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文化视域下当代职场小说的社会功能研究

2015-04-10赵云洁

昭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拉拉职场小说

赵云洁

(许昌学院 图书馆, 河南 许昌 461000)



●文学研究

群众文化视域下当代职场小说的社会功能研究

赵云洁

(许昌学院 图书馆, 河南 许昌 461000)

群众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现代职场小说产生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是由群众当中的打工一族发起并推广的,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是比较典型的群众文化之一。职场成功人士基于自身经历所创作的职场小说,传授了大量珍贵实用的职场经验,总结出了独特的就业见解,具有现身说法的功效。在群众文化视域下,职场小说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指导就业、以其“真实性”为职场中人建立自信、披露职场常识、概括职场共性、揭示职场内幕、贴近现实职场、充当职场指南等。

群众文化; 职场小说; 社会功能

《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对“功能”的解释为:“在社会学中,功能是指社会系统的某一组成部分对整个系统或系统的某些部分产生的作用或影响”[1]所谓社会功能,就是社会系统中某一事物的构成方式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发生联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特性和产生的社会效果。文化凭借自身拥有的影响力引领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正是文化的社会功能发挥了作用。群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紧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与各个时代和地域的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在文化整体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群众文化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有助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文化建设的社会大背景下,群众文化具有引导社会文化、创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社会的功能。现代职场小说产生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是由群众当中的打工一族发起并推广的,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是比较典型的群众文化之一,下面,本文即在群众文化视域下,对现代职场小说的社会功能加以阐述。

一、职场小说的兴起

(一)职场小说的概念

所谓“职场小说”,顾名思义,就是指以职场中的人和事为写作素材的小说,在小说中,读者可以看到职场的生存百态,规则、竞争、友谊、爱情、成功、失败、阴谋、策略等要素是这类小说的叙事范畴,随之铺陈开来的有办公室政治、行业规则、公司架构、企业理念、权力倾轧、人情冷暖,情感纠葛等,还有失业的威胁和升迁的瓶颈,甚至是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所描述的政治斗争和人情世故,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兼有儒、道、法三家之长,看起来真实、有用,于是职场小说又被出版商和受众冠以新的名称——“职场胜经”、“职场指南”、“职场生存法则”等。职场小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产物,小说内容必然会涉及商业领域,因此,某些职场小说又被称为商战小说。其实职场小说与商战小说的关系密不可分,简而言之,人物所处的集体内部是职场,而这个集体对外的一些行为则是商战。官场是另一种职场,一些官场小说也显现出职场小说的端倪,因此可以说官场小说是职场小说的细分。本文所论述的职场小说,一般情况下是指在公司(企业)这一平台上演绎的文本故事,它更侧重于对职场生存状态和原生态的描写。

(二)早期的“财经小说”

追溯职场小说的历史,有必要提及90年代香港女作家梁凤仪。梁凤仪自幼在西式的教育理念熏陶下长大,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学位。她的小说兼具琼瑶的柔媚凄美及都市商业时代的阳刚硬朗之气,把在商场打拼的职业女性的爱情婚姻故事演绎得浪漫而又充满知性美,她的笔下大多是位居企业高层的精英人物,因此她的作品被称为“财经小说”。上述小说中的精英们在商场里呼风唤雨的同时,在情场上也有着千回百转的爱恨缠绵,这一写作套路与今天的职场小说在内容上如出一辙。梁凤仪精通商业运作的技巧,她用自己创办的“勤+缘”出版公司大规模地推广自己的文学作品,一时间香港、大陆、台湾、东南亚、加拿大等地的图书市场都在热卖梁凤仪的小说,真可谓是风行一时,形成了90年代万众瞩目的“梁凤仪现象”。

与梁凤仪不分伯仲的是当时的香港女作家亦舒,她的小说也时常聚焦职场,职场人事关系的复杂多变、人心的叵测难料都被她挥笔勾勒,精髓毕现,有些读者把她的小说当做人际相处的参考书。那时大陆的商业和资本还未形成时代的主流,市场经济尚未发达,职场也未充分形成,还没有适合职场小说生长繁殖的气候和土壤,后来“梁凤仪现象”在大陆就逐渐淡出了。

