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2015-04-04贵阳医学院550004赵玲洪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宣传教育乙肝

贵阳医学院(550004)赵玲 洪峰

贵阳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550001)陆朝国 杨鋆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病毒性肝炎中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类型。乙肝病毒感染可以造成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肝代谢失常、肝癌等,并且由此导致每年大约100 万人死亡[1]。我国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并已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接种列入计划免疫,但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乙肝的发病率依然高居前列。《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贵州省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62.20/10万,依然位列各传染病发病率的前三位。在贵阳市,近十年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年均发病率达到72.37/10万,乙肝发病在传染病疾病分类构成比中一直占据前三位。为此,我们开展了对乙肝传播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组选取2014年1月~2014年5月期间在贵阳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乙肝患者共计102人,每一调查对象均是由临床专业医生确诊的病例,诊断标准参照WS299-2008。对照组人群选择同期在同一家医院内科及外科住院的非乙肝患者,要求对照组与病例组的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

1.2 研究方法 制订分发统一的调查表,由研究者逐一进行询问,采用回顾法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1.3 研究内容 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乙肝免疫史、输血史、献血史、外科手术史、口腔治疗史、针灸治疗史、创伤性美容史(包括纹眉、绣眉、眼线、唇线、纹身、打耳洞等)、家族乙肝史、日常生活接触史(包括牙刷、指甲剪、浴巾的共用情况)、性生活史、吸毒史和不安全注射史及乙肝知晓情况。

1.4 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按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以下)、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60~74岁)。采用χ2检验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乙肝传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收集病例102例,其中男性53例(52.0%),女性49例(48.0%),男女比例1.08∶1,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16岁,病例组平均年龄(34.90±10.99)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4.86±10.94)岁。经检验,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构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对所有列明的变量进行分析,初步筛选出与乙肝传播相关的危险因素。将病例组和对照组作为分组因素作χ2检验,α=0.0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与乙肝传播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是否接受乙肝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是否接种乙肝疫苗、献血史、口腔治疗史、母亲乙肝史、是否共用浴巾及是否使用避孕套,其他变量P值均大于0.05。

2.3 多因素分析结果 以病例组及对照组作为应变量,以α=0.05作为剔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准,采用后退法作Logistic回归分析,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是否接受乙肝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是否接种乙肝疫苗、献血史、口腔治疗史、针灸治疗史、母亲乙肝史及是否去理发店修面刮胡须。

3 讨论

3.1 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构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样本选择的均衡性较好,适合对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分析。

3.2 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乙肝传播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是否接受乙肝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是否接种乙肝疫苗、献血史、口腔治疗史、母亲乙肝史、是否共用浴巾及是否使用避孕套。其中是否接受乙肝相关知识宣传教育OR值为2.308,显示病例组接受过乙肝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人较对照组多,原因可能为病例组人群多是在患病之后而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对乙肝的传播进行了解,并不是在患病前即接受过相关的宣传教育。献血史OR值为0.190,显示献血史为保护因素,原因可能为由于献血前要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群不能献血,故病例组中有过献血史的较对照组少。相关危险因素中母亲乙肝史的OR值最高,OR=17.414,提示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传播中的重要因素。

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一致的危险因素有:是否接受乙肝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是否接种乙肝疫苗、献血史、口腔治疗史及母亲乙肝史,剔除是否接受乙肝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及献血史两项,本次调查所得的乙肝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是否接种乙肝疫苗、口腔治疗史及母亲乙肝史。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并没有治疗乙肝的特效药,乙肝的控制重在预防。“九五”期间“乙肝疫苗预防效果研究”证实,我国低剂量单纯乙肝血源疫苗的长期预防效果(新生儿免疫后15年内)持续为90%,新生儿完成全程免疫后无需加强免疫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而终生受益;乙肝基因工程疫苗与50IU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可将母婴阻断效果提高到90%[2][3][4]。综合分析,应当对人群加强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改变不正确的认识和行为方式,促进人群对乙肝传播途径尤其是母婴垂直传播的认识,加强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从而控制乙肝的家庭内传播,降低乙肝的发病率,减少对社会及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宣传教育乙肝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