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侨乡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2015-04-04王振

关键词:闽南地区侨乡闽南

王振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闽南侨乡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王振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闽南地区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大力“走出去”和“引进来”,形成了一种既有本土气派而又不失外来风格的侨乡特色文化,对当地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闽南侨乡在文化建设中也呈现出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中外文化、古今文化的冲突和碰撞。充分发挥侨乡文化特色,对指导侨乡文化建设,促进侨乡文化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闽南侨乡;困境;文化建设;出路;邓小平

历史上,闽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域优势,一直走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前列。改革开放后,伴随着资金、人才、技术、劳动力等大量资源的“走出去”与“引进来”,当地成为我国著名的侨乡。在侨乡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方面,在中外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吸收和借鉴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南侨乡文化,对当地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闽南侨乡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其文化建设与进一步发展繁荣呈现出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中外文化、古今文化的冲突和碰撞。因此,闽南地区需要探寻侨乡文化建设的出路,指导侨乡文化走出困境,促进侨乡文化发展、繁荣。

一、闽南侨乡文化的特征

华侨华人及归国侨眷一直都是邓小平关切的对象,他认为华侨华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机遇”,并再三强调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种“机遇”,促进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闽南侨乡是闽南地区在外华侨华人的故乡,是其家眷聚居生活的地方。海外华侨华人在与家乡长期的交流互动中,带动家乡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家乡文化的变迁,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形态。这种文化是一种糅合了中原文化、本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区域特色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

第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取向。侨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以外来文化为辅,兼容了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华侨文化和港澳文化,”[1]以及台湾文化和其他东方文化等元素。这种多元化的文化形态决定了闽南侨乡文化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杂糅、融合,共同发展的特征。比较典型的是宗教文化,如泉州市区出现的基督教堂、清真寺、关帝庙、佛教、道教寺庙以及妈祖庙、天后宫等的共存共荣局面。

第二,“亦中亦西,中西合璧”的文化风格。华侨华人走出国门后,本土文化也随之“走出去”,他们在国外的生活、工作、社交或是学习的方方面面都保留着中国元素,无形中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此外,在与家乡的联系中,他们“引进来”所在国的文化理念,使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这种“本土文化国际化,外来文化本土化”的文化交流趋势逐渐形成了侨乡文化“亦中亦西,中西合璧”的文化风格。

第三,“自强进取,崇新爱国”的文化精神。闽南华侨华人漂洋过海,不远万里去国外谋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抗日战争时期,南洋爱国华侨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捐款捐物,积极支持祖国抗战。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积极支持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对这种文化精神做出了最好的阐释。

第四,“亦善亦慈”的文化品格。闽南地区拥有大量的侨资源,在近代闽南的社会建设中,侨资发挥了重要作用。1937年,厦门海外华侨公会在《呈福建省政府文》中说:“查厦岛自开辟马路,改良新市区,旅外华侨不惜以多年勤劳累积之金钱,返回投资,重金购买地皮,建筑新式房屋,繁荣市区,提高厦岛地位。虽政府提出有方,如非华侨热心桑梓,踊跃投资,则建设新厦门恐非易事。”1930年,据闽南汽车公司联合会报告,漳泉两地共有23家汽车公司,建成公路169里,总投资400余万元。其中华侨投资所占比重,在泉州为70%,在漳州为50%。[2]教育投资中,据1935年晋江县政府统计,全县年教育经费共47.4万元,县政府只提供3万元,其余44.4万元由华侨捐助,约占93.7%。[2]至今,爱国华侨华人仍在为侨乡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种商业情、慈善心是闽南侨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闽南侨乡的这些文化特征是其特殊地位的文化展现,因此,闽南地区可以充分发挥这种侨文化特色,不断促进文化的繁荣与进步,使之成为闽南侨乡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这些文化特征也不可避免地给侨乡社会文化建设造成一定的困境。

