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设计城市”的文化建设211工程

2015-04-10黄士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深圳市动漫深圳

黄士芳

(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31)

深圳:“设计城市”的文化建设211工程

黄士芳

(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31)

深圳提出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并提出推进“两城一都一基地”建设,这一策略可概括为“文化建设的211工程”,十年之后检视这一策略,可以发现当初的设计是有远见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

设计城市;文化立市;两城一都一基地;211工程

1 “设计城市”与“文化建设211工程”

说到“设计城市”,可能有的人不明白,这里笔者指的是深圳。因为深圳市是因改革开放而新建的城市,外界有“一夜城”的说法。为什么说深圳是“设计城市”,因为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策划出来的城市。歌曲《春天的故事》说得很明白:“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所以,深圳是个人为的城市。没有邓小平的宏伟设计,深圳现在可能还是宝安的县城小镇。

很有意义的是,深圳这个设计出来的城市,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意设计基因。十多年以前的深圳市,当经济城市刚刚开始转向寻求新的城市核心竞争力,开始重视软实力的时候,它就表现出非同凡响的想象力和宏大的文化设计。2004年3月,一个标志性的文化大事诞生,那就是深圳市召开了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工作会议,第一次响亮地向国内外宣明了深圳的宏大文化梦:实现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

“文化立市”!这个一直被人诟病为“文化沙漠”的城市居然有如此大胆的梦想,不是领导者的癔病吧!震惊!怀疑!甚至嘲笑!然而勿庸置疑的是,深圳按照自己设计的文化路径,朝着自己设计的文化梦想,以文化人少有的豪情,大胆地往前走。

也就在该次会议上,深圳提出了自己文化建设的“211工程”。当时市领导在讲话中特别提出在实施文化立市战略过程中,要重点推进“两城一都一基地”建设,并把它作为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四个支撑策略。“两城”指的是“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一都”指的是“设计之都”;“一基地”指的是“动漫基地”。参照国家推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的“211工程”计划,笔者也把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四个支撑策略概括为深圳文化建设的“211工程”。这个提法完全是笔者的创新概括,目前并没有正式的官方说法!“2”指“两城”,“1”指“一都”,“1”指“一基地”。从2004年提出推进这个“文化建设211工程”起至2014年正好是十年时间,回顾这十年深圳文化建设的历程,事实说明当初的设计是有远见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

2 “图书馆之城”建设

制定实施“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先后制订了《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规划》、《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11-2015)五年规划》。《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11-2015)五年规划》明确到2015年的建设目标是:丰富馆藏资源,优化文献资源结构,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015年应达到2530万册,人均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不低于2.3册,确保深圳常住人口人均购书额、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等指标位居国内前列;完善自助图书馆布局,根据基层公共文化需求布点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建立全市开放式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推进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实现市、区、街道和部分达标基层图书馆的统一服务和通借通还。这一目标的推进成效比较显著,截至2013年,深圳共建成公共图书馆633座,馆舍总面积为32.95万平方米,总藏量2865.65万册(件),比上年增长6.3%,人均藏量2.69册,共有212家图书馆实现“统一服务”。2013年全市公共图书馆全年进馆总人次2427.62万,外借总册次971.3万册。

研发应用现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深圳图书馆1990年成功开发ILAS图书馆管理软件(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该系统逐步在国内外推广应用,已有3000多家图书馆使用。2005年开发出dILAS图书馆管理软件系统(数字图书馆应用软件平台),应用数据库中间件、RFID、流媒体、语音合成、全文检索等现代技术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和内容,能够完成电子资源库的“一站式”检索。

研发使用“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2008年深圳自主研发运行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应用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等,实现了图书馆的便利、移动、自助、全天服务,使图书馆服务突破了传统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成为国际国内首创的全天候服务的新型图书馆。2009年10月,“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项目被文化部授予“文化创新奖”,并列入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截止2014年底,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全市范围已达220台。

