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部县雨顺蚕业合作社发展与启示

2015-04-04马兴琼,时婷,毛业炀

四川蚕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全乡蚕农蚕茧

南部县雨顺蚕业合作社发展与启示

马兴琼时婷毛业炀

(南充市蚕业管理总站,四川南充637000)

1合作社基本情况

南部县三清乡距离县城20多km,是蚕桑发展新区。为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2013年三清乡政府从碾垭乡引进养蚕能手黄烈,黄烈与20户农户签订10年桑园流转合同,流转桑园70余亩,开始在三清乡养蚕,当年养蚕量就达到了50张,单产达到40kg/张,售茧收入6.6万元。2014年黄烈养蚕120张,养桑园鸡1800只,总收入33.2万元,并通过新建、改建桑园使总面积达到170余亩。在黄烈同志的带领下,三清乡于2014年成立了雨顺蚕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00多万元,黄烈任社长,通过资金、桑园、技术、物资等入股的合作社社员达20多户,辐射带动全乡农户50余户。目前,全乡年养蚕20张以上的大户增加到了20户,桑园面积由原来的500余亩扩张到了现在的1500余亩,新建蚕棚面积4000余m2。2014年三清乡发种700余张,2015年全乡预计养蚕1500余张,增长114%。

2主要做法

2.1 整合资源建产业

立足当地现有的劳动力、桑树、土地资源,合作社社员流转桑园500余亩,新建改建桑园1000亩,重点培育年养蚕20~30张以上的大户。

2.2 科技创新促产业

2.2.1推行多批次滚动养蚕。2014年合作社新建智能化小蚕共育室400m2,并添置了智能化温湿度控制仪,统一专业化共育小蚕,每张蚕种向社员收取50元/张共育费。社员仅养大蚕,不仅缩短了各家社员的养蚕时间,节约了劳动力,增加了户均养蚕数量,全年实现6批次滚动养蚕,户均养蚕量增加100%以上,而且提高了单产和户均养蚕效益。

2.2.2引进优良桑蚕品种。针对三清乡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合作社在全乡选择推广“新塔桑”桑树品种和“锦苑×绫州”及高抗病品种“华康一号”等优良蚕品种。

2.2.3普及省力化养蚕技术

社长黄烈在长期实践中探索设计出了斜坡式蚕棚,地面有一定斜度,一方面可做到消毒防病后的自动排水除湿,另一方面利于滑轮给桑台滑动进行省力化操作。蚕棚按照高9.5m×宽7.5m修建,棚顶使用双层彩钢,能有效隔热,防止蚕棚温度过高。蚕台按照1.6m×2m搭建,操作间4m,轻简化操作养蚕。实施纸板方格蔟自动化上蔟,提高蚕茧质量。

2.3 创新机制保产业

2.3.1统一管理,全程追踪。合作社在栽桑、嫁接、除草、施肥环节统一指导,统一管理,保证全程追踪,桑树嫁接成活率及桑园管护水平大幅提高。蚕前消毒防病按每张5元的标准配备消毒药物,合作社统一组织消毒队伍,统一提供消毒机具,统一药物标准,对全乡社员免费消毒,提高了防治效果。

2.3.2技术分包,职责分明。合作社组织了全乡5个技术过硬的技术能手成立专业技术队伍,对全乡养蚕大户进行划片分包,每个技术能手分片包户指导,分阶段定期上门一对一服务,做到技术服务全覆盖。

2.3.3统一营销,利益联结。2015年合作社统一出资修建600m2的蚕茧加工场地,统一购置烘茧机1台,日处理鲜茧可达2t。合作社建立了合作社、蚕桑局、嘉佳丝绸公司三方议价机制,保证蚕茧售价公平公正。同时,合作社给每个蚕农发放售茧卡,在蚕茧销售结束后将每公斤蚕茧利润的60%用于二次返利,20%用于提取风险资金,20%用于股份分红,将社员、蚕农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限度保障蚕农的利益。

2.4 辐射带动壮产业

合作社成立以来,三清乡蚕桑产业实现“四高”,单产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群众积极性高。蚕茧单产从原来的33kg/张提高至现在的40kg/张,提高了21%;蚕茧解舒由原来40%提高至70%,缫折由原来350降低至现在的280;养蚕方式由原来粗放式改变为现在的自动化专业化养蚕。群众积极性大幅提高,由原来有桑不养蚕到现在主动承包桑园、扩建桑园,2014年又新栽桑园300亩,2015年全乡桑园面积达到1500亩。

3启示

3.1 能人带动

社长黄烈是养蚕能手,流转土地建桑园既养蚕,又搞综合开发,发展桑园养鸡。2014年养殖桑园鸡1800余只,净收入达到4.8万元。2014年黄烈发起成立雨顺蚕业合作社,带动养蚕大户20户,走出了一条“业主+大户”的蚕桑发展模式。能人的成功、示范更能带动周边群众的参与,也才能形成户营规模与区域规模的同步发展。

3.2 创新机制

3.2.1股份合作。按照农民自愿、民主协商的原则,合作社可采取以桑园、资金、技术、物资等入股、按股分红的方式吸引社员参与其中,保证区域内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一致性,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

3.2.2技术承包。合作社要为社员提供蚕桑生产、蚕茧加工、蚕茧销售等技术服务。为更好的发挥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优势,成立专业技术队伍,技术员分区域包干到户进行技术指导,建立联系卡,实施栽桑养蚕全程追踪,保证技术指导落到实处。

3.2.3联合营销。为解决蚕茧销售问题,提高蚕农在蚕茧销售中的话语权,最大程度保护蚕农利益,合作社要对社员实行统一销售蚕茧、二次返利、风险共担的利益联合机制,形成从生产资料供给到种桑养蚕、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

3.2.4适度规模经营。为提高养蚕集约化水平,合作社引导大户流转桑园,结合当地自然与劳动力状况,桑园面积一般以20~50亩为宜,社员更能管好桑、养好蚕。

3.3 政府引导

三清乡蚕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政府在发展蚕桑的过程中摒弃了过去大包大揽的做法,对蚕棚建设、桑园流转、蚕具购置等关键环境进行引导性扶持,充分调动了蚕桑业主大户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建立合作社,用市场来解决了蚕桑发展中的问题。

作者简介:马兴琼(1978-),女,本科,农艺师,从事蚕桑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全乡蚕农蚕茧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躲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