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岛隧工程应对突淤实现“海底绣花”

2015-04-06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5年1期
关键词:基槽挖泥船清淤

2014年12月28日,长131.3 m的大型万方耙吸挖泥船“浚海6”进驻位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施工现场。这是我国最先进的耙吸挖泥船,其先进的疏浚集成控制系统和DPDT(动力定位和动态航迹)系统,在数10 m深的海底清淤可以“无人驾驶”实现“海底绣花”。“浚海6”的进场,将助力建设者攻破管节基槽突淤的世界级难题。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已安装14节巨型沉管管节,总长度累计达2 385 m。在2014年11月中旬,第15节管节E15安装时,遭遇一股从未有过的超强回淤,于是停止沉放并将沉管撤回坞内。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共由33节巨型沉管组成,在将每节质量高达8万t的沉管精确安放在海底前,需要提前开挖30多m深的基槽,并经过块石夯平和碎石整平处理,以确保沉管在海底纹丝不动。如今,要想在超强回淤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沉管安装,意味着建设者要在清淤上与回淤抢时间。

此前,沉管基槽的清淤是由国内第一艘清淤专用船“捷龙”轮施工,但E15管节属于典型的深水深槽施工,槽底紊流变化莫测,同时冬季珠江口海域风、波、流等因素复杂多变,“捷龙”轮的施工效率大打折扣。在遭遇突淤的情况下,如果仅采用“捷龙”轮进行清淤,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岛隧工程建设者们集体攻关,多次召开专家评审会,最终决定利用具备DPDT系统的大型万方耙吸挖泥船“浚海6”进行高精度定点清淤,这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清淤施工中还是首次。

此次进场支援清淤的“浚海6”,两侧各有一个导管架,导管架前端则是一个巨大的耙头。机械开动后,耙头伸至数10 m深的海底,通过吸力将槽底的碎石及淤泥抽吸至船上。

“浚海6”舱容量为10 580 m3,最大挖深达46 m,配备了先进的国产疏浚集成控制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其安装了一套可以显著提高疏浚效率和精度的DPDT系统。该系统可以利用各类传感器监测船舶的运动状态及风、浪、流等周边环境,通过计算机来控制航向和航行速度,并自动排除周围风、浪、流的影响,使得挖泥船尽可能在设定的船位或按照预定航迹进行疏浚施工。

操作人员只需将“浚海6”耙头预先设定的轨迹输入计算机,船舶即可按照预定的轨迹匀速前进,把槽底的碎石及淤泥通过吸力吸起,达到最优清淤效果。目前,“浚海6”共按照预定轨迹行驶200 m,在电脑上显示其轨迹几乎为一条直线,清淤效率是“捷龙”轮的10倍以上。今后,“浚海6”和“捷龙”将联手开展基槽清淤,这将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为后续工序施工争取时间;同时,也为治理基槽突淤积累技术基础和实战经验。

(摘自 隧道网 http://www.stec.net/sites/suidao/ConPg.aspx?InfId=dc808813-d526-42de-aad9-6cd0c9d5df9a&CtgId=142f6ac5-a07a-44b6-8d17-42710c37e548 2014-12-29)

猜你喜欢

基槽挖泥船清淤
沉管基槽水下炸礁高精度控制技术
水下基槽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市政道路软基清淤回填施工技术实践与探讨
绞吸挖泥船大功率挖岩绞刀设计与研究
深海基槽清淤专用吸头
高压潜水电动机在绞吸挖泥船上的应用管理
“吸盘3”号挖泥船核子密度计改进设计
沉管隧道水下基槽边坡稳定性与合理坡率研究
力士德清淤挖掘机
板集煤矿主井井筒快速清淤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