开通“深圳文献港”。2008年,深圳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图书馆联合构建了“深圳文献港”,推进全市主要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实现了统一认证,统一揭示,统一检索,联合服务、协调采购。根据2013年印发的《深圳市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优化工作方案》,由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深圳图书馆联合创建的移动图书馆,以“深圳文献港”为基础,对各个图书馆的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文献进行了全面整合,实现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访问,为广大市民提供数字资源服务和图书馆综合服务。在利用新媒体提供服务方面,深圳图书馆除了购置触摸屏读报机、开展网上服务和手机短信服务,还开通了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

积极完善“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建设。2013年首次将高校图书馆纳入统一服务平台,市、区图书馆及其分馆共212家主要公共图书馆和200台自助图书馆实现一证通行、通借通还,该平台于2013年7月被授予“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因为有以上的图书馆建设基础,加上深圳对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视,所以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市“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

3 “钢琴之城”建设

制订了“钢琴之城”建设规划。该项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大培养和引进优秀钢琴演奏家的力度,提升深圳钢琴演奏整体水平;大力发展钢琴普及教育,形成水平较高、受众面较广的钢琴教育网络,提高深圳钢琴教育社会化程度;举办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打造具有深圳特色和国际影响的常设性钢琴赛事;建立全市青少年学习钢琴艺术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和推广本市优秀钢琴艺术人才;积极拓展与国内外钢琴演奏和学术交流渠道,每年邀请国内外名师和钢琴家来深演出和举办钢琴大师班。

创办国家级、国际性的钢琴艺术重大赛事。“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是经文化部批准的高级别、高规格,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国际钢琴赛事;是我国继“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和“上海国际青年钢琴比赛”之后,由国家正式批准的第三个国际级的重大钢琴比赛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比赛。首届比赛于2006年10月18日至28日在深圳成功举办。来自12个国家及地区的选手,经过6场初赛、4场复赛、2场决赛,中国的左章、乌克兰的金.玛莉亚双姝夺魁;第二名空缺;中国的沈文裕、元杰、侯淼和韩国的李千浩顺序排列第三至第六名。2014年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 10个国家和地区的45名优秀选手入围决赛,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打造了一批立足深圳、走向全国,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特色钢琴赛事。2011年7月,首届深圳钢琴公开赛创办。来自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的600多名选手参加了比赛,200余名选手进入决赛并获得了各个组别的奖项,其中有星海音乐学院与深圳艺术学校的专业学生,更多的是业余钢琴学子。目前深圳钢琴公开赛已举办了四届。

深圳青少年参加钢琴大赛屡获大奖。2004年之后,深圳先后涌现了潘林子、古静丹、薛啸秋、徐起、杜天齐等一批获得国际奖项的青少年钢琴家。仅2008年深圳艺术学校但昭义教授的学生徐起半年内4次在重要比赛上获奖,包括乌克兰克莱涅夫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第一名。据统计,仅深圳市艺术学校学生自2004年—2011年底在国际级钢琴比赛中,共获得各种奖项129人次

钢琴艺术活动丰富多彩。2004年8月22日,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而举办的“时代强音——200台钢琴广场音乐会”在深圳市民中心成功举行。由刘诗昆、孔祥东、左章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领衔演奏,200名参与者共演奏了《春天的故事》、《蓝色多瑙河》、《走进新时代》等10部国内外经典作品,用创新构思、全新形式、深刻感情,表达了深圳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厚爱。这场由200名参与者共同演奏的音乐会于2005年6月被英国吉尼斯总部确认为“最大型的钢琴合奏会”,这是深圳市大型文化活动首次创下世界吉尼斯纪录。

开展钢琴音乐艺术普及推广活动。“美丽星期天”就是深圳市宣传文化部门策划推出的在深圳音乐厅举办公益文化艺术品牌活动,除了邀请国际顶尖的钢琴家演奏外,青少年、华人钢琴家的演出也很受欢迎。福田区在推进“钢琴之城”的基础上,发挥区内资源优势,提出打造深圳市的“钢琴之区”目标。一方面是创设特色钢琴比赛活动。2006年创办了中国(深圳)双钢琴四手联弹表演赛。每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另一方面是推广钢琴艺术服务,让辖区市民认识钢琴艺术的魅力,从2005年开始,在社区文化广场每月举办2次“钢琴之夜”活动,每期突出一个主题,内容钢琴知识讲座、解读钢琴名曲、现场钢琴音乐演奏,还采取上下互动的方式让现场群众参与演奏。

