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5-04-09王太立辽宁省鞍山市第十七中学114041

学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同类项位线公理

王太立 (辽宁省鞍山市第十七中学 114041)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王太立
(辽宁省鞍山市第十七中学 114041)

数学阅读题是近年来中考的新题型,重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日积月累,教师应在学生情感接收范围内进行恰当引导,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共同提升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 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题 学会 会学

近几年,各地数学考题中不断出现阅读理解题,这类题型能较好地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解决数学问题的猜想与探索过程,要求学生正确掌握命题,对其本质做描述性的回答或进行判断概括及迁移发展。学生在解这类题时丢分现象比较严重,普遍出现“题没看清”“理解错了”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太弱。在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现代教育着眼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那样:“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也积极尝试、大胆改革,下面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一、通过预习、做笔记形成阅读能力

预习是学生提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并做适当的笔记。在预习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他们先通读全文了解本节课的目标、重点与难点,以及与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掌握教材中的识记内容,根据自己掌握知识水平的情况,试着完成课后作业,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和水平,找出自己不懂或不足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和自学技巧,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便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有目的、有重点地精讲教材的有关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合并同类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预习:①什么是同类项;②同类项概念包含着哪些含义;③如何合并同类项。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预习教科书,就可以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方法很适合新授课概念性教学,而且教师还可以配以简单的预习练习题。

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所以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如《有理数的乘方》,通过预习,学生们基本能理解什么是乘方、幂、底数、指数,在此基础上提问:-2的三次方与2的三次方的相反数相等吗?为什么?由此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这样学生会带着疑问再次富有兴趣地去阅读教材。

三、通过读写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定义、定理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最佳教材。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只有通过学生的阅读才能从固定的语言物质材料中解脱出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几何语言进行相互转化,如几何定理的内容是文字语言,学生不仅要熟记文字内容,也要熟练画出相应的图形,写出对应的几何语言;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范围要理解熟记,这直接影响着公式的正确运用;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表述的形式。如在学习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教师可带领学生反复阅读这些公理。如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边读边理解某些关键词,如“夹角”“对应”,将几何问题转换成几何图形,更直观地理解公理。通过反复看图形,看公理,理解“夹角”“对应”含义,将这个公理同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后达到真正理解公理的学习目标。

四、通过解应用题、阅读理解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近几年,中考出现了大量阅读理解题、实际应用问题,而且教科书上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也有大量的生动有趣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阅读理解和应用题,这些问题和内容,都很适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应用题的教学,在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编写好提纲挈领,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阅读。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应用题的难易程度,进行阅读示范,带领学生逐字句逐段进行阅读,指出一些关键词和关键数量关系,用日常语言、图表语言、列式理清各关键词和关键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数学阅读的要领。

五、通过合作交流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小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团队观念、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共同阅读、交流阅读心得、分工操作和讨论来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发挥潜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思维的检索频率,启迪学生创新的灵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三角形中位线”的教学中,我提出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导读导议:(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中位线有多少条?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何区别?(2)何谓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它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3)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根据反馈,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前两个问题,但对课本中这个定理的证明思路和方法感到陌生,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让全班学生再思再议,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学生们总结出通过添加不同的辅助线,运用平行线、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可以得出这一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不仅使学生提高了阅读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使他们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总之,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克服急躁和功利心理,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读写结合等多种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王太立,男(1976),最高学历:本科 职务:教师,职称:一级教师。

(责编 赵景霞)

猜你喜欢

同类项位线公理
妙用中位线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巧构中位线解题
巧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
欧几里得的公理方法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公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