(三)职场小说产生的社会条件

“文化世界虽然是一个有独立意义的世界,但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人的发展、社会群体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外资企业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体制实现了转型,私营个体经济逐渐崭露头角,公司体制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成为公司、企业的一员,于是推销、白领、职场、CEO、经理、董事、总裁、跨国公司、“世界500强”等新鲜词汇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迎来了大批的打工者,他们当中有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国营企业下岗再就业的职工,有“下海”淘金的时代弄潮儿,还有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这一群体涌入就业市场,成为职场人力资源的“潜力股”,被业界尊称为“白领”,白领职场一直被社会各阶层看作是精英汇聚之地,是时尚、成功、品味、奢华、高雅、富贵、身份等上流社会元素出没横陈之所,是社会名流百炼成钢的焚烧炉。白领们有知识、有文化、会思考、善变通,经过一番艰苦打拼成就了许多职场“神话”,因此白领职场吸引着社会关注的目光,而白领们也热衷于展示他们的生活,以博取关注、评说,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满足,于是这些“职场神话”的缔造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文化优势——成为打工阶层的代言人,把职场经历写成故事讲述给那些即将步入职场和有志于在职场修成正果的同类,这些职场小说淋漓尽致地叙述了职场的某些共性,有利于年轻人少走弯路,尽快地实现个人目标,因此受到了职业人群的关注和喜爱。

二、职场小说的风靡现状

2005年末王强的《圈子圈套1》迅速火热起来,从此职场小说狂飙突起,风光无限,迅速在小说市场占据了销量至高点。在文坛上刮起一阵飓风的《杜拉拉升职记》魔力非凡,在网上发表之初仅靠白领之间的口耳相传,就获得了良好声誉,2007年刚一上市就窜上了销量排行榜的顶端,紧随其后,作者李可相继创作了《杜拉拉2:华年似水》《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据统计,“‘杜拉拉’系列持继畅销500万册后完美收官”。[3]期间,根据“杜拉拉”系列小说的第一部《杜拉拉升职记》改编的话剧、电影和电视连续剧陆续推出,分别由当红花旦姚晨、徐静蕾和王珞丹饰演女一号杜拉拉,也都收获了极佳的票房业绩和收视率。《杜拉拉2:年华似水》和《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也都被买下了电影和电视剧的版权。此外,许多电视台策划的挖掘真人版杜拉拉的节目也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比如杨澜的阳光媒体集团携手东方卫视、中国人寿及安博教育集团共同打造的一档关注职场年轻女性的大型职场真人秀节目《寻找杜拉拉》,自2010年3月16日启动以来,吸引到全国各地高校在读大学生及应届毕业生的关注,超过30 000人参与到报名活动中来。[4]在“杜拉拉”现象如日中天的2010年,业内人士做出了如下估算:“近三年间,《杜拉拉升职记》已经带动了图书、光盘、话剧、电影、电视、服装、旅游、游戏、音乐剧、网络剧、无线增值等多个领域,创造了3亿元的市场价值,这一数字在未来三年将达到10亿。”[5]

其他职场小说虽不似《杜拉拉升职记》这么火爆,但业绩也是可圈可点,如崔曼莉的小说《浮沉》,“上市前15天,58家媒体争相连载、报道《浮沉》,《浮沉》成继《杜拉拉升职记》后再度畅销的职场小说,销量近100万,并于2012年拍成电视剧《浮沉》。”[6]趁热打铁,作者又出版了《浮沉2》《浮沉3》,再次跃升畅销书榜首,堪称职场小说中的又一翘楚。同样,《圈子圈套》也陆续出版了三部曲,延续了第一部的强势销量,累计销量达40万册。[7]《潜伏在办公室》则以职场秘诀加职场故事的形式赢得了超高的人气,销量一路看好。《输赢》上市仅一周,就成为当当网经管类和小说类两类图书排行榜状元,同时,在王府井、西单等各大书店也都披甲上榜,三个月销量已逼近14万册。[8]另外,《“白骨精”职场秘诀》《丁约翰的打拼》《不认输》《一个外企女白领的日记》《人事总监》《夺标》《做单》《破冰》《裁员的日子》《无以言退》《狩猎》《夺单》《猫猫的白领生活》《大猫儿的TT奋斗史》《职场菜鸟升职记》《杨小羊求职记》《我把一切告诉你》等一大批职场小说也接二连三地出版热销。时至今日,这股职场小说热依然温度不减、势头强劲,一些出版商和业内专家做出预测——在未来几年里,职场小说仍将是大众读物中比较吸引读者眼球的一个小说类型。

