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牺牲”

2015-04-09

南方周末 2015-04-09
关键词:拉纳米特罪行

世人知晓南京大屠杀这桩二战中最可怕的战争罪行,一个主要渠道,就是1930年代奔赴中国采访幸存者的日本记者在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发表的报道。

——英国史学家拉纳·米特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王尔山

“对西方人来说,二战中的中国是最后一个没有被讲述的伟大故事。”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说,这是他写《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这本书的原因。二战中德国的情况,日本在亚太甚至俄罗斯的情况,西方人了解很多,但中国在二战中的故事,拉纳·米特认为在西方就没有“真正被讲述过”。

牛津大学现代中国政治与历史学教授、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被称为西方新一代中国抗战史研究权威。他在英国长大,英国人怎样跟纳粹德国斗争,不列颠空战中英国飞行员如何战斗迫使德国放弃入侵,从小就听到很多。但别的国家在战争里做了什么,他印象中很少听到。

关于中国抗战,近年来新的史料不断在中国国内及国际上浮现,米特也开始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写作。2013年,他完成了《中日战争1937-1945:为生存而战(China's War with Japan,1937-1945: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正是“中国崛起”的时代,这本书受到了格外的瞩目。英国《卫报》的书评这样开篇:“现代中国的超级力量究竟从何而来?就在75年之前,中国还是分裂的、赤贫的,在经济上受剥削,跟野心勃勃的帝国主义日本打着仗。”2014年6月,此书中译本在内地出版,更名《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曼彻斯特大学东亚历史专业讲师阿伦·穆尔参与过米特的这一课题研究。他认为有三本重要的著作先于米特的这本书,讲述了中国的抗战:1984年易劳逸的《毁灭的种子》、2003年方德万的《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2010年戴安娜·拉里的《战争中的中国人民》。不过它们都着眼于中国本土的抗战讲述。

从书名就能看出,拉纳·米特有点为中国抱不平的意思:中国在二战里是你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盟友,可是战争结束后你们很快把它忘记了。他认为自己的书对中国读者来说可能也很有意思。“中国人越来越清楚这是一场抵抗日本入侵的战争,以及日本挥师中国是多么可怕,比如南京大屠杀、重庆大空袭,”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但我不知道中国人是否了解,中国这场战争具有怎样的国际意义。中国参战、抵抗日本、抗战到底,这对美国人、英国人甚至苏联人是多么重要。”

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牺牲

南方周末:中国这个盟友为什么会被遗忘?

拉纳·米特:中国的二战故事从西方历史消失,很大程度要归咎于冷战。这本书的标题就是要带给美国读者一个信息:就在70年前,也不算很久,中美两国曾经联手对抗一个敌人,但这段历史从战争一结束就被遗忘了。为什么?

我们要记得,二战结束没多久,中美两国就从抵抗日本的盟友变成朝鲜战争的作战对手。中美学者不再交流,政治家不会居中斡旋,美国的历史学者根本没有办法来中国,亲眼看看有关史料,中国的历史学者也不能访问美国,看看美国的图书馆里有什么材料。结果,关于中国、美国、英国在二战期间如何并肩作战这一题目的写作,可以说根本就没开始过。

这跟欧洲的情况大不相同。在欧洲,法国和德国从战时最不共戴天的敌人变成了战后的朋友,两国历史学者紧密合作。而中国和西方历史学者要到最近几年才开始一起研究这段历史。

南方周末:能否举例说说你的研究有哪些新发现?

拉纳·米特:比如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开了蒋介石日记,让我们得以了解,在中国即将跟日本爆发战争的那段可怕日子,他是怎么想的。蒋介石早就预料到,中日战争要持续很长时间,并且从一开始他就很清楚,如果得不到国际援助,他就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他也知道,如果不对日本开战,那么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沦为日本殖民地。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抉择:两个选择都不好,但他不得不从中选一个。

1938年国民政府为顶住日本南下而炸毁黄河花园口大堤,导致自己的人民受灾,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意识到那是个多么糟糕的决定,给他们留下了隐患,不容易把人民团结起来支持自己。

我们还从更多的中国档案看到老百姓的故事,由此开始了解,当男人女人都被动员起来,参与到这场可怕的战争,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南方周末:抗日战争对中美、中日关系以及这三个国家的影响是怎样的?

