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2015-04-10吴得卿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共青团大学生工作

吴得卿

(六盘水师范学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1)

【青少年论坛】

基于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吴得卿

(六盘水师范学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1)

高校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引领青年积极成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管理组织;同时也是高校提高大学生素质,创造品牌文化氛围的主力军。然而在90后已成为大学生主体、“第三屏”已经占据大学生大部分生活的今天,共青团工作方式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改革挑战。作者就此课题作深入研究,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方法。

90后大学生;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助手和可靠后备军,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引领青年积极成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织,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培养学生成才的中坚力量。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共青团员,因而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质量对高校发展和为社会输送人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以90后为大学生主体、“第三屏”(周青,2013)已经占据大学生的大部分生活的今天,高校共青团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工作对象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极强的挑战。因此,开展基于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共青团进行进行创新研究,旨在为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提供参考。

一、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

为能更加深入了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现状,笔者向六盘水师范学院10级、11级、12级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86份,收回率。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共青团工作情况是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缩影,由此可见,高校共青团工作在90后大学生中的被接受程度不高,不适应90后大学生的需求,高校共青团引导90后大学生积极成才的阻力很大。

(一)传统工作模式与时代不相适应

信息技术大爆炸的现今,社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日益明显,90后大学生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多样性、系统性、全面性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共青团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使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活力滞后于时代车轮,导致高校共青团工作科学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弱化。高校共青团工作重形式、轻内容,重宣传、轻效果,导致90后大学生对共青团工作的认同度不高,调查中,39%的大学生对是否愿意参与共青团工作表示无所谓,不愿意参与的达24%,共青团在90后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难以充分体现共青团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共青团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

(二)独生子女为主体的90后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加大了共青团的工作难度

当前,大多数9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使部分大学生自私心理较为严重,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实践能力较弱,责任心较差,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漠不关心,理想信念、政治信仰变得非常现实化、功利化,对于参加共青团组织及其活动,所看重的不再仅仅是团组织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荣誉,更重要的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利益。价值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增强,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极为强烈,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在90后大学生中呈上升趋头。同时,部分90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偏低、社会公德意识较为淡薄、道德意志不坚定,加大了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教育的难度。

(三)上课流动性大,给共青团工作带来较大阻力

高校共青团支部依托于班级体系而建,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今天,大多数高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很多课程合班教学,部分课程由学生自主选课,大学生跨班上课将成常态,有的学生甚至跨校上课,而很多学校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行流动教室上课,学生上课流动性很大,没有固定教室,大学生的班级观念弱化,班集体活动减少,削弱了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组织对团员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增大。抑制了对大学生思想品德、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的正能量影响。

(四)第三屏时代对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难题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第三屏”移动网络技术的使用,改变了9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式。指尖上的生活成为了“第三屏”时代90后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达到4.2亿。10-29岁年龄段的网名约占了网民总数的65%,此数据还在持续快速增长。据笔者观察统计,90后大学生手机网民比重很大,移动互联网络抢占了自控能力较弱的90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部分学生上课时间都在用手机发微博、聊天、交友、看小说、视频、涉猎各种信息、购物等。很多网络平台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对90后大学生的吸引力极强,如微信、陌陌、群群、SNS等众多移动社交平台,具有免费、快速发送短信、语音、照片、视频以及精准的地理位置定位,支持多人群聊,而且可以根据相同话题、爱好、学习经历、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等将各种需求的人群凝聚在一起,使得90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选择面大大拓展,而这些网络平台功能的多样化、互动性、娱乐性,无疑远远超乎于高校共青团传统工作的吸引力,使高校共青团工作对90后大学生的凝聚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在六盘水师范学院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学生工作调查统计中,学生平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月活动项数仅占总项数的34%(包括观看),11%的同学没参与,这正说明了现阶段高校共青团工作对90后大学生的凝聚力不够强。

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对当前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性格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信息量大、内容广泛,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部分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沉迷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同时,一些腐朽、错误、不良信息泛滥,极易诱发90后大学生的思想波动和道德水准的溃堤,动摇和阻碍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政治观及道德观。

