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施教”地进行普通话教学
——以昭通方言区为例

2015-04-10

昭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昭通声调韵母

陈 钰

(昭通学院 人文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语言学研究

“因地施教”地进行普通话教学
——以昭通方言区为例

陈 钰

(昭通学院 人文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教师在普通话教学时应充分注意方言区学习者的发音习惯,优点和缺陷,特别是针对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音,对症下药地认真进行教学和辅导,使学习者的方言认知结构和普通话认知结构互不干扰。因地施教,学习者就能明确自己要着重学习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课后需要重点练习的内容,掌握规律,分辨并记住与自己的方言发音有差异的字词的正确发音,纠正方言,通过反复练习,就一定能改变发方言音的习惯,养成普通话的发音习惯。

因地施教; 普通话教学; 昭通方言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汉语两千年来在书面语言符号方面保持着高度的统一。但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的国家,加上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不平衡、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诸多因素,形成了非常复杂、多样的方言。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主要在语音上,有的甚至差异很大,很多非方言区的人很难听懂或根本无法听懂,造成各方言区的人们在交际时会产生严重隔阂,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许多的不方便。昭通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云南的东北部,又是一个彝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五百多万人口,还有很多人基本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信息时代的到来,“语不同音”会使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被边缘化,会制约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普及普通话对于有效协调社会的生产、生活,普及教育,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增强民族团结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重构普通话认知系统

学习普通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方言的干扰作斗争的过程。方言区的人从呱呱落地时就在听方言、说方言,方言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脑海里。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同化就是有机体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而顺应则是有机体的内部结构受到所同化元素的影响而发生适应性的改变。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而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当前的刺激情景时,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就是顺应。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时,遇到与普通话相同的部分,通过同化进行吸收整合;遇到与普通话不同的部分通过顺应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重组与改造。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习者遇到与普通话不同的部分并不是采用顺应而是采用了同化,使得普通话中夹杂了许多的方言成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注意方言区学习者的发音习惯,优点和缺陷,特别是针对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音,对症下药地认真进行教学和辅导,使学习者的方言认知结构和普通话认知结构互不干扰,重新构建普通话认知系统。

二、昭通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不同地区,这些区别不相同,但都有一定的规律。昭通地处云南东北部,西接四川、东临贵州,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长期以来迁徙来的昭通汉族,语言既保留了北方语音的特点,又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四川、贵州的方音,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昭通方言。

(一)词汇方面

昭通方言带有大量的地域词,如:名词,热头:太阳;相料:佐料。动词,克:去;刷(读2声):吃,克刷碗米线(去吃碗米线)。形容词,板扎:太好了;甲壳:吝啬。代词,啥子:什么;咋个:怎样、怎么。量词:管,一管笔(一支笔);下下:一会儿,玩一下下(玩一会儿)。介词,帮:把;挨:对、跟,你挨他说(你对他说)。副词,丁公:经常、随时。助词,将起:语气助词。叹词:背格喽:糟了。

(二)语法方面

1、广泛地采用同一语素重叠构成词的构词方式,构成词多为名词,如,簸簸:簸箕;毛毛:婴儿;背背:拐卖人口者。

2、附加式合成词中有一些特殊词缀。前缀“喜”,带有亲呢色彩,多用于人的乳名或排行前,如“喜大狗,喜小花”。在名词后加 “些、场、着、法”等后缀,如“场”是一个专用于动词性成分之后的词缀,与该成分共同构成名词,看场(看头儿)、玩场(玩头儿)、整场(搞头儿)。

3、用语气助词“咯、咯是、咯要、咯怕等”构成疑问句,你咯去(你去吗)?咯是你真的不去(你真的不去吗)?