拉纳·米特:现在中美关系存在的一些紧张状况,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当时中国坚持抗战,却发现可以从美国得到的援助少得可怜。蒋介石非常明确地指出,他希望美国参战,站在自己这边。英国也有非常近似的表达,温斯顿·丘吉尔首相相当认同美国应该参战的看法。但最终,还是要等上漫长的四年孤军奋战,到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这才宣布参战。

即使美国参战,中美关系密切,也还是问题重重。因为中国和其他盟友一样,对这场战争应该怎么打,对事情的轻重缓急,有自己的看法。对中国人来说,当务之急当然是打败日本人。盟军领导人的观点,首先要确保欧洲得到解放,当时纳粹力量如此猖獗,必须全力予以击溃。美国还在进行太平洋战役,要一个岛一个岛地收复被日本人占领的领土。在这个大背景下,确保中国坚持抗战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在本土拖住了最多时超过75万的日本军队,而且国际社会的成本很低,也没有把美国卷进战事。另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说服斯大林的苏联参战,开辟第二战场,在欧洲境内击败纳粹。

这就导致双方关系恶化。中国是首先遭到进攻的国家,开战时间比其他同盟国都长,正在耗尽本来就比很多国家更稀缺的资源;他们本身的实力还比不上苏联或不列颠帝国,因此理应得到更多的帮助。问题是(同盟国)资源和军队都有限,英美和中国这两方面的诉求不可能同时满足。

让世界看到中国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做出的贡献和牺牲,这很重要;另一方面,当时打的是一场全球战争,中国是这个故事的一部分,不是唯一。每个观点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区别就在你身处哪个国家。

罗斯福总统1945年4月去世,差几个月没等到二战结束。他的继任者哈里·杜鲁门必须应对中国一个更大的危机:情况已经很清楚,蒋介石的国民党和毛泽东的共产党必将决一死战。美国为蒋介石提供了一些支援,派去了美国军队最受尊敬的人物——乔治·马歇尔将军在双方之间斡旋,但这来得太晚而且做得太少,双方依然要打,毫无妥协余地。到了1949年,当毛泽东的共产党取得胜利,蒋介石逃往台湾,中美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就结束了,几乎25年没有交往。

战后的亚洲没有任何协议

南方周末:这场战争又是如何影响日本与亚洲其他各国的关系呢?

拉纳·米特:对亚洲而言,战争虽然在1945年结束了,事情却没有就此了结。在北美和西欧,战争的遗产依旧被牢记,却不会成为当代政治的一部分。

在欧洲,雅尔塔有过一个协议,斯大林与丘吉尔、罗斯福将欧洲分成两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治而非道德的决定。这样的协议没有在亚洲出现过,因为大家没料到战争结束得这样快,还以为要持续到1946年甚至1947年。

原子弹爆炸以及苏联威胁进攻促成了战争的突然结束,之后中国内战开始。刚刚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现在自己打起来了。结果,在亚洲就没有签署过任何得到各方认同的条约。旧金山和约和台北和约均由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参与。这就是说,战后亚洲怎么办、怎么解决遗留问题,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这跟日本在本地区的历史有关。不同的人对日本占领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人的记忆到现在依然非常骇人:南京大屠杀、重庆大空袭、细菌战……所有可怕的战争罪行;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日本在很多方面都留下了非常恐怖的记忆。但在亚洲其他地区就未必。比如在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苏巴斯·钱德拉·鲍斯与日本携手抵抗英国,在二战期间没有站在盟军这边,因为当时的印度,首要任务是抵抗英国。直到现在,加尔各答机场还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菲律宾、印尼或缅甸,对日本的占领也不像在中国那么充满敌意。亚洲没有一个一致的日本记忆,跟欧洲情况不同,欧洲各国一致反对纳粹德国。

