细致描写了秦府的地理位置、院落布局、假山花园、亭台楼阁,彰显了秦府的恢弘气度。同样,也借助石时的视角描述宝珠的外貌穿着神态和对秦文的害怕与尊敬的态度:

石时看他不过十三四岁,穿一件粉红百蝶衣,罩着一件纬金堆花的箭袖,下面结着湖色排围须儿,仿佛和霞佩一般,足下登着薄底粉靴,小的很觉好看,头上戴着束发紫金冠,嵌一颗极大的明珠,颤巍巍的一个绒球,颈上系着玉蝴蝶儿的项圈,越显得唇红齿白,目媚眉颦,虽是正色,却带笑容,觉得比梦中所见更美几倍,石时不禁呆了。宝珠早紧步上前,先给石时请过安,又向秦文请安,垂手立着。[3]25

随后,石时退隐幕后,在后文偶有出现,成为秦氏家族发展的观察者。

2.石时是秦府及其亲族兴衰的见证者。第40回,石时对母亲说道:“母亲可知道中丞坏了?”[3]208从而引出叶冰山因侵吞国款、盘剥小民、强娶民妇被革职,发往边疆效力。石时母亲前往叶家讨债,叶府金号倒闭,众人哭作一团。随后,叶冰山病死监中,袁氏夫人投井殉情,叶家大少爷自刎。一个“当地有名的富家”顷刻间土崩瓦解,秦府自见叶府这样冰消瓦解,也都灰了一半心,柳夫人感叹道:“为人一世,及时行乐,自不可误了自己的时光。”[3]211石时也是宝珠在科举上的引导者,44回,石时点了探花,授职翰林院编修,秦文对宝珠说:“明春去夺个元回来,也给你老爷太太开开心。”[3]230此后,宝珠沉心于学业之中。

3.石时是全书的终结者。《泪珠缘》从石时入梦而始,于石时入梦而终。陈蝶仙化身为作品中的罗浮山人,在石时的梦中留下《泪珠缘》一书,讲的是“倒也是极美满的大观园”里的故事。石时刚题完诗,曹雪芹出现在其身后说道:“你把《泪珠缘》行世去,敢与我的《红楼梦》抗衡吗?”[3]327便把六十四回发刊行世了。陈蝶仙借用石时引出曹雪芹,一是指出此作是仿红之作,“《泪珠缘》题跋”写道:“书肆中略一读过,观其结构,纯仿红楼。”[3]340二是《泪珠缘》是作者得意之作,虽模仿《红楼梦》,但又跳出其窠臼,写出晚清独具特色的家庭小说。

(二)《泪珠缘》的情节结构——典型的线式情节结构

《泪珠缘》在情节结构上继承了《红楼梦》,是典型的线式情节结构。米列娜认为线式情节结构主要

有四个层次:主要主人公的故事、次要主人公的故事、一连串独立的轶事以及表现为纯文学形式的非行动性材料[5]。《泪珠缘》以婉香和宝珠的爱情婚姻为主线,盛蘧仙和顾媚香的爱情故事、圆圆和杨姨娘的悲剧为辅助,反映家庭日常生活及娱乐的轶事,及体现作者才思和学问的非行动性材料。

1.主要主人公的故事

宝珠和婉香的爱情婚姻故事主线贯穿作品的始终,其他人物的故事也都是这条主线发散出来的支线。4-6回,写婉香生病,宝玉探视。作者运用大量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宝珠爱恋和温柔,婉香的矛盾和敏感。第一次写出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宝玉的一句:“我知道了,你放心。”[3]31道出彼此的情愫渐开。8-9回,是两人感情的第一次迸发。婉香梦见宝珠提亲,透露自己的心声。梦见宝珠身死,婉香也昏死过去,宝珠赶来,自己也吐出一口血,扑倒在地上。50-51回,是两人感情的再一次迸发。宝珠听说把婉香许了人家,呕出血来。婉香听说后“便一个焦雷打在心里,呕出一口血来”[3]258,随后婉香回家,宝珠给她饯行,两个人哭得跟泪人一般。60-61回,宝珠娶婉香,有情人终成眷属。秦府的日常生活、人物关系、家族兴衰、其他支线人物的故事都是透过主线展现出来的。