三、职场小说的受众

(一)受众之一:职场新人

职场小说的受众大多是公司内入职年限不久的小白领和正在职场门槛外纠结的年轻人,他们被称为职场“菜鸟”,羽翼未丰,刚刚脱离青葱的校园,懵懂地加入了白领大军的行列,左右摇摆,举棋不定,走路先迈哪只脚、人事纠纷上是该骑墙还是该站队,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两难的选择,于是他们渴望被指点,渴望参透职场玄机,渴望打通职场的任何门槛儿,于是,某些职场小说就被他们当做“职场指南”甚至是“职场生存手册”了。

(二)受众之二:莘莘学子

职场小说的受众群体人数最多的当属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读大学生,小说里的中产阶级们有车有房有大笔的存款,享受着物质生活的优越,是莘莘学子理想中的成功人士,学子们有理想,有魄力,希望能通过一份好工作快速跨入中产阶级的行列,于是他们积极地从四面八方获取职场信息,小心翼翼地探测职场水域的深浅,于是,职场小说就成了这方面的信息渠道之一。

(三)受众之三:职场老手

即使是阅历丰富、城府幽深的职场老手,也喜欢把玩职场小说,他们期待从中获得指导、共鸣和领悟,他们能从职场小说中窥探到世界巨头企业的内部秘密,能学习到“过关斩将”的职场绝技,能结合自身现有的职场经验悟出融通各方面关系的技巧,以便修炼得更加八面玲珑,处乱不惊,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职场小说因能满足读者的上述需求而广泛受到读者的青睐。例如《杜拉拉升职记》,该书作者对世界500强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办事风格的披露,就如同磁铁一般吸引着那些尚在大型外企门外徘徊的待业、从业人员,而对那些身处相似职场的白领们来说,也是一本可以从中受益的读物。

四、职场小说的社会功能

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一切文化要素,一定都是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9]职场小说正是满足了人们的某些需要,才得以盛行,职场小说因取材于职场,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一度被称为职场指南、职场胜经,足见其对就业、从业指导所具有的参照价值,本文总结如下:

(一)指导就业的功能

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每年的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到2014年已达到727万人,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人员及海归人员,这一年的待就业人数飙升至800万人以上,可谓是压力山大。

职场小说作者的真实身份和经历与小说内容互相映射,使职场小说更贴近现实,给读者的感觉更像是在披露某一职场的内幕情况;职场小说的内容提炼出了现代职场的某些共性;职场小说中正面人物的奋斗史彰显励志精神——他们倡导个人奋斗,传递正能量;他们拥有极强的专业技能,可以鼓励大学生更加重视和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他们大多是复合型人才,可做大学生的学习榜样;他们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为受过挫折的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他们的成功历程可促使大学生更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另外,职场小说中所倡导的职场生存法则还具有“指南”作用。

(二)以其“真实性”为职场中人建立自信的功能

大多数职场小说的作者并非专业作家,差强人意的文笔引来诸多非议,不过倒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真实的工作经验做底子,是写不出如此有“身临其境”感的故事的。这些故事的叙述者都具有在大企业工作的履历,他们功成名就后的身份具有品牌效应和号召力,对读者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书中所叙述的内容具有启蒙性、实战性和指导性,读者禁不住要把小说当成作者的自传或者半自传。读者对职场小说形成了强烈的信任度和亲和度,这对于发挥职场小说的社会功能来说是个值得乐观的现象。下面列举的几部小说即具有上述特点:

