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泗河河道治理工程探析

2015-04-05朱庆辉郑丙锋

山东水利 2015年1期
关键词:泗河河道治理水资源

朱庆辉,郑丙锋

(济宁市泗河管理处,山东 济宁 272100)

泗河河道治理工程探析

朱庆辉,郑丙锋

(济宁市泗河管理处,山东 济宁 272100)

【摘要】从泗河流域防洪能力、生态环境、水质状况等方面阐述了泗河流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治理对策。

【关键词】泗河;河道治理;流域防洪;水资源

泗河是南四湖湖东地区最大的山洪河道,发源于山东省沂蒙山区新泰市太平顶西麓,最终流入南四湖,全长159km,流域面积2357km2,保护着济宁市7个县(市、区)、37个乡镇、14.12万hm2耕地和200万人的安全。2013年泗河流域地方生产总值为238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8%,对全市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河道现状防洪能力保证流量1700m3/s,仅为20年一遇设计流量的50%,防洪能力与流域经济发展程度不相适应。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河道防洪标准偏低,防御洪水能力不足

1)险工隐患多。泗河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山洪河道,河流弯道多,坡降大,受弯道环流影响,洪水易对河岸形成冲刷,造成险工险段。加之泗河砂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城乡建设需要,砂土需求量剧增,乃至过度开采、违规开采、无序采砂现象时有发生,如泗河柳沟段采砂造成滩地坍塌,改变河道自然状态,影响河道流势、河势稳定。

2)行洪障碍多。泗河中下游滩地宽广,夏季两岸群众往往种植玉米等高秆阻水作物,加之河槽内芦苇丛生,阻水生物屡清不绝,使局部河道阻水严重,一般淤高1.0~2.0m,缩小了过水断面,抬高了河道行洪水位。2003年、2005年泗河行洪期间由于湖口淤积抬高泗河洪水位2~3m,影响河段13km,致使泗河滩地766.67hm2夏季农作物全部绝收,泗河两岸堤防出现渗水等多次险情,严重威胁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堤防隐患多。泗河左岸部分堤身单薄,堤身土质含砂量大,堤身透水系数大。堤基多为砂质基础,渗透能力强,汛期当遇河道高水位运行时,堤脚往往出现渗水、管涌等险情。堤防道路交叉口多,沿河村庄在河道内种地、采砂,破堤扒口100多处,有些扒口底部高程接近中常洪水位,汛前如不能及时堵复,汛期将形成重大安全隐患。

1.2拦河建筑物设计标准低,损毁严重

泗河大部分河段年久失修,堤防残缺不全;建筑物受当时施工技术、经济条件限制,质量较差,带病运行。河道内现有穿堤涵洞和拦河闸17座,其中以红旗闸、龙湾店闸险情最为典型。以红旗闸为例:位于泗河75+000处,设计过水能力为2300m3/s,而该断面20年一遇推算洪水流量为3071m3/s,设计标准低,下游护坦、海漫等防冲设施埙毁严重,高水位时出险的可能性较大,目前已经成为病险水闸。

1.3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泗河流域年平均降雨711mm,水资源较为充沛,年均水资源总量为4.4亿m3,水质优良可靠。但是泗河现状枯水期流量较小,仅为5~6m3/s,纳污能力较低,自净能力较小,水生态脆弱。沿泗河两岸主要分布以泗水华金造纸集团、曲阜王庄造纸厂等16家污染企业,年排放量达3097万t,COD排放量9538t,而新建成的泗水、曲阜、兖州水污染处理厂配套设施不完备,处理污水能力有限,不能充分发挥除污效能,加上一些工业污水零星排放和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确保泗河干流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压力巨大。

1.4河流生态环境恶化

泗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春节河流水量逐步减少,河道中下游段基本断流,致使河道中芦苇、浮萍等水生植物和赖以为生的鱼类、蛙类和软体动物大部分干涸死亡,生物多样性严重削弱,河流生态系统逐渐退化;即使河道存水的上游河段,受利益驱使,个别沿河村民进行非法电鱼活动,致使鱼类蛙类等水生动物资源迅速减少,河流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加上大规模的采砂造成流域内林业资源总量递减,鸟类栖息环境受到影响,生态环境脆弱不堪。

2 对策建议

2.1泗河防洪治理工程

结合即将进行的泗河中游段治理工程,尽早实施泗河红旗闸至湖口段(0+000—78+000)中下游段防洪治理工程,工程应按照“蓄泄兼筹”的方针,逐步完善由上游山区水库、中游行蓄滞洪区、下游河道堤防等工程措施现代化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包括堤防加固、河道整治、闸坝除险、湖口清卡等工程内容,全面提高泗河中下游防洪能力,即由目前的20年一遇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最终实现“2015年沂沭泗中下游主要保护区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的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目标。

2.2堤防防洪道路工程

泗河原有堤防设计简单、功能单一、环境较差,应当按照将泗河堤防打造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的高标准,在泗河新建成的堤顶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规划实施堤防防洪道路工程。在一般乡村堤段,堤顶道路宽度8.0~10m,路幅布置为1.0m路肩+2×3.75m行车道+1.0m路肩。在中游矿区重要堤段和城区堤段,堤顶道路宽度10~12m,路幅布置为1.5m路肩+2×3.75m行车道+1.5m路肩。堤顶防洪道路工程建成后,结合泗河新建跨河公路桥梁及临荷公路、太白东路、崇文大道一起形成贯穿泗河全流域的纵横交通干线网,将对流域经济具有极大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为美化河道堤防生态环境,堤防按照“堤顶公路化、堤肩园林化、堤坡草皮化、护堤林带化”形式统一规划布置,将堤防建设成一条美丽的绿色生态走廊。

2.3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工程

利用生态泗河早期建成的泗水、曲阜和兖州城区橡胶坝拦蓄工程形成的宽阔水面,整合城市的文化、旅游、地理资源,建设三大城市滨河景观公园工程,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统一发展。以兖州城区为例,利用城区已建成的3道橡胶坝形成的近10km连续水面,结合金口坝、青莲阁等文物景点,在泗河河道及其相连200~300m地域,规划建设泗河大型滨河城市公园。

2.4生态湿地建设工程

生态湿地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抵御洪水、蓄洪抗旱、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泗河可利用河道沿线现有的宽阔河滩、煤矿塌陷区及采砂废弃坑等建设大型生态湿地,如泗河三号井鲍店、太平煤矿塌陷地湿地公园,泗水临泗、曲阜瓦窑头湿地公园等。以泗河湖口生态湿地为例,利用济宁三号井煤矿泗河塌陷区在泗河入湖口段建设大型湿地公园,与南四湖自然保护区衔接一体,公园内分散布置荷花、芦苇、水榭、游船码头、观湖亭等,营造出百亩荷花、千里水面、鸟禽纷飞的野趣十足的生态公园。通过上述几处生态湿地建设,改善河流水质,净化水体,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局部气候的调节起一定作用。

3 结语

泗河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事关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同时泗河综合治理工程又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政府必须整合水利、规划、交通、土地、环保、城建、林业等多部门的力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统筹兼顾、分期实施,最终实现泗河防洪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

(责任编辑崔春梅)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1-0023-02

收稿日期:2014-12-14

作者简介:朱庆辉(1971—),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泗河河道治理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河长制下泗河工程管理的几点体会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工程规划报告审查会议召开
生态护坡在泗河修复治理中的运用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毛祁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探究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
感潮河段堤防护坡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