2.次要主人公的故事

《泪珠缘》的次要故事主要由盛蘧仙和顾媚香的爱情,圆圆及杨姨娘的悲剧故事组成。盛蘧仙是一个痴情的才子,和华梦庵、何祝春并称“三大家”。第24回,秦文邀请众名士游花园题额,盛蘧仙就展示了自己的建筑设计和文学才能,其他人听他们“议论宏博,便不敢做声”[3]137。和宝珠与婉香日久生情、耳鬓厮磨的感情不同,盛蘧仙则是苦情。顾媚香因翻船而亡,盛蘧仙苦求其消息不得。第26回,盛蘧仙在梦中梦里遇到媚香,梦中的美景和现实的凄苦让其倍感苦闷。最后盛蘧仙娶到媚香,构成大团圆的结局。圆圆和杨姨娘则是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圆圆因偷情被秦琼毒打后自杀,杨姨娘和叶赦私通被宝珠发现后,上吊自杀。她们死后魂魄都报复了当事人,作者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同情。

3.反映家庭日常生活及娱乐的轶事,及体现作者才思和学问的非行动性对话

《泪珠缘》中夹杂各式各样的家庭生活聚会,拍曲、唱戏、联句、酒令、写诗、下棋,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大量的文娱活动,一是体现诗书礼乐家族对家庭成员文化素养的重视,秦府里的儿女借曲抒发情怀,言诗感叹生活。二是展现作者的才华,有一些诗词和文本联系不紧密,有一些则纯粹是作者的爱好。陈蝶仙精通诗词格律,第28回,秦文考校宝珠音律,作者借宝珠之口花费近一回的篇目讲解六吕六律、律吕四犯、十二宫八四十调,并命宝珠编成《四声五音九宫十二律吕考》。这些内容和主线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作者爱好使然。相对于《红楼梦》里面的贾府,秦府里则少了几分尔虞我诈,多了几分和谐美满,袁夫人和柳夫人也经常参加子女们的聚会,家族成员之间亦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

《泪珠缘》在叙事和情节结构借用了《红楼梦》,它“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首尾呼应,闲笔不闲,显示了作者出众的叙事才能。在描写大家族的兴衰荣辱上,《泪珠缘》得《红楼梦》之精髓,亦是成功之作。在《红楼梦》之后狭邪小说泛滥的文坛上,如此大手笔描绘家族兴衰的《泪珠缘》显得尤为突出”[6]。《泪珠缘》除了在叙事和情节结构方面借鉴了《红楼梦》外,在人物塑造方面也继承了《红楼梦》,并成功塑造了独属于《泪珠缘》的人物形象。

三、主人公秦宝珠与贾宝玉相仿

秦宝珠和贾宝玉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同点。

一是在外貌方面,陈蝶仙在创作宝珠的容貌就借鉴了宝玉: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7]

宝珠在衣着服饰方面拷贝了宝玉:百金蝶绣袍、紫金冠、朝靴。在面容神态方面亦有模仿:宝珠面如满月、眉如墨画、眼似秋波、如笑不笑。

二是在情感方面,秦宝珠和贾宝玉都温柔多情。宝珠对婉香温柔体贴,第5回,宝珠早早醒来去看生病的婉香,通过一系列动作细节体现宝珠的温柔特贴:伸手轻轻的向婉香腮边、额头一摸,再向自己额头——轻轻将被子整整,讲小袄盖上一些——细

细看她——轻轻退出,将帐子帏子放好——灯吹熄了——放轻脚步,慢慢出来。透过这些细节,读者可以对宝珠的温柔体贴感同身受。相对于宝玉感情的高洁专一,宝珠的感情则相对滥情世俗。宝珠既能够毫无顾忌的调戏春妍,吃她脸上的胭脂,也可以捧着软玉的脸,对嘴对的为豆蔻。浣花出嫁,宝珠“心里纳闷,竟茶饭不思的害起病来”[3]309。婉香许诺把眉仙嫁给宝珠,宝珠发誓道:“倘若不要眉仙,叫我一辈子再遇着一个美人,一刻憔悴死。”[3]310第13回,宝珠也承认自己的多情:“我心里总是只有一个,但我这个心便向镜子一般,不拘什么事,什么人,总明明白白的嵌在里面。再不昧了一点,也没有什么彼此分出来。”[3]82软玉一语中的:“谁在你面前,你便照谁在里面,回来又换了个人,你这里面又换了个影儿,前头照的那个影,便无影无踪了。”[3]83