闪耀文坛的《杜拉拉升职记》作者李可女士在典型的欧美500强企业历炼十余年,做过销售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辛苦奋斗终成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作者与她笔下的杜拉拉有着高度的相似——杜拉拉的工作单位也是欧美500强企业之一,她入职之初做过销售助理,而后是大角度的华丽转身做起了人力资源工作,工作中多与销售人员接触,从而衍生出各种职场状况,对此作者有的放矢地一一阐述了化解的方法,这样的叙事脉络简直就是作者的职场日记,处处体现着作者真实的工作经验和充满理性的思维方式,手把手地教给职场新人生存法则和升迁谋略,从而征服了万千读者,摘取了“职场胜经”的佳誉。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的话就是佐证:“看《杜拉拉》就知道作者是个有外企管理经验并踏实做事的人,书中的很多内容对读者非常实用,希望《杜拉拉》越写越丰满。”[10]

《圈子圈套》的作者王强先生,他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工科硕士学位之后,因看好IT行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于是毕业后即进入联想集团,由最底层的销售员做起,取得过卓而不凡的业绩,后来职业空间拓展到SSA中国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Siebel Systems和SASInstitute等多家知名外企。仅仅七年时间,王强就完成了由初出茅庐的懵懂大学生向职场江湖高手蜕变的过程,一路高升至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的经营机构的最高层领导。他的经历丰富而奇特,是不折不扣的职场精英。他基于自身经验创作的小说《圈子圈套》在2005年末出版后热销不衰,旋即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并被冠以“职场小说之父”的美誉,倒也实至名归。

畅销书《浮沉》的作者崔曼莉女士,系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才女作家,早年就有多篇小说及诗歌作品发表并获奖,主持、策划过电视节目,在国企、知名外企也历炼过,2004年进入互联网产业,有过创业经历,现任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执行总裁。《输赢》的作者付遥先生曾担任IBM中国公司电信行业销售顾问,也做过戴尔电脑的北方区销售,还做过资深培训主管,曾为多家大型企业提供过培训和咨询服务,还在某些大学做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的讲师,堪称实战派销售专家。

《裁员的日子》的作者林菁女士,北京大学生物系学士,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清华大学MBA校友导师,29岁担任某医药公司全国销售经理,后转入金融行业,拾级而上,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区的高级主管。2009年3月遭遇裁员。由此可见,这本小说的故事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它的亮点是贴近真实,尤其是小说的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和我一起在国际金融危机浪潮中被裁员的同事们”,并印有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全球裁员状况一览表,更增强了它的真实性,因而更令读者信服。

《格子间女人》的作者舒仪女士,生于70年代,工科大学毕业后来即进入排名世界500强的外企,一路披荆斩棘也修炼成为了职业经理人。新近上市的《广州,朝九晚五》,号称是职场女性版的《Mission Impossible》,现代版《金枝欲孽》,中国版《sex and the city》,该书作者沈鱼女士生于1979年,毕业于国内知名外语院校,目前在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做资深猎头顾问。另一位70后女性作家尾葵也曾以不凡的身手在位列世界500强榜单前几名的大型外企历炼多年,她的专业精神、从业能力和职场技巧都锤炼得炉火纯青,致使其作品《狩猎》也从众多职场小说中脱颖而出,令人拍案叫绝。《做单》的作者胡震生先生,也曾在IBM中国区的技术、渠道和销售等部门任职,工作成绩突出,获得过该公司奖励的多项荣誉。《潜伏在办公室》的作者陆琪先生,曾任职于多家影视、广告集团,他早期曾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创建了多个在行业内领先的网站,在影视界是名气很高的编剧,具有丰富的职场工作经验。

