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对大学生村官的启示

2015-04-10刘冬梅

商洛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梁漱溟村官知识分子

王 越,刘冬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对大学生村官的启示

王 越,刘冬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阐述了知识分子在乡村改造中的实践与作用,大学生村官作为现代知识分子,扎根基层契合了该理论的思想内涵。基于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践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乡村建设理论中的知识分子与农村相结合的思想,认为大学生村官要真正融入农村,必须发挥自身主动性,与村民保持团结,结合当地情况开展工作,启发村民参与自治,从而彰显高素质人才的独特优势。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大学生村官

梁漱溟先生出生并生长于北京,后在20世纪30年代投身于中国乡村建设,真正实现了从大城市到农村的跨越,这种敢为人先、吃苦奋进的精神感染了当时一大批有志之士。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紧紧围绕农村发展问题,认为要改造当前农村使之过渡到现代工业化社会,必须靠现代教育途径来开辟社会全面进步的道路,要充分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和道德认知,立足乡村实际,团结广大农村群众,一起改造社会达到民族自救。梁漱溟不但强调从农村入手的重要性,更明确了知识分子的作用。类比当今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实践,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正契合了这一点,对当前新农村建设来说是一笔经验遗产,启发了大学生村官要与农村相融合,以服务农村为使命。本文正是从这个视角中寻找当代大学生村官的应有风貌。

1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之知识分子与农村相结合

梁漱溟先生认为农村问题的解决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出路,乡村建设的关键是乡村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乡村教育的组织原则就是乡农学校,教员是乡农学校的直接推动力,也就是“乡村建设者”,他们不仅仅承担乡村教书任务,更要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服务农村社会工作[3]。因此,教育是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途径,而教育不但是人与社会结合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的教育,更是知识分子与农村农民结合的教育[4]。

知识分子与农村相结合是梁漱溟关于乡村建设之教育途径的具体实践,是基于“农民自觉”“乡村自救”,解决农村的“精神破产”。当时的“精神破产”是指社会中之前有的习俗、道德伦理、信仰等遭到新思想的入侵,出现动摇,但是新的社会风气还没有树立,以致于很多村民处于苦闷迷惑中。农民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更失去了辨别力,不易面对生活,加之本身就文化水平低下,虽理性,但无头脑。所以乡农学校是为了解决乡村问题的,至于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靠向村里的人,但是单靠向村里的人自己解决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乡村问题,乡村人本身不能够解决,乡村人对于问题只能直觉得感觉到,而对于问题的来源,他不能了解认识。”[5]199所以,梁漱溟认为,农村问题的解决首先要靠农村人,还必须要靠“有知识、有眼光、有新的方法、新的技术(这些都是乡村人所没有的)的人与他合起来,方能解决问题”[5]199。这便是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很好地反映了梁漱溟这一思想,也正是他们当年知识分子建设乡村的再现。

梁漱溟提到:“知识分子是社会之‘宾’,而不是‘主’,中国社会真正的主人是广大的乡村居民。”“我们所要求的形势,不是我为主而他为宾,却是要做到他为主我为宾。就是我们要启发农民,渐渐农民力量起来为主。”[5]410于是他投入到改造乡村与发展乡村的事业中,随后吸引了一大批高学历有志之士奔赴山东邹平加入乡村建设。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村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不但是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播,做一个农村教育者的角色,更要做一个改造者的角色,去肩负起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而大学生村官无疑是这个使命的有力先行者。

2 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的现状与困境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村官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30万人,在岗21.2万人,覆盖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1]。“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国家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吸纳高素质人才到基层村组织工作,一方面是激励与缓解大学生就业,同时也是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目前,国内部分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村官在现实中的情况更多的是一些负面问题,他们大多很难融入当地农村,对自己的履职能力感到不适应,存在心理困境,并且外界对其存有一定偏见,造成他们的社会认同感低[2]。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就是投身乡村,为乡村服务,但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入职后,往往表现较为被动,在不熟悉农村的实际状况下盲目工作,甚至是无所作为,这对当地农村的发展是毫无作用的。目前,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尤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很多大学生村官职位形同虚设,使这一政策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当然这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乡村文化风气息息相关,而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缺少扎根农村工作的决心。目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很多毕业大学生一时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而正式招考又竞争极大(如公务员),大学生便把目光投向基层村官选聘考试,以此来给之后的就业搭建一个基础。这种心态造就了“村官”只是一个临时就业符号,很多大学生没有很好地了解工作性质,确立工作目标,懵懵懂懂地在基层“混日子”,缺乏工作的主动性。此外,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一到两年,或达到在基层服务期满的时间,就会迫不及待离开本地,凭借基层工作经验参加其他考试,难以融入自己的“村官”角色,没有服务农村的理想抱负与决心。