南方周末:你对美国的影响怎么看?有人认为美国对东京审判的干预,为今天的局势留下了一些问题。

拉纳·米特:近年来,有很多关于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研究,他参与了东京战争罪行审判。要记住,中国当时与美国、英国等各大国一道,参与了这场审判。其他国家对东京战争罪行的定罪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但在战后出现的问题是,日本只部分认同归到自己头上的战争记录。

日本自身并不是只有单一声音。例如世人知晓南京大屠杀这桩二战中最可怕的战争罪行,一个主要渠道,就是1930年代奔赴中国采访幸存者的日本记者在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发表的报道。这是日本人在揭露日本战争罪行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即使在今天的日本,依然有许多记者、教师、教授、政治家、教育者全面承认日本的战争罪行,认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此开脱。但也有政治右翼人士试图最小化日本战争罪行的影响,有人干脆否认,有人不否认,却争辩说从某种角度看这些罪行跟其他地方的案例没什么不同,这就给承认当时犯下的战争罪行造成了阻碍。

应该承认,争论在日本本土也是非常激烈的。如果日本要跟自己的历史达成和解,这个问题就要继续讨论,这一争论也要持续下去。

“今天的中美关系, 可以追溯到战争年代”

南方周末:在中美日关系问题上,有一种意见认为,战后美国急于帮助日本重建,目的之一是把日本作为屏障。

拉纳·米特:美国固然是把日本当做工事,可以帮助他们抵御来自亚洲大陆的共产主义阵营扩张。实际上当时要抵御的不仅仅是中国,还有越南等国。另一方面,在共产主义阵营,这些国家也没打算要跟美国探讨建立真正的外交关系。他们把美国视为帝国主义老巢。我觉得,双方未能认真了解对方,是导致亚洲地区陷入冷战、几十年不交流的原因之一。

南方周末:从中国读者的角度看,还有哪些事情值得注意,有助于彼此了解以及两国关系改善?

拉纳·米特:我觉得单单告诉日本,说他们还没有承认自己的战争罪行,是没有用的。日本可以反驳,指出过去已经有多位日本首相先后为战争罪行道歉,也有许多人全面承认过日本这段可怕的往事。

我认为中国公众应该在日本公众当中结交朋友,帮助他们展现完整的真相。设想如果是日本人自己站出来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在中国做过可怕的事情……然后寻求与中国达成和解,和平共处,这么做将显得更有力。

南方周末:你希望你的这本书可以怎样有助于中日关系和中美关系?

拉纳·米特:我非常希望,美国读者会发现,今天中美关系的一些紧张状况,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战争年代。他们有必要认识到,中国在战争年代为打败日本做出的贡献,从未在西方得到全面的承认。

超过1400万中国老百姓被杀害,8000万到1亿的人民在自己的国家成为难民,以及中国军队在本土牵制了多达75万日本军队,使他们不能入侵苏联或印度,也不能在太平洋作战。

承认这段历史有助于促成中美进行更加坦诚的对话,双方要认识到,他们在太平洋都有一席之地,谁也不能把对方排除出去。相反,他们应该找到一种现代关系,能够适应21世纪。研究历史的意义就在于找出过去发生问题的根源所在,以及今天可以怎么避免重蹈覆辙。

猜你喜欢

拉纳米特罪行
氟雷拉纳在小动物临床的应用
马约拉纳任意子首次在超导块体材料中被发现
米特与地图精灵
夫妻同心一起“疯”,一叶孤舟开启“冒险”STYLE
东窗事发
瓜拉纳
浅谈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
土耳其地下城保卫战
↓未来交通——斯拉米特(印度尼西亚)
多彩的拉纳·塔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