(三)披露职场常识、概括职场共性的功能

总体上来说,职场还是具有某些共性的,因为职场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是受国法制约的存在,是知识与能力的用武之地,是新人辈出、精英荟萃之所。每个公司、部门、办公室都是职场白领的聚集地,每个职场人都要经历面试、试用、转正、培训、加薪、升职甚至离职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都会遇到一系列的状况:如老员工的欺生、排挤,同事的竞争,上司的打压,或明或暗的诱惑,对手的冷枪和暗箭,以及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职场爱情故事……于是迷茫和压力相伴相生,忧虑和欣喜此起彼伏,职场和情场纠缠不清,白领们被职场八卦阵搞得焦头烂额,焦虑情绪也随之产生,但却缺乏有效的排解和宣泄途径,他们需要倾诉,需要共鸣,需要沟通和学习,正是这相似的境遇才引发了职场小说的风行,也正是这职场的共性让职场小说具有了指导就业的参照价值。

职场小说的人物和故事自有吸引眼球的独到之处,仿佛是浓缩版的现实生活,那位姿色中上、背景全无的杜拉拉,终以一己之力成就职场神话,她就像平庸而又渴望成功的每一位职场中人,她成了读者们奋斗的榜样和支柱;那位从懵懂新人蜕变为职场精锐的郝连娜,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坚韧、顽强的品格和智慧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唤起了强烈的共鸣。读者能在职场小说中寻求到解开内心迷团的答案,寻找到冲破职场迷雾的勇气,尤其是对于职场新人而言,他们迫切地需要通过读书来给自己迷惘的职场提供一些引导,传统的说教教材虽能学习理论却不能体验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而职场小说则能以其生动的故事讲述,令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受到启发,满足了职场人希望通过阅读来补充相关知识的愿望。

大多数职场小说都描写了销售员的工作方式和谈判技巧,这在销售领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材,有其难能可贵之处,如《裁员的日子》中的张柳有着超强的条理性、计划性、执行力和自控力,“每天早晨不到8点就出门了,晚上10点多才回家,周末更是没有休息,因为很多客户平时上班,只有下班才有空见面。即使是通过朋友、熟人的转介绍,张柳也遭遇了不少拒绝。她规定每天自己要约见五个客户,只有足够的量才会有成交和转介绍”[11]。又如以IT行业为背景《输赢》,把行之有效的销售培训材料和扣人心弦的故事巧妙地融和在一起,并随书附有销售战法“摧龙六式”的光盘,这对一些从事销售工作的读者具有比较直接的指导作用。

职场小说中也描述了大龄“剩女”们的生存状态和情场际遇,她们大都在职场成绩不菲,老练世故,强势坚韧,临危不惧,忙而不乱,但她们的婚姻却迟迟未修得正果,不过,她们在失意和失恋面前从不妥协,择偶标准依然居高不下,万里挑一,“千年”等一回,即使遇到了合适的目标,也犹抱琵琶半遮面地矜持内敛,与千呼万唤、殷勤备至的男士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格局,上演一番猫鼠游戏,斗智斗勇,真情流露,活色生鲜,深得女性读者的喜爱和共鸣。

(四)揭示职场内幕、贴近现实职场的功能

古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场小说可以帮助读者窥探职场内幕,了解职场现实,如《杜杜杜升职记》中提到的性骚扰、外资企业的薪酬体制、考核和管理机制、人事变动情况、不同级别人员的待遇、升职后的收入变化等,都是读者十分关注的职场要素。小说还力求展现外企职场的原生态,信手拈来许多英语单词和简单句式,既未造成阅读障碍,又体现了中英文结合的外企文化景观,增强了读者的现场感和阅读趣味。另外作者又在文本中穿插了大量HR工作术语,显示了作者工作的专业性和小说的真实性。小说更注重细节描写,把下至最底层的销售员和上至最高层的中国区总裁这一干人等所遇到的困惑、困难一一再现,并不失时机地出谋划策,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有茅塞顿开的快感,从而使奋斗的勇气和热情成倍增长,这不枉小说封面的宣传语所言:“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

《圈子圈套》这部小说所具有的贴近职场现实的特点,曾受到过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的认可,他“看完觉得里面写得跟神州数码的一些业务有些类似,再一看作者王强的介绍,发现原来他还在联想工作过,还专门让郭为去找过王强……柳总发现好的商战小说都会写得非常透彻,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12]

