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当代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模式探索

2015-04-10鲁科颖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受众

鲁科颖(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相比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的媒体来说,新媒体被人们称作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信息网络化时代的特定产物,它是媒体的一种新形态。随着人们在生活中对于网络的需求与渴望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其功能的全面化发展,新媒体大有取代传统四大媒体的趋势。

一、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环境是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下的一种新兴的新型媒体环境。它依托于新的网络与视频传播技术,媒介就是互联网。在新媒体技术环境的支持下,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各种类型的信息得以传播。它能够传播四大传统媒体所能传播的一切信息,同时也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地方,那就是它会利用互联网的特点,使其媒体的受众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对信息随时随地浏览和查阅。可以说,是新媒体的产生才引领人们走向了真正的“微时代”。

二、微电影

(一)微时代

微时代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统称,它主要是针对于媒体意识形态的传播。由于现代社会的科技信息高度化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高速高压,微时代才得以到来。用短小精炼的文字、声音、影像甚至一个符号就能传播信息就是新媒体环境下微时代所带给人们的创造力和冲击力,这与目前消化信息时间非常有限的社会发展节奏和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相得益彰。用相当有限的信息内容就可以表达异常丰富的内涵,这要求信息生产者能够提供具有高黏度、高概括性、大冲击力的信息内容。在微时代中衍生的所有传播形式都应该具备这个特点,微电影也不例外。

(二)微电影的定义

微电影(micro film)就是微型电影。微电影通常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是具有全程策划,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拥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电影短片。它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微”,影片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等。微电影的题材范围广泛,可以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小到生活幽默,大到公益教育,许多微电影题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给观众的生活以启示。

(三)微电影的特点

微电影其实也是传统电影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只是在传播媒介、传播方式、受众群体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与传统电影形式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这一个“微”字。

1、微电影在时长上通常为30秒以上到10分钟以内,最长不会超过30分钟。其实,在微电影的拍摄制作时长上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能够在电影情节中完整简练地表达出作者想要描述的故事情节和所要展示的意图和内涵即可。微电影的短小也是迎合了现代社会人们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为最初的微电影制作成本较低缺少宣传和推广,人们在闲暇之余浏览网络并没有太多的耐心和时间来观赏一部不曾了解的影片,所以微电影就契合了当今社会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和人们浮躁的心理,形成了一种新的电影文化消费产品,其快餐式的传播理念受大众所青睐。

2、微电影内容短所以制作周期也很短。许多作品都可以在一个月甚至几天内完成。这也是其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区别之一,不需要过多的拍摄和后期制作时间,而且微电影对于拍摄设备和拍摄手法的要求不高,所以只有一部手机也可以完成微电影的拍摄。

3、微电影的投资很小是它能够迅速风靡国内的一大优势。和传统电影高成本的投资相比,微电影的投资可以从几百元到几十万不等。所以,许多人尝试拍摄微电影,敢于挑战新题材、新创意、新技术和新理念而不用担心和承受投资成本所带来的压力,这也是微电影为何如此高人气的原因之一。

4、微电影具有很高的参与度。由于微电影拍摄的要求不高,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微电影拍摄过程中的拍摄者、演员、摄影师、导演。这激发了一般人对于电影拍摄的兴趣和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推动了电影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因为在民间拍摄的一些微电影作品中,不乏优秀的创意、精湛的演技和熟练的拍摄手法,给人一种“高手出于民间”的感觉。所以说,微电影的低门槛可以促进全民对于电影本身各个方面的了解和参与热情,对于国产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5、微电影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现在新媒体已经是人们作为关注和使用率相对最高的媒体平台之一,所以微电影的出现能够传播和带动其它网络化产品的宣传与推广,例如广告。目前,借助微电影视频来进行广告宣传的营销手段十分常见,所以微电影的强大传播能力为广告界带来了新的媒介,这也是商业与网络的一次有效的融合。

(四)微电影的发展历程

与其说微电影是新媒体环境下对于传统电影形式的一种创新,不如说微电影是对电影艺术最原始形态的一次致敬与回归。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的《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全片长度仅为3分钟,可以说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微”电影。06年,一名叫做胡戈的自由职业者通过重新剪辑编排电影《无极》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法治栏目《中国法治报道》的片段,制作了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此短片中的对白经过了重新改编,风格偏向无厘头,片段分接滑稽搞笑,并穿插另类广告,虽然只有20分钟却赢来了上千万次的点击量和转载量,甚至其风头盖过了票房火热的《无极》。虽然在2006年,并没有“微电影”这个词汇和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后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也被许多网络人士认为这就是“微电影”的雏形,它为网络视频创作以及电视广告带来了极大的启发。2010年,由凯迪拉克投资,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就是这样一部广告短片,它也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步广告“微电影”,是微电影中的一部大制作。

在《一触即发》以后,中国电影界真正诞生了“微电影”这一名词。2010年11月,筷子兄弟的微电影《老男孩》席卷了整个中国网络,带来了超过5000万次的点击量。这部以青春怀旧为题材的微电影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微电影。在2011年这个微电影时代的历史元年,大量微电影作品涌现于网络,例如《微博有鬼》中的三部单体作品《@谁谁》、《私信》、《目击者》都实现了点击率过亿的佳绩,成为了中国微电影史上点击率最高的作品。

