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桂林为例谈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

2015-04-03李霄冰

世纪桥 2015年2期
关键词: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农业现代化

李霄冰

摘要:在西部地区改造传统农业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具有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政策优势、后发优势。探寻桂林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一是特色农业发展;二是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三是绿色农业发展战略;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五是是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对西部地区的启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走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之路;走创新发展之路;走产业化道路。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2-0086-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在西部地区改造传统农业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 关于现代农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国外理论概述

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提出,传统的农业对经济的发展是做不出很大贡献的,但是现代农业则可以。农业也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科克伦及约翰逊在农业技术扩散应用理论提出技术进步提高劳动和资本效率,农业技术在部门间的扩散与应用是由价格原因诱导的,技术进步是实现增长的主要动因。早见雄次郎和拉坦的诱导的技术变革与资源替代论则认为,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状况进行资源的替代是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对不同农业发展水平的国家采用不同的技术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根据各国的资源存量特征来决定。因此,现代农业主要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广泛应用科学技术,依靠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来增加农业产出。

二、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艰难之路

从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轨迹看,发展基础差、起步晚、实力相对较弱,后发展欠发达的特征明显,受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的局限,发展和建设面临困难大。

(一)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问题突出

西部地区大部分为干旱、高寒和沙漠化、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不稳定。我国石漠化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特别是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包括贵州大部及广西、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是全球三大岩溶集中连片区中面积最大、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典型生态脆弱区。直接威胁西南岩溶山区人民的生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也间接影响了两江中下游沿岸地区的生态安全。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西部地区有相当的部分地区被列入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的区域,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发展的“两难选择”。

(二)农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总体上西部地区看受自然环境不稳定、生态脆弱、社会历史遗留、人口素质低下以及地理位置封闭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农业发展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农业阶段,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很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从产业结构来看,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不稳定的特点,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民思想意识落后,目前西部地区农业结构相对单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薄弱,并且农村季节性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约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西北6省高达83.7%,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西部地区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三)劳动力素质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落后

从现阶段来看,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劳动技能差,已经成为制约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瓶颈”。西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下,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出现结构性失衡,严重影响了西部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3)》统计西部地区2010年的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47.67%:19.72%:32.60%。[1]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农村科技资源十分稀缺,农业科技服务的组织机构也不健全,科技人才严重缺乏,科技进步对西部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显著。

(四) 市场机制不完善,开放程度低

受环境、经济水平的影响,西部地区总体上看市场化进程明显地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一些偏远的西部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还只是处于初期阶段,制约了生态农业产业化所依存的市场机制的完善,使其作用空间狭小,作用力薄弱。单一农户对市场的适应与把握能力差,生产无序,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另外由于收获集中,流通渠道不畅,也容易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除此之外,西部地区的经济外向度也低于东部地区,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程度极为低下。

(五) 资本吸引力不足,资金投入匮乏

一是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自我积累能力较差,从而导致资金投入不足;二是农业对资本的吸引力低,财政资金困难,个人拥有资金匮乏,农业信贷资金所占比重较小,制约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三是由于资源开发体制以及财税体制的不尽合理,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三农”,直接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少、涉及面小。一些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好的新品种、新技术基本上局限在示范区内;四是西部地区金融支持力度较弱,影响西部地区农业的后续发展。

三、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

(一)自然资源优势

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新能源资源等。同时,西部地区土地广阔,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占有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1.9倍和3.6倍;未利用土地占全国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86.7%,有提高生产能力的潜力。西部地区复杂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且昼夜温差大且光照充足,有利于瓜果的种植,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后备资源,利于形成以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的区域布局。

(二)生态优势

西部地区的生态农业在多年的探索中,引导农业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有所降低。同时还具备了许多开发绿色农产品及高科技生物产品的技术和方法,为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三)政策优势

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在农业优惠政策上一直给予大力支持。从2004年开始增加各种农业补贴,2005年开始全面减免农业税,到2012年就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推广问题下发一号文件,要求农技服务全覆盖,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对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指导,加大改革放权和政策支持力度,充实试验内容,完善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沿边开发开放,支持西部地区地区开发优势资源,特别是在生态农业发展上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走生态农业产业化之路,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是指后发展地区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迁能获得先发展地区原来缺乏的新机遇。后发优势是西部农业发展的动力之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西部地区可以广泛借鉴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在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增加发展的预见性;二是新技术革命积累和创造的丰厚技术资源以及西部地区的产业技术形态处于较低势位,不仅为西部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提供并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而且保留了较大的技术选择余地;三是任何地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这种特点和优势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优势逐渐凸显。