二、闽南侨乡文化建设的困境

如上所述,虽然闽南侨乡文化建设取得很大进步,呈现出侨乡所独有的文化特征,但是,这些文化特征犹如一把双刃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侨乡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给侨乡文化造成负面影响,反映在文化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中外文化和古今文化的冲突。

(一)中外文化的冲突

对于西方文化,邓小平持开放态度。他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西方积极的文化,但对于用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文化来腐蚀青年的状况,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从闽南侨乡文化发展的现状来看,邓小平的担心不无道理。中外文化的冲突在闽南侨乡上演,比较典型的有以下方面:

1.思想观念的冲突。这是侨乡文化多元性的最直接后果。一是价值观上。尤其是闽南侨乡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了挑战,与外来优秀文化一起被“引进来”的还有各种丑陋和颓废的腐朽文化,如自私自利、以个人为中心、急功近利、否定他人价值观等个人至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二是意识形态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中国,侨乡因其特殊地域及人文环境,受各种思潮影响更甚,自由主义、“有用即真理”以及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在侨乡个别地区大肆扩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岌岌可危。三是国家观念上。闽南地区部分华侨华人在国外工作或生活日久,逐渐融入了当地社会,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而部分出国务工人员疏于对子女的管教,也造成子女爱国主义教育缺失。此外,部分出国者久居国外,无心归国。以泉州晋江的一个移民家庭为例,祖孙三代,分处四个国家,共有三种国籍。

(1)检测方法的选用 “金口”一般都是手工焊打底,厚度一般在2~3.5mm,内焊道厚度一般在2~4mm,外焊道根据壁厚和坡口角度来定。

2.宗教文化的冲突。这是中外宗教文化碰撞所不可避免的。以泉州为例,其本土宗教信仰主要有道教、佛教、关帝、妈祖、风水以及泉州个别农村地区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随着华侨华人的回国回乡,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也在当地逐渐传播并占据一定的市场。在对泉州晋江一个三代同堂的七口之家的调查中发现,这个家庭里有四个人有宗教信仰,分别是基督教、道教、佛教,还有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之间,不同宗教的教义教规之间以及无神论者与信教者之间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上演。

文化的跨国界、全球性流动是不可阻挡的态势,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闽南侨乡地区,这种态势更明显。不可否认,资本主义文化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尤其是在思想观念、宗教文化、节日以及生活方式上,其影响是深远的,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因此,闽南侨乡必须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提高其文化的适应性以及对新入文化的认知态度,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迎接外来文化的挑战,即文化自信。

(二)古今文化的冲突

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邓小平一直强调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闽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其传承和发展面临考验。古今文明在闽南侨乡的交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明的冲击,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拍胸舞”的保护现状为例。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闽南“拍胸舞”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是闽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在闽南举办的文化活动以及普通百姓家庭的婚丧嫁娶中,都可以见到“拍胸舞”的身影。虽然政府加大了对“拍胸舞”的保护力度,但随着广场舞、街舞、爵士舞等现代舞蹈的冲击,“拍胸舞”逐渐失去了群众基础,其传承和发展现状堪忧。

2.安土重迁与移居国外。中国古代文明是以农业文明为主,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过着固守式的农耕生活,不像游牧民族那样到处迁徙流转,形成了安土重迁的传统文化心态。现代文明是与科技发展、商业行为、交通便捷等密不可分的。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经济高速发展,分工细化,人们谋生的手段多样化,商业等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依靠便捷的交通工具,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跨国经济活动频繁,伴随而来的是国外移民。根据福建省侨务办公室1990年的调查统计资料,福建全省的海外华侨、华人总数为740.4万人,其中原籍闽南的厦门、泉州、漳州、莆田等市的海外华侨、华人约占84%。

“现代化的实际进程总是意味着两种文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较量。”[3]用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概念,即“乡土社会——法理社会”之间的冲突,最后的结局往往是:现代文明战胜传统文明,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3]然而,在闽南侨乡地区,古今文化的冲突不是谁战胜谁的问题。传统文化有其积极和进步的成分值得学习、传承和创新,而现代文明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人的需要。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明,只要其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都应鼓励和发展。