“第三屏”时代的网络新媒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信息的广泛性、及时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点。信息传播是非线性、不易控的,传播主体多元化,任何个人、群体在法律大框架内都可自由传播各种信息和发表各种言论,不受时空限制,虚拟性很强。而高校共青团领导干部对“第三屏”时代上网平台尤其是手机上网平台的认知和使用很少,难以有效利用这些网络平台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的确立,同时,对90后大学生上网学习、生活的网络监管和引导难度大,所需人力财力都较多,所以高校共青团对90后大学生指尖上的生活很难进行有效干预和引导。

(五)部分领导对高校共青团重视不够,极大地限制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

共青团经费一般都很少,加上部分高校领导对共青团工作不重视或重视不够,对共青团工作的成效没有深刻认识,认为共青团工作对学校建设没有多大作用,经费划拨只是象征性的,共青团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甚至活动经费无着落,难以支撑繁琐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更谈不上对共青团工作创新进行研究,导致高校共青团工作日益边缘化。长期无米之炊及部分领导的低认可度也使得部分高校共青团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使高校共青团对90后大学生的引导更加困难。

二、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

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的今天,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前述种种问题,鉴于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调研,并对六盘水师范学院的部分学生干部和部分非学生干部进行走访,深入分析,提出以下措施。

(一)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

通过党建带团建,加强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切实做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程,将当今大学生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同时,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在贯彻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改革,使之多元化,不断拓展大学生实践锻炼渠道,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例如高校共青团可通过引导大学生进行"三下乡"实践活动提升90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项目,通过项目化运作提高高校共青团工作质量和效率;实行顶岗实习,让大学生走进企业接收熏陶;实行导师制度,切实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正确引导。通过各种强有力的工作方式吸引90后大学生向团组织继而向党组织靠拢,实现高校团组织对90后大学生的有效引导。

(二)有效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道德观。

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改善意识形态。引导90后大学生到贫困山区与中小学生结对子,暑期到贫困山区结对子对象家里同吃、同住、共同劳动,相互学习,与所结对子对象一起搞为期一至二周野营等活动,让90后大学生感受到将知识传授给山区孩子的成就感,享受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感受贫困山区孩子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深刻体会山区人民的淳朴、勤劳,生活的艰辛,同时通过贫困山区孩子顽强的意志和极强的生活能力影响90后大学生;让90后大学生深刻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以此淡化部分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从中学习更多生活本领、顽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等。让90后大学生以贫困山区孩子作为镜子,认识到自己的众多不足。

当前,就业困难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最大难题,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与招生就业处、学生处通力合作,大力开展创业模拟实训,通过创业模拟公司的实训培养90后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有效带动就业等。同时,通过创业实训中的各种模拟使90后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使高校共青团组织教育育人、科学育人、服务育人等功能得到更有效的体现,增强90后大学生对高校共青团的认同,使高校共青团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变得更加切实可行。

(三)依托各种平台建团,将团组织设置多元化

建团载体多元化,在传统建团模式基础上,通过各种学生组织建团、公寓建团、各种虚拟平台建团等来弥补传统基层团组织设置模式的不足,使团组织实现多重覆盖,使90后大学生团员的隶属关系多重化,使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恢复并进一步加强。强有力的引导90后大学生紧跟团组织围绕在党中央周围。

(四)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平台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

1.主动出击,占领网络高地

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充分考虑到90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好“第三屏”时代的各种网络平台,对90后大学生的网络学习、生活、交往进行有效引导,利用好网络平台带来的各种便利优势。如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建团,发布党团积极信息、校园新闻、光荣榜、喜报、利于提高90后大学生情操的诗词歌赋和文集、开视屏会议等。引导大学生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对各种课题进行讨论,发起网络投票等,以适应90后大学生力图便捷的心理需求,并通过趣味性、互动性吸引90后大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中来,有效抑制90后大学生将大量时间浪费在网游、视频、虚拟交友等的消耗中。同时减少90后大学生浏览不良信息的时间比例,便于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思想进行有益引导,使高校共青团牢牢掌握住90后大学生的精神高地。