《格子间女人》中的女主人公谭斌时常感慨多年的职业经历已把自己锻造成了表里不一的统一体——作为女性,想在男权称霸的职场占据一席“格子间”工作领地,必须要经历从庸常女人脱胎换骨到“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的痛苦过程,而一旦成功地历炼过,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职位和年薪都成几何级数增长。而女人一旦进化为职场“白骨精”,她的性别也随之改变——不是变成女性的绝对反面——男性,而是具备了“狠”、“准”、“稳”的某些男性特征,谓之曰“中性”,可是女性在职场的穿着打扮还是很有女人味儿的,否则就有碍观瞻,然而这种女人味儿是很中性化的,妩媚中透着干练,端庄中不乏精明,柔弱中蕴藏坚强——这正是女性在现实职场中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裁员的日子》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作者在书的扉页上提供了一份全球裁员状况的数据表格,披露了当时的恶劣情况;书的后记当中也说明了这本书的成因及过程:2009年3月24日,刚刚从度假的欢娱气氛中回归到现实场景的世界500强中国区CEO张柳接到了公司的裁员通知——对她本人和她一手筹建的中国区销售渠道全面裁员。张柳全程参予了裁员宣导、补偿方案讨论、带领大家另谋新职的过程。她们当中的大多数已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同时还有房贷要偿还,失业导致了她们生活状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是在金融风暴中个人的诉求微弱得不堪一击,命运展示了它不可琢磨、难以对抗的一面,使梦想零落成了伤痛,追求期盼变成了失望的泪水,但这本书的弥足珍贵之处,是它让读者在昏暗中看到了光亮,在困境中生出了崛起的勇气和力量,在凌乱中整理出了冷静、果断的思维,重振信心,重拾智慧,重塑希望,重建崩溃了的精神家园。

《广州,朝九晚五》对职场做了一个全景扫描,可以说是一部标准的“职场行走指南”,女猎头的职场生存现状,人才需求单位的待遇和要求,白领阶层的情感危机,职场的优胜劣汰法则……凡此种种,在小说中都有独到的展现,通过猎头们的视角,透视了职场金领们职业光环后面的种种鲜为人知的秘密,总结出了由白领通往金领之路的奋斗秘笈。

(五)其倡导的生存法则具有“职场指南”功能

职场小说为了突出其实用性、参考性,都在显著的位置提炼出了“职场指南”类的语句,类似于从前大家熟悉的名言警句,与实用性的内容相得益彰。它们有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精华总结,有的是作者借人物之口表达的对职场真切感悟,有的是对打通职场关卡的点拨指引,例如,比较著名的职场小说《浮沉》中在每章后面都设置的“商战胜经”和“职场行走指南”就值得借鉴,如:“在职场中,比学历、背景及工作经验更加重要的,是品质和才干”;[13](P.22)“不管成与败,都要和老板站在同一阵线,共生共荣,这样他才会为你分担责任,分化职场的风险”[13](P.67);“销售不是战争,商场也不是战场。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而商场,是需要双赢的。在商场上,你没有敌人,也不需要消灭敌人,你要尊重对方,帮助对方获取利润,前提是,他必须和你合作;”[13](P.67)“有些事心知肚明即可,说出来味道就变了,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13](P.127)“不知道怎么走,就停下来,看看全局。当局者迷,不知道怎么走,说明你离棋盘太近了”;[13](P.160)“吃小亏占大便宜。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肯帮你办事,你的消息也最灵通。职场不比学校,考了第一,大家就都得佩服你。在社会上做事情,要通人情世故,要能体会别人的心理,切忌太自我、太自私,从不想别人的处境,也不想别人的感受,还心气特高,受不得半点委屈”;[13](P.204)“比起聪明,老板更喜欢有执行力的员工。做好上司交代给你的事,不是你操心的就不要多想。”[13](P.239)“局势未明之前,不要轻举妄动,以不变应万变,让对手先行,自己再后发制人。”[13](P.272)“既要学到本事,又要赚到钱,两者缺一不可。”[13](P.316)

再如《格子间女人》的目录当中也有一些足以指点迷津、催人奋进的句子,如:“职场中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我们只会找个角落,反省自己学艺不精”;“生活就是一个问题叠着一个问题,你总要学会去对付它们”;“没有任何人、任何环境能够毁灭你的光荣和梦想,除了你自己”。