“钢琴之城”建设基础逐步夯实。据统计,至2012年底,深圳市全市拥有钢琴量超过28.5万台,其中家庭钢琴拥有量为27万台;钢琴学习培训人数持续性增长,业余在学琴童超过16万人次;钢琴考级人数急剧增加,2003—2012年钢琴业余考级人数呈现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累计达到八万多人次。

4 “设计之都”建设

2008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市为“设计之都”荣誉称号,并批准深圳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这是中国城市中第一个获得“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而这离提出建设“设计之都”的设想不过五年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用“设计之都”的称号为深圳这个城市正了名,同时也使深圳因为“设计之都”而成为真正的“设计城市”。“设计之都”称号的获得还使深圳获得了“设计名城”的符号,使其在走向世界的交流与传播中能够获得自己的话语权!设计话语权,意义不仅仅在于城市价值的提升,也在于城市设计人的身份的确认以及作品价值的认可推广。

“设计之都”称号获得后,深圳市在政策层面开始加大力度推进与设计有关的产业发展。2009年12月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强化的提升"设计之都"的城市品牌、企业品牌和设计品牌,广泛深入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合作,形成创意领先、融合示范、特色鲜明、人才集聚、配套齐全、政策完备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格局。

2011年深圳市政府把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制定实施《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政策,其中创意设计业列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支持产业之一 ,规划的重点方向是发展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城市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广告创意与设计、品牌策划与营销等行业。2012年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增强设计创新能力,培育高端设计人才,全面提升深圳工业设计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将深圳打造成带动全省、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工业设计业集聚城市。

深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设计之都”推进办公室和深圳市创意文化中心具体负责“设计之都”品牌推广以及全市创意设计业的协调促进。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还确定每年的12月7日为创意设计日,成为国内第一个设立创意设计日的城市,要求在这期间举办相关的创意活动。深圳市政府还专门设立了“深圳市创意产业展示推广平台”,并由深圳市创意文化中心制定了《深圳市创意产业展示推广平台管理办法》,认定具有专门的服务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公共机构、社会组织、创意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

从2005年起深圳市每年在十二月举办为一个月的“创意十二月”系列活动,至2014年已连续举办了十届系列活动。2014年第十届“创意十二月”系列活动总体活动数量为151项,其中重点项目为30项,涵盖创意设计、工艺美术、文艺表演等九大类别。2012年起,活动组委会启动开展深圳创意影响力评选活动,推荐评选出年度创意人物、年度创意品牌和年度创意活动,以此促进整个城市的创意氛围,鼓励创意企业和设计师的发展成长。

举办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深圳大会。作为全球创意界的权威交流平台,创意城市网络大会自2008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深圳国际大会是创意城市网络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三届、也是首次在亚洲举办的全体会议。2010年12月7日来自17个国家23个城市的网络代表、全球创意领域的学者专家和知名人士近500人齐聚深圳,大会主题是“新技术、新媒体与创意城市合作”,各个城市代表围绕大会设定的设计、文学、音乐、电影、美食、民间艺术和媒体艺术7个创意产业门类的议题展开讨论。

创设评选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是一个为奖励来自创意城市的有成就、有潜力的年轻设计师而设置的奖项,旨在嘉奖在以下方面做出贡献的年轻设计师。201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决定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设计新锐奖永久地落户深圳。首届评选的主题是:复苏:设计的力量。2013年6月正式在全球发布征集公告,各个创意城市尤其是设计之都纷纷响应。最后由7位世界著名设计师组成的终审团从中评出了14位新锐设计师和3个最佳提名机构。2014年3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2013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举行了颁奖大会,并举行设计作品展览。