因此,要充分挖掘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精髓,将其合理地用到闽南地区侨乡文化的建设之中,指导侨乡文化早日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

三、闽南侨乡文化建设的出路

综上所述,闽南侨乡要想摆脱文化建设的困境,走出一条符合自身文化发展的建设之路,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下,结合侨乡具体实际进行,而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思想武器,对指导侨乡文化的建设有重要作用。因此,针对文化建设的困境,闽南侨乡可以充分挖掘邓小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着手,指导侨乡文化建设。

(一)制度文化建设层面

1.“要永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双百”方针是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深刻总结,侨乡文化因其多元性更应该充分发挥文化民主,允许不同文化或流派的发展。侨乡文化建设中,应一如既往的“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艺术技巧中一切好的东西,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艺术形式”。[4]

2.深化侨乡地区的改革、开放。文化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主要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及学习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5]侨乡对外联系密切,文化建设更需要积极地“走出去”、“引进来”。侨乡具有不同于非侨乡的文化特色,“体制搞得合理,就可以调动积极性”。[4]因此,不能一味的用原有思想指导侨乡文化建设,必须结合侨乡特色,改革落后的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侨乡文化发展模式,把文化建设看作一项满足人民经济文化需要的根本性的工作。

(二)精神文化建设层面

1.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闽南侨乡华侨华人众多,受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及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的影响和熏陶已久,思想观念和价值诉求发生变迁,在对侨乡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态度上,出现文化背离现象,更甚的是个别侨乡弥漫的对社会主义道路及其制度的怀疑倾向。[6]因此,侨乡文化建设中,必须“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绝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绝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4]在侨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受到冲击,面临边缘化的情形下,必须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坚定侨乡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4]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教育侨乡人民,“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5]改变侨乡的这些不良风貌,净化侨乡社会不良风气。

2.传承、创新和保护闽南侨乡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我国古代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4]在侨乡多元文化共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古今中外文化精髓的建筑、宗教、礼仪、祭祀、风俗及工艺品,为闽南侨乡文化事业的进步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传承这些文化元素的意义在于见证闽南侨乡历史,保护的意义在于使这些传承下来的优秀侨文化能得以发扬光大,更多地造福侨乡人民,更好地为侨乡社会进步服务。[7]侨乡文化建设需要大胆创新,如通过文化旅游保护侨乡文化,以晋江石圳村闽南李氏迎祖为例,每年迎祖期间大量当地的海外华侨华人回村参加迎祖及祭祀活动,除此之外,大量外地游客也前来参观,人们的重视使得这一迎祖活动越来越隆重,越来越具有文化色彩,而且大量侨汇以及游客的前来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促进了该村的经济发展。[8]

3.发挥闽南地区高校的文化传承和纽带作用,大力发展教育。侨乡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需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5]文化的进步以及科学研究都“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4]闽南地区高校依托侨乡积极利用侨的优势,大力挖掘侨的资源,重点突出侨的特色,使侨乡文化得以传承和进一步发展。以华侨大学为例,华侨大学依托闽南侨乡泉州和厦门,积极开展涉侨研究,学校现已有华侨华人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泛华学院等针对侨的专门教学和研究机构,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也立足学院优势,设立“马克思主义与侨乡社会建设”研究基地,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侨乡社会建设。华侨大学组织专门人才相继出版多部关于闽南侨乡文化及其历史的研究著作,还牵头成立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不仅促进了学科的发展,而且进一步开拓了侨乡文化走出去的平台,有力地带动了侨乡社会的发展。