三是在仕途经济方面,宝玉是典型的仕途经济的叛逆者,贾宝玉痛恨仕途经济,反感四书五经,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禄蠹”。宝珠对仕途经济没有明显的排斥,他崇拜父亲,尊敬秦文。推动宝玉在科举道路上前进的动力除了家族的荣誉外,还有婉香的督促。宝珠不上心用功,婉香就不理他,宝珠才不敢荒废学业。宝珠的叛逆思想主要体现在对钱财的态度上,秦文让他替叶冰山写诗,他向婉香抱怨自己的委屈,认为才华和钱财不能划等号。他嘲笑叶用花钱买官,并说道:“偏兄弟有一个毛病,莫说见了钱要呕,便听见个钱字,耳朵里就像灌了什么腌脏东西似的。若讲那些官儿,兄弟见了只当他是一堆铜臭,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3]122虽然宝珠点了榜眼,但是宝珠对仕途经济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他享受与家人在一起吟诗作对,唱曲吃酒的惬意生活。

相对于宝玉,宝珠没有深刻的家族和个体之间的矛盾,也没有惨痛的婚姻悲剧 。一是陈蝶仙没有曹雪芹丰富的人生经历,《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之作,他目睹家族从兴盛走向衰败,因此在宝玉身上,看到更多的厚重感和历史感。二是《泪珠缘》是既是陈蝶仙少年之作,更是商业化作品,注重更多的娱乐性和可读性。

《泪珠缘》以秦氏家族为背景,宝珠和婉香的爱情婚姻为主线,描写家族及亲族的兴衰际遇,是晚清优秀的家庭小说。在晚清风雨飘摇、刀光剑影的格局中,陈蝶仙创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伊甸园”。尽管作者没有描绘晚清动荡的社会,但是晚清新出现的事物已经出现在秦府。电报、电灯、洋房、避雷针、机器做的凉棚、洋风扇、雪茄、鸦片等晚清出现的新鲜事物已经渗透到秦府的日常生活当中了。《泪珠缘》是陈蝶仙根据晚清特有的社会特色,对《红楼梦》大胆的仿写,虽然没有完全走出《红楼梦》的窠臼,但是在清末文化商业化和世俗化的浪潮中,保持了足够的文学水准。

[1]胡文彬.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M].北京:中国书店,2005:283.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45.

[3]陈蝶仙.泪珠缘[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

[4]王建科.元明家庭家族叙事文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62.

[5]米列那.从传统到现代——19至20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8.

[6]胡淳艳.我本红楼梦里人——陈蝶仙与《红楼梦》之一[J].红楼梦学刊,2011(3):225-239.

[7]曹雪芹.红楼梦[M].脂砚斋批评本.长沙:岳麓书社,2006:32.

Review on Lei Zhuyua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Novel: Emulation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CHENG Xiang
(College of Literature,Shan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1,Shannxi,China)

“Lei Zhuyuan”is an emulation of“a dream of red mansions”novel in late Qing dynasty.It uses the family on narrative art based upon a social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and application of line type structure of the plot in the story.It also on characters borrowed from a dream of red mansions,and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era characteristic in late Qing dynasty.It is an excellent family novel.

Lei Zhuyuan;narrative structure;plot;figure

I242

A

1007-5348(2015)01-0056-04

(责任编辑:薄 言)

2014-11-20

陕西理工学院创新基金项目“陆士谔翻新小说研究”(SLGYCX1047)

程祥(1988-),男,山东青岛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猜你喜欢

泪珠宝珠红楼梦
一滴泪珠(外一首)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张宝珠:追逐“天人合一”的画心境界
别样解读《红楼梦》
雨珠·露珠·泪珠
买椟还珠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