职场小说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也会夹杂一些评论,每每有一语中的的效果,耐人寻味,“和上司要保持一致”,[14](P.26)“别搞不清楚谁是老大”;[14](P.44)职场小说中还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上下级的交流谈心、工作日记或总结等方式阐明了大量的职场经验,因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这些值得借鉴的职场生存法则不仅值得职场新人仔细琢磨,而且对那些在职场混迹多年的“老人儿”也具有开启思维的作用。

五、结语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群众文化发挥着扩大人际交往、规范社会行为、提高审美观念、传播有用信息、提供休闲娱乐等几个方面的作用,群众文化能够启迪和教育广大人民,增强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张力大,人体大脑追逐着资本市场竞相高速地运转着,身处变数极大的现代职场中,白领们的生活质量、状态、困境和无奈都打上了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也体现了这一群体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高校连年扩招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求职时激烈的竞争、难解的困惑、无助的迷茫让莘莘学子无所适从。职场际遇具有一定的共性,职场成功人士基于自身经历所创作的职场小说传授了大量珍贵实用的职场经验、独特见解,具有现身说法的功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职场小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非同以往的社会功能和史诗般的文化价值,阅读一本优秀的职场小说,既可以运用它的社会功能来解开许多职业迷团,又可以享受它的文学价值,从而获得心灵的滋养。

[1]王伯恭. 中国百科大辞典[Z].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1746.

[2]聂华林, 李莹华. 中国西部农村文化建设概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韩伟丹. 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EB/OL]. (2011-10-08).

http://xiaoshuo.radiotj.com/system/2011/10/08/000387793.shtml.

[4]杨澜携东方卫视职场新女性 全国寻找职场杜拉拉[EB/OL]. (2010-7-7).

http://www.tvyugao.com/content/708387f03eaa330d.

[5]胡钰. 一本书拉动10亿产值“杜拉拉”赚钱记[EB/OL]. (2010-08-13).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813/22568480387.shtml.

[6]黄一星. 《浮沉》前世今生:职场人气小说荧幕新生.

[7]刘佳. 职场书 靠作者品质抢占市场[EB/OL].(2012-06-04).

http://www.chuban.cc/ky/sw/201206/t20120604_113815.html.

[8]《输赢》销量惊人 商战小说异军突起[EB/OL]. (2007-07-10).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7/10/content_6354097.htm.

[9]马林诺夫斯基. 文化论[M]. 费孝通, 译. 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14.

[10]新书快讯. 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EB/OL]. (2011-10-1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9c7220100xk9q.html.

[11]林菁. 裁员的日子[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190.

[12]冀勇庆.柳传志爱读的书[J]. 招商周刊,2008,(14):73—73.

[13]崔曼莉. 浮沉(第一部)[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4]李可. 杜拉拉升职记[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Study on the social function of mass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business Novels

ZHAO Yun-jie

(The Library, Xuchang University , Xuchang 461000, China)

mass culture is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ist cultural China characteristics, has an important social function and cultural value. The modern workplace novel in China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system reform, initiated by the people of the working group and the promotion, has a deep foundation of the masses and social influence, is one of the typical culture of the masses. Successful people in the workplace experiences by the creation of the workplace novel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precious, imparting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summed up the unique insights with their employment, effect. In view of the mass culture, the social function of workplace novel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with its “authenticity” for people in the workplace, the workplace, the disclosure of common sense to build confidence in the workplace, to reveal the common workplace insider, close to reality, as the workplace workplace guidelines etc..

mass culture; workplace novels; social function

2014-03-09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2014年度调研课题《职场小说对高校就业指导的参照意义及应用策略研究》(SKL-2014-2207)。

赵云洁(1976— ),女,黑龙江伊春人,助理馆员,学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学研究。

I207.42

A

2095-7408(2015)03-0024-07

猜你喜欢

拉拉职场小说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拉拉真棒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刺刺拉拉的魔术贴
拉拉勾,吃糖豆
短耳兔拉拉
疯狂的职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