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基本可以把中国微电影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在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的萌芽期。在这个阶段,微电影还并没有确立概念,只有一些由兴趣而发的视频制作爱好者通过简单的剪辑手段,将一些或自己拍摄或取自于各种影片的片段根据自己的创意改编成短片,上传到网络上以赚取人气,例如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及一些无名作品。由于在这个阶段智能化的移动终端还并不发达,人们只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传递想法,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类单体作品的传播效率和普及热度。第二阶段就是2008年到2010年期间的探索期,一些广告商通过制作带有剧情的,制作精良的广告影片来进行商品的宣传。这类广告作品因为在剧情和制作手段上的优势,所以能够通过网络来吸引更多网民的观看和转载,达到宣传目的。这类作品宣传力度大,投入成本高,可以看做是广告片的一种进化。第三阶段就是2010年至今的成熟期,从2011年中国微电影元年开始,由大大小小制作方制作的微电影作品层出不穷。尤其是中国电影集团和优酷网共同推出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项目,其中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就是此项目工程中优秀的微电影作品之一。由于微电影有着高参与性、成本低、广告可灵活植入等特点,此阶段的微电影制作引来了全国各地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甚至私人制作团队的竞相开发,许多人都看好了这片巨大的市场和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微电影真正的成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一种全新的媒体文化经营模式。不仅是广告媒体公司以微电影的手段进行宣传,即使一些酒店也通过微电影这种形式来进行自身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例如在2010年底,一家名为桔子酒店的商家就对正在热映的《让子弹飞》进行了适当的改编,推出了一部时长4分51秒的《让火车叫》,通过网络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点击量超过50万次,桔子酒店一夜间声名鹊起。

三、微电影的发展模式

微电影在短短数年内就能够进入发展的繁荣期,与其制作的低门槛和受众草根化的定位是分不开的。如今在中国娱乐界,无论是各种选秀秀场还是电影电视作品,平民化一直是主流趋势。微电影生于草根阶级,受商业及媒体的捧红,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并没有改变其本质,如果说唯一有所改变的就是微电影的商业化,传媒公司通过微电影这种电影艺术作为主体,进行传播、广告和品牌形象的拓展,以此推动微电影的发展。

(一)通过互动传播的模式促进微电影的发展

新媒体的诞生,其最大的进步就是增进了与受众的互动性。微电影正是借助了这一特色促进了观众与微电影之间的互动。所谓互动传播就是传者通过某种媒介方式对受者进行影响,与此同时,受者会积极反馈意见并参与到传者所传播的内容中,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效果。微电影的互动传播不同于传统电影的传播形式,它是通过新媒体例如手机,电脑等媒介进行传播的,但是传播的主体一般来自于具备电影制作经验的专业团队。随着微电影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一些明星和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拍摄,这有助于提高微电影的作品质量和受关注程度。另外,互动传播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在传播过程中注重分析受众群体的兴趣取向。《泡芙小姐》就是一部这样的网络微电影系列剧,在这部微系列网络剧中,泡芙小姐的故事总是能够借助一件事情来探讨当今社会下热议的话题,并且其题材新颖且丰富,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善于调动观众的好奇心理,并且它具备微电影的最大特点——短小。每集15分钟的故事长度,符合现在人们生活方式碎片化的社会形态。

(二)广告微电影的发展模式

实际上,微电影被运用于广告宣传并不稀奇,虽然它是一种电影艺术形式,但是它篇幅简短、叙事能力强的特色恰好适合广告宣传。微电影本身就是互联网视频营销与社会化媒体营销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微电影近些年来的蹿红,各类企业也意识到了微电影作为一种视频传播媒体的重要性。广告用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表现手法,为受众提供一种类似电影的美感享受,可以达到将广告内容以及企业文化深植与受众内心的作用。用微电影的表现手段制作广告不但不会使受众抵触和反感,反而会让受众享受于其中。这种将微电影技术融于广告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国外的广告片中非常常见,而且所占比重很大,使得观众在欣赏电视广告时也不会显得枯燥。而对广告公司来说,微电影的投资少、周期短、艺术效果强,同时借助微电影目前火热的势头,利用微电影表现手段进行广告的拍摄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广告公司一种全新的营销手段。

(三)通过微电影进行品牌形象拓展的发展模式

通过微电影来突出品牌内涵与品牌形象的拓展一直是传媒企业希望实现的目标。由于人们每天都要接受和消化来自四面八方各种渠道的大量信息,如何通过微电影有限的时间抓住受众的视线就是微电影作品脱颖而出的关键。所以微电影作品一定要在艺术性上充分展现其想要表达的内涵并且具备独特的创意,具备了优秀的创意,微电影才有相当的可视性,而这也是能够突出作品品牌内涵的好机会。目前的一些微电影作品过分商业化却忽视了最初的初衷——生活片段的采集和艺术内涵的表现,所以就像文中开头所说的那样,一部成功的微电影作品应该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要注重艺术价值。

四、总结

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微电影的发展正在走向成熟,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被逐渐改变着。人们开始习惯利用闲暇的碎片时间来欣赏一部微电影,通过微电影形式的广告来了解一个品牌并触动自己的购买欲望。这就是微电影对于现代人的改变。它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价值取向。微电影的出现是商业与艺术的一次完美的结合。但是,微电影毕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应该始终保有和坚持自身对于艺术的追求,才能在其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 李哿.中国当代微电影研究[D].河北大学,2013.

[2] 艾雯.中国微电影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河南大学,2013.

[3] 刘思佳.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互动传播[J].今传媒(学术版),2013(12).

[4] 李玥.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发展趋势研究[J].世纪桥,2014(9).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