2. 强化网络管理

对网络进行舆情监管、引导,有效地引导90后大学生积极成才。对高校共青团工作者进行网络管理培训,安排专人负责对每天的网络舆情进行监管,见到虚假不良信息及时反馈、及时追踪、及时删除,对虚假信息进行澄清,移交治安部门对发布人进行问责,并对虚假不良信息引起的反馈进行正确引导,对网上发布的消极言论安排专人发帖进行积极引导,抑制消极思想蔓延。对网络诈骗网站进行监视,追踪通报,保护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等。通过各种努力提升90后大学生对高校共青团组织网络办公的信赖度和高校共青团的凝聚力。

(五)多渠道拓展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资金来源,强化高校共青团自身的建设

1.主动争取学校支持

高校各类评估中校园文化活动指标所占分值较高,高校共青团应抓住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方针,将高校共青团工作在评估中的作用以较强冲击力的方式展现在领导面前,切实引起领导对共青团工作重视,对共青团工作的成效做出肯定,增加对共青团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请学校领导、上级团组织领导、相关专家出席参加每次工作例会,(刘小燕,2012)使其在交流中了解共青团工作状况并给以建议,提高对共青团工作的关注度,大力支持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

拓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资金来源渠道。例如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利用高校便利的资源为企业培训艺术团、提供文艺指导,提供紧缺专业的顶岗实习生,争取企业的赞助;利用学校数量巨大的学生资源作为股份与以高校大学生为消费群体、或潜在消费群体的企业合作,将部分企业资金整合到高校共青团工作中来;同时可以和招就处、学生处通力合作搞好创业模拟实训,利用模拟实训中培训出来的优秀大学生资源和创业实训平台,将经调研、论证已较成熟的项目实践产生经济效益,将创业实训中产生的优质项目以股份形式招商引资获得资金等来补充高校共青团工作资金缺口。利用好每年的挑战杯,将创业设计和三下乡项目做精做强,让参赛项目能在省赛、国赛上脱颖而出。这样,不仅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同时也能将本高校文化特色打造出来,提升高校共青团的影响力甚至是高校的知名度。

3.加强高校共青团的自身建设

加强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对高校共青团干部严格选拔、严格管理,对高校共青团工作进行项目化管理,通过将共青团工作以项目形式启动、规划、执行、监控、评估、总结归档,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刘洁,2012),不断提高共青团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提振高校共青团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

三、总结

通过党建带团建,加强高校共青团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多平台建团,使共青团的覆盖多重化,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保障高校共青团工作经费,并积极主动地利用好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将高校共青团工作从传统工作的困窘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发挥高校共青团科学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更有效地引导自律意识差而自我意识强、个性化的90后大学生紧紧跟随高校共青团围绕在党中央周围,更好地引导90后大学生稳健地积极主动地走上成才之路。

[1] 刘小燕.2012.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对策研究——以长江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2] 刘洁.2012.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项目化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4):81-83.

[3] 王文杰等.201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方法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6):85-87.

[4] 周青,韩文琛.2013.移动互联时代共青团工作的对策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1):33-35.

Innovative Research on University Communist League′s Work Based on Students of Post 90′s

WUDE-qing
(Faculty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Science,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Liupanshui,Guizhou, China)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universities is the frontier under the correct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cultivate youth positively becoming talents and lead youth steadfastly taking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also the main force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qualities to create branded atmosphere.However,nowadays,as the post-90s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mainstay in universities,and the third screen has occupied the majo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daily life,the working methods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on the above subject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that are faced by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Post-90s students;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Universities;Work;Innovation

2015-7-10

吴得卿(1979-),男,六盘水师范学院讲师,贵州六枝人,主要从事石漠化治理与生态建设研究和共青团工作。

D432.6

A

1674-2885(2015)04-63-05

猜你喜欢

共青团大学生工作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之歌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选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