四、桂林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探索

桂林市位处西部地区,但依托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被评为国家循环农业示范市、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市、乡村旅游示范市、吨粮万元田工程示范市,走出一条适合桂林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思考其发展战略,主要有几个:

一是特色农业发展战略。走特色化之路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振兴地区经济的有效途径。特色农业产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从十一五期间起,桂林市以漓江、湘江、资江、桂江四大流域和西部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建立特色效益生产蔬菜基地8个,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毛竹、花卉、中药材、家禽、生猪、草食动物和亚冷水鱼等等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产量持续增加,总量保持全区领先,打造出自己的农业优势。[2]目前,桂林市利用优势农产品形成了桂林市优势农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二是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桂林以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为载体,引导农业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良性循环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恭城“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闻名全国,全市累计建成沼气池58.57万座,农村可建户沼气入户率高达80.55%,成为全区乃至全国沼气入户率最高的地级市之一。12个县都荣获国家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荣誉称号,12个乡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通过验收,阳朔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三是绿色农业发展战略。绿色产业是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绿色农业可以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生产清洁化,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最佳配置和高效利用,最终达到产品无害化的目的。据调查,无公害农产品售价比普通农产品高出10%以上,绿色食品平均高出20%—30%,部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高出一倍以上。发展绿色产业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桂林市通过绿色农业倡导“保护环境、清洁生产、健康养殖”的可持续生产方式,珍视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较好地协调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比如桂林的灌阳县发展绿色产业,荣获了“绿色农业示范县”、“中国绿色生态雪梨之乡”、“中国绿色生态黑李之乡。

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通过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对提高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桂林市已形成了优势农业产业和名特优农产品的龙头企业群,有以力源粮油、农乐米业为代表的粮食加工型企业;有以全州福润、永福胖师傅为代表的肉类加工型企业;有以莱茵生物、桂林集琦实力天然为代表的植物提取型企业;有以桂林温氏、桂柳家禽为代表的养殖型企业等。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速了桂林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

五是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快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培训,让更多农民提高技能,重点培训种粮大户、农民技术员,合作社带头人,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三是创新农技推广体系,促进科研与推广相结合,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四是依靠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力量,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攻关,建立一批高效益、标准化的区域性科技示范园区或基地。五是积极发挥科研单位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和民间科研机构、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技术推广,逐步形成公益性与经营性、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五、 对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从桂林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中折射出这样的一条规律: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必须因地制宜,抓住特色,常抓不懈;必须依托地方的优势资源,走生态绿色之路;必须依托市场,培育产业,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走产业化道路。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要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加快培育西部现代农业的内生增长能力,实现西部现代农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依托本地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性特色板块经济优势,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特色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就是要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通过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当地现实的经济产业发展优势,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西部地区大多蕴藏着丰富的优势农业资源,要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通过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当地现实的经济产业发展优势。要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中心,坚持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的原则,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支柱产业。通过引导、扶持、支持,着眼于特色农产品整个产业的建设,按产业化进行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群体,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带。

(二)明确生态农业发展战略,走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发展生态农业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和基础。生态农业作为一种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农业发展模式,对西部地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缓解资源约束矛盾、解决现代常规农业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要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绿色产业优势,最大限度地限制外源污染物质进入农业生产系统,生产出安全、优质的产品。要尽快形成一乡一业或一村一品的优势农产品格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达到增产增收,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达到恢复生态环境的目的。

(三)依托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融合发展新的特色产品和服务,走创新发展之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和主要动力。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也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必须大力推进西部地区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重点支持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针对西部地区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力度。构建科学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逐步形成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加快推进管理机制、科研机制、推广服务机制的创新。

(四)依托市场,培育产业,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走产业化之路

要坚持依托西部地区优势资源打造品牌,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公司产业优势为依靠,以“专、高、精”为重点,进行产品多样性开发。确立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组织引导和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行业协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龙头企业同时帮助解决农业的市场和自然风险、投入不足、经营分散低效等一系列问题,推动农业加快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产地农产品初级加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开展质量管理和品牌培育;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加大金融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力度。

参考文献:

[1]姚慧琴,徐璋勇.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3)[M].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与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

[2]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桂林日报,2011-03-31.

[责任编辑:胡 悦]

猜你喜欢

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农业现代化
绿色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农村文化产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