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适应与对策探析

2015-04-10吴玉伦

关键词:跨文化文化工作

吴玉伦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跨文化适应与对策探析

吴玉伦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每年,中国有数百万人出国工作、学习或旅游,而到中国来工作、学习或旅游的外国人也有几百万。可见,中外文化交流进入活跃期。当第一次踏上异国他乡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地经历着一种陌生和孤独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出国前的准备不足,对跨文化适应的知识了解得不够。跨文化适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出国工作或学习者以及移民要多了解一些跨文化适应的知识、心理准备的知识,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去减少所承受的焦虑和压力,加快在新文化中的适应,使人们在新的跨文化环境中有效而适当地互相交流。

文化休克;跨文化适应;适应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投资项目、跨国工程、出国工作、出国学习、境外移民等呈上升趋势,涉及的人数越来越多。如何帮助他们适应新的陌生的文化,减少他们的焦虑和压力显得十分的必要。笔者试图结合上面的问题讨论一下初次外派出国工作和出国留学的人员所面临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并提出一些处理这些问题的策略。

一、文化休克与跨文化适应模式

初次去异国他乡工作、学习或生活就像坐一辆过山车,一会儿兴奋、激动,一会儿又感到心情压抑、紧张或沮丧。在一个与你原来的文化差异很大的文化中,面对全新的食物、异样的肤色、面孔,不一样的语言和形式各异的风俗习惯,你会感到紧张和忐忑不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你又会面对住房问题、交通问题、就业问题、语言问题、风俗习惯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于是开始想念家乡,想念亲人。这些感情上的波折和困难称为“文化休克”。

瑞士学者Oberg首次使用了“文化休克”这一术语。在他的文章“文化休克”中,他称文化休克为“突然迁移到国外的人们的一种职业病”。他用“疾病”这个词是一个双关语,因为它既指“像一种带有症状的痛苦”,又指根源是一种为安定下来的忐忑不安的心态。从事跨文化研究的学者一致认为,文化休克的根本原因是原来熟悉环境的突然消失,同时引起了一种被隔离和归属感丧失的感觉。这些现象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比如,什么时候与人握手,遇见人的时候该说什么,如何判定别人是在开玩笑,怎么解读不同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

当我们在考虑怎样减少文化休克和怎样使出国留学生、出国工作的各类人员及移民成功地渡过这段适应期的时候,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必须弄明白什么是跨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是指我们在一种与我们自己的文化相异的文化中逐渐获得交际能力的过程。Redfield等认为,跨文化适应是由个体所组成,且具有两种不同文化的群体在连续接触的过程中所导致的两种文化模式的变化。当这些留学生、出国工作的各类人员及移民面临一个全新的和陌生的文化时,他们原来的文化受到了质疑、重新评估和改变。为了适应这样一种文化环境,他们必须学会生存的方式、与人交际和相处共事的方法。因此,这个过程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跨文化适应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产生了不同的模式,其中一个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模式是U形模式。Oberg认为,跨文化适应的人存在着情感适应的四个阶段:1.蜜月期:到一个新国家之前,很多人都很激动。当他们踏入这个新的国土时,起初一切都是新鲜的,这一阶段,很多人感到兴奋和愉悦。2.沮丧期:到一个新的国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开始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和困难。在这一阶段,很多人遭受了思乡和心理问题的困惑。因此,他们产生了一种包含多种负面情绪的心理不适感。3.恢复期:逐渐地,每天的日常生活不再是主要问题了,虽然使用当地的语言还不是很流利,但是,他们基本的思想却都能表达了,在新的环境中也结交了一些新朋友,这时他们开始适应新的文化了。4.适应期:在这一阶段,人们开始逐渐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和生活,开始在新的环境中塑造和发展新的自我,并对新文化中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朋友产生了满足感。

韩国心理学者金(Kim)对文化适应的过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适应理论。该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对个体在异文化中的行为表现进行了分析,强调文化适应的动态本质及交流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Kim(1988)提出了一个“压力—适应—成长”的动态形式,并强调了这一过程像一个螺旋式的弹簧,退一步再前进一步,在压力下逐步向前推进。如此螺旋式向前推进,不断适应于异文化。Kim这一适应模式适合在国外长期生活居住的移民,但是也同样适应于短期在国外留学和工作的各类人员。

二、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因素

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综合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观点,我赞成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分类。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环境变化、文化距离、价值观念和社会支持;个人因素包括人格因素、评价和应对方式以及人口统计学因素。

(一)影响跨文化适应的社会文化因素

1.环境变化

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周围的环境与你原来的国家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如饮食习惯、气候、生活节奏等。这些变化自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压力,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适应。