5 “动漫基地”建设

深圳的动漫产业起步比较早,最初是与香港合作,为香港企业加工制作产品。成立于1985年的翡翠动画设计公司是深圳最早的动漫企业,主要业务是代加工,还不具备原创能力。随后太平洋、彩菱、朝日等港资和外资企业相继落户深圳,但业务还是从事国外动漫加工制作。《狮子王》、《人猿泰山》、《小熊维尼》等享誉全球的动画片都留有深圳动漫制作的印记。1990年代中期,深圳动漫逐渐由加工向原创转型。中国第一部最长的动画系列片《小糊涂神》就是深圳动漫企业与央视合作的原创作品。此后与央视合作了《小鲤鱼历险记》、《小虎还乡》等多部原创动画片。2004年7月,由深圳市光彩事业文化传播公司动画基地出品的《一万一绝对拯救》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这部动画片从文本、故事、动画及最后的配音等全部工序都由深圳原创完成,可以说是深圳市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原创动画作品。

自提出建设“动漫基地”的目标后,深圳的动漫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首先是政府对整个产业扶持力度加大。2005年,深圳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扶持国产原创作品生产,实施“城市动漫游戏形象标识工程”,对动漫作品的播放和技术平台等进行补贴奖励。2011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明确动漫游戏产业为重点扶持产业之一,提出要重点促进原创动漫游戏产品的创作和研发、建立动漫游戏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动漫游戏内容开发的衍生产品和服务等措施。

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授予深圳市怡景动漫产业基地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至2013年该基地共有68家企业入驻,其中12家企业属于文化部、商务部认定的“国家动漫企业”,3家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40家被深圳市认定为“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基地建立了“国家动漫影视数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成为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分会场,服务效益非常突出。2013年基地生产了17部原创动画电影、动画片和动画形象和衍生品,时长达到20774分钟,通过版权交易、产品授权等方式,出口到日本、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新加坡、巴西、南非以及香港、台湾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创汇收入9800万元。深圳动漫城、华夏动漫创意产业园等以动漫产业集聚为核心的园区也先后成立。

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共促动漫原创企业的品牌发展。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旗下的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先后推出《海螺湾》、《十二生肖总动员》、《小鸡不好惹》、《熊出没》等原创动画,动画剧场《方特大世界》在广东卫视、嘉佳卡通等多家电视频播映,创造了“方特卡通”原创动漫的系列产品。其中《熊出没》已成为全国知名动画品牌,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动画片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中国动画片“美猴奖”。华强动漫产品还出口到美国、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登陆尼克、迪斯尼儿童频道等国际主流媒体播出。

环球数码媒体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是3D数字影视动画的制作、发行、培训及特种电影制作。国内首部三维立体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即由该公司创作。2013年上演的三维动画电影《潜艇总动员3D彩虹宝藏》以六一2700万元的单日票房收入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单日票房最高纪录。

2009年深圳还创办了“深圳动漫节”,吸引动漫企业参展交易、开展动漫研制人员交流,促进观众了解动漫,建立了动漫交易交流的常设会展平台。至2014年,深圳动漫节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影响越来越大。

[1]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文立市内部参阅读材料[Z].深圳:2004.3.

[2]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工作会议内部参阅读材料[Z].深圳:2004.3.

[3]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办公室.2013年深圳市文体旅游基本情况[Z].深圳:2013.3.

[4]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深圳市建设“设计之都”调研报告[Z].深圳,2011.12.

[5]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推进办公室.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的理念与实践[M].深圳:出版社,2006.6(1).

[6]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钢琴之城”建设调研报告[Z].深圳:2012.12.

[7]彭立勋主编.深圳文化蓝皮书2013[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4(1).

211 Project in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Shenzhen as a City of Design

HUANG Shifang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of Shenzhen Special Zone,Shenzhen Guangdong 518031)

Ten years ago Shenzhen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ulture-based city and building work of" two cities,one capital and one base",which was called ‘211 Project in cultural development’.Reviewing the strategy,we are now pleased to find it is far-sighted and considerably fruitful.

city of design;the strategy of culture-based city;two cities,one capital and one base;211 Project in cultural development

G127

A

1672-6332(2015)02-0007-05

【责任编辑: 夏晋祥】

2015-05-15

黄士芳(1966-),男(汉),江西全南人,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特区文化、文化产业、文化政策。E-mail:709827968@qq.com

猜你喜欢

深圳市动漫深圳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