4、使用某些特殊补语。动词后加“下子”,说下子(说);程度副词“很”直接做补语,不需通过助词“得”与中心词联系,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十分、非常、过于等”。热很了(热得很)

(三)语音方面

1、声母

(1)重点:几乎没有翘舌音zh、ch、sh、r。昭通、鲁甸、巧家、大关、永善、绥江、彝良、水富方言中没有翘舌音,都读作了平舌音,只有盐津、镇雄、威信方言中有翘舌音。

(2)难点:几乎没有边音l。昭通、大关、永善、绥江、彝良、水富、威信方言中有鼻音n而没有边音l;巧家方言中有边音l而没有鼻音n;鲁甸、镇雄方言鼻音n、边音l会混淆。

(3)普遍存在单韵母u自成音节时,往往把圆唇音变成了唇齿浊擦音v声母,将wu读作了vu,如:舞、五、吴等字。有一部分字普通话是b声母,方言却读成p声母,如:避、痹、庇等字bi读作pi,遍bian读作pian等;p声母,方言却又读成b声母,如:湃pai读作bai;d声母读成t声母,如:堤di读作ti;f声母读成p声母,如:甫fu读作pu;j声母读成g、q、x声母,如:街jie读作gai,歼jian读作qian,酵jiao读作xiao;q声母读成k、j、x声母,如:敲qiao读作kao,蜷quan读作juan,寝qin读作xin;x声母读成h、j、g、q、s声母,如:鞋xie读作hai,械xie读作gai,祥xiang读作qiang;k声母读成g声母,如:廓kuo读作guo ;g声母却读成k声母,如:概gai读作kai;h、f声母与u相拼时混淆,把hu读成fu,如:虎hu读作fu;r声母读成零声母y,如:荣rong读作yong;z、zh声母读成c声母,如:泽ze读作cei,秩zhi读作ci;ch声母读成z、s声母,如:触chu读作zu,偿chang读作sang ;sh声母读成c声母,如:鼠shu读作cu, s读成x声母,如:绥sui读作xi。

2、韵母

(1)重点:昭阳区、鲁甸、巧家等绝大部分没有撮口呼韵母,把它读成了齐齿呼。如:雨yu读作yi,元yuan读作yan,云yun读作yin,月yue读作ye。

(2)难点:普遍存在前后鼻韵母相混或韵母的主要元音鼻化问题,几乎没有eng和ing,把eng读作en,ing读作in。

(3)昭通、鲁甸等大多数方言中没有卷舌元音er,把这类元音读作e,如:把二、而、耳等卷舌元音er的字都读作e;有的e被读作韵母o或韵母ei,如:鹅e读作o,特te读作tei;除昭阳区、鲁甸其余各县几乎都把ie读作了i,如:夜ye读作yi,爹die读作di,列lie读作li,些xie读作xi;e读作uo,如:鸽ge读作guo;把复韵母uo读作单韵母o,如:锅guo读作go,或e、o明显靠前;ei和uei会混淆,把雷lei读作lui,却又把对dui读作dei;ueng自成音节时,读作ong,如:翁weng读作wong;把eng读作ong或un,如:把蹦beng读作bong,绳sheng读作shun;读u时没有圆唇,或圆唇不够,或唇齿化。

(4)复韵母绝大部分动程明显不够,如发韵母ao、ou时,尾音o、u没有圆唇;有的地方复韵母单韵化,或者把三和韵母读作二和韵母。

3、声调

(1)昭通方言的声调和普通话声调基本对应,并且对应整齐,一般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但在调值和调型上不同,普通话调值的高音多,分为高平调、高升调、降升调、全降调。昭通方言与之相比调制系统以降调为主,中低音居多,分别为半高平调、低降调、高降调、低降升调。

(2)水富、绥江等地还保有入声调。上古声调为平声、上声、去声,在现代汉语里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去声不变,入声字分别归入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如:把“八”的声调阴平读作阳平,“祝”普通话是去声,方言却读作阳平。

(3)昭通方言中的上声是个高降调,近似普通话的去声,昭通人往往不易掌握,这在普通话声调的学习中,上声是个重点。

4、音变

昭通方言中“一”、“不”不变调;上声也不变调,普通话的上声变调却丰富多样;没有轻声,儿化;没有与“啊”相对应的语气词。在普通话中,我们所熟悉的最基本的语气词有:“啊、吗、吧、呢、了、的”等,它们可以用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与普通话相比,昭通方言常用语气词显得势单力薄,但它运用得相当广泛,可以身兼多职。它们不仅字音、字形与普通话中的不尽相同,而且一部分在普通话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如“噻”这个语气词是昭通方言中较为常见的表陈述语气的语气词,还可以用于祈使句、疑问句中。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语气词“改”,它常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询问、求证,有强烈的想要得到对方认同的语气,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是这样吧”。如: 你是学生改(你是学生吗)?