2.文化距离

文化距离是指由于地理和空间的遥远,文化共同点较少所产生的距离感和陌生感。研究表明,文化距离越小,越容易理解对方;文化距离越大,跨文化交往的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的难度就越大。例如,中国留学生或援外人员去越南留学或工作就比去英国、美国留学或工作所受到的文化冲击要小一些。因为中国和越南的文化距离较近,而中国与英美的文化距离较远。

3.价值观念

Bochner提出了影响旅居者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差异假说”,认为产生文化距离的主要原因在于价值观差异,它也是造成文化冲击和引起文化不适应的主要原因。例如,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成长的留学生到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国家去留学,自然会感到孤独、无助和伤感。

4.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预测心理适应的显著因素。社会支持有很多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和熟人。当初次出国工作或留学的人在异国他乡受到亲人、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应对新的环境,他们一定会有一种安全感,也会减少他们的压力和焦虑。反之,如果他们在新的文化中没有得到这样的社会支持,他们一定会克服更大的困难,付出更多的努力,去适应新的文化。

(二)影响跨文化适应的个人因素

1.人格

人格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人格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很大。大家知道,人的性格各异,而不同性格的人在跨文化适应时表现出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有些专家提到了关于人格因素的控制点和外向性。如果能发现有人控制能力很强,且具有外向性格,选派这样的人作为海外公司的员工或出国留学,确实能够更好地胜任他们在国外的工作或学习,减少因跨文化适应问题而引起的困难。

2.评价和应对方式

对生活变化的不同认知和评价方式,也会影响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跨文化适应。在生活变化的认知评价方面,研究较多的是旅居国外的那些人的期望。期望是指旅居外国的人在进行跨文化适应前,对跨文化接触的想象。现实的、与实际体验匹配的期望,能促进旅居者良好的适应。很多研究发现,期望的正确性可以使人对以后的压力环境进行正确的评价,建立起信心,减轻焦虑。

3.人口统计学因素

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因素与跨文化适应也存在着很大联系。研究者发现当青少年产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时,女孩更多的是抑郁症问题,男孩则是反社会行为问题。教育、职业和收入也被考虑是压力和适应过程的影响因素。受教育水平与适应成正比,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适应的就越好。

年龄和适应的关系没有得出专家们的一致的结论,但是,一般认为,年轻人认知能力强,学习新东西快,可塑性强,对异文化的适应比较好。

婚姻状况对跨文化适应也有很大作用。如果夫妻两人一同出国工作或学习,他们生活上能够互相帮助,感情上互相鼓励,事业上互相支持,他们的文化适应就比较好。反之,单身一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没有人来安慰、帮助,感到很孤独。如果是已婚人,但是只一个人到国外工作或学习,他们还要遭受相思之苦。因此,在文化适应方面一定不如夫妻双方在一起的人适应得好。

三、跨文化适应的对策

为了让国际学生、出国工作的各类人员及移民尽快地适应新的文化,掌握跨文化适应的方法和技巧,本文拟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跨文化意识

如前所述,国际学生、出国工作的各类人员及移民初次踏上异国他乡时,会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抑郁、沮丧和不安。因此,出国前,向他们介绍跨文化适应的理论和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另一个有效的办法是邀请有出国经历的学生或教师现身说法,讲述他们在国外遇到的事件及解决办法。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做好心理准备、提高跨文化的意识,至少在他们遇到类似的困难和难题时能够不慌乱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

(二)做好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准备

能否熟练地使用当地的语言,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掌握当地人的文化知识和技巧对跨文化的适应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出国前,要尽可能地参加一些跨文化知识的培训,学习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了解当地的文化意识信息,熟练掌握当地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从而缩短跨文化适应的时间。

(三)尊重他国的文化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长处和不足。如果我们按照自己国家的文化标准去评判他国的文化,那么一定会犯严重的民族中心主义的错误。所以,要认真倾听,学会观察,到当地图书馆、超市、公园、体育场馆观察当地人的行为举止和文化习惯,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去考虑问题,这样对你在异国他乡快速适应当地文化是大有好处的。

(四)寻找“文化辅导员”帮助

无论国际学生,出国工作的各类人员出国前做了怎样的心理准备,他们在跨文化适应的方面还是会遇到困难的。那么,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找一个“文化辅导员”来帮助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文化辅导员”扮演着指导语言学习,处理生活难题和社会交往困难的角色。恰当的“文化辅导员”可以从来自本文化的学生中寻找,也可以从当地文化的学生中寻找,也可以从老师中寻找。这种“文化辅导员”能够自觉不自觉地帮助他们接受生活和情感方面的考验,也会指导他们顺利、成功地渡过文化适应的阶段。