(三)物质文化建设层面

1.重视人才建设,加大科教投入力度。文化的进步和繁荣离不开人的作用,邓小平说过,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5]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4]使广大知识分子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4]更好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之中。侨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一方面要加强现代性教育,大力启发侨乡民智,创新侨乡文化,另一方面需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闽南侨乡有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等学府,有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侨乡在发展的同时积极与高校进行合作,加强人才和资源等方面的互动,共同促进侨乡文化及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邓小平告诫说:“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4]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教科文卫的费用太少,无论如何逐年加重这方面,否则现代化就化不了”。[5]侨乡亦如此。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公共财政加大对侨乡各级教育的投入,鼓励闽南地区在外华侨华人回乡投资,在家乡兴办教育。如新加坡爱国侨胞李成智先生捐建的南安市属公共图书馆,曾被授予泉州市“先进图书馆”称号,2005年晋升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这对陶冶南安侨乡乡民情操、愉悦身心、汲取知识都大有裨益,促进了南安市公共文化事业的向前推进。

2.打造侨乡特色文化品牌,发展侨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邓小平认为文化一定要凸显出民族的、地方的特色,而闽南侨乡文化的多元性,正好适宜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以厦门鼓浪屿为例,除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这个小岛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它所承接的历史印记。鼓浪屿是近代世界建筑、侨民文化、音乐、宗教等的一个缩影,岛上有钢琴博物馆,闽南特色农居,高低起伏的蜿蜒小道,侨民居所,具有小资情调的商业区,英国领事馆等充满西方风情的欧美式建筑和文化。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与交融,传统文化在这里传承和创新,孕育了多元的鼓浪屿文化,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厦门市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名片。[9]厦门因其与金门隔海相望的地域优势,成为祖国大陆与台湾联系的一个重要桥梁,许多涉及两岸事务的会议、博览会、商贸洽谈会等在厦门召开,丰富了厦门的侨文化内涵,扩展了厦门侨乡文化的对外宣传,带动厦门侨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侨乡文化是侨乡数百年来几代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缩影,积淀的是侨乡人民的优秀品格和进取精神,虽然其发展面临着多元文化冲突的困境,但闽南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挖掘和利用邓小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和精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下,处理好中外文化、古今文化的关系,摆脱文化发展的困境,更好地传承、保护侨乡优秀文化传统,构建侨乡多元文化共存共荣体系,为侨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1]王克.文行化育、用侨乡优秀文化精髓办学育人[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8:18.

[2]李国梁,林金枝,蔡仁龙.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394-552.

[3]丰子义.发展的呼唤与回应: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1-53.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6,210,54,167-168,177,210,208,50,41,103,187.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8,3,35,110,121.

[6]王振.对闽南侨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5):473-476.

[7]郑振满.国际化与地方化:近代闽南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J].近代史研究,2010(2):72.

[8]王丽明.海外华侨与闽南侨乡家族文化——以晋江石圳村闽南李氏迎祖为例[J].东方论坛,2008(1):31-35.

[9]郭肖华.“海西战略”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品牌研究——鼓浪屿申遗的“形象性”提升[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3):28-33.

(编辑:武云侠)

Dilemma and Outlet of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Region of Fujian Province

WANG Zhen
(Marxism Institute,Huaqiao University,Xiamen Fujian 361021,China)

Culture is a nation's blood and the spiritual home of its people.Southern region of Fujian province takes advantages of its geography and implements the principles of"going out"and"bringing in".Therefore,a distinctive overseas Chinese culture with local feature and exotic style has formed,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local development.However,some dilemmas emerged i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is region,mainly including the conflicts and collisions between foreign and Chinese culture,ancient and modern culture.Therefore,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guide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by giving full play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egions.

Southern region of Fujian province;Dilemma;Cultural development;Outlet;Deng Xiaoping

A849

:A

:1671-816X(2015)03-0306-05

2014-11-18

王振(1989-),男(汉),河南正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侨乡闽南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闽南文化传承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闽南,闽南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明溪是怎么打好侨乡牌的
“走基层·侨乡行”中央媒体江苏行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