三、因地施教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昭通属于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区,词汇、语法方面与普通话没有多大的差异,只需要避免使用地域词汇,语法上进行规范,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但语音的独特性却很明显,因为这一点区别尤为突出,使得这一方言区的学习者的普通话口语水平训练,长期都以正音训练为主要任务。

(一)分析比照,归类分组

学习者长期生活在方言区,本方言区的口语习惯已融入到他们的脑海,长期以来形成的发音方法,会让他们很容易回到原路上去,而且学习者对舌位的控制正确与否,自己往往不易察觉,而发音的结果由于受听音能力的制约,无法从中得到准确的信息。发方言音的习惯早已形成,一种习惯的养成是不容易的,一旦形成,这种习惯会非常顽固,这就需要教师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组。国家级测评员、云南省资深专家严希洪在《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中说到:学员应该“结合自己的方言、方音特点,按声母、韵母、声调三大方面与普通话进行比照,明确共同点或相似点,找出最大差异有针对性的来学习,使问题迎刃而解。”[4](P.5)昭通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方面的差异,包括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韵、齐齿呼和撮口呼、声调、轻声、儿化及音变等。针对这些差异,我们就可以把学习者分为:平翘舌音问题组、鼻边音问题组、齐齿呼和撮口呼问题组、前后鼻韵母问题组、声调问题组等。结合各问题组的情况,分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他们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就能帮助他们更快、更好解决问题。

(二)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兼顾要点

发准声母、韵母、声调是昭通方言区学习者说好普通话的基础,教师应结合普通话测试的要求和内容,先从面上对学生进行各问题点的教学,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师要指导学员修正已经建立的反映联系,严格按照普通话的发音要领进行训练,调整肌肉运动的轨迹,调节舌位,通过反复练习后形成正确的普通话发音习惯。

1、声母方面

首先要解决的重点是翘舌音,昭通方言几乎没有翘舌音,因此发这一组音时,舌尖上翘,接触或靠近硬腭前端,成阻部位接触面小一点,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清晰度。特别要注意舌尖不能放在齿龈的位置,这样好像也翘了,但不够准确,也不能太靠后放在硬腭中部,这样又矫枉过正了;学习者还需要注意舌头翘起时,要避免双唇突起,这不仅难看,更会造成音色的不正确。另一方面,昭通人发平舌音时,舌位往往不够靠前,要把舌尖再前伸一小点,抵住上齿背,发出的平舌音才标准。

发边音是昭通人学声母部分的难点,发音时舌尖抵住硬腭与上齿龈之间,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气流从舌头两边流出。控制气流从鼻腔还是从口腔舌头两边流出,学习者很难掌握,因此发音时舌尖靠后一点放在硬腭前端,接着向外弹出,弹动时舌尖要有力、有弹性,不能软绵绵的,同时嘴角要有意识地向后靠一点。开始学习时,教师捏着鼻子示范鼻音和边音,让学生感受到两者的明显区别,再让他们按要求模仿并反复练习,课后还要求学生经常弹动舌头,让舌头弹动时有力,这样发出的边音才会清晰。

2、韵母方面

昭通绝大部分地区没有撮口呼,撮口呼和齐齿呼发音的状态基本相同,只是在保持舌位的同时,双唇要撮拢。发撮口呼虽是韵母部分学习的重点,但发音方法学习者很快就掌握得不错了,关键在于要能区别哪些字属于齐齿呼还是撮口呼,这就需要记忆了。

韵母部分的学习难点是后鼻韵eng、ing,先发元音,舌头后缩,然后舌根抬起抵住软腭。发ing时,特别注意舌头不能过分后缩,甚至带出央元音[]来。

3、声调方面

掌握声调是学习普通话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普通话的基本面貌。昭通方言和普通话的声调基本对应,而且四个调类对应非常整齐,只是调值和调类不同,因此发阴平时起点提高一点,发阳平时要注意上扬,发去声则要注意降到底,上声是学习的重点,发音从半低降到低再从低升到半高,要有意识地提高结束点,发单字和处于词语末尾的上声字时要发完整。

