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倍的海外用兵算盘

2015-04-07程蒙

看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自卫队安倍日本

程蒙

2015 年3月4 日,日本二战联合舰队最大战列舰“ 武藏”号沉船残骸,被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的团队发现

2015年3月4日,菲律宾中部海域海底,一艘沉睡70年的沉船残骸被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的团队发现,这就是有“海军泰坦尼克号”之称的日本二战联合舰队最大战列舰“武藏”号。照片和视频显示,“武藏”号上的炮塔、飞机弹射器等装置依然清晰可见。消息传出后,一些“武藏”号的幸存船员惊讶地表示:这真是一个奇迹。

之所以是“奇迹”,是因为70年前,“武藏”号沉船对日本人来说就是一个噩梦。1944年10月24日上午10点30分,日军第二舰队遭到美军航母舰载机的攻击。“武藏”号,这个满载排水量达7.3万吨,配备9门460毫米口径主炮的巨无霸成为主要攻击目标。在被19枚鱼雷和17颗炸弹击中后,“武藏”号最终失去控制,在19点35分沉入大海。舰上1021人丧生,1376人生还。

而就在“武藏”号残骸被发现之际,日本却又在讨论海外派兵的事宜。3月2日,日本政府在自民党“推进完善安保法制度会议”上提出了5种海外用兵情况:多名日本人乘坐的飞机遭劫持;日本驻外使馆遭武力占领;驻外使馆和日本人学校计划撤离时,突破武装力量设置的路障;日本人为撤离而聚集的场所被群众包围无法入内;准备撤离的日本人被武装力量挟持至别处。同样是在3月2日,日本学者组成的村山谈话继承发展会要求安倍继承村山谈话,承认战争错误。

不过安倍却自有一套想法。2月25日下午,日本首相官邸的四层大会议室里举行了战后70周年专家会议。有舆论说,出席该会议的专家都属于“亲安倍派”,他们非常清楚安倍希望他们讲什么。安倍也亲自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安倍再次提出会议的目的是为“积极的和平主义”服务。

而所谓的“积极的和平主义”内涵之一就是赋予自卫队海外任务,前提则是解禁集体自卫权。1月26日,日本第189届国会召开,安倍希望在这一次会期内通过海外派兵的法案。两名日本人质先后遭到极端组织斩首,则成为安倍出兵海外的意外助力。那么,人质危机会成为日本重新军事化的一个借口吗?这个问题代表了许多人的担忧。

根据二战后的日本和平宪法的第九条,日本没有集体自卫权,相应的也就没有向海外派兵的权利。所以说,突破出兵海外这一禁区,也就意味着日本要越过行使集体自卫权这一条红线。事实上,要不要向海外派兵也一直是日本内部政治斗争的一大焦点。日本右翼一直希望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甚至为此煞费苦心地制造出“海外派遣”和“海外派兵”的区别,提出向海外派遣一小部分力量并非和平宪法所不允许的。然而事实上,日本自近代以来的很多次小规模“派遣”最终都演变成了大战事。

19世纪中期,被迫开国的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的道路,羽翼初丰的日本走出四岛,踏上了对外扩张的侵略之路。第一站是中国台湾,而日本最终实现吞并台湾的目标正是开始于一次“海外出兵”。1874年5月,日本借口琉球人在台湾被杀害,派3000人侵入台湾。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首次海外派兵。当时的日本政坛大佬松方正义声称:台湾是日本的南大门,是北守南进之策的第一步。占领台湾被看作是日本南下进军印度支那乃至南洋诸岛的第一步。

尝到甜头的日本军队在此后70多年里一次次走出日本列岛,开始疯狂地海外扩张。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吞并朝鲜、一战夺取德国殖民地,一次次地海外派兵让日本的胃口越来越大。占领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是日本帝国末日前的回光返照。1944年,以“武藏”号在菲律宾海域被击沉为标志,日本在菲律宾的统治开始崩溃,战争形势由攻转防。在“武藏”号沉没70多年后,日本谋求在军事政策上做出一次最大的调整,这也让舆论开始担心:历史究竟是否会重演?

富津市,日本千叶县海岸边,这里的渔民每天出海寻找海草。这是许多日本人爱吃的食物。在日本,海草是一个价值20亿美元的产业,也是这个小城的支柱产业。不过渔民的生活却不太好过。

首先是事关收成的因素。捕捞海草并不受经济政策影响,反而更多受到天气和捕捞时间的左右。另一方面,海草的销售难度正在逐步加大。早在20多年前,日本海草产业还没有消费税,而如今消费税已经从5%增长到8%。

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影响着日本的政局。历史证明,往往在经济不景气之时,日本政府会借助海外派兵转移矛盾。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918年4月5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保护日本帝国臣民生命财产为借口在海参崴登陆。当时日本国内正经历粮食危机,粮食大幅减产,城市人口增长,造成米价飞涨,多地出现骚乱。而出兵海参崴则成功地转移了国内民意的种种不满,骚乱渐渐平息。如此来看,历史是否会出现相似的一幕,十分值得警惕。

但今天的日本似乎忘记了历史的教训。1947年实施的和平宪法让日本放弃了战争权;1954年成立的自卫队的宗旨也是在和平宪法的框架下履行专守防卫的职责,不向海外派兵。同年6月2日,参议院通过禁止自卫队向海外出兵的决议。但过了30多年后,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

1991年4月,在美国的强烈要求下,日本派扫雷艇赴波斯湾参加多国扫雷任务,实现战后首次海外派兵。1992年,日本通过TPO法案,确立了自卫队可以出国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通过国际框架,绕开和平宪法,实现海外派兵,这让日本政府受到某种启示。

1994年,日本首相细川护熙成立防卫问题恳谈会,探讨国际合作在自卫队问题上的定位。1996年,日美同盟重新定义,美国希望进一步发挥日本在地区安全上的作用。2001年爆发的阿富汗战争让日本找到机会。通过派军舰赴印度洋,配合美军反恐作战,日本又突破了海外派兵仅限于维和行动的限制。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自卫队第一次出现在交战国领土之上,海外派兵的门槛再一次降低。至此,束缚日本政府海外派兵的只剩下授权派兵法案的时效性问题。2008年5月31日,时任防卫相的石破茂公开表示应该认真讨论永久性海外派兵法案。而在近日,安倍在众议院直接表示,这一讨论要在本届国会内落实下去。这引发了日本媒体的担忧。

不难看出,日本海外派兵和加强日美安保体制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也正是在强化日美同盟的这个过程中,日本不断突破当初由美国人设定的界线,彰显自我的海外军事存在。当然,事情逐步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也的确表明日本“借船出海”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和平宪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架空了。而美国为了巩固自己在亚洲的存在感,也正在把自己70年前的这个敌人重新打造成为一个军事强国。这对于二战历史来说,是不是一种讽刺呢?

2015 年2 月25日,日本首相官邸的四层大会议室里举行了战后70 周年专家会议。图为安倍(左三)当日在首相官邸主持会议

猜你喜欢

自卫队安倍日本
探寻日本
安倍暗示为自卫队修宪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日本神社
安倍 避谈“道歉”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