(五)建立社交联系

国际学生、出国工作的各类人员出国后,他们原有的社会支持不复存在,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快速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十分必要。因此,主动结交当地朋友,也可以结识一些其他国家的朋友,相互交流他们所面临的经历和适应问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后,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思乡等情绪,有助于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适应期。

(六)参加社团组织活动

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出国工作的各类人员及移民都应该尽可能地主动参加学校、社区的各种社团组织、俱乐部等。因为在参加各种俱乐部及社团组织活动的同时,可以接触当地的和不同国籍的各类人士。通过接触各类人士,广交朋友,学习当地的文化、待人处世的风俗习惯,有助于尽早地适应当地的文化。

(七)在外语上下功夫

出国后无论在哪儿学习或工作,促进快速适应当地文化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快速提高外语水平。当你的外语水平达到运用自如时,学习当地的文化并适应其文化就变得容易多了。所以,要不失时机地多听、多说、多练。不懂的词汇、短语、俚语,要不耻下问。多用外语与人打交道、办事,多听多看外文广播、外文电影,从而为快速适应当地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学会容忍与耐心

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和文化中工作、学习或生活,必然会时常遇到一些不确定的和模棱两可的事情。研究证明,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努力控制自己,限制自己的言行、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以求得慢慢适应其文化。

另外一个方法是要有耐心。耐心很重要,不仅因为各种文化是不同的,而且因为学习文化,适应其文化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出国工作或求学者要学会容忍,要承认各种文化差异很大,有很多情况是不可预见的,要有耐心,常提醒自己问题和困难不是永远不变的,时间会改变一切的。

(九)保持健康的自我意识

出国工作或学习者还需要有一种健康的自我意识,这样,当与另一种文化的人交往时就不必担心在文化适应中丢失了自己的文化特性。保持健康的自我意识还可以使出国工作或学习者对失败做出恰当的反应,把失败当作一次学习的经历,而不是对自我形象的损害。健康的自我意识不仅能够减轻文化适应期的紧张,而且能够坚定适应当地文化的信心。

(十)灵活与幽默

在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灵活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到一个全新的文化中工作,生活或学习,既要保持健康的自我意识又要尊重他国的文化和习惯,还要学会容忍和耐心,确实需要我们灵活地把握。比如,来自于严重等级差序文化的教师到一个没有等级差别、较平等的文化中去教书,如果采取灵活的方式和态度与当地的学生交往,放下架子,平等待人,就会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灵活性有助于跨文化适应。幽默在人际交往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品格和特性,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幽默可以打破尴尬,摆脱窘境,幽默还可以帮助与人建立联系,结交朋友,处理比较敏感的问题。因此,学会幽默对跨文化是具有好处的。

结语

关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比较多,研究方式也是各式各样,有些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大多学者的认同,但是有些互相矛盾的结果还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不断进行海外发展,外派商务人员日益增多,每年大批留学生出国学习深造,且留学生年龄日趋低龄化,这些跨文化适应群体的适应问题确实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关注。

研究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因素,分析出国工作或留学者在跨文化适应中的对策,有助于这些个体在跨文化适应中做好心理准备,提高跨文化适应的能力,避免在文化适应中不必要的文化休克或把它们减少到最低程度。

[1]Begley.Polly A.Sojourner adaptation.In Larry A.Samovar /Richard E.Porter(Ed)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M]. Wordsworth PublishingCompany,2000.

[2]Flannery WP,Reise SP,Yu J.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acculturation model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etin,2001(27):1035-1045.

[3]John W.Berry.Acculturation:Living successfully in two cultures[J].Journalof InterculturalRelations,2005(29):697-712.

[4]Furnham A,Bochner S.Culture Shock:Psychological relations to unfamiliarenvironments[M].London:Methuen,1986:109-112.

[5]Kim,Y.Y.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An integrative theory[M].Avon,England:MultilingualMatters,1988.

[6]Kim,Y.Y.&Gudykunst,W.B.Cross-cultural adaptation:Current approaches[M].Newbury Park,CA:Sage,1988.

[7]Oberg,K.Culture Shock: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s[J].PracticalAnthropology,1960(7):170-179.

[8]Ward C,Kennedy A.Psych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adjustment during cross-cultural transitions:A comparison of secondary students at home and abroa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3(2):129-147.

[9]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173-179.

[10]徐光兴.跨文化适应的留学生活——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援助[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84-188.

【责任编辑 赵伟】

G125

A

1674-5450(2015)06-0168-03

2015-05-15

吴玉伦,男,山东蓬莱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

跨文化文化工作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谁远谁近?
不工作,爽飞了?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选工作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