在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后,学习者的普通话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接着针对昭通方言和普通话在其它声韵调方面的要点进一步学习,语音面貌就会发生巨大的改观。例如:昭通人发复韵母没有动程,在发ia、iao、iou、ua、uo、uai、uei等韵母的时候就存在发音不够圆润、饱满,因此练习这些韵母时就需要特别注意舌位和唇形的变化是滑动的、渐变的。还有昭通方言与普通话在“一”、“不”等音变规律方面差异明显,学习者需要明确差异,掌握规律勤加练习。

(三)对比字音,按类记字

掌握普通话声韵调正确发音方法的同时,一定要分辨得出哪些是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韵、撮口呼和齐齿呼、上声、轻声等,使用时混淆不清是不行的。

1、记少不记多

可以采用记少不记多的原则,汉语中平翘舌音的字中平舌音的字较少,约占三成,就只需记平舌音,剩下的就是翘舌音的字了,鼻音、后鼻韵、撮口呼相比较后也是属于“少数派”,我们记住它们就行了。

2、类推法

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形声字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一半表声一半表意,凡声旁相同的字,声母也往往相同或者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用“类推法”来记忆,先记住担任偏旁或具有某个偏旁的例字的读音,借助它们推断出具有相同偏旁的其它字,如:丁——订、顶、盯、钉、叮,都读后鼻韵ing;归类时要特别留心,会出现少量的例外字,才——财、材,读平舌音,但“豺”字却是翘舌音。通过对比字音找出方言与普通话归类的不同字,按类推法记字,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拼合规律

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的拼合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规律,成批成批地记住一些汉字的准确读音。如:韵母ong不和声母sh构成音节,“松、宋、送”等就不能读翘舌音。韵母ua、uai、uang不能和平舌音z、c、s相拼,只能和翘舌音zh、ch、sh相拼,“抓、踹、双”等字就只可能是翘舌音。

一些无规律的汉字就必须下死功夫才行了,例如昭通方言区的学习者记住古入声字的普通话声调就基本解决了声调问题,各地古入声字在普通话四声中分布情况差异明显,利用一些规律性的方法可以区别哪些字是古入声字,但古入声字归属到哪种声调中几乎没有规律可循,所以如何发准古入声字的读音,没有普遍使用的方法,只有通过死记硬背的笨办法逐字记忆。

教师因地施教,学习者就能明确自己要着重学习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课后需要重点练习的内容。学习者通过观察、思考,掌握规律,分辨并记住与自己的方言发音有差异的字词的正确发音,纠正方言,读准字词的声母、韵母、声调,在此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说话的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就一定能改变发方言音的习惯,养成普通话的发音习惯,脱口而出一口自然、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就不是难事了。

[1]常业安. 浅议昭通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J]. 科教导刊,2011,(5):216—216+250.

[2]李兰, 刘燕, 杨焰. 普通话口语培训测试教程[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3]卢开磏. 昭通方言志[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4]云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5]云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普通话水平实用读本[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6]云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普通话培训测试研究[C].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Teaching Mandarin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Dialects ——Take Zhaotong Dialect as an Example

CHEN Yu

(School of Humanities ,Zhaotong University,Zhaotong 657000, China)

Mandarin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pronunciation hab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ractic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alects and Mandarin so that the students’ dialect cognitive system will not be interfered with his/her Mandarin cognitive system. Teaching Mandarin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dialects will make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and the contents needed practice after class. They can master the principles and remember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dialects. Therefore, Mandarin pronunciation habits will be developed after frequent practice.

teaching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dialects; Mandarin teaching; Zhaotong dialects area

2015-03-19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地方方言对英语专业学生语音水平负迁移作用的研究”(2012C179)。

陈钰(1976— ),女,云南昭通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H059

A

2095-7408(2015)03-0095-05

猜你喜欢

昭通声调韵母
声母韵母
发展中的昭通学院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昭通作家群的困境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