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莒县移民避险解困试点措施

2015-04-05于绍强周立坤董鹏飞

山东水利 2015年1期
关键词:莒县试点

于绍强,周立坤,董鹏飞

(莒县水利局,山东 莒县 276500)

莒县移民避险解困试点措施

于绍强,周立坤,董鹏飞

(莒县水利局,山东 莒县 276500)

【摘要】针对莒县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论述了莒县探索新形势下特困移民搬迁安置与社区化、城镇化建设及产业化发展相结合的实现途径和建设方式,总结了化解试点难题的措施和可以充分利用的政策条件,为推动和保障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莒县;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

莒县是山东省首批纳入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的8个试点县之一,试点村位于青峰岭水库防洪淹没区,移民收入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避险解困实施整村搬迁进社区,通过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充分考虑帮扶对象建房和生产资料调剂、产业扶持、就业培训等工作,配套完善安置点教育、医疗、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其生产生活困难。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富民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切实帮助特困移民摆脱居住生活困境,实现脱贫致富。莒县在避险解困具体实施中整合各方面资源,将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工作与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活动、新农村社区化和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尊重民意,攻坚克难,整合各项惠民政策、资金,统一规划、集中安置、整村搬迁,扎实有效地推进避险解困试点工作。

1 移民避险解困试点的主要困难

1)试点建设方案是整村搬迁进社区,实施中部分移民受传统思想影响,“穷家难舍”观念重,不愿搬迁。一是不享受避险解困补贴者,或本户成员中享受补助政策的人口较少,因顾虑搬迁、新建住房投资大而不愿搬迁;二是现有住房较新,或拥有多套住宅,由于无拆除房补,心理不平衡而不愿搬迁;三是家庭生活特别困难,自筹资金很难解决。

2)地方配套自筹资金压力大。经测算,该试点社区建设需地方自筹配套近亿元,试点村经济收入低,建设配套资金缺口大。

3)新建社区占用部分耕地,用地手续办理困难。

4)村民对后续保障有顾虑,部分移民有等待观望思想。

2 整体推进措施

2.1高度重视,凝心聚力

莒县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及人大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部门单位和试点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试点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了专职人员。县乡两级实行项目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协同合作。县移民、国土、发改、财政、住建、电力等多个部门共同为项目的推进出谋划策,出资出力。要求县直各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根据试点村社区建设职责分工,认真研究上级政策,主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确保争引到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目前,莒县已将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列为全县2014年度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纳入莒县、日照市重点项目目标综合考核体系。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切实加强领导,合力推进项目建设。

2.2“三化”助推,实施避险解困

1)社区化。根据县委县府确定的“深入调研、尊重民意、户型民定、区别对待”的实施思路,莒县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试点镇党委政府也专门成立了4个小组作为开展试点推进工作的主要力量,逐村逐户宣传讲解,使试点村移民对避险解困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莒县将全县原有的1195个行政村规划为170个社区,推动村庄管理体制向社区管理体制转变。按照“一校、两市、两园、三栏、四化、八建、两厅(六窗口)十二室”的标准,建设标准较高、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社区服务中心,坚持“上放下提”相结合的原则,属于县、乡镇级审批权限能下放到社区的全部下放到社区,将原村级职责全部上提到社区,并将社区服务中心与县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信息、审批、办理联网,社区化实现两公里便民服务圈。

2)城镇化。试点村新建社区纳入安庄镇城镇化总体规划,社址选定在镇驻地1.5km,统筹解决水、电、暖,配套医院、学校、文教娱乐场所,生活用水由镇自来水厂管网统一供水,使移民群众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移民新村安置点的电源由附近的高压线增设变压器引入,并设置变压器3座,接入到住宅楼。由教育局和卫计委两单位负责牵头,投资建设文化室、垃圾处理站、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社区主要道路由交通局帮扶建设,对外接入村村通路网。以城镇化发展完善和提升社区容纳功能。按照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规划,年内170处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启用。扎实推进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实行同步规划、一体推进,强化社区发展的产业支撑,实现群众就业在园区、生活在社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3)产业化。试点村新社址仍在原村生产半径之内,符合广大村民意愿,搬迁后生产发展仍以种植项目为中心,因地制宜,调整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引导移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产,使试点村移民种植项目形成连片规模,通过实施“同心工程”,发展苹果、板栗、大棚葡萄等果蔬产业,着力打造库区万亩果园基地,形成特色产业,带动移民致富增收。发展生态产业。加快建立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料到成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以产业发展保障试点社区搬迁致富。引导移民立足实际,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的优势农产品基地。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为农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外向度高、大而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带动农民依托产业快速致富。

2.3多措并举,攻坚克难

1)针对部分移民户收入低,自筹建房资金困难的问题,积极展开大中型水库移民小额贷款贴息试点,鼓励移民通过小额贷款贴息等创业致富,化解资金难题。

2)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多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工程项目对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库区经济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人民就业和发展机会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结合乡镇整体规划和《环青峰岭水库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行市场化运作,创新经营组织模式,利用试点区环境资源优势,促进试点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建设林果生态园、农家乐餐饮及休闲度假和生态采摘三方面生产扶持项目,增加移民收入,确保避险解困试点移民脱贫致富。

3 结语

在试点建设下步工作中,莒县将继续结合实际,整合资源,统一思想,扎实推进,坚持阳光操作,充分尊重移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及时公开公示相关政策和调查实施情况,加强宣传引导和解释工作,防止引发其他移民、连带影响群体的攀比,切实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稳步推进试点各项工作,努力把试点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精品工程、示范工程,确保莒县避险解困试点项目成功实施。

(责任编辑张玉燕)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1-0011-02

收稿日期:2014-12-26

作者简介:于绍强(1976—),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莒县试点
钟灵毓秀 千年莒县
莒县红色文化调查报告
莒县高中化学微格教学展示在莒县四中召开
莒县绿芦笋栽培技术研究
首批试点省的医改报告
先行试点这么做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