其二,与农村和农民存在隔阂。一般情况下,城市户籍大学生没有长期的农村生活经验,对农村缺乏天然的感情,对农村的乡土人情与实际生活不熟悉,又缺少亲力亲为的主动性,自然不能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农村的物质条件较差,社会交往圈狭小,缺少一定文化生活,大学生村官在心理上对农村生活很容易产生隔阂,加之远离父母,使大学生村官感到孤独、失落。在这种情况下,一时难以介入当地实际工作中,即使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也会难以下手,不会轻易去与人交流探讨,游离在村组织管理人员之外。

其三,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基层村组织希望大学生的到来,为他们带来资金、农技、信息、市场、社会网络等有用服务[6],但很多大学生上学期间缺乏社会实践,除了专业知识外,他们普遍感到能力不足,不敢大胆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去开展农村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大学生对自己知识能力的一种不自信的态度,会出现“学不致用”的情况,大学生村官要善于利用科学知识与自身能力去深入当地实际,敢为人先,要发掘自身工作的潜力,相信自己的工作是有一定价值的,在掌握实际问题后对症下药。

其四,基层村干部与村民的不配合。农村是“伦理本位”的乡土社会,传统思想使农民认为大学生村官是外来之人,观念上存在排外性,会把他们同客人一样欢迎,但在心理上又存有戒备。很多农民对村官的职责不是十分理解,认为只有年长者才有经验,对年轻人持惯有的轻视态度,这也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在当地的工作无法顺利展开,这与他们迫切地想依靠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改变现状的初衷相违背。另一方面,大部分村组织领导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班子配备不齐,大多是权威型领导,靠的是村民心理的认同,高素质大学生的到来会使他们感到额外的压力。

3 “知识分子与农村相结合”对大学生村官实践的启示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处于攻坚克难的深水区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改革不断推进,“三农”问题交错横生,农村从物质基础设施到农民思想观念都受到大的冲击,逐渐发生变化,这或多或少有梁漱溟论述的“精神破产”意味,如城镇化中农民的住房形式发生了改变,使得他们被迫“市民化”等。而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基层建设队伍人才之一,在这新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投身农村工作,是支持,不是破坏,是引导,不是强制,必须与乡村、与农民融为一体,用自己的头脑与才干指导农民进行生产,指引乡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当初,梁漱溟等高学历博士下乡,开展农村建设,为的是挽救中国的前途,而现今的大学生村官是国家利用高素质人才促进农村基层的发展,使大学生队伍对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一己之力。基于这一现实意义,可以从梁漱溟知识分子与农村结合思想里汲取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方法有益的启示。

3.1 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梁漱溟提到,中国近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乡村破坏史,面对国内国外的打压、天灾与人祸,农民无力承担这么多压力与问题,他们知识短浅,缺少头脑,知识分子作为乡村运动者势必要教大家如何来解决问题不可。梁漱溟论述了干事和教员的区别,肯定了教员的农村工作者地位,“这个时候,知识分子作为乡村工作的人,不能做干事,而应当是我教你干,你不会干我领着你干,这样就对了!教员应当是帮助他们干,教他去干,此与所谓干事者不同”[5]198。以乡农学校类比当今的农村基层组织,大学生村官在入职后要有一定的角色认同,要有大局意识,把自己学过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变成治理乡村的能力,了解我国农村当前的面貌与状况,尤其是要体现自身主动性,敢于带领村民去发现问题,意识到农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指导他们解决问题。如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可以与问题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沟通,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可以深入田间地头,告知村民实用的裁培技术等,总之要体恤农民、帮助农民,切身从整个农村发展与农民生活着手,贴近农民,从而贴近农村。

3.2 团结农民

乡村问题单靠有技术、有眼光的知识分子也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解决乡村问题的主力还在于农民本身,但“他们自己缺乏这样的一个自觉,看不出来他们的问题之解决……他们不知道任何一个问题,没有不是靠大家齐心合力的”[5]199。“现在我们要与他们合在一起,则想出办法或能合用也。我们不但帮助他们想办法,我们还要引发鼓舞激励他们的兴趣意志,如此则乡村可以活起来”[5]200,团结农民解决问题。要怎样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呢?梁漱溟认为要农民聚合起来才可以相互了解各自的问题。“在平常的时候,没有聚合的机会,有什么困难的问题,只是心里苦闷,各自在家里为难叹气”[5]200。而他们经常见面的话,就会将问题拿出来互相讨论,我们知识分子(乡村运动者)就要设法撮合他们合理解决问题。目前,我国基层村组织的公共事务多由村两委共同商讨,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无权干涉,他们面对的是权威型村治,或是能人村治,多样化的村民公共参与渠道和参与形式难以形成。大学生村官到村后,要自信自己的组织能力,利用不同于村委会议的其他方式使村民聚合起来,引导他们说出问题,促使讨论。在他们讨论遇到困难时,给予一定建议,给出自己的办法,这样共同协商便于找到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法。

