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验

2015-04-04指导成都中医药大学04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37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37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疱疹

杨 旭,刘 渊(指导)(.成都中医药大学04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637;.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37)

刘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验

杨旭1,刘渊(指导)2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其发病与中枢神经异常、周围神经病变、神经因素等有关[1],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后期并发症,临床较为常见。该病多见于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治疗较为棘手。刘渊教授常用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本病属中医“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发病部位多位于身体一侧,为肝胆经络循行的位置。刘渊认为此病多因情志内伤,肝胆火盛,内蕴湿热,外感毒邪,内外相搏,壅于肌肤所致。疼痛一则是因经络阻塞、气血壅滞不通所致,即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二则是因久病必虚,经脉失于濡养所致的“不荣则痛”;前者为实,后者属虚,其病机应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带状疮疹经过适当的治疗,急性期过后湿毒虽去,疱疹消退,但是毒热未清,滞留经络与肝火内湿搏结,导致气滞血瘀,阻塞不通,又因火热内盛炼液成痰,痰瘀互结,壅于肌肤。后遗神经痛以老年人或体弱者居多,因患者脏腑之气已衰,气血不足,经失所养,不荣则痛。

2 理法方药

基于中医整体观,刘渊认为一般采用活血化瘀或行气活血之法,仅是注意到所发生疼痛部位的局部,忽视了疾病的整体,不能有效缓解疼痛。刘渊针对其基本病机,采用活血化瘀之法与解毒、祛湿、化痰通络等法有机结合,常用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减治疗。瓜蒌红花甘草汤源于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旨绪余》,方中以全瓜蒌为主,用量20~30g,瓜蒌有润燥开结,荡热涤痰,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以甘草为臣,生用既可清热解毒,又能益气健脾,可收标本兼治之效;佐以红花活血润燥,通经散结止痛;三者合用共奏健脾疏肝,清热解毒,润燥除湿,化痰通络止痛之功。临证时不拘泥于成方,适当加减,常配伍清热解毒药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等,化痰类白芥子、半夏等。根据其气血阴阳虚损不同采取补气养血之法。

3 典型病案

案1:王某,女,58岁,2014年11月30日初诊。1个月前因左侧胸背部疼痛,皮肤起疱疹4天,到市级某医院诊治,诊断为带状疱疹,收住院治疗。治疗1周,皮肤疱疹大部分消退,少部分结痂尚未脱落,皮损部位灼热疼痛不减,要求出院回家休养。出院后半月以来,皮损部位灼热疼痛不止,昼夜不休,夜间较甚。今日家属陪其来诊。刻诊见左侧背部皮肤尚有少部分疱疹结痂未脱落,已脱落的皮肤色红,触之皮温灼热,疼痛呈阵发性尖锐痛,夜间较甚。伴心烦口干,神倦,纳少,眠差,大便干、3日未解,小便黄少。舌质红舌下脉络迂曲、苔少,脉细弦数。结合病史及临床症状,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邪毒未清。治以益气活血,解毒通络。予以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减。药用全瓜蒌20g,红花6g,板蓝根30g,大青叶15g,白芥子15g,甘草10g,枸杞子15g,生地黄15g,白芍30g,酒大黄6g,麦冬15g,党参15g。4剂,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嘱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2014年12 月4日二诊,服药后灼痛明显减轻,次数减少,皮肤疱疹已全部消退,口干减,心情好转,纳食增,眠仍差,大便正常。药已见效,于上方去酒大黄加远志6g,继服7剂,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12月10日三诊,皮损灼痛已微,诸症好转,已见成效,上方去板蓝根、大青叶,加陈皮10g,继服7剂,煎服法同前,巩固疗效。嘱其适寒温,畅情志,调饮食。1周后疾病痊愈。

案2:吕某,女,60岁,2015年3月17日初诊。左侧前胸连及后背带状疱疹1个月余,初期疱疹伴有感染,现已全部结痂,大部分脱落,皮损基底色暗红,疼痛,疲乏,精神欠振,食欲差,口苦,大便黏滞,日1次,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观其脉,证属湿热未尽,正气已亏。治宜清肝胆湿热,益气养血。予以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减。药用全瓜蒌20g,红花6g,板蓝根30g,炒栀子15g,黄芩12g,龙胆草10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白术15g,延胡索20g,甘草10g,桃仁15g,夜交藤30g。服药7剂后,结痂全部脱落,皮损平复,疼痛减轻,口已不苦,大便通畅,小便稍黄,仍乏力,食欲差,舌红苔黄。上方去龙胆草,加当归20g,白芍20g,红花10g。服药7剂后,疼痛次数甚微,诸症明显改善,上方再去炒栀子,加生黄芪20g,山茱萸15g,何首乌15g,继服1个月后痊愈。

4 总 结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于患者多气虚血瘀,加之余热未净,肝气郁结,血瘀脉络所致,气虚无力运行血液,血行不畅,不通则痛,经失所养,不荣则痛。年老体弱是后遗神经痛发病的主要条件,气虚是其发病的内在因素,毒瘀互结重要的病理产物,血瘀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黑龙江医学,2014,38(2):225-226.

现代医学

[收稿日期]2015-06-12

[通讯作者]刘 渊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10-0960-01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疱疹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改良Trizol-SiO2法在咽拭子及疱疹液EV71-RNA提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