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新形势下水利档案工作要有新举措

2015-04-06

山东水利 2015年9期
关键词:水利档案管理工作

于 秀

(威海市水利局,山东 威海 264200)

水利档案是各级水利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组织、从事、参与、见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国家、社会、本单位及个人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新形势下,做好水利档案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水利档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层水管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不健全、机制不理顺、人员不到位,形成档案工作“盲区”和“撂荒地”。这不仅给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不便,而且造成很多宝贵的原始资料丢失。如威海市大中型以上水管单位共有15家,有自己的档案室并且配有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的不足5家;400多座小型水库及乡镇水利站档案工作几乎没有进入总体工作盘子,仅有的几名或专职或兼职水利技术人员大多不懂档案管理工作,基层档案工作长期处于脱管状态。

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管理不科学。有的单位虽然有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但由于所干非所学,属于边干边学或者根本就不考虑如何科学开展档案工作,导致档案整理很不规范,没有明确的档案分类与保管期限,只是按照个人的习惯或时间顺序简单进行整理,基本属于“工作日记”类档案。对档案管理也完全随心所欲,没有专门的场所,没有专业的设备,没有相应的制度。

三是档案丢失比较严重。实体档案、照片档案、专业档案收集不齐全。历年的荣誉证书、奖杯、奖牌以及其他有纪念价值的实物,重大活动的照片、录音录像、雨水情等专业档案,从局机关到各市(区)基层单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遗失。

四是档案工作因循守旧、缺少创新。基层档案工作者普遍存在思想观念陈旧、技术手段落后、创新意识不足的现象,档案信息化建设比较滞后,电子档案在基层单位中还远没有普及。

五是档案利用率不高。据统计,全市水利档案的利用率不足11%,档案编研几乎为零,档案的开发和利用率普遍偏低,档案形成之后,基本变成“死档案”,既没有充分发挥档案对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作用,更没有对其他行业发展形成较强的辐射力、支撑力和带动力,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水利档案事业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问题成因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障碍。档案工作是一个单位的软实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却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与业绩。为此,各级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投入不够,导致档案工作长期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很多单位口头重视、实际忽视,存在重部署、轻落实的现象。认识的缺位,导致基层服务体系、从业队伍建设等方面欠账多、底子薄、基础差,也制约了后续发展能力。

二是体制机制障碍。档案工作还没有走上法制化轨道。缺乏待遇保障、激励机制,人员使用提拔晋升通道不畅。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在很多地方和单位,由于缺乏制度规范、有效监管,一些宝贵的资料没能及时、有效的收集、整理、归档与移交,结果随着时间的流逝与人员的变动而流失,给水利档案工作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是顶层设计障碍。没有对水利档案工作明晰的长远规划,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工程带档案等措施缺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档案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干好档案工作,不仅需要过强的责任心,更需要知识全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多由于缺乏系统学习的机会与途径,不能全面掌握档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结果成为制约档案工作有效开展的瓶颈。

3 加强水利档案工作的对策

一要切实加强对水利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重视不重视,关键看领导。领导干部不仅要对整个水利系统的档案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与部署,而且要把档案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安排中,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考核。定期组织人员对系统内部的档案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与考评,形成激励机制,让每个部门、每位工作人员有做好档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各个单位、部门内部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责任制,使档案工作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形成责任明确、配合密切、运转协调的管理机制。

二要努力增强水利系统的档案意识。水利档案不但具有科学性、完整性、服务性等特点,还具有很强的分散性与原始性。因此,单靠档案人员的力量,很难完整、系统、及时地做好档案工作。如历年的雨情、水情、水文资料,这些资料细琐、原始,随机性较强,年际年内变化幅度非常大,它只有在原始积累的基础上逐年延续,才能发现其潜在的规律,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参考价值。这就要求相关科室及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主动、及时地整理、移交历史积累的宝贵水利资料,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同时,着力提高电子档案的普及率,保证水利档案的系统性与全面性。从乡镇水利站到市直机关,加大人力与财力支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大信息资源的存储与加工,充分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三要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规范。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制度是重要保障。各部门、单位首先要依据国家档案局、地方性法规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系统化。在实际工作中,把各种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与移交形成硬性指标,从完成的质量与期限上予以保障。档案工作人员也必须按照岗位责任制,尽职尽责,及时督促和指导档案工作。

四要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代化的档案工作不但细琐、复杂,而且技术性很强。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档案工作人员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广泛涉猎自然历史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做思想“有内容”、谈吐“有品味”、举止“有风度”的学者型工作人员,更好地胜任职位需要、增强工作本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举办专业性的培训、进修、讲座等方式,促使档案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熟练掌握档案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信息管理与检索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相关知识,并实行档案人员执证上岗。各级组织对档案工作人员在政治上要培养、工作上要支持、生活上关心,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舞台、提拔使用创造机会,消除后顾之忧,激发工作热情。

五要大力推进水利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水利档案不仅仅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有效地开发利用,才能体现它的潜力和价值。因此,水利档案人员要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胸怀大局、放眼未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在水利档案开发利用上多做文章,在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让水利档案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共享,让水利档案管理工作走上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猜你喜欢

水利档案管理工作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