3.3 立足当地实际情况

梁漱溟认为,乡村问题的解决固然须靠有眼光、有知识新方法的人,可是新的方法、新的知识,不经过一段切磋实践是没有用的。“我们虽有新方法、新方法,而新知识、新方法是外面来的,是很不切于乡村事实,所以很多用不上”[5]202,这样新方法就在上面空悬,而最实际的问题在百姓身上,在田间地头里。“许多事情不能办或办不好,都为上层知识分子所出的办法不切合实际,而乡村当地人又缺乏知识头脑,双方不接头,始终没办法;双方接头切磋,好办法才能产生。”[5]203所以,乡村建设者要做一个有心人,把两方面接头,把村民的意见、方法与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相结合,经过商量与糅合,再实际操作,然后才知晓这个问题的解决合不合理。大学生长期处于“象牙塔”里,不了解农村生产生活,一些大学生入村之前连韭菜和麦子都分辨不清楚[5]173。入村后应该多实地考察,勤观察,多询问,把自己对农村的生疏弥补回来,因为实际问题“在下边,在内里”。寻找有思想的农民交流,两方面互相真诚学习,以吸取他们的意见与办法为基础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4 启发村民参与自治

梁漱溟提到村民对于很多重要的事很是模糊、因循、迂腐、不知注意,这其中譬如有乡民大会,这是村庄自治的表现。乡村建设理论形成于20世纪,那时的农民已对农村自治大多表现为置之不理,而当今这个现象也在我国基层村组织中通过“宗族力量”或“熟人社会”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人们对于村委会的漠视,即使是参加民主选举,他们也会在宗族利益的趋使下选出心目中的“自家人”[7]。所以在乡村组织中,“自治要活讲,不能呆板地死讲,我们只能竭力启发地方人对于团体生活有力的参加,使之对于团体事情关心、考虑……”[5]212,自治是农民自己主动的参与,不是被动。每个村民都是团体中的一个人,村里的公共事务,有责任义务的都须参加,要认真去参与其中。目前,我国农村自治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与民主选取上,大学生村官在村组织中要有一个导向作用,可通过选宣传、培训等方式引导村民认识村民自治的含义。除此之外,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来提高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为他们的民主自治打下基础。要懂得尊重村干部与村里的长者,潜移默化地告知他们新观念、新科技,让他们看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与能力,共同商讨乡村发展。

4 结语

现今,农村主要面临的是农民的致富问题与精神思想问题,大学生村官首先要利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虚心为农户解决难题,把农村优势与市场资源结合起来,靠自己眼界广、信息灵、观念新的优势,带领农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农业生产[8];其次就是精神层面,大学生村官要在农村做好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工作,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村民了解依法治国与农村自治。具体可以经常组织乡村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促进乡风文明。无论是哪些具体措施,都体现着梁漱溟思想中知识分子的重要性,知识分子是农村连接内外、上下的桥梁,是农民“迂缓”思想的启蒙者。作为知识分子,终究是要解决农村问题的,现如今的大学生村官也就是要发挥自己对农村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当然,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是在20世纪特殊国情中产生的,面对今天中国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村官不光要与农村农民紧密结合,解决当地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在农村工作的实践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1]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关于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N].光明日报,2012-7-31.

[2]王红梅.大学生村官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江苏泰州华港镇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1):90-91.

[3]明张君.简述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及对当前农村教育的启示[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6-7.

[4]胥仕元.教育:梁漱溟乡村建设之途径[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3):46-52.

[5]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6]黄芳,雷越,张妍.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现状及思考[J].河南科技,2010(8):173.

[7]杨炼,肖卫东.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农村宗族与村民自治[J].理论观察,2015(2):86-87.

[8]张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山西省晋中市张庆乡的调查报告[J].北方经贸,2010(7):58-59.

(责任编辑:刘小燕)

Implications of Liang Shuming's Rural Construction Theory on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

WANG Yue,LIU Dong-mei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Shaanxi)

The practices and func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countryside reform were expounded in Liang Shu-ming's rural construction.As the modern intellectuals,the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 conformed to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theory as they rooted at the grass roots level.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practices in the rural areas,drew lessons from the rural construction theory abou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s with the rural ideas,for the purpose of integrating with the rural,it is believed that the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 must play their own initiative,unity with the villagers,carry out the work within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inspire the villagers'autonomy,so as to reveal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high quality talents.

Liang Shuming;rural construction theory;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

D422.6

A

1674-0033(2015)04-0088-04

10.13440/j.slxy.1674-0033.2015.04.023

2015-06-05

王越,女,陕西商州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梁漱溟村官知识分子
唱村官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梁漱溟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